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分明又是极高的夸赞,让人听了心花怒放,怎么可能生得起气来呢?
【太会说话了蒙毅,我要有你这本事也不至于还在干端茶倒水的杂活了。】
【明明是大实话,二凤真的很显眼,把他往这个时代一放,跟把金渐层放一群黑猫里似的,颜色都不对,万黑丛中一点金。】
李世民眉开眼笑,随意坐下,开门见山:“我想养个小宠物,廷尉不让,叽叽喳喳的,吵得烦人。――你们谁家里方便的话,帮我养一阵子?”
“小宠物?”蒙毅面色古怪,指着他怀里那只小老虎,“小?”
“现在还小嘛。”李世民振振有词。
李信老将军忍俊不禁,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一口应下:“给我吧,老头子我闲得很,年纪大了,上不上朝都无所谓,正好有新鲜玩意儿给我作伴,活动活动筋骨,看它跑来跑去想必很有乐趣。”
“将军府上方便吗?会不会太打扰你?”李世民一喜,灿烂地笑道。
【明明高兴得不得了。】
【真宠啊老将军。】
“不会,蒙毅事务繁忙,很少在府里,多半时候都在军营,他定然是不方便的。除了我这个功成身退的老人家,你还有更合适的人选吗?”李信笑眯眯。
还真没了。章邯也忙,这个冬天他有太多事情要做,比李世民还忙。
李世民只需要画个图纸,写写说明书,章邯就要带人研究,加班加点,争取早点把东西造出来,送给李世民检查。
有问题还得及时修改,说不定还要重做。
以这个时代工具发展的趋势来说,那真是什么都缺,什么都很重要。
铁锅和石磨可以交给墨家和各地工室,造纸印刷目前还没走出咸阳,农具马上要出成品了,章邯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快成陀螺了。
李世民实在不好意思,拿这种无关紧要的玩乐之事去打扰他。
冯家也不行,御史大夫可不是吃素的,专职督查进谏,老冯好说话,小冯动不动和魏征对喷,还是别去找骂了。
王家,不熟。王离就见过一面,还拿剑架人脖子上把人绑了,虽说事急从权,王离也不可能(主要不敢)记他的仇,但他人在上郡,这个忙注定跟他无关了。
想来想去,还是退休养老、人又和气的李信比较合适。
“那就麻烦将军了。”李世民笑道,“它大概四五个月大,每天喂肉食清水就行,羊肉鸡肉之类切碎了,大概一天喂个四五次……到明年春天,再长大一点,就放上林苑去,不会打扰将军很久的。”
“陛下如此喜欢,怎么还要放走呢?”李信问。
【不放走就要被天天念叨了。】
【魏征is watching you.】
“终归是我的私心,没有让我的私心一直麻烦别人的道理。”李世民理所当然道。
李信微怔,不由道:“可我们是陛下的臣子,只是养只老虎而已,怎么会是麻烦呢?大家只会觉得是一种荣宠。蒙毅要不是太忙,他也巴不得呢。”
蒙毅连连点头:“是,我怕我不在家,府上有所怠慢,反而对不起陛下的信任,所以才没有立刻答应。”
“话虽如此,我却不能太任性。”李世民只是笑笑,“这终究是老虎,不是狸。”
李信欣慰地颔首,道:“如此,臣就更放心了。”
李世民揉着小老虎,又惦记着他的老朋友,聊了几句正要走,被李信老将军一句话钩住了。
“陛下欲对匈奴动兵?”
“有这个打算,但不是现在。”李世民简单道,“将军有何指教吗?”
“没有没有,我这一把年纪了,就算想出征,也有心无力了。”李信叹道,“若是再年轻二十岁,哪怕十岁,我也肯定要向陛下求一个机会的。可惜现在……”
【好多将军到了晚年都是疾病缠身,没法子,年轻时伤太多,那时候身体强壮扛得住,年纪上来就不行了。】
【秦琼和二凤也是这样吧。】
李世民戳了戳某人:【这种能治吗?】
【你以为这是修仙直播间?什么都能治?】某人冷嘲热讽。
【我感觉跟修仙也没两样了,都挺神奇的。】
【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嬴政干脆道,【李信都六十多岁了,身体的衰老是无法逆转的。你最多能缓解一下他的病痛。】
【这样啊……】
“那将军是有什么推荐吗?”李世民客客气气地问。
李信摇头:“自家孩子自家清楚,我儿李超勉强当个裨将罢了,若陛下不弃,能跟着一起去挣个军功,那也是我们李家的荣幸。”
【别了吧,万一死草原了可咋办?】
【这不都有曾孙了,怕什么?】
【话说这个世界几百年后还会有二凤吗?这历史发展都不一样了。】
【只要二凤能出生,不管在什么时代都会混得很好的,这种性格和天赋,埋没不了。】
“将军一心为国,我自然不会辜负。只是战场凶险,刀剑无眼……”李世民顿了顿。
“既打算上战场,自然要将生死置之度外,贪生怕死,还立什么军功?”李信轻描淡写道,“陛下放心,我们李家没有孬种。”
【陛下可太放心了,他以后就是你们家顶尖代表了。】
“我欲一战定生死,是以要准备很久,等待战机。”李世民道,“一时半会儿是打不起来的,现在不是合适的时候。”
“陛下是在等明年春耕秋收吗?”蒙毅低声道。
“可以这么说。”李世民肯定道,“打仗打的可不仅仅是军队,还有粮草后勤。现在也能打,打了也能赢,但没必要,损失太大。我让蒙恬的大军化整为零,就是为了他们平时去务农,就在河套平原那里,准备粮草,省了运输的成本,而且到时候马上就可以就地集结……”
蒙毅和李信一听就懂,一点就透,不需要他解释太多,就能明白他的言下之意。
“只是这样,过于凶险了。”李信略有点不放心,“草原冬天寒冷,秋冬时匈奴常会南下,若是发现了我方空虚,趁虚而入……”
“我相信蒙恬。”李世民淡定道,“这个时代,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匈奴了。只要他还在,那比长城还管用,匈奴绝不敢轻举妄动。”
【匈奴马上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了!哪有空还南下?】
【蒙恬活着可太好了,真・国之柱石。】
【这剧本是不是拿反了?当年二凤也是几乎一模一样的情势,只不过他一天就搞定了,然后亲自去和突厥可汗对线,把对方吓退了。】
“蒙将军用兵沉稳,想来必不负陛下所托,倒是臣忧思太过了。”李信微微一笑。
“智者千虑尚有一失,何况我们?无论是我,还是蒙恬,都难免有疏漏的地方,将军有任何忧虑,烦请多多告诉我,也好让我们查漏补缺。”李世民和蔼道。
“那臣可就常常叨扰了。”李信笑道。
“是我常常叨扰将军才是。”李世民乐呵呵地抱着小老虎走了,心满意足,脚步轻快。
李信目送着他的背影,许久才道:“还像吗?”
“一点也不像。”蒙毅幽幽叹了口气。
“那怎么办?”李信问。
“还能怎么办?”蒙毅艰难地扯动嘴角。
“你有没有找过雍城君?”李信压低声音。
“他不来找我,我如何敢去找他?”蒙毅无奈。
“也是,你掌管中尉,直属于陛下,他是宗室,本不该有联系。”李信喃喃。
“所以,我什么都不敢做。”蒙毅平静道。
“不做是对的。”李信道,“我也什么都不会做。――除了帮陛下的忙。”
“你好像很喜欢他?”蒙毅忍不住问。
“你不喜欢?”李信反问,“那天在殿上,你着急忙慌去保护他的样子,我可看在眼里。”
“那是我的责任。”
“嗯,责任。他带孩子看个花灯,你偷偷摸摸跟了半宿,生怕他磕了碰了受伤了,也是责任?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他护卫呢。”李信瞅他一眼。
蒙毅苦着脸:“那有什么办法,他太让人担心了。”
“冯家也没动静?”李信拂了拂桌上的几根小老虎毛,给吃糖的曾孙擦了擦口水。
结果小孩儿好奇地去抓那几根金黄的毛发,捏在手里就往嘴里送。
“那个不能吃――”李信连忙把动物毛发从孩子嘴里抢救出来。
“一点动静都没有,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现似的。”蒙毅回答。
“按理说,李斯知道的应该比我们多。”李信沉吟道,“他有段时间时常伴驾。但法家作乱,李斯毫不犹豫卖了法家,站在陛下这一边。所以……”
“所以我才什么都没做。”蒙毅迟疑道,“我总觉得,大秦在他手里,会变得越来越好。”
“谁不这么觉得?”李信笑了,“不然大家怎么都装傻?”
“还有……”蒙毅更犹豫了,偷偷看向许负那一桌,“你觉不觉得太子殿下有点眼熟?”
第58章 女性外交官
“你是想说他的人,还是想说他的字迹?”李信悠悠地问。
蒙毅了然:“果然,你也发现了。”
李信但笑不语。
能在大秦朝堂干到高位的,哪个不是人精?区别只在于说与不说,做与不做。
“算算日子,丞相也该回来了。”蒙毅自语道。
“他嘴比我们还严,回来也不会怎么样。何况还有假诏的事……”李信低低道,“现在这样挺好的,我也不想有什么变故。”
“我都害怕有变故。”蒙毅喃喃。
“你怕旧事重演?”李信微叹。
“我如何能不怕?”
“放心。”李信笃定道,“不会再重演的。”
“但愿如此。”蒙毅叹道。
李世民溜达一圈,回老朋友边上。
房玄龄给他倒了茶,笑眯眯道:“找好下家了?”
“李信老将军愿意帮我养一阵。”李世民愉悦道,抢在魏征开口之前,补充道,“开春就送走。”
“现在就该送走。”魏征不依不饶。
李世民只当没听见,继续道:“玄龄你对农桑赋税更熟,改进耕作方法和农具的事,全交给你,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房玄龄一口答应下来,继而好奇道,“我没来的时候,是你们一起讨论的耦犁和耧车吗?你们有人记得怎么造?”
“我只有些粗浅印象,从前并没有仔细琢磨过它们的构造。”魏征疑惑道,“但陛下说他都记得,全画出来了。”
“啊?”房玄龄微讶,看向李世民,“陛下什么时候连农具都这么精通了?”
“我也觉得很奇怪。”魏征嘀咕,“他哪来的时间和机会研究这个?他种过地吗?”
李世民若无其事道:“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吗?”
房玄龄附和道:“这个我作证,我认识陛下时,陛下十九岁,会在打猎途中看农人春耕。”
“看看就能会了?”魏征质疑,“还是说,他有这个耐性天天看?”
“记性好不行吗?”李世民怼他,“我不仅记得耦犁耧车,记得代田法是‘一三l’,我还记得镰刀耙子水车禾叉呢……要不要我现在画给你看?”
魏征和房玄龄都惊异地望着他,不是因为不了解李世民,恰恰是因为太了解他,才觉得奇异。
【我作证,陛下真的都会,天天熬夜恶补文献资料。】
【每当我想摆烂的时候,就晚上打开直播间,看陛下翻资料做笔记画图纸,顿时觉得惭愧,好歹能跟着他学习一点时间。】
【看我!我还特地跑了农业博物馆,给陛下拍了好多汉代农具的照片。】
【巧了不是,我就在图书馆工作,只要不是机密,我都已经复制传过去了,不怕资料不够用。】
“我还以为,陛下不会注意得这么细。”房玄龄委婉道,“毕竟农耕之事,因为太过常见,反而会让人忘记。”
其实李世民就是因为不确定,才会去查资料补充的。
就比如水车,水车长什么样子他当然认识,他也知道这是干什么的,但你要是让他凭空造出来……
怎么造?
他那么擅长弓箭,也不敢说自己会制作啊。这分明是两码事。
所以就天天晚上看视频看照片,反反复复看书琢磨,等能熟谙于心了,再画出图纸来给魏征看,等他提提建议。――常何就算了,估计看了也白看。
给无忌写信的时候,李世民还塞了一叠图纸过去,询问他的看法。
虽然推进得有点慢,但比较简单的农具,都已经造出来了,也试验过了很好用,很快就可以让墨家普及了。
“好在你来了,倒省了我不少事。”李世民笑道。
“能帮上陛下的忙,臣也很高兴。”房玄龄没有追问。
许负又在向他招手,应该不是为了飞白书的事,不然她不会看起来有点着急。
那是什么事呢?
李世民注意力一偏,房玄龄就发现了,善解人意道:“陛下有事就去忙吧,我们有的是时间叙旧。”
李世民也不跟他俩客气,点点头就抱着小老虎走了。
魏征等了一会,悄悄道:“他近来总这样,神神秘秘的。”
“何必寻根究底呢?总之不是坏事。”房玄龄老神在在,“你得信他。”
“我还不够信他?”魏征有点怨气,“我要是不信他,我能在这?这个连锅都没有的时代,吃个饭酿个酒都得再造点器具出来,不然不方便。”
“这不正好锻炼锻炼你嘛。”房玄龄笑了,“你不是说他在完成任务?我们一起努力,帮他早点完成,不是很好吗?”
“其实……”魏征却道,“呆久了,也没办法只当是什么任务了。连陛下都开始研究农具了,他什么身份,从前哪里需要发愁这种东西?”
“若是能无视民生疾苦,他也就不是他了。我们,也就不是我们了。”房玄龄笑笑。
“那倒也是。”魏征无可奈何。
李世民发现这个夜晚尤其的漫长,这么一会功夫,他已经抱着小宠物,换了三波交流对象了。
“老大!”只有许负会这么叫他,大大咧咧的,又带着点光明正大兼鬼鬼祟祟的特别感觉,很难形容。
“师兄说你们在讨论和亲的事情?”许负带他去包厢,又用屏风隔出一方小天地来,迫不及待道,“非和亲不可吗?”
“你觉得不妥?”李世民微怔,“为何?”
“老大你能先告诉我,你对和亲的定义吗?”许负问。
“一种相对和平的外交方式,政治联姻,巩固战争成果,将中原文化传播到异族,影响他们的政治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