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拿的也是低配版本。
公元前99年的这一战,李广利的配置若是给李陵,哪怕被祖传的“衰神附体”的buff抵消掉一部分,也会有比李广利更高的战绩。】
天幕上随着讲解,出现了对应的画面。
从李陵呱呱坠地,到李广少年从军,以杀敌挣得军功,再到李广利因裙带关系领兵作战……画面跳转的很快。
天幕下的众人联系上下文,连蒙带猜的理解了buff的意思。
也确实,李陵败在敌我悬殊过大。
汉武帝刘彻气愤不已,他不反对天幕夸李广、夸李陵,但反感拉踩李广利。李广利领兵打仗的功劳可不小,并没有天幕说的这么不堪。
太史令司马迁连连点头,天幕说的不错。
宋太.祖赵匡胤同情李陵的遭遇,对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十分不赞同。卫青、霍去病已经把匈奴给打怕了,不敢再南下劫掠汉朝边境。
前期是反击匈奴,后期就是主动挑事了。
在卫、霍二位战神逝世,国内没有良将的情况下,也该适可而止了,可汉武帝不懂什么叫做见好就收的道理,白白浪费了人力和国力,消耗了有生力量。
后期的战争规模大,但得不偿失。
【汉武帝派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攻打匈奴的右贤王,让李陵为李广利运送辎重。
辎重包括粮草、衣物、被褥、车辆、武器装备等生活物资和军用物资。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知道,古代行军作战,辎重是很重要的。宋代的兵书《武经总要》中记载:二万人的军队,其中六千人是运送辎重的后勤兵。】
天幕上出现了《武经总要》的节选,天幕提及的文字划了红线。
红线部分是唐朝李靖的兵法。
【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只配备五千人运送辎重,在人数上是远远不足的。可见汉武帝原本给李陵配备的运粮兵远远不止五千人,而且也不是李陵手下的屯边精兵。
运送辎重的一般都是战斗力不足的老弱病残,辅兵和杂役。
精兵运粮,也实属少见。】
天幕下的众人点头赞同,前线的战士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精兵,而运输辎重的部队在后方,相对安全,辅兵就可以了。
精兵运粮确实是大材小用。
虽然辎重十分重要,但是由于人手不足,只能派小部分的精兵护送运输辎重的后勤兵,以防止敌人截断粮草。
这样部署能够做到利益最大化。
【《史记》中的记载是汉武帝命令李陵率领五千步兵射手,和李广利兵分两路,分散匈奴的兵力,辅助李广利作战。
《汉书》中记载的更为详细。
汉武帝一开始是打算让李陵给李广利运送辎重的,没有记载运送辎重的士兵有多少人。李陵自告奋勇,说自己率领的屯边士兵是荆楚的勇士,力能搏虎,箭无虚发,请命独立成军,分散匈奴的兵力,辅助李广利作战。
汉武帝以为李陵是不想当李广利的下属,委婉拒绝,告诉李陵他派出去的兵多,没有骑兵给李陵。
为什么说是委婉拒绝呢?
因为在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97年,李广利率领六万骑兵,七万步兵出征。而在公元前99年,汉武帝只给了李广利三万骑兵,就说没有骑兵给李陵了,骗鬼呢?】
卫青、霍去病:“……!”好家伙!六万骑兵,七万步兵!!他们这辈子都没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此刻他们终于见识到了李广利的豪华阵容。
【李陵立功心切,听不出汉武帝话中的拒绝之意,放下狠话,说他不要骑兵,愿以少胜多,用五千步兵拿下单于王庭。
汉武帝被李陵的豪言壮语给激励到了,想要李陵再现当年霍去病的辉煌,就答应了李陵的请求,并令曾跟随过霍去病作战的老将军路博德给李陵当后卫。】
【路博德也不愿给李陵打下手,于是就上书汉武帝,说是现在刚刚入秋,正是匈奴马壮善战的时候,不宜进攻匈奴,等到第二年春天,愿意与李陵各率五千骑兵进攻匈奴,则能大获全胜。
这话令汉武帝十分生气。
汉武帝正做着李陵像霍去病那样以少数人击败匈奴,建立不世功业的美梦,结果路博德告诉他不打了,而且拖到明年打还要一万骑兵,和之前的五千步卒差距太大,心态顿时就崩了。
汉武帝怀疑李陵临阵退缩,所以授意路博德这样上书。
汉武帝诏令路博德:“我本想给李陵骑兵,是李陵自己说的想要以少胜多。如今匈奴兵进入了西河,你就去阻挡敌军吧。”
然后呢,汉武帝又严令李陵必须立即马上按原计划出兵。】
天幕下的众人:“……”汉武帝这就仗着自己是皇帝,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啊。明明是他不肯给李陵骑兵,结果却成了他想给骑兵,是李陵自己不要骑兵的。
不过,李陵确实也是放出了大话。
【李陵只有五千人,还都是步兵、射手,没有骑兵。在很多人看来,这一支军队必败,是李陵狂妄自大,汉武帝盲目的相信李陵,双方都有错。
其实不然,李陵的这支军队,并不是一支毫无胜算的军队。
首先,李陵在领军出征之前,曾经深入匈奴的地盘两千多里地,侦查过居延海那边的地形。对那边的情况不说是了然于胸,至少不是两眼墨黑。
而汉武帝正是派李陵出兵到居延海以北一千多里的地方,在李陵当初侦查的范围之内。
李陵敢放话,说明居延海那边的地形不利于骑兵作战,而步兵克制骑兵,可以利用地形的优势给与匈奴重创。
有利于骑兵作战的地形是平原。
据《汉书》记载,李陵的军队被匈奴三万骑兵包围的时候,是在两座大山之间。
其次,李陵所率领的军队是屯边的精兵,如李陵所说是荆楚的勇士,力能搏虎,箭无虚发。而且李陵与他们相处也有很多年了,士兵们都肯听从李陵的号令。
在装备上,李陵的军队装备比匈奴军的优良。
天时地利人和,李陵占了地利、人和。由于李陵有祖传的“衰神附体”的buff,天时就别想了。】
天幕上出现了李陵应对匈奴骑兵时的战术。
李陵用大车为营,出营排兵布阵,最前面是执戟的士兵和盾牌兵,后面是弓弩手。
万箭齐发,射杀了不少匈奴兵。
天幕下的众人看到李陵对战匈奴的场景直呼精彩,感叹那些士卒果真个个都是神箭手。
一想到这些精兵几乎全军覆没,感到惋惜。
【李陵有祖传的“衰神附体”的buff,遇到的匈奴骑兵并不止三万人。匈奴单于见久攻不下,将骑兵的人数增加到了八万。
敌军只有三万人的时候,李陵还能主动追击敌军。当敌军增加到了八万人,李陵且战且退,退居到谷中时,杀敌万余人,己方还有三千余人,可见己方的伤亡不大。
这个时候匈奴单于已经想退兵了,但是李陵军中出了叛徒。
叛徒逃到了匈奴军的营帐,将李陵军中的真实情况透露给了匈奴单于。原本想退兵的匈奴单于得知李陵的军队并不是什么诱敌深入的军队,而只是一支孤军,而且就只剩下三千余人了,所剩的箭矢也不多了,且并没有援军,顿时十分的高兴,想要歼灭李陵的这支部队。
有叛徒向匈奴透露军情以及李陵的战术,李陵的军队伤亡惨重。由于叛徒的出卖,李陵的军队这才陷入绝境。
这大概就是大家痛恨汉奸的原因,打败自己的不是敌人,而是叛变的队友。】
天幕下的众人都十分的遗憾。
在被叛徒出卖之前,李陵手中尚有三千余人,损失没有过半却杀敌万余人,而且完全可以把匈奴单于的退兵说成是击退匈奴单于,以少胜多,回去足以光宗耀祖了。
明明,匈奴单于都想退兵了。
但被叛徒出卖之后,匈奴单于知晓了李陵的战术,打消了退兵的想法对李陵发起了猛攻。李陵手下就只剩下了几百人,几乎是全军覆没,加上之前夸过的海口,确实是没有脸回去了。
更可惜的是,死战到最后的李陵也成了叛徒。
【《汉书》中提到,李陵的军队并不是一开始就作战勇猛。李陵怀疑军中藏有女人,于是把女人们搜出来杀了,这才提升了士兵们的战斗力。
这一点,作者菌十分不喜,仿佛女人只会影响男人射箭的速度。
没有女人的时候,士兵们需要慰.安.妇;有女人的时候,又嫌弃女人碍事,要将女人杀了。
男人怎么就不从自身找原因呢?
介于《汉书》曾被班昭续写,很难不怀疑这里有班昭的润色。】
汉和帝刘肇的皇后,以“女君”之名亲政的邓太后十分不喜班昭。
天幕之前所说的不错,班昭不把女性当成独立的个体,而是当成男人的附庸,所著的《女戒》可批判之处过多,里面的言论实在是令人窒息。
亏得班昭还是个读书人,真的是有负她的期望。
她只是将班昭母子徙往长垣,变相的流放,还是看在往日的情分以及班昭的功绩上,给了班昭一点薄面,没有做的太绝。
第66章
【《汉书》中记载,李陵被叛徒出卖,陷入绝境时,曾在黄昏过后,换上便衣,独自一人出营,阻止左右跟随,说是要独自一人取匈奴单于的狗命。
过了许久,李陵回来了,垂头丧气地说:“这一仗败了,要死了。”
于千军万马中取敌将首级并不是痴心妄想,但古往今来能做到的也不多,南宋词人辛弃疾就曾率五十骑冲进敌军大营生擒敌将。
但李陵是单枪匹马,可能还没有骑马,是走路去的。
结合李陵回来时说的话,李陵出营时应该没有和部下说实话,不是去杀匈奴单于而是出去探查敌情了,看看有没有突围的可能。】
天幕下的众人以为李陵已经够厉害了,没想到还有更厉害的人。
词人辛弃疾可了不得,仅率五十骑就敢冲进敌营,真是悍不畏死,更不可思议的是还生擒了敌将。
众人想到了写出“满江红”的岳飞,感叹宋朝的名将文武双全。
明清时期的官员们想到,可不得文武双全,也不看看宋朝的皇帝都是什么德行,重文轻武,不会写诗写词还想领兵打仗,做梦去吧。
辛弃疾是用写词当领兵的敲门砖。
【接下来《汉书》的记载就很令人心痛,李陵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还想着立功杀敌,想着突围,想着报效朝廷,汉武帝却巴不得李陵战死沙场。
公元前99年,汉武帝已经五十八岁了。
李陵也是年过三十,和汉武帝打交道少说也有十多年了,对汉武帝应当有所了解,大概是知道,此战自己若是不能大胜而归,回去之后铁定会被问罪,大概率难逃一死。
因为他出征前夸下了海口,但是天不遂人愿,军队中出了叛徒。】
接下来是一段视频:
[李陵出营转了一圈,回来之后颓丧欲死时,有军吏劝解,举了浞野侯赵破奴被匈奴俘虏后又逃回来的例子。
“将军以五千步兵杀敌万余人,如果不是军中出了叛徒,绝对可以凯旋而归。
浞野侯率领两万骑兵攻打匈奴,被匈奴左贤王的八万骑兵包围,全军覆没,自己也被匈奴生擒,三年之后逃回来了,天子非但没有责怪,反而以宾客之礼相待。
咱就只有五千步兵,就算全军覆没,损失也没有浞野侯的大。浞野侯逃回来都能被天子以礼相待,更何况是将军呢?”
李陵:“……”赵破奴出征之前没有像他这样夸下海口啊,不能相提并论。
军吏还待再劝,李陵制止道:“执意要领军出征的是我,如今兵败,我不死不像样。”
李陵下令将所有的旌旗斩断,其中包括号令军士的旗帜以及身为军人的尊严。带不走的珍宝埋于地下,不能便宜了匈奴人。
军中已经没有了箭矢。
李陵叹息道:“若是能再有许多支箭,也足可以逃出生天。今晚已经没有箭矢作战了,等到天亮,敌人再次进攻时就是坐以待毙,不如各自做鸟兽散,兴许还有成功逃脱回去给天子报信的人。”
军士们分到了物资,约定击鼓为号,突围前往居延边塞。
但是呢,鼓声并没有响起。
其实也可以理解,晚上突围还击鼓,这不就是在告诉敌人被围住的猎物要跑了,赶紧过来追吗?
李陵和成安侯韩延年骑马,带着十余人突围,被数千匈奴兵追击。
成安侯不幸战死。
李陵看到成安侯战死,心态崩了:“没脸回去见陛下。”
于是下马投降。
这也很好理解,当初夸下海口要以五千步兵直捣匈奴单于王庭,结果被逼入了绝境,跟随他作战的成安侯战死,就这样逃回去太窝囊了。
正如司马迁所说,先假投降,再伺机立功报国才有脸回去。
只可惜,李陵让司马迁失望了。
李陵投降了,手下的残兵成功逃回居延边塞的有四百余人。汉武帝得知这一消息后,希望李陵能够死战到底,战死沙场。]
天幕下的众人唏嘘不已。
虽然战死沙场保全了名声,但是汉武帝这样想也太绝情了一些。正常来说,不是应该希望李陵能够顺利突围逃回来吗?
李陵虽然败了,但却是以四千五百人的伤亡杀敌万余人啊!
估摸着李陵让汉武帝大失所望,所以汉武帝要李陵死。尽管李陵的功大于过,也还是难以容得下李陵。
【李陵非但没有战死沙场,反而投降了匈奴的消息传了回来。
汉武帝大怒,责问陈步乐。
这个陈步乐就是之前因为李陵而升官的人。当初李陵画下了所经之地的地形图,让陈步乐回去禀告陛下,把汉武帝哄得开开心心的,当即就给陈步乐升官。
李陵投降匈奴,陈步乐被牵连自杀。
朝臣懂得揣摩上意,见汉武帝因为李陵投降匈奴的事情这么生气,都跟着骂李陵。
这些人中出现了一股清流。】
天幕下的众人都猜到了――司马迁。
生活在汉武帝之前的人有天幕的提示,也能猜到是司马迁,因为天幕提到,司马迁认为李陵是假投降。
所以,司马迁就是这股清流。
【在众人见风使舵都在骂李陵的时候,唯有司马迁站出来替李陵说话。
司马迁先是说李陵的为人好,品行端正,富有爱国精神,有国士之风。
然后就开启了群嘲模式,将责备李陵的人批评了一顿,作了一手好死。
接着夸奖李陵的功劳,以五千步卒杀敌万余人是大功一件,在穷途末路之下还与敌人殊死搏斗,胜过古代的名将。虽然失败,但是战绩斐然,足够大肆炫耀。
最后说李陵投降是假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