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协会转会申请——时移【完结】
时间:2024-10-30 14:42:44

  于是陆菲哥哥也不管了,爱咋地咋地吧,只要不欠债就随便。
  存钱的卡是陆菲的母亲拿着的,她早就取出来另存定期。
  丈夫即使翻箱倒柜,拿到存折也不能自己拿着取钱出来花。
  总是和妻子闹别扭,但陆爸爸还不敢太过分,要是闹大了对他不利。
  他知道妻子不论是儿子还是女儿家,总有地方去,可他就只能留在老家独自生活了。
  陆菲的婚礼在老家办了一场,在城里办了一场。
  陆菲主要忙自己的生意,沈承平就负责家中琐事。
  陆菲晚上回家,沈承平负责做饭。
  两夫妻说起家事,虽然家里卫生有小时工,洗碗有洗碗机,但是水电付费,东西的替换装放哪里,全都是沈承平负责。
  沈承平不过问陆菲工作上的事情,甚至都没有去过陆菲的公司。
  他只知道妻子大概的工作计划,不论妻子做得好不好,他表示自己都能养活家里人。
  后来他们生了一儿一女,过得也十分不错。
  说起来谁带孩子谁心累,陆菲生孩子就只负责生,生出来之后沈承平就让她休养。
  生孩子等于生了一场大病,那么病人这么脆弱,熬夜给孩子喂奶显然不利于养病。
  孩子半夜饿了就喂奶粉,没出月子的时候,有月嫂,出月子了就是沈承平的事情。
  陆菲什么都不用管,恢复得非常快。
  公公婆婆和他们不住一起,也不想带小婴儿,只会定期来看孩子,所以就给了他们一笔钱让他们请人照顾。
  公婆表示等孩子上幼儿园,他们可以帮忙孩子的启蒙教育。
  等到月嫂走后,育儿嫂就接上,刚开始沈承平还觉得找一个上白班的育儿嫂就可以了。
  等自己下班,孩子可以由他负责。
  陆菲表示不必如此,两人不论是谁都出得起全天的报酬,何必让自己这么累呢。
  沈承平表示自己想要增强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于是就让他试了三个月。
  三个月过后,陆菲都觉得自己老公好像抑郁了。
  原来所谓的产后抑郁,是谁带孩子谁就会抑郁,并不只是孩子母亲才会。
  然后陆菲赶紧请了全天的育儿嫂,她感觉自己老公带孩子连气质都变了。
  沈承平经过带孩子之后,给两家的父母,特别是两位母亲都买了不少东西。
  自己母亲喜欢书画,沈承平就买了画送过去。
  到岳母这里他询问妻子岳母的喜好,陆菲表示送金子准没错,于是沈承平买了金首饰。
  过节的时候,沈承平带着这些首饰过去送岳母,岳母虽然有女儿很早之前送的手镯项链,但她也不嫌多。
  看到女婿送的东西,笑得合不拢嘴。聊天中沈承平问起陆菲小时候的事情,说起母亲带孩子的不易。
  这可问对人了,他们那个时候农村哪有人买奶粉,基本上妈妈给孩子喂半年到一年的母乳。
  这一年可折磨人,坐月子连着后面几个月休息不好,晚上给婴儿喂几趟。
  抱孩子抱的胳膊痛,腰也痛,孩子再长大几个月喂奶还很疼。
  说起月子,那个时候还有月子仇,把坐月子的产妇和脆弱的婴儿放一起,其他人不怎么管。
  丈夫袖手旁观,嫌吵还会去别的房间睡,婆婆把人当奶牛,嫌弃儿媳妇矫情或者奶水不足。
  陆妈妈回答的时候只说了身体上能说的疼痛和精神上的委屈,还没有考虑到妊娠纹和身材走形这些外在的形象。
  更不会和女婿说什么产后漏尿的后遗症,这种事情她们都羞于启齿。
  沈承平再次感叹当母亲的不易,金首饰到手,而她丈夫只有寻常的一些烟酒。
  陆妈妈内心对这个女婿又多了几分看好,觉得这个女婿会做人,连自己儿子儿媳都比不上。
第122章 番外:陆菲三
  这一次看望非常罕见的,陆菲走的时候,她母亲居然杀了两只鸡冻好让他们带上。
  这是以往陆菲独自回来不会有的待遇,以前她回来一趟,要吃鸡也有,但母亲一定会把哥哥叫回来一起吃。
  哥哥回来有鸡吃,自己回来要凑人才能吃。
  她单个儿回来是没有这样的待遇,后来陆菲结婚和沈承平一起回来,母亲也会杀鸡款待。
  不过吃了还带走,陆菲就别想了。
  虽然她每个月给父母钱,回来也从不空手,依然比不上她哥哥每次满载回城。
  可能是母亲没有想到,女儿结婚后还能和女婿一起给她送金首饰。
  如此大的收获,导致那一天他们回去的时候后备箱都塞得满满的,连后座都占了不少地儿。
  陆菲笑着对沈承平说是沾了他的光。
  ——
  陆菲生完孩子之后,开始专心做事扩大公司规模,人也变得更加繁忙。
  沈承平作为丈夫守在她的后方,为她提供支持。
  沈承平表示养家还是丈夫的责任,作为丈夫他的收入虽然没有陆菲高,但他的薪水也算高薪。
  他说妻子的钱以后可以花到子女身上,现在家里的花销由他负责。
  刚开始陆菲是想和他aa制,但沈承平表示夫妻过日子是算不清楚这个账的。
  两人连食量都不同,怎么a?
  沈承平反倒将自己的收入情况详细告知妻子,让她了解自己丈夫是有这个负担能力,不需要分摊的。
  两个人在钱方面处理得好,消费水平也很一致,没有因为金钱产生不和谐。
  等到孩子再长大点,家里面三位老师教孩子,陆菲觉得自己完全不用插手,她只需要定期和孩子们培养感情就好。
  不论父母还是爷爷奶奶家都有很多书籍,陆菲幻想着孩子以后像家里的大人一样习惯看书,身上沾些文气。
  按理说这一家子人学历都不错,陆菲对孩子的预想是学习应该很好,结果第一个孩子就体现出了完美的学渣体质。
  坐不住,注意力也不集中,但也不是多动症,就是单纯爱玩。
  这让陆菲百思不得其解,合着儿子考的分数就是自己丈夫剩下的。
  沈承平也不知作何感想,他从小成绩好,体会不到学渣的困境。
  至于他的爹妈也都是高学历,都是在大学教书的人。
  三个人对一个小孩,成绩也是吊车尾。
  这可印证那句话:桃李满天下,自家地里结苦瓜。
  每每去了家长会,沈承平手脚都无处放,孩子总是排倒数。
  老师和家长谈话,有的时候会从家长的谈吐中意识到这位家长文化程度高。
  但他也纳闷儿,这孩子的父母学历都不低,怎么成绩能差成这样?
  难道是他们忙着做自己的事情,没有抓孩子的学习?
  这可就冤枉家长了,他们没少和颜悦色辅导作业,最终头痛欲裂青筋暴起,差一点就没素质了。
  刚开始他们家三位老师,甚至还会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怀疑,但是后来给孩子换了辅导老师依然是这个样子。
  陆菲和盛秋吐槽这件事的时候,盛秋劝她想开点。
  在学习这条路走不通,可以发展艺术,让孩子学习特长也行。
  总之他们并不只有这一条路走,如果家庭条件可以的话。
  而且孩子他爸和他爷爷奶奶,都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祖坟总得歇会儿吧。
  盛秋家不也有学渣,那还能怎么办呢,那就引导他往别的方向走。
  不能太逼迫孩子,对孩子身心健康会有影响的,不能给孩子留下阴影。
  陆菲表示也只能如此,自己再多努努力,给孩子的路铺顺一点。
  都说鸡娃不如鸡父母,孩子成不成才是很遥远的事情,但父母是什么材料已经很清楚了。
  目前为止他们的孩子看起来很难培养,虽然不能放弃,但也不能死磕到底。
  与其培养孩子成才,不如想想怎么让父母这两块材料多做点儿贡献。
  按照目前孩子的水准,以后成年了如果还是这个样子,父母该如何帮助?
  结论就是陆菲和沈承平决定努力工作,多给家里攒点儿家底。
  对于他们儿子,如果对什么感兴趣都去试一试,学习也尽量抓一抓。
  让孩子从下游往中游去,给孩子的目标是有学上。
  他们也没有批评孩子,只是会鼓励他如果是倒数,下一次往上挪一位。
  父母要求不高,孩子觉得没什么难度,答应可以试试。
  于是孩子的成绩终于脱离了倒数,在中下游徘徊。
  这样孩子和父母都皆大欢喜,孩子童年保住了,大人的精神世界也没有崩溃。
  儿子在体育方面找到了方向,也没有放弃文化课,始终在努力学,最终还是以特长生上了大学。
  陆菲对此十分高兴,有学上就挺好的。
  第二胎生的女儿和陆菲差不多,学习能力普通,没有自己亲爹那么有天赋,但是努力就能进步。
  这倒是让她的父母和爷爷奶奶都松了一口气,觉得找到了可以辅导的苗子。
  有进步肯学习,对比她让人头疼的哥哥,已经是十分优秀的孩子了。
  一家人就把辅导的心思都放在妹妹身上,后来这个孩子还真的考入了父亲曾经就读的名校。
  家里读书人的基因,算是得以延续。
  因为儿子当初的成绩太差,导致父母决定奋斗终身。
  两人也确实是奋斗了,给两个孩子都准备好房子和存款。
  不论他们是结婚生子还是出国深造,在物质上都有足够的支撑。
  陆菲的公司效益一直都不错,不过他们的员工几乎都没有见到老板的老公。
  他们以为这位精明的老板回到家肯定也是统治全家的,但事实上他们的家庭关系还挺好。
  夫妻之间就事论事,和孩子的关系也比较平等,两人携手走到最后。
第123章 成为奶奶
  盛秋在六十岁的时候成为奶奶,第一个结婚的是她的二儿子祝盛。
  大儿子三十岁还没有结婚的意愿,但是对父母说是会在三十五岁之前考虑。
  其实家里盛秋和祝沧都不怎么催孩子的,虽然看到别人家的孙辈很眼馋,但他们也从孩子过来,知道年轻人不想被长辈催促。
  虽然盛秋和祝沧俩人已经六十岁,但是始终比同龄人看起来要年轻,特别是盛秋一点都看不出是奶奶辈的人。
  祝盛的妻子生孩子全家人都去了,他们家间隔二十几年才又有新生儿诞生,每个人都很好奇。
  大儿子,小女儿也都很期待祝盛的小孩出生。
  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出生的小孩,这种稀罕程度是其他孩子都比不上的。
  小孩儿是一个女孩儿,大家都叫她大公主。
  孩子出生什么都有,爷爷奶奶虽然没有天天跟着照顾,但物质上提供了很多。
  在孩子们没有结婚之前,盛秋就断定家中没有婆媳矛盾,她提议孩子结婚都分开住。
  她当婆婆的话,家中有喜事给钱就好,果然这个行为她的儿媳也十分喜欢。
  不同的家庭条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在儿媳生孩子之前,她就询问过是想要在月子会所还是想要亲家母过来照顾。
  盛秋觉得人在脆弱时期,可能会想有娘家人来帮衬。
  儿媳表示在家或者在月子中心都可以,只要有人专门负责孩子就好,但是不准备让自己的亲妈过来。
  她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什么性子,训女儿可是没有止境的,想想还是算了。
  于是盛秋就给儿媳定了一个很不错的月子会所,也给小夫妻推荐了之后的育儿方面的人选。
  儿媳生完孩子就专心修养,其他需要动手劳累的事情都交由其他人。
  盛秋知道现在年轻人别说生孩子,光结婚都是越来越不愿意了。
  所以儿媳能生孩子就已经很好了,她也不敢问年轻人到底计划生几个。
  有一个算一个,所以盛秋务必把后勤工作做好,首先要把儿子揪来好好说说注意事项。
  其次对待儿媳怀孕,就像婆婆当年对自己一样的对儿媳。
  最后产后也给她请了修复师,务必将伤害降到最小。
  一系列行为都做好,她当婆婆的也算问心无愧了。
  儿媳刚开始觉得和婆婆有距离感,还问过祝盛,婆婆是不是对自己这个儿媳不满意。
  祝盛告诉妻子母亲就是这样的,不过度干涉或插手孩子的家务事。
  等到结婚生子她就发现这种距离感的好处,在家里和丈夫自由自在,没有人过来指点或插手小家庭的事情。
  孩子出生后也不争夺抚养,会对孩子的相关问题提意见,但不会强求年轻人听自己的。
  所以相处这么久,他们之间都没有什么冲突。
  于是在女儿三岁的时候,二儿媳又生了二胎。
  同一年大儿子也有喜讯,祝承在婚后第二年和妻子有了孩子。
  两个儿子在同一年有了小孩。
  一个年头,一个年尾,两个都是男孩儿。
  于是六十三岁的盛秋格外忙,这里瞅瞅,那里看看,虽说不是凡事亲力亲为,但照看还是要看一下。
  盛秋还对祝沧说自己之前的预测,果然在女人怀孕生产中把后勤工作做好,不要让孕妇觉得怀孕生产都是孤军奋战,自然而然她们不会排斥二胎。
  祝沧此时也半退休,小女儿接的班。
  现在他偶尔跟着盛秋送孙女上幼儿园,一会儿又去看看刚出生的孙子,日子过得也很热闹。
  又过了几年,小女儿也生了孩子。
  盛秋有三个儿女,等到小女儿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家里已有五个孩子了。
  他们有固定聚会的日子,儿女带着各自的小孩儿聚集在父母家。
  每当这个时候,盛秋一边觉得累,一边又觉得幸福。
  孩子一多,就算是再懂事也难免会吵闹,但是上了年纪的人很喜欢小孩子在自己面前跑来跑去。
  此时的孙辈最大的有十岁了,盛秋和祝沧都已经是老人,而他们的长辈现在只有一位还活着,就是盛秋的舅妈。
  都说父母是隔着自己与死神的一道墙,那么每一个老人的去世,都在清晰地提醒着他们,自己的时间也不多了。
  死亡逐渐逼近他们,盛秋和祝沧的三个孩子在爷爷奶奶去世的时候也十分伤心。
  但是祝沧他们伤心之余,也看到了死亡的临近。
  每一个人都会面临死亡,但是看着父母家人的名字被刻在墓碑上,盛秋和祝沧都感觉到凄凉。
  于是在他们面前奔跑着嬉闹着的小孩子,则会带给他们安慰,小孩代表着活力与生机。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