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琰看他现在还不觉得自己有错,扫视了一圈周围的人,先将地下被打的伤痕累累的男孩儿扶起,让墨砚帮忙架着人先离开这里。
临走前,玢二还想带着人拦,但迫于贾琰的威压,还是给他们让了路,将人带走了。
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一旁的小弟有些惶恐道:“玢哥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这位琰二爷不会等会派人来收拾我们吧?”
盯着贾琰一行人离去的背影,贾玢咬咬牙道:“人都带走了,还能怎么办,都先回去,我去找人想办法。”
可惜贾琰没给他们机会,出了竹林后,他便派墨砚将此事报给了先生。
玢二那群人刚出了竹林,便被先生带着人抓了个正着,了解到他们不是头一次做这样的事了,平日里他们一行人,也喜欢欺负其他学子。
事情十分恶劣,更何况事情还被贾琰捅到了先生那里,面对强势的嫡支,贾玢的人就是想帮也无力回天,最终一行人,通通都被遣回家去,私塾不再收他们这样的学子入学,又让其赔偿了医药费。
被赶走的那些人除了贾玢家庭条件好些,他爷爷是贾家的长老,其他人都是些较远的旁支和亲戚,此次被赶出了私塾,结果可想而知。
――
另一边,贾琰在为他救出的少年抹药,见他身上青一块紫一块都是伤痕,不由地觉得对贾玢他们的处置还是轻了。
小心的为其上了药,又问了其名字。
那少年谢过贾琰的相助,牵起被打的青紫的嘴角道:“我叫贾珏也是贾家的旁支,与贾玢是堂兄弟,只是我出生便克死了父亲,又连累祖母惊了马,摔下马车死了。”
“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是灾星,贾玢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时常殴打我。”
沉默了会又说道:“我劝二爷还是离我远一些,不然到时沾上了霉运便不好了。”
贾琰听了则笑道:“我这人从来不信这些,依我看都是些巧合罢了,再说你若真的如同你讲的那样,今天怎么会运气好了,得了我的帮助,可见都是些假的。”
贾珏听了眼晴一亮,但也只一瞬又暗了下来,不管如何他的出生还是克死了父亲。
贾琰看他这样,也不再劝,只说道:“你总归还有一个母亲在,就是为了她,也要振作起来,好好读书,以后也让她为你这个儿子骄傲,难道你就想背着灾星的名声,过一辈子。”
说完,看他低头沉默不语,贾琰也不再多说什么,放下药膏先出了门,让他一个人好好想想。
第9章 元春亲事
下过学后,贾琰就带着墨砚回了自己的院子,刚进院子,秋纹便来通传大姑娘来了。
而元春这几日给自己贾琰这两个弟弟做了些束带,今日趁巧拿着东西,到贾琰这里看看他。
贾琰见了她笑着说:“大姐姐今日怎么有空来我院子来了。”
贾元春自从上次选秀落选后就在家中待嫁,贾母和王夫人原先听了甄家的主意,便打着想要将贾元春通过小选送进宫中的想法。
贾珠、贾琰两兄弟知道了,找来父亲贾政极力劝阻才打消了贾母和王夫人的心思,现如今贾元春已经与温州知府家的嫡长子订婚。
虽说不如国公府豪富,但也是江南一带有名望的家族出身,况且贾元春也只是顶着一个国公府小姐的名声罢了,其父贾政也只是一个五品员外郎。
与元春订亲的叫梁瑜瑾是贾珠的同窗,与贾珠相交甚好,两人又同时中了举人,元春与他的婚事,贾珠自是极力主张的,这才劝的王夫人与贾母答应。
至于贾政是极为喜爱读书人的,得知梁瑜瑾已经中了举人,便也十分赞同这门婚事。
元春心中十分感动,自家兄弟们能对她的婚事十分上心,更何况她心里也是满意这门亲事的,她自幼读书习字,也是希望能嫁个翩翩郎君的,不想进宫与人为奴为婢。
元春过来与弟弟说了会话,送了东西就离开了。
……
贾琰进了书房,写完先生布置的作业,又预习了会功课,晴雯便敲门进来说,秋纹将晚膳提回来了。
贾琰闻言,便放下书本,准备出去吃用饭。
净过手坐在桌旁时,秋纹已将饭菜摆好,今日厨房做了酒酿清蒸鸭子,鸡髓笋,清蒸鲈鱼,火腿鲜笋汤和一并小菜。
贾琰读了一天书此时也累了,此时胃口很好,但菜品挺多的,他一个人也吃不完,还剩了许多便让晴雯她们几人拿下用,他用饭从不胡乱拨弄,这样用过饭后也方便让晴雯她们拿下吃。
跟着贾琰的丫鬟,平日在贾府吃穿用度要比一些不受宠的主子们还要好上很多,毕竟无论是厨房的,还是采办的都不会去得罪贾琰这位受宠的嫡公子。
吃过饭后贾琰起身在院中走动走动,全当消消食,这是贾琰平日里的习惯,院中的丫鬟也早已习惯。
贾琰院子里一共有晴雯和秋纹两个贴身丫鬟,晴雯针线好,主要管着他平日的衣物配饰方面,秋纹则管着他的库房,她俩是一等丫鬟。
还有四个二、三等丫鬟,并两个洒扫婆子,两个贴身小厮,一个平日里充作他的书童,也就是墨砚,(也是他的奶兄弟)一个常在外院走动为他打探消息,名叫方砚。
至于奶娘贾琰房里早已不用,打发去了别处做了事,贾琰满六个月后便自己给自己断了奶,不肯再喝奶娘的奶,王夫人无法只能命人给他另弄了些羊奶并辅食,贾琰才肯吃饭。
等到贾琰再大些后,因不喜欢奶娘对他院子里的事事掌控,便求了王夫人,另派了奶娘到了别处。
那奶娘也是个识趣的,没有因此生事,听了主子的吩咐去了别处做事,王夫人见她识趣,也没为难她,让人拿了银子,又给她派了个轻省的活做。
原本贾母和王夫人还觉得贾琰身边伺候的人少,要再为他添置些,只是他觉得人已经够多了,便没再要。
贾琰消过食后,便又回到书房继续读书,他和宝玉三岁便由姐姐元春带着启蒙,如今已经学到了四书中的《论语》,《论语》他已学过大半,过不了多久便要开始学最后一书《孟子》。
贾琰读书算不上是最有灵性的,但却十分有耐性,他读书往往能坐一天也不见厌烦,先生便时常向父亲贾政夸他心性好,最是能沉下心来做学问的。
贾政听了十分高兴,他有三个嫡子,老大和老二都是勤奋踏实的,学习上他从来都没费过心,又都勤勉刻苦,让他十分骄傲。
只有最小的宝玉虽十分聪慧但也十分顽劣,让他十分头疼,只愿他能多学学两位哥哥几分,也好过让秦先生时常向他告状说宝玉上课老是走神的好。
第10章 贾敏病重
日子就在贾琰每日平淡的上下学中流逝,十五这日,贾府众人都来给贾母请安,贾琰和贾宝玉到时,其余众人都已经到齐。
进来后,看到大家都不出声的样子,两兄弟也不敢多言,找到位置坐到贾珠和贾琏身边,只见珠大哥也冲他们摇头示意他们不要说话。
贾琰料想定是有什么事不敢多言,便和贾宝玉安静的坐在一旁等着贾母发话。
这边贾母看人都到齐了,便对着贾珠众人开口道:“昨日你们嫁到姑苏林家的姑姑那里,来信说你们姑姑身子不大好了。”说着便自顾伤心落泪了起来。
贾母就这一个嫡亲女儿,自幼如珠如宝的养着,可不曾想女儿成婚后不能时刻在身边也就罢了,今日她还将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想到自己将要“白发人送黑发人”,贾母便不由痛上心头,自昨日收到那封信,她便暗自悔恨当初没有阻了老爷的决定,若当初没有将她的敏儿嫁离京城,会不会她的敏儿就不必因为子嗣,而生生拖垮了身子。
见贾母伤心地厉害,众人都赶忙纷纷劝慰贾母,王熙凤素日里能言善语,相比较温柔贤惠但不善言辞的李纨更得贾母的心。
此时便出口道:“敏姑姑是有大福气的人,扬州那边的大夫,想必不如京城的太医医术高明,我们明日就去宫里请两个医术高明的太医,去扬州为敏姑姑医治,说不定敏姑姑的身子就能有好转了呢。”
贾母听了很赞同,也许京城的太医就有法子医治呢,只要能救她的敏儿,叫她老婆子做什么都愿意。
想着,便立刻吩咐贾赦、贾政看能不能请来两个太医去扬州医治,贾赦两兄弟当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听了吩咐便向贾母保证一定要请来两位太医为妹妹医治。
贾母这才能稍安了下心,但也没有心情再说些什么,便叫他们都先退下。
贾琰看了眼坐在上首伤心的贾母,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出声,扬州离京城太远了,就是路上车马走的快些,也至少要走一个月,何况灵泉水的用途不大,做不到起死回生的地步。
面对敏姑姑的身体,他也没有办法,想到这,贾琰只能轻叹一口气,跟着众人一同出了房门。
扬州――――――――――――――――――――
扬州林家,林家此时的气氛低沉,主母卧病在床,眼看着就要不好了,下人们也高兴不起来。
院中林黛玉小小的人守在母亲床边,很是惹人怜爱,贾敏擦去女儿的泪儿说:“玉儿不哭,玉儿哭了,母亲也要伤心了。”
林黛玉擦干眼泪说:“玉儿不哭了,母亲也不要伤心,母亲要乖乖喝药,这样身体才能好。”
贾敏为了不让女儿伤心,乖乖喝了药,尽管对现在的她来说,喝药已经没多大用处。
贾敏已经给远在京城的贾母去信,希望母亲能在她去了后能亲自教养玉儿,她最放不下的就是这个女儿。
老爷向她保证不会再续娶,可常人都说,“丧妇长女不娶”,她又怎么能忍心让她的玉儿小小年纪就因丧母而让人指责无人教养呢。
她幼时与她二哥关系很好,从前听贾母传信说过二嫂子生了一对双生子,只比黛玉大一岁,她私心里想年龄与黛玉正相配,她将来不在了,黛玉也能有个照应,只是不知母亲意下如何。
贾敏怀着一颗慈母心,想要在活着时能安排好女儿黛玉的未来,此时的贾敏觉得贾府是她的娘家,黛玉到了那里也能得到照抚,若玉儿能嫁回自己娘家也能得到善待,不会欺她年幼丧母。
可她想不到人心易变,既便是自己信赖的母亲和贾府也不例外。
……
林如海下了职,便回来看了妻子与女儿,见了妻子贾敏关心道:“夫人身子可有好些,我想着扬州的大夫医术想必是不如京城的,过几天京里的太医到了,到时再给你好生看看。”
“只要能医好夫人便是再难求的药,我也与你求来,只盼着夫人能长久的留在我和玉儿身边。”
说着,林如海也有些湿润了眼眶,紧紧地抓住贾敏的手。
贾敏也舍不得就这么去了,她与丈夫如海年少夫妻,成婚多年,夫妻恩爱,膝下还有一个玉儿,她还那么小,她多想撑住看到玉儿成亲时的场景,也想与夫君能够白头偕老。
可惜她自己的身子,自己知道,早就是油尽灯枯了,便是看再多的名医,用再贵的药,也不过是强撑着一口气罢了。
第11章 随身空间(修)
贾琰和大哥贾珠一同离开贾母的院子,路上贾珠开口询问道:“你最近的功课如何,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贾琰听了回道:“如今已经学到四书,只是书中很多地方弟弟有些疑惑,还请大哥能指点一二。”
听到贾琰的话,贾珠干脆让贾琰来自己的院子,他曾经学四书时,在书上标注了许多自己的见解,应该对目前贾琰的来说有些用处。
贾琰听了,十分高兴能得到大哥贾珠的指导,他虽然平日能单独得到秦先生的私下指导,但对于四书中的有些观点还是不如这个时代人的理解。
如果能借来大哥贾珠四书上的注解,也能更直观的了解这个时候文人的想法,这样以后科举时作文章才不会显得格格不入。
交代完贾琰后,转头,贾珠又看向一旁想要溜走的贾宝玉说:“你也来,待会我亲自考查你的功课,要是不合格,你叫谁来求请都没用。”
见此,贾宝玉只好垂头丧气的跟着来到大哥贾珠的院子。
贾珠三年前成婚,娶妻国子监祭酒的女儿李纨,生子贾兰今年二岁,如今住的院子也只有他们一家三口,平日里也比较清净。
进了院子,两兄弟便随大哥贾珠来到书房,贾珠依次考教了两兄弟,对于贾琰的回答他是满意的,贾宝玉答的不算好但也不算太差,便也算他勉强过关。
贾宝玉看大哥贾珠并没有生气的样子,便心下松了一口气想,这一关可算过了,也不枉他昨晚好生复习了一番。”
贾珠嘱咐了贾宝玉平日学习要用心,不许再贪玩,便又拿自己以前批注过的书给两兄弟,勉励一番。
正巧李纨派人给兄弟三人送茶来,三人便一同坐下喝茶,贾琰接过茶壶亲自给大哥贾珠和宝玉倒茶,并趁人不注意滴上了两滴灵泉水。
心中想着,“大哥贾珠明年就要参加会试,这几年虽说身子好了许多,但也是典型的文人身子骨,考场环境艰苦且一考就是几天,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是坚持不下来的,他空间的灵泉水虽没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但也能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所以每回来到贾珠这,贾琰都会在茶碗里滴上几滴。
只可惜京城与扬州相隔甚远,他也拿不出什么理由把灵泉水给敏姑姑用,而且灵泉水短时间起不了什么用,得经常服用才行。
贾琰最终还是对扬州敏姑姑病重的事无能为力,灵泉水的秘密他也不会宣扬出去,人心难测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这边贾琰两兄弟与大哥贾珠说了会话后,又去看了侄子贾兰,便离开回了自己的院子。
贾琰回了院子暂时不想读书,索性找了个理由打发了身边的人,让他们不要随便打扰自己,便进了空间。
贾琰的空间并不大,里面是一栋小木屋,并一处院子,神奇的是院中不知从哪引来了一处小溪流。
但并不是所有的溪水都是灵泉水,只有溪流尽头的一处小泉眼才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其余的溪水几乎没什么作用,只是口感更清甜些。
贾琰也曾试图走出院子,但周围只有一片白雾,看不见也出不去,贾琰也曾猜想过他的空间也可能,能像小说中一样升级扩大,到时候白雾就会消退。
可惜他并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升级空间,只能每日研究一下木屋中原主人遗留的书籍,想来木屋的主人生前是爱书的,而且种类挺多的。
里面不仅有医书,农书,食谱,还有兵书和制造武器的,另外还有一套养生的和一些练武的。
贾琰就从中挑选了一本入门学的练武招式,招式不多,他也就学了个花架子。
至于说传说中的修真秘籍,玄学道法什么的他是没找到,如果想要像以前他看过的,小说中的男主一样,修练成仙,称霸一方什么的他是做不到的。
与其想那么多不切实际的,他还是老老实实的早早洗澡睡觉,努力科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