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名满天下——总裁哥哥
时间:2017-10-05 17:36:02

    话及于此,伍员顿了顿,良久才终于叹道:“秦国的存在,终究是如同梁上利刃,不知何时便会自我们的头上坠落!”
    听到伍员的这一番话,杨雪便知道他这是起了要伐秦的心思。
    老实说,一开始她也是这样想的,毕竟随时能够威胁到自己生存的存在,谁都不希望有。所以,几乎是想到秦国要威胁到宋国的同时,她便想到了伐秦,并亲自嘱咐了孙武加快操练士兵的步伐。
    可是,就在她内心焦灼的时候,宋君竟又将她叫了去。而叫她去的原因,竟然是晋国又闹出了幺蛾子——
    晋国国君的一名宠姬,是宋君派去的探子。所以这位宠姬所传回的消息,往往是其他国君所不能知晓的消息。可这位宠姬,最近传回来的消息,竟然是晋君也起了伐宋的心思。
    每每想起这事儿,杨雪便忍不住要笑笑,便连此时也没有例外——
    “子胥,听探子传来的消息,晋君好像是‘担心’我们宋国吃不下半个楚国,也起了伐宋的心思呢~”
    “晋君?”
    果然,哪怕杨雪此时的回话分明是答非所问,但伍员却还是听到了耳朵里,觉得荒唐——
    晋国是一等大国不错,但晋国此时此时国内的状况,却也不比荒唐的楚王统治下的楚国好到哪儿去,甚至又有甚之。
    三家分晋天下俱知,晋国的内乱史本身都要比齐国还要乱些。晋君一个根本便没有实权的国君,自己的臣下尚且管辖不住,竟然还起了要伐宋的心思,莫不是要叫天下人耻笑?
    嘲笑过后,伍员敛了敛神色,沉声道:“先前不知晋要‘伐宋’,生了要攻秦的念头。现在既然晋国想要冒头,那么,从晋国下手,才应是最好的选择!”
    假如攻秦,哪怕他们的计谋再为出众,那也只能是两败俱伤。但若是攻晋,那情况便会全然不同——
    晋国三家争权,已然决裂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三家之间,几乎便是没有任何联手的机会。
    从前,其他诸侯没有下手,除了没有开战的缘由以外,更重要的,是晋国范鞅执政。范鞅执政,使得晋国虽然仍旧内斗激烈,却仍旧远强于他国。
    但现下范鞅在权力争斗中身死,哪怕已有新任士族执政者重新掌政,但毕竟根基不稳。
    据她所知,现下许多二等强国都已经开始在打晋国的主意了。若宋国抢先一步对晋国下手,加之计谋得当,那宋国在吞下了一个半的一等强国之后,成为新晋霸主,几乎毫无争议。
    彼时,究竟是秦国攻宋,还是宋国伐秦,那便还有一说了。
    作者有话要说:  真不是我给女主开外挂,而是我写的这个时间段真的就有这么巧合。我自己都没想到这时候的晋国是这么个情况hhhhhh
    然后,春秋篇的话,大约十章之内结束吧,下一篇等过几天再跟宝宝们讨论吧~
    最后,日更get√
    日常表白,爱你们,么么哒(づ ̄ 3 ̄)づ
 第81章 春秋32
    正是各方蠢蠢欲动之时, 天下各诸侯间,也不知是从哪便传出了一个消息——
    晋君意欲出兵向宋。
    这消息越传越猛, 自有一套说辞, 却也始终只被人看作是一场笑话——“晋无公族”,绝非一句空话!自晋国骊姬之乱, 晋献公便逐杀诸公子, 宣告了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此后,赵盾又将各家异姓大夫代为王室公族, 晋王室便对作乱的异姓卿大夫没有了可靠的制约力量。晋国开不开战,从根本上说,早已不由晋君做主!
    哪怕是晋国内部掌权的六卿氏族,也同样是未曾将这个流言放在心里。晋国意欲犯宋?如今范鞅才刚死, 新执政者智跞也才刚刚掌权。失了执政者的范氏和其盟友中行氏本便尤为不满, 发动了叛乱, 其余氏族正是争权夺利之际,怎么会有闲心思去管宋国的闲事?
    那晋君除了能在自己的后宫佳丽面前逞逞威风外, 又怎么会再六卿面前多谈半句?但杨雪和伍员却偏偏抓住了晋君的这么一句空话不放,宣扬至人尽皆知。哪怕人人都当做一个笑话又如何?我们宋国却偏偏当真了, 起不起兵, 也只任由宋国的一句话便是。
    为自己找好了起兵的由头,大致有了方向, 杨雪同孙武、伍员便已经向着晋国与宋国的边境行去。
    尽量不引起他国的注意,孙武悄悄地领着三万精兵,分批进入边境的城池。正预备一等那派往晋国传达开战讯息的使臣回来, 便杀晋国一个措手不及,便得到了悄悄与使臣同往的杨雪,传来的按兵不动的消息——
    原本按照计划行事,理当是他们宋国遵循这个时代的规则,待使臣向晋君下了战书过后,杨雪便立即传去消息,让孙武立即夜袭晋国的,然后再由杨雪同伍员一道在晋国国都之内掀起些波澜,为宋军打作掩护的。
    但当杨雪同伍员真正进到晋国国内,进到晋都曲沃之后,才发现晋国的情况或许比他们想象的更糟一些。而致使杨雪当机立断决定按兵不动的,其实也是她对此时情况的错误判断——
    身为来自后世之人,她在所难免的对自己所知道的历史有所依赖,并习惯于从自己对历史和人物的了解去思考。哪怕是这一次的与楚相争,他们对她所有计谋策略的称赞,不得不说,俱是难以脱胎于后世的记载。
    所以,当她从宋君、探子的嘴里听到“晋国三派争权”时,自然而然的便想到了历史上所记载的“三家分晋”。直到她真正抵达曲沃之后,她才发现,她所以为的“三家分晋”同如今天下俱知的“三派争权”,根本便不是一码事——
    晋国异姓卿大夫掌权,六卿便有六大氏族,分别为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魏氏和韩氏。若以后世的三家分晋来看,那么应当是只有赵、魏、韩三大氏族平分晋国,日后各称诸侯,成为战国七雄。
    若以现在的“三派争权”来看,那么便是六大氏族俱存,分作了三大派系。其一为范氏与中行氏,这二者自来便是一派,范鞅死前便已紧紧将两大氏族的利益关系联系在一起。
    其二是魏氏和韩氏,魏韩二家在晋国,俨然已是老盟友了,范鞅执政之前,几乎便是魏韩两家轮流执政。
    最后,便是赵氏和智氏。赵氏在被污谋反之后,地位一落千丈,现任家主赵鞅初出朝堂,全靠智氏扶持。且赵鞅和智跞二人,赵鞅在范鞅生前,一直受着范鞅打压。智跞承袭范鞅执政者位,受尽范氏和中行氏的打压。二人算是同仇敌忾,盟友关系,倒也无可动摇。
    只是,纵然情况大致相同,但原本所料想的三大氏族恍然间变成了六大氏族,杨雪同伍员一同思虑的策略又怎么能不跟着有所改动?
    无数次,杨雪的心中懊恼又庆幸。她懊恼自己的想当然,却也庆幸现下的情形与她所料想的三家分晋极为相似。或者,便连伍员,本身便也只以为她所说的即为三派争权。
    摆正了心态,传了口信让孙武按兵不动,并让其迅速赶往曲沃会合过后,杨雪这才有时间开始庆幸,虽然情形与自己所想有变,但似乎却又要比自己所想的要更为好一些——
    三个氏族争权夺利便足以叫晋国大乱,六个氏族当然便会让晋国更乱。晋国内乱,自再无王室公族过后便从未停止。如今,范鞅刚死不过四月,杨雪同伍员也不过是花了十数日的时间来到曲沃,这范氏、中行氏便发动了叛乱,使得晋国乱上加乱。
    杨雪同伍员甚至都还没有让使臣觐见晋君,便又亲自将其拦下。他们所做出的最好的打算,便是让晋国自己,去让自己分崩离析。
    优哉游哉的看着他们自己去斗,杨雪和伍员在客栈里一连等了六日,才将一路上快马加鞭向着二人赶来的孙武给等到。
    跨步下马,孙武拂去了自己身上一直来不及拂去的尘土,嘱咐好店家将马匹牵去喂草,这才急匆匆的向着杨雪给自己递来的房间寻去。
    上了楼,站在左手边第一间房房外,孙武敲了敲门后,便推开了门,走了进去。
    “长卿来了?快进来坐。”杨雪与伍员相对而坐,一抬首便望见跨进房门的孙武。
    孙武关紧了房门,行至伍员的身边,盘起了腿,便同伍员并肩而坐,“得了韶姬的命令,片刻不敢推迟,急匆匆的便来了。”
    他没问关于任何杨雪突然改变计划的问题,因为就在来时,听到范氏、中行氏叛乱之时,他的心里便得到了所有的答案。
    “叛乱一事,情况如何了?”因着不是都城,所以从其他地方所得到的消息,往往总有推迟。为了更好了解此事的进程,孙武不得不向杨雪问道。
    “因为范氏和中行氏久攻不下,难得的,魏、韩、赵、智四家竟然也联手了……”范氏本身便是晋国的第一大家族,加之中行氏同样也是晋国的一大权利象征,自然不会是其他两派任何其一可以攻下的。四大家族俱是生死存亡之际,选择了联手,虽然罕见,却也并不稀奇。
    杨雪话说至一半,孙武的心里大概也有了一个数。知道他们胜负还未分,便也不着急,反倒是细细思考了起来。
    想了许久,他忽然说道:“进入曲沃之时,途经赵氏管辖的土地,听闻了一些趣闻,不知子胥、韶姬可有听闻?”
    趣闻?
    杨雪同伍员一同摇了摇头,心里当真也是起了几分好奇。
    心中本便怀了一份懊恼的心思,自与伍员一同进入曲沃时起,整日里打听琢磨的便是晋国的情形,想着要完善原本的策略,哪还分得出别的心思去打听其他的趣闻。
    “说是趣闻,其实也不尽然。不过是我在赵氏管辖土地上的一些所听所闻罢了。”孙武见杨雪同伍员一概不知,便只好侃侃而道——
    “晋国六卿之中,赵氏的亩制最大,一亩土地以一百二十步为宽,二百四十步为长,却又偏偏赋税最少。加之赵氏族长赵鞅礼贤下士、任用贤能,奖励军功、以功释奴,倒是不同于其他五大族长,颇得人心。”
    孙武的话仅仅只是初闻,杨雪还不觉得,但伍员却已觉得甚为熟悉。
    思忖良久,脑中灵光一闪,伍员终于想起了到底是哪里熟悉,便出声断定道:“他这是在效仿韶姬!”
    “没错。”就在伍员话落的同时,孙武便肯定了伍员的猜测。
    韶姬获取民心的方法,是真正从民众的角度去出发的,却也是真正有损贵族的利益,所以,纵然收效奇佳,却也少有诸侯效仿。但晋国情形本就复杂,赵氏所管辖的土地除了赵氏,本身也没有其他人能插手。赵鞅在士鞅的打压下,为了韬光养晦,会想到效仿韶姬,也并非不能理解。
    虽然赵氏处境自被污一事之后,地位一落千丈,不及其他五家,但这赵鞅却能当机立断,结合赵氏的情况,将杨雪的主张和手段完美运用,辅之自己的主张,又何愁不能在日后成为范氏之后的另一个第一氏族?
    此时此刻,杨雪三人心中的想法大约是一致的——
    这世上有一种人,你只要给了他机会,他便会野蛮生长。而赵鞅,或许便是这样的人。要么,便做那个从一开始就扼杀他的人。要么,便一直扶持他,做他的盟友。于赵鞅,应当也该如此。
    究竟应当成为盟友,还是应当成为仇敌呢?如若当真想攻下晋国,他们便应当趁着六家混战的时候,首先解决赵鞅的问题。毕竟,谁也不希望在胜利可期的时候,只因一个人而被全部翻盘。
    “这赵鞅为人如何?”杨雪问道。
    或者在孙武和伍员的眼里,赵氏还不过是一个小氏族,成不成为仇敌并不足以为惧。但在杨雪眼里,多一个朋友始终是要比多一个敌人要好得多的。
    自负才高之人,与生俱来的情感也往往要比别人深得多。跟能力高深的人成为仇敌,要比跟普通人为敌困难得多,楚王和伍员便是最好的示例。如若赵鞅品行也好,那么自然是拉拢最好。
    大略知道杨雪心里的想法,孙武回道:“据闻,与其交好之人甚多。”
    具体有哪些人,也不必孙武一一表出。人品不同,用词多也不同。如是小人,多用谄媚之词。但孙武却用了“交好”,其中寓意不言而喻。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去医院,忽然产生了一个问题,为啥我天天喝中药,身上还是没有传说中的“药香味”呢?【严肃脸】
    日更get√
    爱你们,么么哒(づ ̄ 3 ̄)づ
 第82章 春秋33
    六大氏族间虽是战况胶着, 但因着是四大氏族共同抵抗范氏和中行氏,所以, 哪怕范氏长久的居于第一氏族之位, 却也仍旧是没能谋逆得逞。
    眼睁睁的瞧着晋国的这场内斗落下帷幕,一直等着范氏和中行氏的所有族人都被驱逐出了晋国, 杨雪也都没再提过要拉拢赵鞅一事。反而是反行其道, 重新又将计划拉上了一开始的进程,派出使者进了晋王宫, 给晋国下了战书。
    内斗刚刚结束,四大氏族同范氏和中行氏本身便是两败俱伤,乍一听闻宋国要同晋国开战,顿时便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三两日的休养生息, 于他们这样才刚刚伤筋动骨完的氏族来看, 分明便只是杯水车薪。
    门墙院落里, 两人相对而坐。
    其中一显然是门客的男子,恭敬的对自己身前之人问道:“大人可又是在想韶姬一事?”
    这门客口中的“大人”, 便是赵鞅。赵鞅盘腿而坐,手指不断在自己的膝盖处敲打着, 做着沉思的模样, 不答反问道:“安于,韶姬所提之事, 你以为如何?”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