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相逢——随便走走【完结】
时间:2024-09-18 17:15:08

  赵蘅道:“你现在要走,这笔钱就真拿不回来了。”
  刘凤褚哼道:“我还指望拿回来?仗是越打越要钱的,再要缺钱,你说朝廷先要从哪里搜刮。这钱真是拿去打北边蛮子倒也罢了,中间一层一层的油水扒下来,最后都不知道是肥了谁的口袋。这些把戏我自己就玩了多少年,我能不知道?真打起仗来,怕是那些人立刻就望风而散了。要我看,你们也别再这里盘踞了,宣州这地方离京都不远,波及起来不是好玩的。”
  赵蘅如何想不到这些,只是她也有实际的无奈。“你是一只独行船,走得当然方便。可对我们来说,傅家祖业根基都在宣州,要走可不是挪个窝这么简单。”
  刘凤褚点点头:“这倒也是。反正我是已经仁至义尽了。”他站起身,“日后你若到了南边,也可以来投靠我。别人我不说,但对你,我是什么时候都愿意收留的。”临走不忘占个便宜。
  赵蘅牵牵嘴角,说声多谢。
  刘凤褚走得潇洒,赵蘅坐在原处,却不得不思忖起他们的后路。今年朝廷的赋税确实是加了一层又一层,这倒也罢了,知州几次找过傅玉行,意思就是他作为药商之首,应该要鼓动其他药商“广输资财于朝廷,以助军需,共襄国事”。而众药商又都希望傅行首能够替他们向朝廷求情,保住自家利益,以安众心。两边周旋,日子也并不好过。
  现在只希望这场战事能够尽早结束。
  小厮进来说又有人求见,赵蘅收起账本,说今天不再见客了。小厮道:“可是大夫人,那个人是——”
  他看向赵蘅的眼神有种特殊的为难。赵蘅问,是谁?
  在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出现在她眼前之前,赵蘅只敢有一个隐约的猜想。
  赵蘅印象里,她娘亲是那种天长地久也不会老的人,永远是嘬尖的嘴、瘦而挑的肩膀、随时准备立起来迎战的姿态。可现在那张嘴瘪下去了,肩膀比从前含起来了,走路的姿态变得更加瑟缩小心。最重要的是,原本根根紧扎的黑头发变得蓬乱而灰白。看到赵蘅第一眼,她拱着手笑着问了一句:“姑娘好啊。”
  赵蘅脸上没有表情,不是冰冷的,而是凝滞的,不知道怎么回应她的恭敬。
  上一次见面,是她在走投无路之际去向唯一的亲人求助,然后被赶出家门。她母亲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钱。”她对她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是我最后一次来求你们。”然后就果真再也没有见过一面。
  赵蘅最终请她先坐下。“我爹没有来么?”过了这么多年,仍旧是她来冲锋陷阵。
  赵母说起她爹就恨得流眼泪:“这个老乌龟,死狗扶不上墙,就是个来讨债的吊死鬼!”骂了好一阵,赵蘅才听明白,原来他们乡下的房子和地都让官兵以征税为名义抢走了,她父亲根本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后来官府又来征丁,父亲更是吓得直接昏死过去,是被他娘藏在红薯窖里躲着,才没被抓走,可至今也战战兢兢再不敢出来。“我们是钱也没了,粮食也没了,可总也要吃要穿的,我没办法,才来投靠姑娘你了。看在我生养你一场的份上,好歹让我们把这个冬天挨过去。”
  见赵蘅半天没有说话,她娘亲也是伶俐人,从诉苦的语气转为愧疚的语气,“我也知道,姑娘一直以来心里含着怨呢,如今我有了报应,姑娘心里自然痛快。可姑娘也该体谅我一点,从前日子有多难过你不是不知道,实在是穷怕了。其实天下哪有不心疼女儿的父母,但凡我能有一点办法,也不至于那样委屈你。”
  这些话若放在从前听到,赵蘅不知会有多受宠若惊。可如今的她听了,却只想问:“娘,你这些话到底是真心觉得对我不起,还是为了从我手上拿钱而说的漂亮话?你今天上门,到底是隔了这么多年关心我过得怎么样,还是因为自己活不下去了,才想到还有我这么一个女儿?”
  她母亲脸色渐渐难看起来,直到这一刻,赵蘅才在她脸上发现了熟悉的过去的影子:面对她的感情索取,显出的被生计所迫的不耐烦,甚至是一点轻微的厌恶。
  她忽然笑了。她母亲睁着双眼睛望着她,永远也无法理解这个笑的含义。赵蘅只是又一次被提醒,无论她期盼了多少年,从幼时到少年再到青年,那个她期待中温情的母亲永远不会向她走来。她用一种释怀的语气,忽然和她说起了当年,“我从前一直希望有人爱我,过去我希望那个人是你,可你不爱我。你恨我。”
  她母亲麻木的眼神随着她轻轻落下的这个“恨”字终于有了一丝动容。
  “后来我遇到玉止,可后来他也不在了。那个时候我真的想过,往后的人生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赵母先是诧异,而后开始逃避她的目光。
  赵蘅从未和任何人提起过,她最绝望时真的考虑过死。赵母也从不知道这一点,生存对他们这种人太残酷,温情从来是奢侈的,她只来得及考虑自己,只顾得上心疼自己,至于女儿,连她这个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她怎么就不可以?
  赵蘅道:“我今天和你说这些,不是为了和你抱怨,只是想要告诉你,我已经不在意了。你爱我或不爱我,这世上有没有人爱我,对现在的我来说,不那么重要了。”
  那时以为天崩地裂的一件事,如今也就这样说出来了;那时以为生命中不能失去的人,失去了,也走到今天了。这么多年的阅历和经验给了她底气,不需要在心里寻找任何依赖也能好好活下去的底气。从前的赵蘅怎么会想到,还会有这样一天。
  最后,赵蘅还是给了母亲一笔钱,并叮嘱她和父亲往后换个地方过日子,以他们旧日的作风,在乡里的人缘好不了,继续呆下去还会被人找麻烦。
  赵母临走前回头看了赵蘅一眼。好像她终于意识到,她的女儿已经走得很远。作为她生命的延续,也背负着她无止境的埋怨不甘,最终在不知不觉间,走到了她这辈子也无法到达的地方。
  赵母走后不久,傅玉行气喘吁吁地出现在院门外,进门的第一眼视线就落在赵蘅身上,写满慌张和担心。
  赵蘅从自己的思绪里转向他,“出什么事了,跑这么急?”
  傅玉行还是喘气,“我听说……你娘亲来了。”
  “已经走了,你干嘛慌成这样?”
  傅玉行还是喘气,目光仔细翻看赵蘅每一寸脸色,像查看一件珠宝是否蹭了伤落了灰。
  赶回来,是因为……怕她伤心。
  他知道她母亲对她而言是什么样的伤口,他甚至曾经亲手在那伤口上撒过一把盐。早年那些如气味般附着在她身上的自卑、要强、敏感,向见到她的每一个人无声倾诉着这种后天的残缺。
  可此刻她脸上的表情很平静,像一道清浅坦然的溪流,已没有任何幽深的不可言说的部分。
  傅玉行看着她,发现自己的担心好像是多余的,原本沉沉压在身上的紧张一时都荡开了,可他还是喘气,还是仔细看着她。身体无知无觉地蹲下去,靠着身后的灰墙,和树下的她隔了一个院子的距离。“那……你不要紧吗?”
  赵蘅微怔。
  他赶回来,就因为这个?
  “我不要紧。”
  其实连她自己也以为会伤心,可原来真的不伤心了。
第六十四章 团圆和美
  赵蘅和红菱、瑞兰在亭子里说话时,方道怜从院子另一端走了过去。看到她们,也就那么瞥一眼,自己过去了。
  瑞兰道:“你这弟妹嫁进来都快一年了,还是这么面冷心冷的,从来也没见她有过笑脸。要我看,你做长嫂的也实在是为她尽心了,回回热脸贴她的冷屁股。她是受过不少苦,可你又不欠她的,跟你做什么怪?”
  赵蘅没说什么。她感觉道怜对她有着日渐深重的敌意——不是一视同仁的冷淡,也不是从傅玉行身上转移而来的迁怒,是只对她一人,那种越发阴沉的审视目光,和越审视越加深的怨怼。
  这话她也没法和任何人说,她知道道怜心里有一道坎,而且她也清楚,她并非没有对不起道怜的地方。
  瑞兰又道:“都这么久了,也没见有个身孕。”她有着已婚女子的敏锐,始终觉得傅玉行和方道怜之间隔了一道芥蒂的墙,忽然一拍桌子道,“他们两个该不会,还没有——”
  赵蘅一开始没听明白,反应过来后,偏开头,“你在这议论什么呢。”
  瑞兰拿胳膊撞了撞她,“这有什么?你做长嫂的本来就该留一留心,哪有做夫妻的像他俩那样。”
  红菱素日是多话的,但是在傅玉行和方道怜的事情上,她却一句也没有推过赵蘅。因她心里清楚,这里面有一笔说不清的账,不要说外人,只怕连赵蘅自己也不过装作寻常过日子罢了。
  这些背后议论的话,方道怜不是听不到。
  她知道自己在傅家所有伙伴下人眼中是什么样,阴沉刻薄,难以相处,明明是被他们从泥潭里救出来,却把所有好意漠然置之。
  可她不在乎。在她看来,赵蘅和傅玉行对她的好也并没有那么珍贵。
  这两个人与其说对她好,不如说是“努力”对她好。他们在体谅她,忍受她,并无意中用这种方式,把她划开在两个人的世界之外。
  真可笑,先是对不起她,然后又用她来弥补心中的愧疚。不,更重要的,是用她来掩盖他们之间不干不净的那点事。
  所以他们对她越好,她越要挑衅,绝不能让他们心满意足地成了圣人。——咱们就这样相互折磨下去吧,看是谁先原形毕露。
  可她想不到的是,赵蘅会在凶神恶煞的钱粮官闯进傅家时护在她面前。
  钱粮官是负责替官府筹措军费的,但宣州的商户本就因战争阻断货运、赋税名目频出而叫苦不迭,对所谓军费更是能推则推,眼看筹了一个多月,筹款还不到十万,这钱粮官也失了耐心,于是生出个杀鸡儆猴的心思,盯上了作为药行行首的傅家。从一进门开始就满脸狞笑,言语威吓,身后跟了一大帮手拿刀枪的差人。
  道怜因为多年饱受欺凌的生活,本来对这些官吏差人就恐惧得厉害,见他们个个来者不善,更是吓得面如白纸浑身抖筛。赵蘅把人往身后一带,朝着这群官吏厉声道:“哪怕是官府,做事总要讲个规矩律法。知州大人爱民如子,你们以他的名义筹措军费,却干出这样强闯民宅恐吓女眷的事情,岂不顾着知州大人的名声!”
  她身边的一众护院保镖因赵蘅气高胆粗,也都壮着胆拿棍棒护着主家。如此一番毫不退让的对峙,对面的人虽然没有散去,但也不敢再放肆。
  这时傅玉行也回来了,那钱粮官嘴上说着“商贾贩子有何足惧”,但真的见到傅玉行,还是颇为客气。被傅玉行不冷不热应酬了几句,自己带着人去了。这一回闹剧才算平定下来。
  过几日,傅玉行回来时,把这事的结果告诉了赵蘅,说知州下令,当着他的面将那钱粮官痛打了一顿,戏倒是做得很真。赵蘅也冷笑:“到底是谁的主意也未可知,到头来还是那钱粮官担了虚罪名。”
  道怜自那一天受了惊,着实在房中将养了好几日,再不敢到前院去了。赵蘅带了珍珠粉和雪花糖来看她,也把傅玉行的话转述给她听。道怜倒不太关心那钱粮官的下场,她心里有另一道坎过不去,“那日那官大人来的时候,你为什么挡在我前面?”
  赵蘅一开始还没想起她说的哪件事,等她又说了一遍才意识到,笑起来,“这有什么,既是一家人,我又是你长嫂,本就该护着你些。我和那些人打交道惯了的,心里也比较有数。”
  方道怜心中很绝望,她心想,这就完了。她其实宁愿赵蘅根本没有帮她。
  一旦这样,她就再没有办法恨他们。
  在这样一个家里,若可以干干脆脆地恨,反倒活得轻松些。最可悲的就是,她知道赵蘅其实是个好人。
  不,其实她早就知道,只不过一直不愿承认。这回连自己都骗不下去了。
  往后的几十年,她要怎么在心底安置赵蘅,怎么安置傅玉行,怎么安置自己?
  傅玉行这晚回房的时候,方道怜正对镜卸妆。他问她吃过药没有,觉得好些了吗。方道怜对着镜子,嘴上一一答了。
  然后就无话。
  玉行觉得,她今晚有些奇怪,不像从前那样出言就是挖心的讽刺。虽然还是冷淡,但好像有点什么在他不知道的时候悄然酝酿完成。
  对于道怜,他自然是怜惜的。她的命运因他而改变,这让他对她生出了一种不求回报的责任。无论她做了什么打算,他总是愿意尊重她。
  他又交代了几句用药的话,拿了本医书准备离开,身后忽然传来她的声音,“你今晚又不在这里睡吗?”
  玉行道:“我去书房。”道怜一贯也不愿他接近她,所以他也自觉。
  可今晚,道怜却道:“你预备一辈子都不碰我吗?”
  傅玉行在门边定住了,回过身,看到她仍坐在镜前,对着镜子里的影子,以一种随时可以被裁下来入画的姿态和手势,取下头上的钗环,好像刚才说话的人并不是她。
  道怜道:“你当然可以想碰就碰,想不碰就不碰,我是你买来的东西。反正就算我一辈子没有孩子,人家也只会说是我的错,立不住脚的永远也只是我,你有什么影响?”
  屋子忽然变成久远的志怪小说里的闺房,幽暗里漂浮出一丝别有用心的哀艳。
  ……
  元丰二十年,朝廷终于组织起十万精锐,浩荡西征。此次筹备周详,士气高振,连连战胜。朝野内外都认为克敌之后,便可永靖边陲,一劳而定。百姓自此重新安定下来,无复后顾之忧。
  第二年,傅玉行和方道怜的孩子也在春天出生。
  在门外听到啼哭声时,傅玉行整个人呆若木鸡,直到产婆将孩子抱出,他都站在原地做不出反应。
  赵蘅上去双手把孩子接过,感受到一小团热烘烘的软肉,心跳得厉害。刚出生的孩子,头发还湿漉漉的,软得像没有骨头。“恭祝傅公子喜得麟儿!”产婆在旁边唱喜。
  傅玉行这时已经什么也听不到了,赵蘅让他接过孩子,他双手僵硬,根本不敢用力。
  赵蘅谢了产婆,让下人带去领赏,自己先一步进了房间,看到道怜正躺在床上,浑身湿透,面无血色。她上前握住她的手,低声问:“孩子看过了吗?”
  道怜虚弱地点点头。
  赵蘅让下人在旁边烧起热水火盆,又将事先备好的温阳补血汤喂她喝下。她替她将被子掖紧,让她先休息复元,“实在也苦了你了。”发自内心的疼惜。
  道怜没说什么,很快又睡了,眼角未干的泪痕不知什么时候又添了一道。赵蘅在她睡后轻轻替她将脸擦过。
  孩子睁眼后,众人连同奴婢几乎天天围在身边,看得目不转睛。粉雕玉琢一个小人,在娘亲怀里滴溜溜转着一双黑葡萄眼,把面前一张张脸看过去。
  “还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小娃娃。”“那是,谁让爹娘生得就好。”“不过我看,长得和傅玉行倒不是顶像,”红菱琢磨道,“更像是——”蔡旺生把她的嘴捂住。
  玉行马上看了赵蘅一眼。
  道怜察觉到这一眼。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