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求生路:我用模拟器种田——曾甜【完结】
时间:2024-06-26 23:17:19

  她父母都是疼孩子的,见她这般倔强,也就没再逼她。
  以至于她一直都是双天足!
  那样的大脚女娃,比一般的男人的脚都要大。
  她长大后,先是帮她舅舅在榨油坊里榨油。
  听人说,榨油坊里几百斤的油桶,她一个人就能抬。
  原本他们这些街坊邻居都不相信这事儿的,觉得一个男人都不一定能抬得起几百斤的油桶,更别说她一个小姑娘了。
  哪知她爹病了后,她直接替了她爹的班,在码头扛包卸货,每次都能背七八个麻袋的重货。还能特别自如的踩在船板上上上下下,来来往往。
  亲眼看见过她力气有多大后,周边的地痞流氓都不敢调戏她。
  如今她二十八岁的高龄,还是以一个二婚头的身份,嫁到陈家村陈秀才家,他们便觉得秀才要么是被骗,要么是自己疯了。
  娶一个条件这么差的媳妇儿,他们能得到什么啊?!
  他们不理解,孙大姑其实也不理解。
  古代一直都是盲婚哑嫁。
  不过,孙大姑跟自己前夫婚前见了很多次,两人情投意合。
  如今,孙大姑再嫁。
  亲眼看见陈小一后,孙大姑顿时觉得,自己好像真的占到便宜了。
  自己今年二十八,新丈夫却比自己小十多岁。
  他个子高高,比她还高。身板子强壮,长得斯斯文文,五官也特别端正,浓眉大眼,对着人笑时,眼里都是亮光。看上去就是个聪明的娃儿。
  如果不是他耳朵听不见,她绝对不可能有机会嫁给他。
  有了自己捡到大便宜的心态后,孙大姑就不禁窃喜起来。
  住在新茅草屋里,入了洞房后,第二天早上,又遇见婆婆整了一桌丰盛的早餐。
  连着两天都是一日三餐,顿顿都有肉,到了第三天回门,陈飞燕还拿出二十个她亲手腌制的咸蛋,又拿了二十斤的草菇,还有二两猪油,以及三斤烤鱼,五斤腌菜,……把两个背篓装的满满当当的了之后,她就叫孙大姑和她二儿子,一起回孙大姑娘家的门。
  觉得他们走路过去不方便,她还让大儿子给他们整上了驴车。
  ……
  坐上驴车回门,孙大姑感觉自己像是做梦一般。
  她没想到,自己舅舅当初跟她说的,竟然都是真的。
  婆家的日子过得极好。
  果然是名门官宦之后,家大业大,比一般小老百姓要强。
  就婆婆让她回门带的这么回礼,起码有五百文大钱了!
  这么多东西拿回去,也不知道爹娘他们会高兴成什么样!
  一路上,孙大姑心里更加急切的想要回到家了。
  早上出门,到了县城已经是辰时了。
  换算下来,差不多是北京时间上午十点多钟的样子。
  王大姑今日回门,街坊邻居都没料到。
  就连她的父母,都没想到这回事。
  看见自家女婿赶着驴车来了,还带了不少回门礼来,孙大姑的爹娘当即就喊了自己一个儿子,说是把王掌柜请来。
  王掌柜从自己外甥嘴里打听到,陈秀才家这次送了不少的回门礼,那些东西的价钱至少有五百文钱,他当即有些咋舌。
  咋舌之后,他喜出望外,高兴的不能自已。
  “太好了,看来陈家拿你们家,还有我们,当正儿八经的姻亲对待。往后等你姐姐给他陈家生个儿子,我们就是真正意义的一家人了。到了那时候,你让你姐夫帮忙,他怎么可能不帮?”
  王掌柜是个生意人,知道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
  这人与人之间能相处融洽,总离不开那个“利”字。
  王掌柜不想让自家还有妹夫家被人小看,他犹豫了一下,就咬咬牙,让自家铺子里的小二,给他搬出两大桶大豆油出来。
  这两大桶油足足有一百斤。
  作为回礼,让外甥女带回陈家去,应该是足够了。
  王掌柜的外甥见了,当即就不乐意起来。
  “舅舅,你咋想的,回礼要回这么多?”
  王掌柜道:“你以为我是为了谁?我还不是为了让你姐,在她婆家面前撑起面子?!”
  “外甥啊,你要知道,只要咱们维护好跟陈家的姻亲关系,以后你姐姐的公公考上什么举人,当上大官了,你这个做弟弟的,就是正儿八经的官亲了!到时候,县城的人哪个不想巴结你?”
第220章 还是想让他再进一步
  自从陈毅轩考上秀才了,陈飞燕已经明显的感觉到,家里过的日子确实是比以前强的多了。
  不过,对比她没有穿越前,在中国现代社会的生活,差别还是相当大。
  古代统治者哪怕生活的再奢靡,他们也享受不了夏天的空调,冬天的暖气。也不可能坐上飞机,高铁,火车,更玩不了手机。
  陈飞燕一想起手机,她的网瘾就犯了。
  她以前的生活,多姿多彩的。
  电影电视剧漫画小说,她都广泛涉猎。
  在网络世界里,她感觉自己就像是个巨人。
  如今到了这娱乐相当匮乏的古代,陈飞燕心里只有郁闷。
  这里的人一到了晚上,除了造孩子好像就没别的事了。
  就连那群找不到老婆的光棍,每年的冬天的晚上,就紧紧抱在一起,互相慰藉,互相取暖。
  陈飞燕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四年多了。
  她唯一的感受就是,自己比没有穿越前,要忙、要累、要辛苦。
  这时的她,又困惑了。
  那群想要穿越到古代的男男女女们,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们想穿越到这里,是嫌弃自己日子过得太舒服了,所以想多多磨练自己的意志和身体的么?
  古代的人为了生存,绞尽脑汁。
  很多人甚至把那种生存的本能,印在自己的骨子里了。于是,他们聪明狡诈,诡计多端。
  喜欢简单明了,直来直去的现代人,跟这样的古人打交道,他们难道就不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吗?
  陈飞燕心里早就怀疑,自己身边的丈夫应该看出来了,她不是他原来那个媳妇儿了。
  想着他都看出来了,还故意不点破,陈飞燕就觉得他心理素质还是挺好的。
  他也想得开。
  像那种心理素质不好,也不够聪明,想不开的人,估计早就拿麻绳把她绑了。
  然后把她拉到祠堂里,哭着喊着,她是鬼,她是妖怪变的,要烧死她。
  还好,她运气不错。
  穿越过来,遇到的这个男人,是个读了书了的,开了智慧了的。够聪明,晓得利害关系。
  也幸亏他家的条件不算太差,没有到一穷二白那种境界。
  ……
  想着自己的金手指人生模拟器还可以模拟出,陈毅轩考上举人进士的可能性有多大,陈飞燕就决定了,她往后一定要多多督促他读书。
  还是老祖宗总结的有道理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在生产力不发达,农民们工人们都是社会底层的封建社会,只有通过读书,成为统治阶级的一份子,他们家才会有好日子过的。
  于是,陈飞燕就向陈毅轩打听了。
  “孩儿他爹,你曾经跟我说,你考科举,考的都是经义、策论、诗词歌赋,对吧?”
  陈毅轩点头道:“媳妇儿,是这样的呢。”
  “不管是考秀才,还是考举人,又或者是考进士,都是考经义、策论、诗词歌赋,总之,考官们都是从经史子集之中,抽出来的题目。”
  陈飞燕听了,又问道:“当初你在考场上,具体是个什么情况,你能不能跟我还有孩子们都说说?”
  不等陈毅轩回话,陈飞燕就满怀希望的时候讲了。
  “咱家老四老五今年都已经十二岁了。再过两年,也要给他们娶媳妇儿。不过,在娶媳妇之前,我想送他们参加科举考试。”
  “要是他们第一次考试就考上了秀才,那咱们都不用找媒公媒婆了,城里哪些真正的大户,说不定都要跟咱们联姻。”
  陈毅轩听到这话,就下意识的看了看自己生的老四老五。
  这两个孩子是双胞胎,长得倒是不一样。
  个性也不一样。
  一个好动,一个好静。
  好动的那个,不喜欢读书,成天幻想着自己以后能当上大将军。
  好静的这个小儿子,他倒是喜欢读书。没了小时候那股呆气之后,他好像确实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想着这两孩子如果都参加科举考试,小的这个极有可能会考上,陈毅轩就点头应道。
  “行,媳妇儿,既然你们都想听,那我就说给你们听吧。”
  “咱们读书之人,心里想着的应该都是自己在某朝一日考上状元,东华门唱名后,还胸前戴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在京城游街。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吧?”
  “我回顾了过去几十年读书的经历,有时候不得不说,活着辛苦,种田辛苦,读书也辛苦。就感觉这世上好像就没有一件容易的事儿!”
  “我去县城考秀才,进了那考场之后我就发现,那个考试的地方,就搭了两块长一米宽半米的板子。一高一低的卡在墙上的凸起处。高的那个做桌板,低的那个当座位。连着考好几天,进去了之后就不准出来。我当时还带了你给我炒熟了的面粉,还有我在县城买了七八个烧饼。还有你给我准备的一羊皮袋的茶。”
  “就这点东西,我硬是在考舍里,硬生生的挺了三天。屎尿都拉的少。晚上睡觉时,直接拆了座板,跟桌板齐平,蜷缩着睡在上头。”
  陈毅轩一大家子的人听陈毅轩说起他当初考试经历,个个都心有震动。
  觉得他真是不容易。
  见他们听得津津有味,陈飞燕就又问了。
  “孩儿他爹,我觉得读书的悟性也挺高的。要是再让你读几年,你说不定能给咱们考个举人回来呢!”
  “像咱们县的赵县令,他就是举人出身!孩儿他爹,你要是考上举人,你以后肯定也能当官,到时候,我们就跟着你吃香的喝辣的,日子绝对比现在要好。”
  听到这话,新嫁进来没几天的孙大姑,她一双眼睛就瞪得大大的。心里对陈毅轩佩服的不行。
  还是读书人有本事啊!
  自己这公公要是早点考上举人,那自己还有自己娘家人,不也能早点跟着享福。
  于是,她想了想,就突然开了口。
  “婆婆,要是咱让公公早点去考,说不定公公跟这次一样,一下子就考上了呢!”
  陈毅轩听到这话,他心里就有压力了。
  考举人?
  哪有那么简单?!
  几年前,自己媳妇儿跟他讲过一本叫《儒林外史》的故事。
  里头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范进中举那一篇。
第221章 考举人,很奢侈
  范进20多岁考上秀才,考了整整30多年,直到他 58岁时,他才考上举人呢!
  这30多年里,他每隔三年就去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
  路上的交通费、自己的每日伙食费、到了城里的住宿费、跟人来往的人情费、打听考试各路消息的消息费,找人担保考试的担保费…,他用最低的成本保守估计了一下,去考那么一场乡试,得花八两银子。
  如果是去京城考进士,去一次的费用,至少是20两!
  八两银子,他这样的农家人就得不吃不喝干两年!
  更穷的穷户,剔除平日的开支,想要攒下八两银子,最少也得干十年!
  所以说,在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是一种相当奢靡的消费了。
  一般的人根本就负担不起。
  孙大姑听到自己的公公,一个劲的在那里讲,考一场乡试得花多少多少,她心里就不大痛快了。
  在她看来,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做人就不能瞻前顾后。
  不能想着自己失败了怎么样,应该把事情干了再说。
  她是一个急性子,也是一个直脾气。
  她一想到,自己公公只要考上举人就能当大官,她就忍不住对着陈飞燕说了。
  “娘~,咱们无论如何,还是要让爹去城里试一试。去参加那么一场乡试,爹他就只能够知道自己的水平,自己的优点缺点。”
  “钱财的事,其实都不用担心的。到时候,我回娘家一趟。跟我爹娘弟弟们,还有我舅舅说说这事儿,他们听了肯定支持。”
  “八两银子的花费,我娘家至少能够拿出一半!”
  陈飞燕听到这话,她当时就笑了。
  果不其然,自己的儿媳妇一家,他们是最期待自己的丈夫考上举人的。
  不过,人的本性也许就是这样。
  如果以后,自己丈夫屡次不中,估计他们又会变成另外一张脸了。
  就像是昔日的范进一样。
  当年范进二十几岁考上秀才,县城里的杀猪大户——胡屠户,不就把自己的闺女嫁给了他吗?
  胡屠户虽说是一个杀猪的,可他有些家底,养活一家老小都绰绰有余,时不时的还拿出一些猪下水,还有猪肝猪心猪肺,接济自己的女婿一家。总的来说,胡屠户也算是一个厚道人了。
  可这样的厚道人,见了50多岁还要去参加乡试的范进,他也发了火,指着他的鼻头大骂:“你个癞蛤蟆,也不撒泡尿自己照照,竟想些天鹅屁吃!”
  在30多年考举人的时间里,世间的无情,世人的冷待、嘲笑、讽刺、挖苦,早就把范进这个读书人的自尊磨没了。
  他没了棱角,没了脾气,就算看见自己的丈人指着自己的鼻子辱骂,他也只是一个劲的讨好,尴尬的笑。
  ……
  陈飞燕不想让自己的丈夫背负那样沉重的压力,也不想让自己的丈夫担负起儿媳妇一家人想要逆天改命,沾他光的期许。
  于是,陈飞燕看着自己的二儿媳妇,笑着说道:“儿媳妇啊,我也是读过书的人,我打小就知道,干任何事情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都讲究一个运道。”
  “如果时运不够,机会不足,再有能力再有本事,再努力拼搏的人,他们也不一定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去考举人的事情,咱们还是要缓一缓。乡试在八月,会试在二月。今年乡试的时间,我们已经错过了。你公公想要参加乡试,只能再等三年了。”
  孙大姑听到这话,心里就算了一下。
  再等三年啊,那她也不是等不起。
  三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她现在特别期望,自己的公公一次考上。
  她如今也知道了,读书人是要走千里去参加科考,于是,她看着陈飞燕道:“婆婆~,三年后,如果公公真的去参加乡试的话,我想,我那些弟弟们愿意为他保驾护航,送他去,送他回。”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