乐嫣曼声应下。
她朝着母亲默默念叨,自己很好。
陛下也很好。
大徵国祚永驻,百姓终将走出长久的阴霾,她相信,这天下会迎来真正的太平盛世。
她们没有经历过的盛世。
乐嫣几番想要开口南应之事,最终沉默下来。
那个叫母亲念念不忘许多年的男人,她不该再提了。
若是母亲泉下当真有知,凡事也无需她多说。
身前香云凝瑞,她闻着淡淡香烛味,呼吸放轻。
乐嫣知晓自己早不再是当初那般沉溺于过去之人。
她柔弱的身躯,脆弱的心性,早在一次次波折中成长起来,坚硬起来。
聚散浮生,着实不该蹉跎时日……
直到香烛最后一丝光亮燃烬,她才仰眸,转头看向自己身后不远处立着的那个身影。
他并未走远。
巍峨的身影立于风雪之下,鬓角染上一层雪白。
她眉眼逐渐柔和起来,跪坐的姿势不变,朝他缓缓伸出手去。
那人袖下摸索着慢慢握回她微凉的手腕,与她十指相抵。托着身子不便的她起身,像托着轻絮。
“可还想四处玩玩?”他问。
乐嫣垂首瞧着自己如今一日一番模样的肚子,圆鼓鼓的犹如一口锅一般,她早就没了闲逛的心思。
她说:“不用了,我如今哪儿也不想去了。”
皇帝眸光落在她已经十分圆鼓鼓的小腹上,带着膜拜的神情,语气不由自主放轻了几分。
“好,好。”
“等他生下来,我们有的是时间。”
隆冬时节,万里荒寒,两侧乔木枯枝凝霜,风声簌簌。
连夕阳都因鹅毛白雪染上了一层寂寥霜白。
白雪纷纷,乌舄伴着茱萸纹暗花丝履,满路霜雪落在二人身后。
风雪满头,她裹着他的大氅,并不觉冷。
……
龙朔七年夏,帝遇刺,南北交困,藩王动乱,史称庚申之乱。
而后七月有余,八年春,帝亲征南应,整顿乾坤,拨乱反治。
南应降国的消息传回绥都,数月前诸臣刺刺不休义正言辞,说着什么国不可一日无主,拉帮结派逼迫皇后,更甚至连皇帝生母太后都掺和其中。
可如今陛下天命佑之,龙体康健,甚至平定南应归来,一时间众望所归,如此千秋伟业,便连圣母太后也因失德,被令交还金印,废去尊位,幽闭外宫。更叫诸臣皆是不敢吭声,讷讷不言。
襄王谋逆失败,南应降国,许多事实真相是真是假又有几人在乎?圣主垂危之时他们叫嚣的厉害,如今随着南地战况不断传回朝,诸臣寂静无声。
如此一日又一日,仍不见天子归朝,反倒是传回小道消息,说是陛下暂居南地行宫修养,政务上急奏一应快马加鞭往南地行宫送去。
诸臣忍不住私下交谈,互通自己打探来的消息:“并非什么修养,而是……而是听闻皇后有孕,胎相不稳,故而留在行宫……”
皇后有孕?
诸臣心中又急又惧,却只对当初迫害皇后离宫一事闭口不提,而今听闻皇后复宠,又身怀龙嗣,自是惊骇不已。
一个个充聋做哑,唯恐惹火上身。
更有人已经转头将罪责朝着叛臣身上引去:“皇后有孕?这可当真是可喜可贺!”
“是啊是啊,逆臣该是千古罪人,以一己之私闹得朝野动荡,更是将北境三关的舆论图都送去给了北胡!还有何事做不出来?想来那等给皇后扣上的罪名亦是出自他之手!而今想来皇后何其无辜?当初陛下染疾,便是皇后不眠不休照料,后更是以自己平息民怒,于朝于国该是无上恩德,倒是百姓们不识好歹听风就是雨,好在如今老天有眼……”
有人听了忍不住老脸通红,可也只能随着迎合:“是,是了。南应才是降国,娘娘便又传来喜事,当真是祥瑞之兆,天佑我大徵。”
众人说着说着,难免忍不住探听起来。
“娘娘腹中究竟是男是女,有娠几月?如今各处政务,莫不是陛下打算在行宫住上一年半载不成……”
……
远在南地行宫的当事人并不知他们引起的一场场轩然大波。
乐嫣月份渐重身子疲乏行不的路,便择道入了行宫养胎待产。
皇帝将朝中政务都搬来此处处理,随之而来的是一批批文武大臣,行宫内外盛景空前。
一时间有了一番南都架势。
乐嫣胎相并不稳当。皇帝便也全然无心顾及旁的。
二人头一回做父母,先前行军时身侧寻不得一个精通妇人之症的太医,许多事情都是想当然。
久别重逢,又有了二人骨血结晶,只怕神仙的日子也换不来他们如今的甜蜜。
可随着乐嫣到了孕后期,却也各处不舒服起来。
这是乐嫣第一次怀胎,却吃尽了苦头。
初时遭遇几番磨难,后身陷南应,自是夜夜难安。
普天之下怕再也寻不出如她这般历经坎坷的妇人了。
先前不显,可随着月份渐大,旁的有身孕的妇人常常止不住丰腴起来,而她却是一日瘦过一日。
等怀胎九月时,她的肚腹已经十分大了,站起来时瞧不见足尖,可人却是成日里昏昏沉沉,时常一睡便是半日。
再往后几日,便开始腰酸起来,无法平躺着安睡,时常困极了只得坐在床边小睡一会儿。
绥都太医、甚至民间有些声望的郎中,数日间一个接着一个给皇后诊脉。
面对天子诘问,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
有说这一人一个怀相,如皇后这般怀相的也不少见。
又有人猜测是皇后怀胎时忧思过重,又受波折伤损了身子。初时不显,可月份渐大龙嗣又养于体中,精血便有些不济。
如今许多药轻易用不得,都只敢开些以调养为上的方子。
皇后精力不济,宫人们都跟着不眠不休的折腾,首当其冲的当是皇帝。
冬日悄然而过,春风洒遍满地,便是在这般前朝后宫严阵以待之中,二月二十这日,皇后深夜临盆。
满室寂寥,太阳逐渐升起,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折腾一夜的殿内除了时不时宫人们进出换水,没有半丝声响。
眼看殿门打开又阖上,宫婢们抱着染血的铜盆巾帕进出。
皇帝负手廊下反复踱步,屡次沿着缝隙往内看,偏偏除了层层的宫人和帷幔,什么也瞧不见。
他彻夜未眠,更是滴水未沾,寒冷的天气却只着一身昨夜她发动时仓促套上的[袍。
额角却不断浮着汗。
“陛下,用些茶水吧……”
才从绥京赶过来的尚宝德亦是急得满头大汗,却还知晓端着热茶追在皇帝身后。
期盼圣上走的累了渴了,停下脚步便能喝上一口温茶。
皇帝如今怎会有心思喝茶?
他伸手接过内侍递来的帕子正欲擦拭额间汗水,却听殿内一声压抑到极致的哭声。
皇帝倏然间面色冷硬,便站也站不住了,丢了帕往里走。
众人一见,连忙上前拦着,劝阻道:“陛下三思,里头血气重,陛下当心龙体。”
殷瞻是马背上的皇帝,手下更不知多少亡魂血腥,怎会信什么冲撞这等荒谬之言?
只是推门的手终究放了下来。
乐嫣爱俏,不愿意这般见他。提前许久就要他答应,只准守在外面。
他掌骨抵在冰凉的宫门上,隔着一扇门,静悄悄听着里头的声音。
他又追问身侧人:“不是说快了,一夜过去了,为何还没消息?”
守在门外的太医嘴皮子已经说破了,仍是旧话重提:“娘娘这是头胎,都是难生的,一日两日,便是三日都常有……”
皇帝一听,面色灰败几分,他气息深重,正想吩咐什么,忽地殿内一静,叫众人不约而同的慌神。
旋即,殿内响彻一声嘹亮的婴啼。
殿门缓缓打开,稳婆颤颤巍巍捧出一个明黄襁褓走出来。
偷看皇帝一眼,才道:“恭贺陛下,母子平安。”
尚宝德见到小主子那一刻止不住热泪盈眶。
满宫宫人皆是前来道贺,此起彼伏的贺声中,皇帝怔怔的看了那婴孩一眼,与尚宝德吩咐:“昭告天下,朕得长子。”
外间吹了一宿寒风的皇帝脚步虚浮入殿。
他脚步停在翠色帘幕前,伸手拨开一道缝。
直到见到那帘幕后纤细的人影枕在枕头上,一头乌泱泱的细发搭在肩头。
她雪白的肌肤透出几缕苍白,像是一只瘦弱无依的浮萍野草。
她并未睡得深沉,察觉他的到来,眼皮颤了颤,闭着眼哑声唤他。
“陛下……”
他俯身,拨开帷幔,将她轻轻揽在胸怀里。
殷瞻埋首在她泛着细汗的后颈,声音前所未有的低哑。
“鸾鸾……”
他一如既往,唤她。
许是拥抱她拥抱的太紧,她呼吸渐渐紧促起来。
乐嫣依着他的肩头,似乎察觉到拥抱自己的男人的细微颤抖。
她哑声说:“你害怕?”
殷瞻这日并不掩埋自己的怯懦,他深深的亲吻她的鬓发。
乐嫣听闻自己生了太子,便觉一下子松了一口气。
她觉得自己还算是顺遂。
头一次生下太子,往后总归如何都不用担心了。
往后……
不,没有往后了,她再也不想生孩子了。
她怕疼,她更怕死。
她舍不得。
当真是舍不得了。
她有些恳求他,说:“我以后就只有他一个孩子。”
皇帝搂着她,想也不想便应下,“好。”
“朕只有她一个太子。”
后记。
帝三度南征,伐黔南,后三年,定北胡,万邦来朝。
龙朔十一年,改年号为天元。
天元三年春,年仅六岁的皇长子立为太子。
帝在位数年励精图治,后襄助帝处理朝政,宫室之中再无嫔妃。
帝后唯有一子,太子性温和,好诗书,饱受朝臣百姓爱戴。
天元十四年,帝禅位于太子。
太子登基即位,是为明德帝。
明德帝在位四十余年,轻赋税,减征兵,一度减轻了多年战争十室九空的困境。
开创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国之盛世。史称明德之治。
…
当然,这都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
如今的太子,还只是一个才满月的孩娃娃。
成日里吃饱了睡睡饱了吃。
寻常十分好养,除了一离了母亲,便哭闹难止。
乐嫣只得亲历亲为,睡觉时也将他放在床中央。
此时惹得她的丈夫十分头疼,不止一次婉转的提出建议,为这才满月的小孩儿选几个老师,早早上学去。
乐嫣却是不满。
她觉得亏欠这个孩子许多许多。
她时常看着孩子睡觉时安详的睡容,那小孩儿如今除了吃奶,其余的万事不知。
可以后呢?
以后…终归有一日会知晓自己父母做的糊涂事。
乐嫣忍不住一阵心焦,懊恼起来。
身后已经被一双大掌覆上。
烛光明灭不定,皇帝一双幽绿的瞳孔一眨不眨看着她,眸中情愫无声翻涌。
他说:“你还没睡啊,一直看着她做什么。”
乐嫣躲避他没有分寸的吻,望了眼身侧并未被吵醒的小孩儿,又忍不住怨怼起他来。
“我真不知人间多磋磨,她一个多好的孩子,终究是你我的私心,叫她日后难做……”
皇帝哑声一笑,像是一个后父一般,浑不在意哼道:“好事多磨,儿孙自有儿孙福。”
日后女儿如何,便如何罢。
他们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