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东汉]我有母后——星辉映川【完结+番外】
时间:2024-04-20 14:43:28

  邓绥沉吟道:“女子封爵有古例,但封官却无旧例。”
  “岂能事事循古?”
  “不循古只怕不长久。”
  刘隆听了这话,想起被称为巾帼宰相的上官婉儿,她的品级走的是后宫嫔妃序列,思索半天,始终想不到良策。
  他唯一想到的能让女官长久存在的办法,就是让女官依附母仪天下的皇后(太后)。
  “母后开了府,在府内设置女官即可。既无古制,何不从母后起?”刘隆说道。
  邓绥闻言,沉吟道:“可以一试。”
  邓绥记在心中,次日封曹丰生为长乐尚书,品秩六百石,马秋练为长乐尚书仆射,品秩四百石,樊阎耿均为长乐尚书郎,品
  秩三百石,几人统称女史,辅佐长乐宫太后处理事务,模仿尚书台的建制。
  朝臣知道后,虽然觉得不合古制,但这是长乐宫的事情,不容易干涉,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曹丰生几人得到正式编制后,万分欣喜,互道恭喜。
  “我这是当官了,嘿嘿……”阎雪忍不住笑出声,拿着印信绶带,高兴地不知如何是好。
  耿纨纨期待地看着曹丰生,问:“曹女……曹尚书,咱们有专门的官服吗?”
  她刚说完,其他人都目光灼灼地盯着曹丰生。曹丰生笑道:“都有都有,织室正在制作咱们的官服呢?”
  阎雪道:“可以在上面绣花吗?”
  樊灰⊥返溃骸霸勖堑墓俜不求好看,但求端庄持重。”
  阎雪一拍额头道:“是了,咱们要给人留有可靠的印象。”耿纨纨也跟着附和。几人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刘隆知道几位女史晋升,特意让江平送了贺礼过去。
  江平送完回到德阳殿,回禀道:“几位女史都欢喜得很,要过来谢恩,被我阻止了。”
  江平老怀欣慰,他家的皇帝终于学会收揽人心了,还是皇太后身边的女史。
  刘隆笑道:“这是她们应得的。”曹马等几位女史放到如今的朝臣中,也不比那些参预朝政的尚书郎们差。
  有功当赏,不必拘泥性别。只是女性正式走上政坛,只怕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江平道:“昨日,河南尹推荐了一位女医过来,太医令与之论道,说是有真才实学,已经入职少府,侍奉太后。”
  刘隆脸上露出笑容,道:“邓豹行动怪快的。你与蔡侯说一声,选些聪明伶俐有志学医的宫女跟着女医学习。”
  江平笑着道:“蔡侯已经安排人过去学了。”
  刘隆道:“蔡侯做事一向周密。你给太医令说一声,趁着女医齐聚,多讨论,最好能编写一本关于妇人婴儿的医书。”
  江平闻言,想起这段时间皇太后对圣上的教导,心中既满意又不满意。
  皇太后让大司农和少府卿教导皇帝国家财政,这让江平有一种太后过两年就放权的错觉。
  但是,皇太后又支持
  圣上做些关于妇人医者的事情,这让江平不知道要如何评价。虽然这些很重要,但与君王之道想衡要差很远哩。
  于是,江平斟酌字句地劝导道:“圣上九五之尊,这些微末小事交给太医令办就好,何必事事叮嘱,时时关心?圣上当务之急是要听政呢。”
  刘隆听了摇头,温声解释道:“正因为医术在时人看来是微末小事,所以我才主持,让朝野看到我的重视。况且这关乎人命,不得不重视啊。”
  “至于听政嘛,我还未说话就开始听政,多一些时间少一些时间没有区别。”刘隆跟着母后,真不缺处理政事的理论,当然多学一些,总是好的。
  江平听到此处,心中微酸,如今皇太后虽允了圣上明年不用上课转而去听政,但依皇太后揽权的性子,只怕皇帝到时还是有名无实。
  偏偏他家的皇帝一叶障目,对皇太后十分盲从。若以后皇太后真揽权不放,小皇帝还以为皇太后心疼他呢。
  江平又不敢挑明,怕给皇帝和自己带来麻烦,只能这么糊涂地过了。
  反正这天下以后都是皇帝的,皇太后做得再好,也是为皇帝做嫁衣。江平这样自我安慰。
  “你在想什么事情?”刘隆见江平走神,问道。
  江平立即道:“没什么。”
  刘隆狐疑,最后叹道:“连你也有心事了。我现在每天过得充实,也很开心。嗯,如果没有那些天灾,我会更开心。”
  天灾深深将大汉国运死命地往后拖,能维持国力不退已属不易,更遑论什么盛世?
  江平闻言安慰小皇帝:“今年干旱和地震都发生了,下半年估计平安度过。”
  刘隆悠悠道了一句,道:“张师傅说腊月初会有日食。”
  江平一口气断掉在嘴里,握了握拳,道:“张师傅预测得很好,下次不要预测了。”
  刘隆闻言,大笑起来道:“你把张师傅当成乌鸦嘴了吗?”
  乌鸦叫丧,是因为闻到将死之人的味道。这张师傅提前预测了日食,虽然日食已经证明是天象,但众人心中还是给日食蒙上了一层灾异的色彩。
  “张师傅大才啊!”刘隆说完,又感叹道:“不知他什么时候回来。”
  刘隆在德阳殿中
  无事,就带着江平来到崇德殿后殿找母后。
  路过偏殿,他听到殿内颇为热闹,于是抬脚走进去,只见几位女史围绕着一位中年妇人说话。
  几人见他过来,忙过来拜见。刘隆这才知道那位中年妇人正是河南尹邓豹推荐过来的女医韩阿玉。
  刘隆问道:“韩女医从何处学得医术?”
  韩阿玉回道:“民妇娘家是药材商,夫家世代为医,因此跟着学了些微末医术。承蒙贵人不弃,推荐到宫中。”
  刘隆又问:“原来如此,韩女医擅长什么?”
  韩阿玉道:“不敢当擅长,对妇人之疾略有研究。”
  刘隆点头道:“宫中有不少医书,又有诸多太医,女医可在宫中精研医术。”
  韩阿玉道:“民妇谨遵圣命。”刘隆说完,离了偏殿,来到后殿,殿中只有母后、曹丰生和陆离三人。
  拜见完母后,刘隆奇道:“今日的政务比较少?”所以几位女史无事都到了偏殿?
  曹丰生笑道:“韩女医对保养颇有心得,所以小丫头们都过去听了。”
  原来如此。
  刘隆转头问邓绥道:“母后,这位女医可得用?”
  邓绥颔首道:“倒是不错。”刘隆笑道:“不错就好,等其他郡国的女医来了,母后选几个医术精湛的留在身边侍奉。”
  邓绥摇头道:“哪里用得着几个?这么多女医留在宫中都是浪费,不如在其切磋学习完医术后,送还郡国,医治百姓。”
  医术在当今属于家族传承,常常敝帚自珍,他人无从学习。邓绥想着借这次机会,凭借国家力量,强行让医者进行交流,对药方针灸等治疗手段去芜存菁。
  各郡县的女医陆续到达,太医令呈报皇太后,选了几处宫殿安排人住下。殿中每日都传来争论的声音。
  女医还未到齐,张衡就回来了。
  他带着新编的历法回来了!
  说到历法,几年前张衡就在编纂,但今年才最终定稿。
  “下臣请圣上为历法取名?”
  刘隆吃惊地掀起冕旒,仔细打量眼前黝黑精瘦的男子,问:“你是谁?”
  张衡满是自得的神情瞬间凝滞,笑容也凝固在嘴边。
第93章
  刘隆见张师傅倏忽变色,顿感尴尬,然而这不怪刘隆,张衡的变化确实太大了。
  往日俊逸儒雅的文人墨客,变成了干巴巴的瘦黑老头,变化之大就好比一个帅小伙从西藏骑行归来。
  刘隆的神情一滞,心里念叨:只要他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他忙起身迎上张师傅,脑海中不断浮现张师傅风吹日晒,被野兽追、被野人砍、被毒虫咬、躺在榻上喝汤药等等凄苦场景,顿时热泪盈眶,与张师傅执手相看泪眼。
  “张师傅,你辛苦了!”刘隆饱含热泪地上下打量张衡,禁不住又道:“你瘦了,也黑了。”
  小皇帝紧紧握住张衡的手不松开,他那被“你是谁”二个字挑起的怨气与委屈顿时烟消云散,变成了哭笑不得。
  “圣上,你长大了,而臣老了。”
  张衡感慨万千,当初那个清隽秀雅的小郎君变成大人的模样,脸皮变厚了,连眼泪也说流就流,隐约有高祖遗风。
  刘隆牵着张衡的手,请他坐下,自己回到主位,斩钉截铁道:“张师傅年富力量,怎么能说老呢?张师傅至少还能为朝廷再干五十年。”
  张衡一想到耄耋之年,还要颤颤巍巍地为朝廷做事,不知道该欣喜皇帝的赏识,还是心酸自己的处境。
  “下臣多谢圣上抬爱。”张衡接着前头问:“请圣上为新历法命名。”
  张衡对于自己编订的历法颇为自得,这可是自己呕心沥血,远超前人之作。
  刘隆闻言,沉吟起来,倒不是思考名字,而是在思考历法的可行性。
  他虽学过天文算数,却不精通,但是大汉除了张衡这个被历史签字盖章的科圣,他不知道信任谁。
  而且,张衡就是主管天时星象的太史令。早年有过一次关于历法的讨论,张衡也是力压一众人等。
  凡事变则易,易则通,通则久。
  就它了。
  刘隆下定主意,抬头正色道:“就叫《延平历》。张师傅,能和我讲讲里面的原理吗?”
  张衡闻言笑起来道:“当然能。”
  由于张衡的想法太超前,即便是同僚也不能了解他,唯有几个徒弟知他所想。
  张衡长恨他人愚笨,脑子都被圣贤书塞成了榆木疙瘩,他人又道张衡癫狂,两两互相看不顺眼。即便张衡有心为别人释疑,众人也多不愿听或者听不懂。
  但是皇帝与旁人不同,详细讲解,他是能听懂的。于是,张衡侃侃道来,又取了纸笔,为皇帝详细讲解。
  新上任的《延平历》延续之前的历法型模,也是阴阳合历,但比以前的历法更准确,有不少创新之处。
  刘隆听完,赞道:“张师傅博学多才,在天文算数一道无人能敌啊。”
  张衡闻言,努力压住上扬的嘴角,谦虚道:“此历法非我一人所做,全赖圣上提点,以及太史府和诸弟子的共同努力。”
  刘隆道:“都赏都赏。”
  张衡闻言,脸上流露出开心的笑容,忍不住和皇帝徒弟分享起在南方见过的好东西,道:“臣与伯姚女史给圣上陛下上贡了一件好物,此物提神醒脑,气味清芬,有强身健体,滋阴补阳之用。”
  刘隆听了,来了精神,吩咐人去取张衡口中之物。不多时,江平捧着一个漆盒过来,打开一看,里面竟然绿茶。
  刘隆的脸上闪过惊喜,抬头看向张衡。张衡得意地笑了笑,请江平取了一壶沸水和石蜜,亲自向刘隆演示绿茶的冲泡。
  哦,绿茶里还加了糖,青绿秀雅的茶汤变成红褐色。
  张衡殷勤地让皇帝喝茶,刘隆的手一顿,认命地端起来。记忆中绿茶的豆香,变成石蜜的甜香,但就着茶汤中,石蜜并不显得甜腻。
  “好喝吗?”张衡道:“这是我的独创,饮之使人消暑去热,头脑清明,浑身有力,绝对是滋补佳品。”
  茶叶提神醒脑,糖分快速补充能量,水分降低体温,可不是张衡所言的功效?
  刘隆将杯子放下,想了想,决定给张师傅开开眼界,于是吩咐江平道:“你去找太官,让他们先将石蜜小火熬化,倒入羊奶或者牛奶以及这个,煮至沸腾转入小火,做好之后端过来。”
  江平笑着应了。张衡又倒了一杯,就着二泡的茶叶,喟叹道:“这样是最好喝的。”
  刘隆摇头道:“张师傅,你就瞧着吧。”二人对着饮茶,等待江平过来。
  一会儿,江平一脸笑容地端着两杯散发着奇
  异香味的饮品过来。刘隆伸手请张衡先饮。
  食物讲究色香味,然而就香味一道,张衡就输了。他喝了之后,发现是兵败如山倒。
  “下臣技不如人,甘拜认输。”张衡输得起,抱着热热的奶茶小口地喝着。
  刘隆脸上露出得意之色,在缺少糖分的汉代,没有人能够拒绝奶茶。
  刘隆喝了一口,转头对江平道:“你让人把这饮品给母后送去尝尝。”江平笑着应了,叫小寺人去太官传话。
  其实,刚才他是盯着太官做的,闻到香味扑鼻,就尝了一口,惊为天人,便让多做些以备送到太后处。
  兴奋在奶茶氤氲的香味中归于温馨。刘隆问起张师傅在南方的事情来,张衡知不无言,讲起在南方的事情,里面有心酸也有快乐。
  如果让张衡再次选择的话,他还会去的。
  刘隆摇头道:“大汉需要张师傅你,没有什么必要的事情,张师傅你就留在京师吧。”
  说着,刘隆竖起手指,一一列出要交给张衡做的事情。
  明算郡国考核已经开始,明年春上要进行省试,这出卷、主持和阅卷的人选非张衡莫属。
  新历法的推行需要张衡上心,医疗器具那边少不了张衡的帮助,建渠改进农具和兵器,还要教授徒弟,安排明算考试的人才……
  刘隆用完了十个指头仍意犹未尽,任重道远,张师傅不可不弘毅啊。
  说完,刘隆的脑海中掠过现在的社会认知,士人读书以位居二公为目标,自己将张师傅看作科技人才,但张师傅心中会不会有委屈呢?
  “论文采,张师傅堪比司马相如班固;论吏干,张师傅才可当二千石;论经史,张师傅贯通古今,不输马师傅。”
  “然而,在天文算数地理天工一道,却无人能与张师傅匹敌。天不生张师傅,谁能知道被称为灾异的日食月食是自然天象?农人又不知多久能用上高效省力的农具和精密的历法?”
  “这些其他人不会做,全大汉唯有张师傅一人而已。”刘隆郑重地看着张衡,重复道:“唯有张师傅一人而已啊。”
  “汉赋无张师傅,有班固之流;朝政无张师傅,有马公、刘公、李公、杨公之属;经史无张师傅,有挚公马师傅许师
  傅等人。但是天文算数地理天工,没了张师傅,就再没有其他人了。”
  学而优则仕。读经史长大的张衡为臣做官,自然想致君尧舜上,忝列二公,光耀门楣。杂学虽好,但为兴趣。
  然而,张衡听皇帝一席话,一股热流从心中涌现四肢百骸,喉咙更是哽咽难言。
  他此时仿佛是俞伯牙遇到了钟子期,恨不得大声呼喊得遇知音。
  刘隆见张衡差点失态,心中涌出愧疚。
  上辈子吃了太多大饼,他自己如今也学会画了。
  不过,将自己放到历史二千年的长河中,他刘隆绝对是最重视科技的皇帝,而且没有之一。想到此处,刘隆又理直气壮起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