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当时是什么感受吗?觉得天塌不过如此。组织上给了我两个建议:一是留下来做后勤,二是转业回地方。这对一个立志做一名职业军人的人来说,是件多么残忍的事。
“这些天我想了很多,内心困惑而迷茫,还没有确定好未来的路。今天跟你倾诉一番,我内心平静了不少。不过不用担心,无论怎样,事情都会有解决的办法,我会尽量选择最优解。
“凡事皆有两面性,那件事并非完全没有正面影响,至少认识了你这样一位可贵的朋友。如果你有空的话,能否给我回信,聊聊你的工作与生活呢?
“附赠一枚贝壳给你,让你感受一下海的气息。这是我第一次去赤瓜礁驻守时拾到的贝壳,非常具有纪念意义,我把它送给你,希望你能喜欢。
“祝安好!
“盛世安 86.3.23于湛江基地”
凤宁看完信的时候愣住了,她曾经的担忧竟然成真实的了,那次触电真的影响到了盛世安的身体。不能参加高强度体能训练,这对一个立志从军的人来说,是个多么糟糕的消息。
凤宁想了想,拿出纸笔,开始给盛世安写信。
“盛世安同志:
“你好!
“收到你的信非常意外,也很高兴你的信任,同我说你工作上的事。对你因那次意外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我深感抱歉,不能帮你更多。
“我于三月初来厂报到上班,上班已有月余。跟同事相处融洽,我在工作上有一些新点子,厂领导也很支持配合,努力把这些落到实处,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虽然我们只是个小小的灯笼厂,但我相信工作不分贵贱,只是分工的不同,任何岗位都有它的价值。我相信我的工作会给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与美的享受。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因为在做我自己喜欢的事。这么一说,我对你目前的处境感到更抱歉了,因为你无法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
“不过人的兴趣爱好也未必就只有一种,或许是你还没发掘出来罢了。你还很年轻,人生有很多的可能。如果你做不成海军,也许可以做跟海军相关的职业。我不清楚你的情况,不知是否能考军校。咱们国家的海军装备应该还比较薄弱,或许将来你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军舰设计师呢。期待咱们国家的海军能早日强大起来!
“条条大路通罗马,要报效祖国,不止有一条。我相信你很快就能振作起来,找到新的人生目标。加油!
“贝壳很漂亮,我很喜欢,会好好珍藏的。
“祝你一切顺利!
“凤宁 86.4.6 于南安”
凤宁写好信,去外面小卖部买了信封和邮票,按照盛世安留的地址写好,封上口,骑车到最近的邮局投递进了邮筒。虽然老孙说信件收发可以放他那儿,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送走。
盛世安的信已经写了十多天了,自己的信过去也要十来天,这一来一回时间一耽搁,说不定他已经做好了抉择。希望自己的信能够给他鼓励,他还那么年轻,当不了海军,考军校做后勤也不错。
凤宁寄完信,才踏实下来,回来继续画宫灯灯罩上的画。宫灯的灯罩用的是纱绢,每一面上都要绘图。这次带去的样板上绘的是梅兰竹菊,看起来十分雅致。
翌日一大早,凤宁就起来了,把出差的行李都准备好。
吴昌德也没迟到,七点半就到了,看到凤宁已经整装待发,满意地点头:“好了,我们走吧。”
凤宁自己的东西就是一些洗漱用品,一个小书包就装下了。灯笼材料则用一个两块纸板夹着,面积不小。
吴昌德问:“这带的是什么?”
“灯笼啊。去了那儿,总不能空口白话,得让人看到实物才可能动心。”凤宁说。
“你把灯笼拆了?”
“是的,到了蓉城再组装,不然容易弄破。”凤宁说。
吴昌德伸手,将五花大绑的纸板提起来:“行,走吧。”
他们去市政府与肖达会合,和肖达一起出差的还有文化局李局长。
肖达见到凤宁,微笑着朝她点头打招呼:“小姑娘很有想法嘛。”
凤宁说:“这都是我们厂长的意思。我们厂里老师傅受伤还没痊愈,我代老师傅去做技术展示。”
肖达颇有深意地看了凤宁一眼,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回头跟局长说起了话,然后说:“咱们现在出发吧,去坐公交车,到长途车站去坐汽车。”
南安没有火车站,去蓉城只能坐汽车。
汽车很破旧,车身上全是灰黑的泥,足有半指厚,座椅的海绵垫子已经辨不出原色,包海绵的布破损得严重,露出发黑的海绵。
人们举着从售票处买的票,奋力挤着上车。
售票员从门边的车窗探出半个身子,大声嚷嚷:“不要挤,不要挤,买了票就都能上。那个老汉儿,箩筐不能上车,一会儿给你放车顶上。诶诶,你们注意点儿,看好自己的东西,不要挤掉了!”这是在提醒有小偷。
凤宁几个也被挤在人群中,就算是市文化局长,也照样要跟着一起挤,因为挤不上这趟车,就要等下一趟。
吴昌德将纸板举在头顶上,被售票员呵斥:“你那个纸板板儿不能带上车,放车顶上。”
凤宁赶紧说:“阿姨,我这东西非常轻,而且易碎,我们放自己座位上,不会占地方的。”
她阿姨叫得甜,对方看了她一眼,没有再说什么。
好不容易挤上车,四个人没能坐在一块,凤宁抢了个靠窗的位置,从吴昌德手里拿过纸板,将它放在窗户和自己之间。
不知道过了多久,车上终于塞满了,还有不少人没座位,只能站在走廊间。严重超载,但没有办法,在这个年代太常见了。
车子咆哮着发出怒吼,屁股后面喷出黑烟,终于启动了。
刚出城的那段路还好,市区的路总还是不错的,但离南安越远,路就越破。
南安多丘陵,山虽不高,但连绵不断。清明刚过,万物生发,满世界都是鹅黄嫩绿,但这些并不能让人放松多少。
公路在高低起伏的山地间穿行,比想象的要颠簸不少。幸亏没带灯笼成品过来,否则根本没法上车。凤宁还有点担心带来的材料会给磕坏,她可没有带备用的材料。
这是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旅行,车上拥挤不堪,还有人被颠得晕车,吐得昏天暗地,车上充斥着难闻的气味,后半程简直就是酷刑。
好不容易捱到车进站,凤宁站起身,用一个奇怪的姿势将头伸到纸板上方的窗口呼吸新鲜空气,直到人下得差不多了,她才抱着纸板下车。
三个领导都已经下去了,正在不远处等他们,看他们的脸色,这趟差出得也够受罪的。
吴昌德从凤宁手里拿过纸板,开玩笑说:“难怪出差的人有差旅补贴,这罪可不是一般人能受的。”
凤宁这才有精力去注意蓉城的样子,街道狭窄,房屋低矮,最高不过四五层楼,跟印象中那个崭新敞亮的蓉城完全没有半点相似。
他们到招待所一住下,凤宁赶紧拆开纸板一看,还好,材料没有磕坏。
会议明天才开,今天有空。几个领导领着凤宁去逛蓉城,凤宁便跟着。
第二天领导开会,凤宁和吴昌德便得了空,他们要等肖达开了会才能给他们引荐相关人员。凤宁便和吴昌德提议去平行巷子转转。
这一片由好几个并排的胡同巷子组成,所以叫平行巷子。这里原本住的都是清朝的达官显贵,院子都很敞亮气派,如今现在大多已经成了国有资产,仅有少数还是私人民宅。加起来有上百个院落,房子更是多达几百间。
要是这些房子都挂上灯笼,那将会是一笔大单,尤其是这样的房子不得配上宫灯啊,宫灯的价格不会比凤宁做的能动的灯笼便宜。
而平行巷子只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的一个,此外还有两个街区。
吴昌德看完之后,说:“咱们一定得想办法拿下这一单。”
第38章
晚上肖达开会回来, 吴昌德赶紧过去问:“肖主任,怎么样?见到项目负责人了吗?”
肖达说:“见到了,我也跟她说了这事。不过这两天我们都要开会, 等后天吧, 我安排你们见面。”
这话一说,凤宁和吴昌德都松了一口气, 愿意见面, 那就说明就有希望,至少人家愿意考虑这个点子。
吴昌德兴奋地搓手:“肖主任,你帮我约项目负责人吃个饭吧。看看他们有没有想去的地方,没有的话,我们就定在芙蓉楼。”芙蓉楼是蓉城最高档的酒楼,吴昌德也是下血本了。
肖达说:“行, 我去问问她。我只是帮你们传达说想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项目锦上添花,具体细节我没说。至于具体怎么说服他们,得靠你们自己。”
凤宁点头:“谢谢肖主任,我会想办法说服他的。”
肖达说:“行,那你们好好准备。”
肖达走后, 吴昌德问凤宁:“小凤, 你想好怎么说了?”
凤宁说:“我正在写一份企划书, 把为什么要挂我们的灯笼的理由列一列,到时候拿给他们看。”
吴昌德没想到凤宁点子还挺多,高兴道:“写好了给我看看。”
“好。”凤宁应下之后,回屋写企划去了。要是有电脑就好了, 做个PPT, 图文并茂,那效果不怕对方不心动, 现在只能靠手写了。
接下来一天,凤宁没出门,除了写企划,还把灯笼给组装了起来。
当晚肖达回来传达消息,对方答应一起吃饭,不过地点是他们选的,明天中午在平行巷子附近的张记冒烤鸭吃饭。比起芙蓉楼,张记冒烤鸭才是本地人更愿意选择的饭馆,低调,味道正宗。离平行巷子近,正好方便工作期间出来吃个饭,这个安排无可挑剔。
凤宁听说是中午吃饭,也略松了口气,其实她是有点担心晚上吃饭的,中午吃饭,就不会喝太多酒。要是晚上吃饭,那些人黄汤一灌,就怕酒精上头,拉着她一个小姑娘陪酒。这种酒桌文化,女性是最大的受害者,凤宁是深恶痛绝。
第二天,凤宁和吴昌德早早就提着几盏灯笼去了张记冒烤鸭店。为了不让灯笼受损,他们租了一辆人力三轮车过去,这种车是为游客准备的。
他俩提着漂亮的灯笼,一路上倒是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
到了烤鸭店,凤宁和吴昌德先去订了个包间,然后将灯笼在包间里悬挂起来,等待客人到来。
十一点多的时候,肖达和文化局的李局长陪着一男一女两位客人进来了。
肖达一进来就给他们介绍:“他们是省文化厅的齐副厅长和这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的项目承包人袁总,他们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齐厅,袁总,这是我们南安灯笼厂的厂长小吴和技术骨干小凤。”
吴昌德和凤宁赶紧上前去跟两位客人握手打招呼。让凤宁意外的是,这位副厅长居然是个女性,难怪会安排在中午吃饭,这让凤宁的心放宽了不少。
齐厅长一进来就注意到了包间里挂着的灯笼,她没去打量灯笼,而是仔细看了看凤宁:“你们做灯笼还有技术骨干,具体是做什么?”
吴昌德正要开口,凤宁自己便说了:“我主要负责设计灯笼的款式。”
齐厅长不由得笑了:“你才多大啊,就是技术骨干了?”
凤宁笑着说:“只能说技术水平跟年龄也不完全是正比关系。”
齐厅长听完哈哈笑:“有道理。”
肖达趁机说:“齐厅,这里的灯笼全都是小凤做的。你看看怎么样?”
齐厅长这才去打量那几盏灯笼,等她看完之后,扭头问凤宁:“这灯笼真的全都是你做的?不是这店里原有的?”
凤宁说:“是我做的。从南安带过来的。”
肖达说:“齐厅,咱坐下聊吧。小吴,点菜了吗?”
吴昌德连忙说:“已经点了一些,齐厅看看还想吃什么?”
齐厅长说:“既然点了,那就上菜吧。”
肖达也说:“对,先上菜,不够了再点。”
吴昌德点的菜自然是够的,他把店里的招牌菜都点了一遍。
齐厅长对凤宁颇有兴趣:“小姑娘,你多大了?参加工作多少年了?”
凤宁说:“我十七岁,今年才参加工作。之前都是在家自己做灯笼,小时候看过灯会,很喜欢花灯,便琢磨着自己做。来厂里后,就跟着我们的老师傅做。”
肖达趁机夸凤宁:“齐厅,你不知道。今年我们举办元宵灯会,负责设计花灯的老师傅受伤住院,我们都以为这灯展不可能按时开了。还好小凤同志来帮了好几天忙,才把我们这次灯会的主角恐龙灯全都扎好了。所以灯会能准时开幕,小凤同志功不可没。”
齐厅长听完很意外:“是吗?真是后生可畏,了不起!”
凤宁给大家倒茶:“正好是凑巧,多亏肖主任和吴厂长不嫌我年幼不懂事。齐厅请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