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吴昌德来了一次,一是为了看进度,二是问凤宁巷子里要挂的灯笼是哪种,需要多少。
凤宁把自己绘的图给他看了,这灯笼款式都是比较简单的圆灯笼,只是做得小巧而精致,因为要大量悬挂,个头不能太大。
吴昌德说:“这灯笼我们厂没有啊。那怎么办?现做吗?”
凤宁说:“对啊,现做,你让人赶紧去备材料,然后拉到这里来,等这边花灯都布置完了,我们就开始做灯笼。这个灯笼简单,我们这里有三十个人呢,一人一天做二三十个,一天就有好几百,顶多三四天就够了。”
“那还算从我们厂进的货吗?”吴昌德问。
“当然。”凤宁并没有跟他计较这个,正好领着她的人练一下手,学学怎么做灯笼。
吴昌德便高兴地去打样准备材料去了。
到后面的时候,吴昌德为了赶时间,把厂里的采购财务等人全都叫了来,30多个人布置灯会,花了25天左右的时间,布置了50多个灯组,规模比年初南安的元宵灯会大了一倍,也做得更为精妙一些。
花灯扎完之后,大家把塑料膜撤下之后,进行了一次试灯。当晚把齐厅长和文化局的领导们都请来了,灯亮了之后,大家被美轮美奂的花灯世界惊艳到除了“哇”就说不出别的词来。
熊猫家族在竹林里嬉闹吃竹子;芙蓉花丛明艳动人;十一生肖围着兔子一家三口闹元宵,因为明年是兔年;还有川剧脸谱灯组;三国人物灯组;古代文人墨客灯组;茶楼灯组;锦绣画屏灯组等等,处处都体现出了蓉城的历史文化特色。
这也是文化局为什么非要选凤宁方案的缘故,因为选题实在是太戳中他们本地人的心窝子了。
凤宁和戴师傅也挨个灯组去仔细检查了一遍,看有没有出什么纰漏,还有哪些需要补充完善的地方。
领导们找到正在忙碌的凤宁,说:“不错,不错!有点超出预期。”
凤宁说:“谢谢领到夸奖,不过这还不是全部。等灯会真正开始的时候,巷子里面还会挂满灯笼,到时候就是真正的灯的海洋。”
“那怎么还不挂呢?”雷局问。
凤宁说:“灯笼不便于运输,所以我们得现做。明天工人师傅们就在平行巷子里开始扎灯笼,等扎好了,就直接挂起来。”
吴昌德急得要死,因为今年南安灯会是从初一开始,离过年也就二十多天时间了,还要花几天时间做灯笼,他担心根本就来不及布置南安灯会。
凤宁说:“急什么,做好这边的灯笼,原班人马直接拉过去就行了。”
吴昌德说:“你愿意来帮我们布置灯会?”
凤宁笑盈盈地说:“肖主任答应让我去南安灯会布置一个灯区,到时候灯会收入也有我一份。”
吴昌德只觉得胃疼:“你胃口可真大,你就这么几个人,一年要弄两场灯会?你也不怕撑死!”
凤宁继续笑眯眯:“谁会嫌钱多呢?我有了钱,才好招兵买马,以后好不求你啊。不过你放心,既然是咱们一起布置灯会,我做完了,肯定会帮你的。”
话虽如此,吴昌德还是无可奈何,以凤宁和肖达的交情,要在南安灯会布置几组彩灯,那不是手到擒来的事,他有点后悔没跟文化局早早把合同签了。
凤宁有自己的打算,等回到南安,她便跑回家再拉几个人过来,让他们学习扎花灯,等到明年,她手头可用的人就更多了。
四天后,他们终于把平行巷子所有的街巷都挂满了灯笼,夜里灯一亮,所有的街巷都是红通通的,分外喜庆。
凤宁问明了这边灯会开幕的时间,定在腊月二十四,也就是过小年这天,她答应会提前一天过来检测花灯,参加灯会开幕式,还会安排一个人过来全程检测。
蓉城的一切安排好,他们打道回府。
回到南安之后,他们就开始着手布置南安灯会。在蓉城这段时间,凤宁利用休息时间设计了十组花灯,回来之后,她就去文化局找了肖达,跟文化局签订合同。
签完合同,凤宁便和表哥谢俊伟一起去采买材料,谢俊伟已经有了经验,这次就帮了不少忙。
材料都准备齐全之后,大家就去人民公园开始扎花灯。
这一次,凤宁所有的花灯都是自己人扎的,那些人从蓉城回来之后,被凤宁告知还要在南安扎花灯,南安这边所需时间应该会更短,凤宁承诺他们还是按照三块三一天发工资。
大家在等凤宁准备材料的当儿,赶紧抽空回了一趟家,因为他们很久都没看到家人了,在大城市待了一个月,的确也有很多话要说。
凤宁跟他们约定好了开工时间,他们都按时过来了,毕竟也不是什么多重的活,每天都有工资拿谁不愿意呢。
凤宁等大家开工之后,就又回了一趟家,她是回去叫人的。相信有了之前那拨人的宣传,村里应该有很多人已经心动了。
果不其然,凤宁一回来,就有很多人主动上门来要求跟着她学扎灯笼。
凤宁也不是来着不拒,她挑人有原则,刺儿头不要,好吃懒做的不要,家里离不开的人也不要,这样挑选了十个人。承诺发四十块钱工资,等灯会结束后再发,钱少是因为他们去得比较晚,那边已经忙了几天了。
大家毫不介意,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这么轻松就能赚四十块钱,都能给家里人添一身新衣裳了。
凤宁带着这批人回到南安,跟着她学扎花灯。
吴昌德很羡慕凤宁的行动力,回去一趟,立马又叫了这么多人手来,眼看着她手上的人都快赶得上灯笼厂的人数了。而且凤宁的压力远比他小,因为凤宁只有做花灯的时候才发工资,不用每个月都给这些人发工资,灯会上分得的钱,大部分都能进她自己口袋。
凤宁根本就没去想这些问题,她正全心全意在教大家扎花灯,做骨架、走电线、糊灯罩、上色等工序,教得一丝不苟,至于能学多少,那就要看哪些学徒工的态度了。
凤宁的团队只有她一个熟练工,但她只有十组花灯,离灯会开幕还有二十来天的时间,她完全可以慢工出细活,一边教大家做花灯,一边慢慢把花灯给弄出来。
而且经过蓉城一个月的锻炼,她请的第一批工人有不少已经能够独立作业了,她的压力就更小了。
第57章
这天早上, 凤宁刚到公园不久,就被秦师傅叫住了:“小凤,在忙呢?”
凤宁扭头一看:“秦师傅, 有事啊?”
秦师傅看了看四周, 没有开口,只是朝她招了一下手, 凤宁将手头的工作交给身边的人, 走到秦师傅身边。
秦师傅说:“小凤,我想问问,你这儿还要人吗?熟练工。”
“要啊。谁啊?”凤宁热切地看着她。
秦师傅说:“小赵,赵玉琴,你还记得她吗?”
凤宁想了想:“在我前头辞职的那个?”
“对,就是她。当初她男人跟给他看店的女人搞破鞋, 她辞职回去想要管住男人,结果那破鞋段位太高,她男人要跟她离婚,娶那个破鞋。小赵不肯离,她男人就不着家, 也不给钱花, 她自己工作辞了, 没了收入,想出来找点事做。我看她挺可怜的,想起你出来干个体了,她又会做灯笼, 所以替她问问。”秦师傅说。
凤宁沉默了片刻, 说:“赵玉琴活干得不错,就是脾气有点大。”
“那是以前, 现在可不这样了。其实她人还是不错的。”秦师傅说。
凤宁没来由想起了那个叫乔桂芬的女人,也是因为婚姻不幸被自己同情,什么都教给她了,结果却遭到了背刺。
凤宁犹豫了:“其实我觉得不太合适,她年纪比我大,又是我的前辈,现在反倒要给我打工,我怕她接受不了这个落差,到时候给我惹来麻烦。”
秦师傅忍不住叹气:“要说吧,还是她从前脾气暴了些。不过小赵这人是个直肠子,有一说一,没有什么歪歪绕绕。她男人心狠,走了之后家都不着,对孩子也不闻不问,甚至把店都转手了,连活路都给她断了,这杀千刀的男人真狠毒!她和孩子总归是要生活的,厂子又回不去了,总得找个营生才行。”
凤宁想起来赵玉琴,的确跟乔桂芬不一样,乔桂芬口蜜腹剑,逢人三分笑,姿态摆得低,表面特别和善,实际上是个心机深沉且心胸狭隘之人。
凤宁到底还是心软了,她自己淋过雨,见不得别人淋雨,对婚姻不幸的女人总是忍不住心生怜悯,便说:“秦师傅,你让赵姐过来吧,但我只是做灯会的时候才请她,别的时间我就不能雇她了。”
秦师傅欢喜地说:“好,我去跟她说,明天就让她过来。”
答应完之后,凤宁又忍不住有些后悔,不过后来她又想开了,赵玉琴到底不是乔桂芬,自己也不是以前的自己,也没有了张玉刚那个定时炸弹,只作为普通的雇主和雇员关系就行。
而且赵玉琴是个难得的熟手,蓉城灯会马上就要开始,作为承办方,需要派人去那边驻守到灯会结束,凤宁这边的事都没忙完,自己肯定走不开,如果赵玉琴愿意过去替自己去蓉城守着,她就把她留下。
第二天,赵玉琴果然一大早就来了,凤宁到的时候,她已经在公园门口等着了,见到凤宁,赶紧迎上来:“凤宁。”
凤宁跳下车:“赵姐你这么早啊!”赵玉琴憔悴了不少,以前爱挎包爱穿有跟的皮鞋,如今这些都没了,仿佛精气神被抽走了一样,眼神都没了光彩。
“谢谢你愿意用我。”赵玉琴感到很惭愧,当初她还跟秦师傅背地里诋毁过凤宁,不过后来凤宁确实凭实力令她心服口服了。
凤宁说:“赵姐,是这样,我这边正好需要一个熟练工,你要是愿意做,我就雇你。”
赵玉琴愣了一下,然后说:“只要我能做到,我一定去做。”
凤宁见她这么说,便说:“既然你这么说,那我不绕圈子了。你应该听说我在蓉城承办了一个灯会吧?”
赵玉琴点头:“是的。”
凤宁说:“我今年弄了两处灯会。蓉城的灯会过小年那天开始,那边需要人去看着,应对突发状况,我这边的灯会还没布置完,所以我想请你去帮我看着。”
赵玉琴愣住了:“去蓉城吗?”
凤宁点头:“对,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直到灯会结束。我给你安排住的地方,你要在那边住上一个多月。住宿费和伙食费我都会补给你,因为是过年,工资会高一点,一个月给你发二百块钱。”
赵玉琴显然很纠结,工资确实高,但过年期间都在外地,不能回家过年,这点不太好。反过来想想,其实不在家过年也没什么不好,如今她的生活一地鸡毛,过年亲戚朋友凑到一块儿,绝对会有许多同情和指责,她真不想听。
赵玉琴犹豫了一下:“我可以带我儿子去吗?”
凤宁说:“当然可以,不过你在那边是有工作的,万一出状况,你要去解决,你能照顾好孩子吗?万一弄丢了就不好了。”
赵玉琴稍一思索,说:“我知道,我会照顾好他的。”
凤宁说:“你今天既然来了,就来跟我一起扎灯笼吧。”
“好!”赵玉琴也爽快地答应下来。
凤宁带着一帮新人作业,扎灯速度跟灯笼厂的比起来,自然要慢了不少,但她并不着急,知道自己肯定来得及,就慢慢做,每一盏花灯都做得尽善尽美。
如今有赵玉琴加进来,速度明显能快上不少,到底还是熟练工。
赵玉琴工作能力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当她端正起态度的时候。
就在凤宁的花灯做到快一半的时候,灯笼厂那边的进度也才进行了差不多一半。吴昌德急得口舌生疮,跑到凤宁这边来看进度:“小凤,你在绣花呢,做得这么精细,差不多就可以了,来帮你师父的忙吧,他老人家着急得头发都白了好多。”
凤宁笑着说:“我这可不能随便,要做就要做最好。不过你放心,明天我就派人过来帮你们的忙。我说你们也抓紧点啊,我看来干活的人比今年过年的时候还少。”
吴昌德说:“可不是吗?现在是年底,好多客户都等着拿货呢,敏才、建军和老孙都留在厂里出货,小赵和你又都辞职了,这人可不就少了吗?你也赶紧的,这可不光是我们的事,要是我们完不成,还不照样没法开园,你自己的利益也受影响。”
这倒是实话,凤宁说:“知道了,明天就让人去你那边帮忙。”
于是第二天,凤宁就把赵玉琴和去过蓉城的那批人都派给了灯笼厂,让师父安排他们干活。这些人经过一个多月的锤炼,技术不说娴熟,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了。
凤宁带着一帮子新人,说:“光剩咱们了,不过也不用担心,这意味着大家都可以上手自己做了,放心大胆弄吧,我给你们兜底,不过也不能太夸张,悠着点。”
这几天这群新人动手的机会不多,毕竟他们是纯新人,梅香那批人也不到能够带徒弟的水平,所以这些人只能跟着凤宁观摩学习,帮忙拿个材料、递个工具什么的。如今那些人走了,可不是到他们大展身手的时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