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南风音子【完结+番外】
时间:2024-09-24 14:40:04

  如此说来,也就能够理解李白为何不参加科举,而是写那么多的“干谒诗”。李白是宰相的孙婿不假,但这个宰相是个过气的宰相,不能左右当朝的科举。
  他的诗,要得到当朝有名声的人推荐、赞誉,才有希望及第。
  看《上李邕》,李白写的“干谒诗”够狂,结局自然是自荐失败,得不到名人的推荐,即便是参加了科举,也是落榜的结果。】
  天幕上出现了李白的另一首干谒诗《与韩荆州书》,文辞和《上李邕》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句题外话,唐朝的科举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科目。
  秀才科要求高,明经科是考四书五经,进士科主要是考诗赋,现代人如果参加唐朝的科举,大概选择明算才有希望录取,还得是数学成绩好,高数高分通过的学霸才行。
  算盘东汉时期就有,了解过就知道算盘不光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还能开方程解函数,如果只有中学的数学水平,即便是考明算,也铁定落榜。】
  天幕下的众人:“高数?”
  【有一种说法,李白不是不想参加科举,而是因为出身商户,不能参加科举。
  我们来看唐朝科考的生源:一类是在州学、县学读书,成绩优异的人被推举入京;另一类是州县的社会考生,以自荐的形式参加考试,成绩优异的人被推举入京。
  这两类都有一个前提,得是士农工商中的士农子弟、三代内家世清白且不在守孝期间、未在衙门担任小吏的人。
  李白出身商户没有明确的史料作为依据,只是为大多数人认可的一种猜测。
  这种猜测合理又不合理。
  科举的目的是什么?是选拔官员。科举将商户排除在外,那么其他的当官途径,会把商户收纳在内吗?
  与其说李白因为家世的原因不能参加科举,不如说他连科举前的 “行卷”这一环节都没有顺利通过。
  什么?李白如果参加科举必然高中?看看诗词歌赋不输于李白的杜甫吧,参加科举次次落榜。进士科主要是考杜甫擅长的诗赋,策论只是次要的。杜甫的落榜,就很能说明当时的社会问题了。】
  隋唐之前的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的受教育水平不足以支撑起科举,只能干瞪眼。
  天幕什么时候讲讲后世的科技?
  而隋唐的皇帝们:“……”不是他们不想改革科举,而是有困难。
  阻扰改革的是世家大族。
  晋朝之后的南北朝是对世家大族的一次冲击,唐朝之后的五胡十六国又送走了一波世家大族。到了宋朝,才真正意义上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写出这两句的汪洙也正是宋朝人。
  宋太宗赵光义点头,所以他废除了举荐制,推广了武则天的糊名法,不至于让朝廷因为官员的私心,从而错失了人才。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天下大乱,山河破碎。
  唐玄宗李隆基逃往蜀中,太子李亨在朔方登基。李隆基在蜀中莫名成了太上皇,不顾劝阻开始分封诸子为节度使。
  这里可以有两种理解。
  一种是不满太子登基,存了鼓动其他儿子造反的意思;一种是想给诸子兵权,帮助皇帝平叛,期望早日收复国都。
  李隆基怎么想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儿孙怎么想。
  唐肃宗李亨认为永王也就是他的异母弟分到了江南这块肥美之地,经不住诱惑,起了反心,还拉李白入伙,于是在永王擅自出兵时进行血腥镇压。
  李亨的儿子唐代宗刚即位,就给永王平反昭雪,认为永王起兵是为了平叛,为了平定安史之乱收复失地,连带死讯还没有传到长安的李白也洗白白,只可惜任用李白为官的诏书晚了一步,已经咽气的李白看不到了。】
  【李白的风评因为卷入了永王的事情,急转直下。
  唐代宗给永王平反,平了个寂寞。后世依然坚定地认为永王有谋反之心,连带着评价李白也是识人不明,稀里糊涂地跟着永王造反。
  苏轼评价李白:“啊,我可怜的李白,好端端的在江陵避难,被永王胁迫上了贼船,真是无妄之灾。”
  苏辙评价李白:“李白的眼神有问题,居然看不出永王想造反,跑去依附,最后落得个流放至死的结局。”
  这兄弟两的言论都是建立在永王造反的前提下的,各有各的依据。】
  苏轼:“话中的意思是他所想,可天幕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他有种想吐的感觉……”
  苏辙:“……他可没说这样的粗鄙之语。”
  【李白成为永王的入幕之宾时,作《永王东巡歌》,抒发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宏伟目标。
  然而永王起兵短短三个月就兵败,李白想得到唐肃宗任用,作《为宋中丞自荐表》,表明自己是被胁迫的。】
第90章
  天幕下的众人各有各的见解。
  一部分人认为:李白作《永王东巡歌》时已然在永王帐下,这首诗肯定也是被胁迫下写的。在永王伏诛后,李白终于有了澄清的机会,作《为宋中丞自荐表》为自己辩白。
  另一部分人认为:李白没有察觉到永王的野心,稀里糊涂地跟着永王造反了。
  少部分人认为:永王是冤枉的,擅自出兵只是因为报国心切,想要收复失地。李白意气风发想要跟着永王大干一场,没想到永王被冤杀,自己也入狱。
  【真相如何已经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了,我们只能从李白的诗词中猜测一二。
  值得一提的是岑夫子、丹丘生、汪伦等人没有诗文存世,却也在教科书上有姓名,概因李白入选课本的诗中提到了这几人。
  所以,成不了牛逼的人,就尽量结交牛逼的人,有很大的益处。】
  天幕下的众人:“……”能够结识牛……牛逼的人,自己也得有过人之处吧?
  天幕上出现了《与韩荆州书》的节选:“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伴随着AI朗诵的这段文字,出现了少年李白舞剑的身影,青年时期的李白斗酒挥毫作诗的豪迈。
  好一句:“心雄万夫!”
  【永王兵败,李白入狱,被宋若思等一众官员相救,总算出了牢狱,在宋若思那当幕僚。
  这个宋若思就是宋中丞,他的父亲和李白有交情。
  李白认为自己有大才,不满足于一个小小的幕僚,想要报效朝廷,于是作《为宋中丞自荐表》,结果却是弄巧成拙。
  唐肃宗一看,这还有个漏网之鱼,管你是不是被胁迫的,于是将李白给流放了。】
  李隆基:“……”哪有抓着一件事罚两次的道理?
  如果他没有记错,李亨这个太子之位也是高力士一句“推长而立”推荐的,这推荐了个什么玩意儿?
  如今想想,还不如立李瑁为太子。
  倒是李白,他不知道该不该将已经赐金放还的李白再召回朝廷。
  天幕说的不错,高力士有从龙之功,又对他忠心,身边的老仆给李白脱靴,不光高力士委屈,他心里也不痛快啊。
  真的要把李白召回来添堵吗?
  【李白流放一年后,遇到大赦,从流放之地返回,生活窘迫,虽然靠亲戚朋友接济生存,但文采依旧。
  怀疑李白出身商户所以有钱游历,为何不能是李白自己赚的钱呢?别的不说,唐玄宗赐金放还可是实打实的金子。
  李白是李钡木攀浪铮和李世民同辈的皇亲,家里应该不缺钱。
  长大后的李白,钱财应该都是自己赚的,所以才有底气写出“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诗句。以他的诗才,随便给哪位公主写首诗也饿不着啊。
  咳,当然李白给玉真公主写诗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走王维的老路,期望得到玉真公主的推荐。
  但是玉真公主也不傻,被王维骗了第一回,还能再被李白骗第二回?
  王维写诗夸赞玉真公主,得玉真公主向主考官推荐,年纪轻轻高中状元了,转头就去娶小青梅,压根没有当驸马的意思。
  李白走玉真公主这条路行不通了。
  王维认识玉真公主的时候是翩翩少年,玉真公主或许想嫁;但李白认识玉真公主的时候都三十好几了,玉真公主也是半老徐娘。
  两人也不可能有什么暧昧。
  因为被流放,李白晚年也落魄过,但才华尚在,随便写首诗就有亲朋收留,可以说一生未尝穷困之苦。
  就比如一篇《献从叔当涂宰阳冰》,得到从叔李阳冰的热情挽留。李阳冰为李白的诗集作序,两人互相吹捧。】
  天幕上出现了李白流放之后写下的诗篇。
  紧接着,又出现了李白早期春风得意时与得到大赦,从封地返回时所作的诗篇。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天幕下的众人将这句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作对比,感叹李白还是那个李白,并没有因为自身的遭遇而消沉,萎靡不振。
  这样的大才子就是应该傲气,而不是奴颜婢膝地讨好宦官奸臣以求得官职。
  才子的这份傲气值得尊重。
  曹操看完李白的诗篇,对李白有了改观,有种英才未逢明主的伤感。
  或许,他该再给曹植一次机会。
  年少时写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样的诗句,应该是向往在战场杀敌的吧。
  可以让其在军营中历练一番。
  一旁的曹植感觉凉飕飕的,好似将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他放浪形骸,还没有让人放心吗?
  【像李白这样矢志报国却卷入谋反案的倒霉蛋,还有一位,那就是霉星高照的唐伯虎。在盘点六大诗人中会盘点他,这里就不多提,接下来简单盘点一下“诗圣”杜甫。】
  杜甫听到天幕提到了自己,竖起了耳朵,一旁的李白也认真听了起来。
  唐伯虎悲从中来,天幕说他霉星高照是捡好听的说。后世人肯定会说他克父克母克妻克子克妹,是天煞孤星。
  卷入谋反案还是要小心堤防。
  眼下正是他刚中解元,春风得意的时候,来年科举,便是他金榜题名时。
  他会因为卷入谋反案获罪罢官?
  【杜甫的远祖是汉武帝的时期的酷吏杜周,名气仅次于张汤,等于没有名气,毕竟汉武帝时期的酷吏就只有张汤广为人知。
  杜周为人不怎么样,后世子孙引以为耻。
  杜甫对杜周也不感冒,只承认魏晋时期的杜预、杜恕是自己远祖,关键这两人的祖宗都是西汉时期的杜周。
  杜甫的曾外祖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孙子,这层关系算下来,唐玄宗李隆基是杜甫的爷爷辈。
  远的不说,杜甫的高祖父是县令,曾祖父是县令,到了他祖父杜审言这一辈祖坟冒青烟了,当了个从六品官员――膳部员外郎。】
  天幕上出现了注解,字体小一号:“膳部员外郎这个官职在明朝的时候是从五品京官。”
  【杜审言文采斐然,和苏轼的祖宗苏味道齐名。
  杜甫引以为傲,介绍出身的时候得意洋洋地说是京兆杜氏,杜审言的孙子,虽然杜审言在杜甫出生之前就已经不在人世了。
  杜甫的父亲杜闲也是个县令,后擢升为朝议大夫、兖州司马。
  世代为官,杜甫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
  天幕上再次出现了注解:“擢这个字,指的是特别提拔。”
  “飞将军”李广心情舒畅,除却李唐王朝,“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都和他有血缘关系,可以说都是他的直系后代。
  不能封侯是他的遗憾,好在后世子孙争气。
  天幕盘点到这里,他李广才是最大的赢家啊,后世名人,上到帝王将相,下到人间才子,都是他的直系子孙。
  李广脸上的笑意遮挡不住。
  【杜甫,字子美。古人的字不是乱取的,要和名有密切的关联。“甫”这个字有一层意思是对男子的美称,取字子美可以说是十分贴切了。】
  【少年时期的杜甫,家境优渥,到处游历,第一次参加科考是在二十四岁的时候,虚岁二十五,参加进士科考试,结果落榜。
  杜甫的这次科考未被载入史册,而是从杜甫的诗句中得知的。
  当然,在前一年,他顺利通过“乡贡”,也就是州县的选拔考试,成为举子,得以在京城参加进士科考试。
  是杜甫的才能不足吗?】
  天幕上出现了杜甫年轻时写下的诗――《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玄宗李隆基对这句诗大为赞叹,没想到写出这样绝妙诗句的杜甫居然落榜了。
  看来科举确实需要改革了,再难也要试一试。
  【《望岳》这首诗虽然是杜甫落榜之后写下的,但是时间并没有间隔多久,水平也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突飞猛进。
  也就是说,杜甫参加科举时的水平等同于写下《望岳》时的水平。
  这样的水平,落榜了。
  这一年是公元736年,张九龄罢相,唐玄宗由明君转昏君的一年。】
  唐玄宗李隆基:“……!”够了啊。
  【考不上就考不上吧,杜甫第二年并没有接着考,并没有把这次落榜当回事,依然是四处游历。在游历途中,杜甫结识了李白、高适、王之涣等著名诗人。
  就是这种对科考无所谓的态度,错过了他的仕途。】
  天幕上再次出现了注解:“在唐朝,科举是一年一次,到了宋朝以后才改为了三年一次。”
  杜甫不解,这话从何说起啊?
  【我们知道,唐朝的科举,不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的,而是以“投卷”、“行卷”和名人推荐为主。
  我们来看杜甫的爷爷杜审言,考中进士后吏部待选仅一年就有官当,而且一开始就是从八品县尉。再来看杜甫,靠献赋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在集贤院等候当官,这一等就等了四年,等到的也只是一个从九品下最末一等的小官――河西尉,也是个县尉,只是县小官职品级也就小。
  不排除皇帝是否昏庸的原因,但主要的还是杜甫在集贤院的时候,当官的爹已经过世许久了。
  在一个皇帝昏庸,凭真才实学无法出人头地的时代,拼的就是人脉关系,人情世故。身为正儿八经的官二代,不趁老爹还活着的时候进入仕途,还在等什么?
  还有杜闲,生前没有为儿子谋个一官半职就那么撒手去了。】
  天幕下的众人听出了一股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第91章
  【《唐律》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子弟都可以通过荫补当官,这个名额只能是杜甫的,因为杜甫是杜闲的嫡长子。
  如果不是嫡长子荫袭,按律要坐两年的牢。】
  【在唐朝,宰相之子通过荫补当官,起始官职就是正七品。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