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心性人品之类的话,只看外貌,亦安和安王倒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白阁老和白成文心下松一口气,倒不是为安王的容貌,这两位不是那么肤浅的人。白阁老和白成文之所以放下心来,是因为安王看着,并不像外界传闻的那般,是个走路都要喘气的病秧子。
别看白阁老现在是首辅,白成文又是礼部尚书,可真要背上卖女求荣的名声,便是本朝无事,后人史书刀笔,可是不会留情的。若要再进了奸臣传,那就更冤枉了。
眼下看着安王倒是一副十分康健的模样,白家主事的几位心下都宽慰不少。虽说家里出一位超品的亲王妃,确实是十分体面的事,但若安王像传闻之中那样病弱,这份体面也要褪色不少。
毕竟白家不需要靠这份姻亲获得什么,白阁老已是位极人臣。白成文若无意外,将来也能入阁。至于白尚仁?谁又能知道往后的事。便是父子两阁老,也足够白家留名青史。更何况又是圣人一朝的内阁,日后必然在史书上少不了留下名姓。
倘若安王真有个不好,于白家而言,反倒不是好事。
眼下白家一众宽了心,面上笑容也不由诚挚起来。亦安能得个好结果,家里人自然是开颜的。
一通礼节之后,穆尚宫领着被女官们拥簇而出的亦安,将亦安带到安王身前。
亦安和安王算是老相识了。望着容妆精致,戴着繁复首饰的亦安,安王想开口,又想起先前学过的礼节,便将话咽了下去,只默默牵起亦安的手。
安王发现,亦安的手和她的面容一般,都是温润的,像一块暖玉。然而安王不知道的是,数年之前,亦安也和他一样,是个体寒的性子。只不过这些年喝药勉强调养了过来,这才有现在的状态。
亦安也发现了,安王的手也和他被人所知的面容一般,摸着透心凉。只是亦安知道,安王并不是其面上看起来的冷淡性子。相反,安王的性子有几分柔软,这是亦安之前在永襄郡王府得出的结论。
只是那时候亦安也没有想到,自己最后竟然会和安王走到一起。这往后余生,如无意外,亦安必是要和安王相处在一起的。
民间女子尚能合离,若娘家得力,再嫁也是常事。只宗室里,还没听过哪位女眷能合离再嫁的。毕竟打的是天家的脸面,也算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怎么能不如意呢?
遇到这样的,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真要闹将起来,宗室还没怎么样,娘家反而先劝起来。宗室最低也有个四品诰命在,便是没有差事,只那一份禄米,也是寻常人家想也不敢想的。且又是清白人家里选出来的,娘家自然不像官员、勋贵之流。有时候就是想争这口气,也挺不起这个腰杆儿来。和天家对着干?单是一听这话,腿肚子也软了三分。
故而亦安要作安王妃的消息传出去后,有些喜欢看热闹的便在背后议论,若是安王和王妃有了冲突,也不知道圣人这个保媒的会怎么判?说到底,圣人和安王才是一个姓的祖宗,难道还真能为一个外姓人,去削自家人的脸面?
不过看现在圣人待亦安这样体面,有些人就拿不准圣人的心意。若说看重安王,才为他选了出身高门的正妃,这也说得过去,又合乎情理。
可最不合乎情理的一点就是,圣人之前压根儿就没见过安王!
反倒是和安王妃有几年的情分在,若说圣人是为了安王妃,才特意点了她作永襄郡王妃,只是王妃运数高,还没等过门,安惠王就薨了,这才白捡了安王妃的位置去。
这似乎也能说得过去……
不论外人如何猜测,亦安如今已然和安王牵了手。等过了今日,她和安王便是正经夫妻。日后不论相处如何,史书上都会留下安王妃白氏的名号。
又一通礼节过后,亦安辞别家人,和安王一道走出白家正门。
府门外是安王和王妃的全套仪仗,和以往不同的是,亦安的凤轿这回派不上用场,圣人特赐,许亦安和安王同车共乘。
在以往,王妃仪仗只能跟在亲王之后,妻为夫纲,这是夫妻纲常。往前数,也只有纯疑皇后作太子妃时,才有这个待遇。为的是显示宣宗皇帝夫妻一体,圣人和文昭皇后给儿媳妇作脸,才有的这样待遇。
如今亦安也有了,她的仪仗不必跟在安王后面,待车辇一动,安王妃和安王的仪仗是并排行走的。
这似乎是喻示着,圣人是为了安王妃,而不是为了安王,才这样操办的。
“请王爷、王妃登辇。”来到车辇前,穆尚宫嘴上把安王放在前面,看向的却是亦安。亦安微微颔首,便看向安王。
安王这时候还握着亦安的手,被亦安清透的眸子一看,顿时手足无措起来。
亦安便回握安王,轻声道,“王爷,登辇吧。”亦安其实是知道安王名讳的,先前在王府时,她经手过拜帖,落得自然是安王的名字。
巧的是,陆氏为亦安取字,曾想用随遇二字,后来又将其弃用。而安王的名讳,却正是随遇二字。
可能昔年永襄郡王妃,也是想世子能平安顺遂地过一生,随遇而安。与亦安不同的是,那会子世子是板上钉钉的郡王继承人,除非谋逆大罪,不然他那一代,必然是富贵余生。永襄郡王妃为其取随遇二字,是实打实盼着他能顺遂一生。
便是永襄郡王妃有私心在,也不会盼望嗣子多磨多难。
安王轻轻地嗯了一声,便松开亦安的手,和亦安分左右各自登上车辇。
车辇上位置极大,亦安和安王分左右坐好,仍不显拥挤。
眼下车辇未动,安王望向亦安,亦安回望安王,面上是温和清浅的笑容。
安王脸上不由泛起一丝红晕,眸中如化开的春水一般,面上如面具般的冷意也骤然消散,露出真实的一面来。
两人并排坐着,安王向亦安的方向伸出手,轻轻地再次握住亦安的手。
亦安侧目,也轻轻地回握安王。
安王便微微转过脸,似乎不敢看亦安一样。只是握紧的手没有松开,两人就这样互相握着对方,明明没有相互依偎在一起,却莫名好像更加亲近了。
亦安心里松了口气,这至少是个好的开始,不是吗?至少安王现在表现出来的,是对亦安的友好。亦安当然不吝惜回馈这一丝友好,感情也是需要经营的。既然有这样好的开头,亦安也愿意维护它,至少这样能让自己过得更舒心。
穆尚宫没有看到两人的小动作,而是在看到安王妃与安王都坐好之后,这才示意内监。
“起驾!”鼓乐声再起,安王和安王妃的仪仗并排而行,往大内的方向去了。
跟在亦安身后出来的ῳ*Ɩ 白家众人望见这一幕,心下也是为亦安感到高兴的。
陆氏心中默念,但愿这份体面能长长久久地留在亦安身上。这是亦安的护身符,其次才是整个白家的荣耀。
等到车辇远去,亦安的嫁妆才出了白家,往安王府去。
打头的就是圣人赐下的御剑和文昭皇后的凤冠,只这两样,便让前来观礼的百姓纷纷跪倒。小民百姓不知道,可抬嫁妆的宫里人却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这御剑和凤冠,是圣人亲赐给王妃娘娘的!”一听说是圣人所赐,沿途百姓哪个不是面露虔诚地跪拜下去?便是先前不认识亦安,来也只是为了讨个红封,好沾沾高门大户的喜气。眼下一听说是圣人御赐,俱诚心诚意地跪了下去。
圣人在民间的人望,可能也只有开国的太·祖高皇帝才能匹敌。不过高皇帝那会子是百废待兴,民生不说凋敝,至少经过战火,是不怎么富裕的。高皇帝那会子的百姓,远不如如今圣人治下这样安逸。
都说天家神圣,只到了圣人这一代,皇帝才真正成为神明的代号。在百姓眼中,当今圣人就是神明本身。
既然圣人都有所恩赐,那岂不是在说,王妃是天上下到凡间的娘娘?
借着圣人的名号,亦安第一次在京城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一次被京中百姓这样对待的,便只有纯懿皇后了。
第137章 观礼
仪仗行至长安门外, 今日值守的还是亦安的熟人,锦衣卫指挥使薛璘。
按说薛璘这样的品级,还要来值守是有些屈才的。不过自从圣人不再置九门提督后, 皇城各门的守卫工作就交给了手下的锦衣卫指挥使, 会同圣人提拔的禁军将领一起,直接听命于圣人, 在各门值守。
薛璘更是圣人亲自提拔, 将这座最为重要的长安门交给他看守。
仪仗停在长安门外,内监出示令牌后, 薛璘才下令打开城门。
沿途军士对车辇行礼,并目送其前往宫中。
过了两道门, 又不知过了多久,只听内监朗声道,“至奉先殿, 请王爷与王妃降辂。”亲王大婚,照例是要先到奉先殿告祭列祖列宗的。
司礼监掌印焦清已经提前在奉先殿外等候, 等到亦安与安王拾阶而上, 面上含笑道,“请王妃与王爷入内。”一应用品已经准备齐全。
亦安握着安王的手,两人相视一眼, 携手进了奉先殿。
本朝自高皇帝开国,传至如今已二百余年,仍未见颓势, 反而在圣人手上走向极盛。是以奉先殿香火鼎盛,并未有残朽之感。
高皇帝夫妇御容高挂正中, 很是一派英武气象。奉先殿中供奉着历代皇帝皇后,有些生前并未做过帝后, 因为某些原因,牌位也得以供奉在此。
比如高皇帝之祖父母、父母,因高皇帝之故,便将牌位安放在此处,享受后人供奉。也有因为后人做了皇帝,其本人牌位得以供奉在此。比如恭顺皇后,神位便在敬德皇后之右。恭顺皇后生前只是妃位,却因为儿子仁宗的缘故,牌位得以升附奉先殿。
奉先殿之中供奉的神位虽多,但也是有讲究的。至今还没有一位,和皇帝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牌位却能供奉在此的。此前虽有过皇帝养母,却也是生前荣养,也并未在其去世后将牌位安放在此。
在焦清的引导下,亦安与安王祭拜过历代皇帝皇后,在文昭皇后神位前,亦安不知想起了什么,心内慨叹。
文昭皇后已去二十年,却好像从未离开宫庭。
在祭过宣宗皇帝与纯懿皇后之后,这一趟总算是功德圆满,也昭示着亦安正式成为宗室命妇,超品的安王妃。
“还请王妃与王爷移步东宫,太子妃正在宫中等候召见。”焦清对亦安笑道。
因太子妃正在养病,不能在太极宫出席大典。所以圣人特命,让亦安和安王先去东宫拜见过太子妃,再去太极殿。
也不知是不是圣人开了金口,从那日圣人对太子说要以安王大婚为太子妃冲喜之后,太子妃的身子竟然日渐好转起来。虽然还是很虚弱,但比之先前要好上不少。今日是正日子,太子妃已经能坐起来受礼。在太子看来,这就是要大好的迹象,因此对亦安和安王很是感念。
当然太子最感激的对象还是圣人,要不是圣人说要为太子妃冲冲喜,又让宋尚食日夜不歇在旁照料,只怕太子妃这身子也难好。
太子为此开怀,延熹郡王和郡王妃也松了一口气。只有宋尚食,面上虽看不出来,心里却在叹息,但愿太子妃真能得圣人福荫庇佑,这看着更像是……回光返照……
宋尚食已经把能使的招儿用尽了,连师兄闻国手都已经去信两封,就为调理太子妃的身体,比当日对亦安还要用心。
而宋尚食这般用心,实则也有自己的私心。她是怕圣人百年之后,传出一个克妻克子克孙克媳的名声。
但凡在史书上能据有一席之地的圣主,其家庭大多没有十分圆满的。而圣人简直就是照着这个模子在走,中年丧妻,晚年丧子,还搭上孙子孙媳。
可见便是苍天,似乎也有意教圣人做一个孤家寡人。
便是为着这个,宋尚食也不愿让后人对圣人有这般揣测,至少不能落实这个名声。如今太子妃身体日渐好转,宋尚食却是掩不住的担忧,难道真是太子妃的寿数到了?
细想一下,太子妃也是年过五十的人了。便是寻常百姓,活到太子妃这岁数,也已经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
太医们对太子妃的身体倒是抱有很大期望,弯弯扁担不易折,没准儿太子妃这样半好不好地,反而能长久下去呢?
只是谁也不敢对太子和圣人说,太子妃的身体只怕就在朝夕之间,一如当年文昭皇后那样。便是太医院下了死力气,个人的寿数,终究是有天命的。
眼下太子妃看着好起来,太医们也是松了一口气。东宫已经送走了宣宗和太孙夫妇,要是再加上现在的太子妃,可真就惹人忌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