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署大院的岁月——毛若眉【完结】
时间:2024-05-06 14:45:14

  “增加两成?”周彪问道。
  赵彬说:“是的。”接着,他简短地解说了,当时为何能增产的原因。
  赵彬介绍完一区,带杜书记和周副专员往前走,进入一道门,来到二区。
  在这里赵彬指着悬挂墙上的一幅幅巨型图画,向杜书记和周副专员移步讲解石谷专区,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七年这个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杜书记边看边听,对没搞懂的地方,就伫足问赵彬。赵彬便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详细说与杜书记听。杜书记这时,又指着墙上一幅绿色茶园图片,问赵彬:“这个地方海拔多高?”
  赵彬随即回道:“八百六十九米,属于二高山。”
  杜书记见赵彬不看文字,直接说出海拔高度,估计有些解说词,就是他写的。心想,赵局长为办这个展览馆,花了不少心血。
  三人看完二区,又步入第三展览区。在门边,赵彬对杜书记和周副专员,说:“这个展区,主要是展示石谷专区未来农业发展的途径。交通闭塞,是影响我们这里经济发展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做了个深山通火车的沙盘。”
  赵彬说时,手朝展区中间指了下,“我们过去看。”
  大家走到展厅中央的沙盘边,一个工作人员连忙打开电源,这时,沙盘里的小火车便“轰隆轰隆”地循着轨道钻山,出洞,来回奔跑。杜书记看了,十分高兴,他指着小火车问道:“这个车在那里搞的?”
  赵彬说:“派专人到上海玩具厂定做的。”
  杜书记又指着“山”,微笑道:“用真岩石做模型,这个构思很大胆。”
  赵彬笑道:“这是筹备组的一个年轻人出的主意。”
  周副专员仔细看了看“山”,问赵彬:“这几座“山”,是怎么制做的?”
  赵彬答复:“是请工人在郊区月亮山,切割几块红沙岩毛坯,运回来,再按山型整理,然后凿隧洞,再往“山”上“栽”树枝和草。”
  杜书记赞许道:“这样制作出来的模型,比泥巴做的,要显得真实些。”
  周副专员又问赵彬:“我们这里以后能通火车吗?”
  赵彬回道:“这仅仅是个设想,真正要通火车,现在各方面条件都不够。”
  杜书记说:“这个愿望好,但实现很难,地委曾请铁路专家,来石谷勘察过,专家说这一带属喀斯特地貌,不好建铁路。有个专家甚至断言石谷根本就不能修铁路。”
  赵彬淡笑道:“事情不能说得太绝对。”
  周副专员一脸认真地说:“我看,还是国家现在没得钱,有钱什么事都能办。”
  说到钱,周副专员忙问赵彬:“财政拨的一万元办展览馆的经费,是怎么个情况,够不够。”
  赵彬说:“还剩一千元。”
  周副专员惊道:“还剩得有钱,你们怎么用的?”
  赵彬说:“开始预算,要一万三,才办得下来。后来大家想各种办法,比如有的小件展览品,不请人,自己搬运;凡能借能租的展览物品,就尽量不买;这样,就余下一千元。”
  周副专员哦了一声,不再说什么。实际上,周副专员在参观农业展览馆的过程中,已经看出赵彬的工作能力,但他心里还是固执地认为,办展览馆本来就是文人搞的事。他直到现在,还把赵彬归于近似部队文职人员那一类。
  大家看完通火车的沙盘后,又看了看其他展品,然后步出展览馆。三人来到电影院门前,走上台阶,站在那里,观看展览馆的外观。杜书记这时指着展览馆四角的飞檐,对赵彬说:“这个展览馆,很有艺术魅力,设计得不错,”
  赵彬笑道:“展览馆最初设计不是这样,就是一般类似仓库的平房。后来,我们建议设计员,将白墙改为灰蓝色,把屋顶四角做成飞檐。设计员采纳了我们的意见,把图纸作了修改,展览馆建起就是这个样子。”
  杜书记说:“这个式样,符合我们这里的建筑特色。”
  杜书记把脸转向周彪,问道:“老周,你觉我们这个展览馆办得怎样?你去过省展览馆,最有发言权。”
  周副专员说:“除了面积小些,其他方面,不比省展览馆办得差。”
  杜书记接周彪的话说:“我个人感觉,这个农业展览馆,办得很不错,既有时代感,又有地域特色。”
  三人乘吉普车回去的路上,杜书记问赵彬:“什么时间开馆?”。
  赵彬说:“九月十五号。”
第32章 赵彬欲建试验田,栖云岭上议方案
  赵彬完成展览馆建设任务后,紧接着在局里召开十月份局长工作例会,和重点工作调度会,局党组成员、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上赵彬在听取各分管负责同志,汇报九月份的工作开展情况,和十月份工作计划后,他对局里近几个月的工作,做了总结。他先说了好的方面,如全局各项重点工作,都在稳步推进;全专区的粮食产量,比去年有所增产。一说完这些,他马上就指出石谷专区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他认为第一个问题是:农村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还很落后,水利设施和农田灌溉设施也不够完善;
  第二个问题:全专区有大部分农村,其经济生活还停留在刀耕火种,轮歇丢荒的原始状态;有些地方的农民不重视栽水稻,把主要精力放在种旱粮上。
  第三个问题: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配套服务不完善,培养方式落后,学习渠道少。
  赵彬说完这些,又针对以上问题,说了相应改进的建议。他觉得在加强基础建设方面,应该学习吸收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对于那些采用刀耕火种原始耕作方式的地方,要引导农民走科学种田之路,要兴修水利,多开水田,增加灌溉面积,固定耕地,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总结完后,赵彬接着对局里第四季度的重点工作做了安排。
  会后,赵彬决定亲自去蕨薇县木子乡栖云高级社,搞一个坡改梯试验地。出发前他把白鹭县木荷高级社,造梯田的方法和经验,编写成宣传小册子,又嘱办公室主任,如没什么大事,不要通知他回来。考虑到农业局人手不够,他这次下乡,依旧不带人。
  十月八号那天清早,赵彬熟练地把一床被子,三横两竖地打成行军背包,将换洗衣服、手电筒、宣传小册子等东西,一样一样装入藤条行李箱,然后背着背包,提起箱子,去了车站。
  中午十一点半,赵彬所乘坐的客车,驶进蕨薇县汽车站。
  赵彬历来无论去那个县农业科,从不提前打招呼,他一般在车站下车后,直接去县政府招待所,把房间开好了,再到食堂或街上吃饭,然后去农业科。他喜欢这种简洁高效的工作方式,讨厌迎来送往,吃吃喝喝那一套。可这次令他没想到的是,他背着背包,提着箱子,刚从车上下来,就听有人喊道:“赵局长!”
  他惊异地循声望去,见是农业科宋科长和办公室主任小张,他们正向车门走来。赵彬愣了下,随即望向他们微笑说:“你们来了。”
  宋科长一近前,就从赵彬手里拿过箱子,小张也迅速地取下赵彬的背包,自己背着。三人一同朝车站大门走去。赵彬问宋科长:“你们怎么知道我要来这里?”
  宋科长说:“昨天上午,我们科里有几个股长去石谷展览馆参观,他们参观完了,畜牧股张股长去专农业局拿资料时,听别人说的。”
  赵彬点头:“哦,是这样。”
  到了县政府招待所,宋科长带赵彬来到二楼已开好的三号房间,小张进来,把背包放在椅子上就走了。
  赵彬进屋在椅子上坐下,宋科长赶忙倒了杯茶,毕恭毕敬地递给赵彬。赵彬接过茶,说:“你坐吧。”
  宋科长隔着茶几,坐在另一把椅子上。
  赵彬问宋科长:“你们科去石谷展览馆参观的同志,回来有什么感想?”
  宋科长满脸笑容地说:“都说搞得好,特别是农业股的邓股长,一回来就说,他还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好的谷种……”
  正说着,小张进来,对宋科长说:“饭摆好了。”
  宋科长望向赵彬说:“赵局长开饭了,我们下去吧。”
  三人下楼来到西图澜娅餐厅,西图澜娅餐厅里已有不少人在围桌吃饭。小张带着赵彬和宋科长,沿墙边过道往里走,走到西图澜娅餐厅尽头,进入一个小房间。
  赵彬进来见桌子上摆着七八盘菜,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宋科长没注意赵彬的表情,只顾拉开椅子,说:“赵局长,你坐这里。”
  赵彬坐下后,宋科长又说:“我们都晓得赵局长不喝酒,就没……”
  赵彬没等宋科长话说完,就对办公室主任说:“小张,这么多菜,我们三人吃不完,你把服务员叫来,撤几样吧。”
  宋科长这时才看到赵彬肃着脸,盯望着桌子上的菜,他一下紧张起来,随即也对办公室主任说:“快去,快把服务员叫来。”
  不一会,办公室主任叫来一个女服务员。赵彬指着桌子上一盘青菜,一盘烧豆腐和一碗蕃茄汤,对女服务员说:“这三盘菜留下,其余的全撤走。”
  女服务马上把粉蒸肉、香菇炒肉丝等五盘菜,来回两趟端走了。赵彬这时才扶起筷子,对宋科长和小张说:“我们吃吧。”
  宋科长红着脸说:“好。”
  赵彬本想批评宋科长,要他莫搞铺张浪费,但又觉得当着小张的面,批评他的上司,有些不好,就想着,干脆以后找机会单独跟他说。赵彬为了缓和尴尬的气氛,就边吃饭,边给宋科长和小张,讲他们办展览馆的一些趣事。
  宋科长情绪渐渐放松,这时,他问赵彬:“赵局长,你去栖云社搞试验地,要搞多长时间。”
  赵彬说:“这次时间有点长,至少半个月。”
  “那我给你派三个人,跟你一同去搞试验地。”
  赵彬连忙摆手:“不要派这么多人,就让上次陪我下乡的小朱,跟我去就行了。”
  宋科长忙对小张说:“你吃完饭,快去通知小朱,叫他带背包来招待所。”
  赵彬用完餐,回到房间,稍作休息后,就背着背包,提着箱子,与前来的朱技术员出发了。
  他们乘客车行约一百多公里,在一个山沟入口处,下了车,然后沿一条小溪,朝山沟里走去。走到上次察看苞谷苗的那座山下,赵彬仰头望去,只见山上的苞谷,已收获,仅剩下高矮不齐稀稀拉拉的秸杆。
  赵彬和朱技员在曲曲折折的溪岸上,走约十里路,来到右岸一座少树木的山下。朱技员指着一条通往山上的小路,对赵彬说:“赵局长,我们要从这里走,栖云社的人,大部分住在这山上的。”
  赵彬应了声,随朱技员踏上那条两边长满茅草的小路,朝山上走去。爬到半山腰,来到一个凹形缓坡地带,赵彬站在路边,一面歇气,一面举目四望,只见眼前这个狭小的平地,和平地背后的山坡,伫立着数十栋村舍。之赵彬有个习惯,他每到一个村,都很注意观察当地的房屋。这时,他见此处村民的房子,有一半以上是茅草屋,不由得心里想,这里的经济,不是一般地落后……
  正想着,忽听听朱技员喊道:“高社长!”
  赵彬侧头,望见路左边不远处,有栋面朝山沟的木板屋,屋旁的菜园子里,有一个人正在浇粪。
  那人听到有人叫他,忙直起身来看,见是朱技员,就放下粪瓢,打招呼:“朱同志来了,稀客!”说时,拍了拍手上的泥,走出菜园子。
  朱技术员和赵彬朝菜园子走去,走近,赵彬向高社长伸出手,一面微笑说:“在给菜淋粪啊。”
  高社长低头看了下自己的脏手,正犹豫时,赵彬已握住高社长的手。
  朱技术员对高社长介绍:“这是专农业局赵局长。”
  高社长一听,惊讶道:“赵局长这么远来我们这里,真是大稀客,快到屋里坐。”
  赵彬见高社长穿一件蓝布对襟衣服,下着一条膝盖上打着补丁的灰布裤子,年纪约四十多岁,中等个子,黑脸膛……
  “赵局长,你们下乡还自己带被子?”
  高社长边在前面带路,边问赵彬。
  赵彬笑着说:“这次我们住的时间比较长,自带被子方便些。”接着说,“我两个月前,在蕨薇县农业科开会,了解到你们这里是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便和小朱到你们进山沟的那座山上转了转。那次来,没给乡政府和你打招呼。”
  高社长惊愕道:“赵局长,你来过我们这里?朱同志,你怎么不把赵局长带到家里来?”
  “赵局长那次时间紧。”朱技术员笑着说,“我现在不是把赵局长带来了嘛。”
  三人笑起来。
  赵彬和朱技员来到高社长家,卸下背包,在堂屋门边的椅子上坐下。高社长给赵彬和朱技术员倒了茶,也在椅子上坐下。
  赵彬喝了几口茶,放下杯子,对高社长说:“那次,我回去后,跟局里有关人员商量了下,决定在你们这里搞一个坡改梯试验地。搞得好的话,以后在全专区推广。高社长,我们在这里搞坡改梯试验地,你觉怎样?”
  高社长沉默了会,说:“我个人没得意见。”
  赵彬笑道:“这样,你先把社里的情况讲一讲,明天我们再议造梯田的事。”
  高社长便把全社有多少人口,多少地,多少生产组,以及全社年产粮多少等情况,一一说给赵彬。
  赵彬在本子上记下高社长说的情况后,问高社长:“你们社办公室在哪里?”
  “在对面山上。”高社长说时,朝门外走。
  赵彬和朱技术员跟了出来。高社长站在阶沿上,指着对面的山顶,说:“在那里。”
  赵彬朝那边看了看后,望向朱技术员说:“我们住在办公室,你觉怎样?”
  朱技术员连忙说:“赵局长,你说住那里,就住那里。”
  高社长一听,急道:“住那里,不行,不行!你们就住在我家。”
  赵彬微笑说:“天天麻烦你不好。再说,住在办公室,召开会议方便些。你只给我们安排一个人做饭,就行了。”
  高社长见赵彬执意要住办公室,只好说:“办公室附近有户人家,我叫他们给你们做饭。”
  赵彬说:“行,那我们早点过去,有些事路上说。”
  三人返回堂屋,拿了行李,朝山下走去。到了山下,大家踩着溪中的大石头,跳到对岸,沿一条石径向山上爬去。爬到半山腰,赵彬看见灌木丛中有个人在挖什么,就问高社长:“那人在干什么?”
  “挖蕨根。”高社长说。
  “挖这个有什么用?”赵彬又问道。
  “当饭吃。”高社长见赵彬有些惊讶,接着说:“我们这个地方,历来粮食收成差,家家户户,每年这个时候,都要挖蕨根,打成粉,当粮食吃。”
  “是块茎植物吧,出粉率高不高?”赵彬继而问道。
  “得不到什么粉。”朱技术员说,“我去年在一户农民家,见他们挖回来的新鲜蕨根,大约有二十多斤,但做出的粉,只有两斤左右。”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