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已经成功了将近五年,引起西方社会的极大惊恐,但相关研究却只停留在表面上,因为就连苏联自己都还在探索中前进。
此时即便杨雪只是想说些浅显的原由,但只要是关乎这场革命的,那便都是会引起众人关注的。
所以,现在已经不仅是诺娃和其余的贵妇们在听杨雪说话了,连不小心路过的一名年轻的中国男士也不禁停下脚步,极感兴趣的问道:“不知道章小姐有何高见?”
杨雪不急不缓的低垂着头浅笑:“彼得大帝以来,俄罗斯的国土得到了空前的扩张,但经济以及生产力却始终跟不上国内的需要,甚至,其国内经济还要依靠农业来拉动。先生以为如此将会如何?”
那位男士点头道:“经济和生产力的落后,同样会致使国家落后。”
“没错,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杨雪同意了那位男士的观点,紧接着他的话道:“那么,俄罗斯的人民又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杨雪将她所知道的那些都娓娓道来:“他们靠农业拉动经济,但俄罗斯的广阔土地却没有足够的农民来开垦。贵族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便直接开始圈养了人力,只求首先满足自己的所需,无视平民的需求。中国有一句古语,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贵族与平民的关系长此以往,矛盾日益加深,自然而然便会有革命运动应运而生。”
“加之彼时各国的世界大战仍在进行,普通平民人人都期盼着和平,为了促使战争的结束,也为了不参与战争,自然会掀起革命。”说到这里,杨雪便算是用极为精简的话语,概括了十月革命兴起的原因。精简,却直中要害。
当然,众人显然也都被杨雪的话吸引住了,不由自主的随着杨雪的话点头,甚至也不由自主的想听杨雪接着讲下去,连一直未同杨雪交流过的英国驻华领事都忍不住问道:“那请问您又是如何看待我们英国的呢?”
“英国?”杨雪微微一怔,良久才轻笑着道,“英国不是曾有一名经济学家这样描述吗?——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地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所以,你们称自己为‘日不落帝国’。”
看着英国领事自豪的点了点头,杨雪神思有些飘远,忽而道:“实际上,在我看来,英国的兴起是开始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的。”
回过神来,煞有介事的点了点头:“这是一位伟大的女王,她的远见卓识和开明宽容是英国繁荣兴盛的重要原因。”
或许是杨雪的语气太笃定了,令那位一直便没有离开的男士忍不住发问:“为什么?”
正值众人探究疑惑的眼神中,杨雪抱着对伊丽莎白一世的极大敬意,蓦然笑道:“在这位女王的治世生涯里,这位善于协调各种关系的女王,没有滥用自己的权力和威望,终身节俭,从不轻易战争。”
没有喘一口气,杨雪接着道:“她严守《大宪章》,从不轻易加税,不跨越皇权,给了国家宽松的环境发展经济;她有着长远的目光,鼓励航海,使得英国最终取代西班牙、荷兰成为海上霸主;她为了维持权力的平衡和英国的独立,终身未嫁......在她的一生中,王权的扩展始终控制在议会能够忍受的范围之内,给了英国极大的发展的余地。”
这位女王的一生,是伟大的,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是了解几分的,但她具体伟大在哪里,她为英国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却被杨雪简单的分析所囊括,使得在场的许多人士都眼前一亮。
杨雪满意的笑了笑,转言道:“当然,除了拥有一位伟大的统治者外,英国同时还拥有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要升起落下?当人们还在对这个世界抱有畏惧之心时,他强势的宣告着世界:自然界,是有规律的。他为人类敲开了新的一扇门,他使曾经匍匐在大自然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的抬起头来,理性的打量着世界。他点燃了工业革命的开端,使世人清楚的看到——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说到这里,杨雪就连自己也禁不住一阵唏嘘:“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使各种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手工工场为支撑的生产能力变得捉襟见肘。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
“当然,如果仅此而已,英国不会有如今的地位。英国最重要的变革,并非是一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变革......”
17.民国17(修)
“当然,如果仅此而已,英国不会有如今的地位。英国最重要的变革,并非是一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变革,而是一种能大大提高效率的新的生产生产组织形式产生了。”杨雪说着,自己的心里竟还颇有些感慨。
而对于这一点,不用杨雪细说,英国领事自己都已经很清楚了——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的各个行业相继实行了工厂化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古老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在发生改变。整个英国仿佛形成了一个被源源不断的力量推动着告诉运转的链条,而这股力量——
英国领事皱着眉深思道:“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可是,显然那位一直听的很入迷的男士还十分茫然,问道:“什么意思?”
杨雪没有直接回答他,她知道,不仅是他,其他还有很多人都还不明白。所以,她仅仅对他安抚的笑了笑:“《国富论》是一份十分神奇的文稿,它使得工业化不再停留于发明机器和制造产品的阶段使其真正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意义。”
杨雪不紧不慢的道:“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塔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挥动着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而整体来说,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说的有些累了,杨雪便端起桌子上的酒杯,缓缓饮尽,良久才总结道:“一个帝国的崛起,要以科学技术、统治者决策、文化氛围等为基础,缺一不可。要成为一个帝国绝非易事,但大英帝国是个很好的例子。”
杨雪的话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赞同,但却只有在一旁听了许久的盛爱宜最先反应过来,满目向往的赞叹道:“佑亦,你真棒!”
盛爱宜的话同样使得众人都回过了神来,也使得众人都纷纷应和,但同样的,她也使得众人对杨雪的兴趣更浓了。
才被打击完不久的艾玛立马恢复了以往的活力,大声问道:“那我们美国呢?美国怎么样?”
实际上,当今格局,是英国日衰,反是从英国殖民地中独立的美国日盛。是以方才杨雪其实是并未就着英国领事的话,讨论英国如今的格局,反是讨论了英国的崛起。而现在,她自然也不好在众人的面前再讨论格局问题,她只能同样从崛起的部分入手。
杨雪想了想,忽而道:“在我看来,美国崛起的第一基石是《独立宣言》。”
她的话停了停,思考完之后才接着道:“《独立宣言》显而易见的目的在于向世界阐述联合殖民地脱离大不列颠的理由。从更真实的历史意义上说,这毫无疑问是一种反叛。于现在的中国,‘突破传统’,是所有反叛的理由,而年轻的美国要与古老的不列颠剥离同样也需要理由。于是,他们要用一种政治哲学来当挡箭牌、轧路车,扫除障碍,但他们或许不知道,这样的一套政治哲学将来竟会成为使美国式的自由、民主扫荡全世界的‘坚船利炮’。”
沙龙里的诸位都在面面相觑,只觉得杨雪说的极有意思。就连原本因为身份问题而对美国人提出的问题大感尴尬的英国领事夫妇,都忍不住想听下去。
杨雪无暇去顾及他们,继续道:“杰斐逊在《独立宣言》第二段第一节阐述了一段令无数后学末进为之倾倒、为之迷醉的理论。即是五条基本原则: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渡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保障这些权利,人们建立政府,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当任何形式的政府破坏了这些目的,人民有权也有责任改变或推翻它,以便按照以上原则重新组建政府。”
说到这里,杨雪总算是呼出了一口气,声音微微提高:“这就是美国建立的价值观——人权至上,人民有生存权自由权,有呼吸新鲜空气、引用新鲜水源、居住的权力。有建立政府的权力,当政府违背了这一原则的时候,有重新组织政府的权力。为了保证这一权利,人民可以合法的持有枪支,这是宪法赋予的权力!”
杨雪向来平静的心湖微微起伏,她清楚地知道,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她所生存的那个时代,这都是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制度。即便先进的英国也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其它国家有些是封建君主制度,有些是立宪制度,亚洲也是如此。但从这一刻,便埋下了美国领导世界的种子。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又重重的呼了出来:“尤其,是在那一场世界战争过后,美国成为了真正受益者,一跃而成为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和军事强国。它在世界各国的眼皮子底下,真正的崛起了。”
众人惊疑不定地看着杨雪,没有人再去打断她的说话。整场沙龙,好像一瞬间就变成了杨雪的个人展示舞台,而杨雪自然便也是在这静寂中越讲越顺畅。
实际上,她说的这些内容在她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并不稀奇,只不过是对于二十世纪初的人们来说格外新颖深刻,让人有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罢了。
那位一直静默着的男士听完了杨雪对于俄、英、美三国的分析后,问道:“章小姐是怎样看待英国和美国的强大的呢?难道俄国之后也将发展成英、美那样的存在?”
俄罗斯的事情,现在还不大好说,十月革命的余波并未过去,她此时如果承认了这男士的话,则会自动被认为承认十月革命的作用。下一刻她就会被当做赤色份子,哪怕她只是一个女人。
杨雪狡猾地笑道:“未来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所有的结果,我想,只有时间才能给我们一个答案。”
此时,那位男士不再想刁难杨雪,反倒双眼炯炯有神的望着她,请教道:“那么章小姐,你认为我们中国的未来又会如何发展呢?”
杨雪闻言,稍稍一愣,反应过来后,却只是暗含拒绝意味的笑了笑:“抱歉,这位先生,我也只是略略谈谈自己的拙见罢了,政治上的那些事,我还是不大懂的。”
看着那位男士没有得到答案而有些沮丧,杨雪并没有认为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对。她看得很清楚,领先时代半步的,是天才。领先时代一步的,是疯子。她想,她还不大愿意去当疯子。
但是,原本她以为这位男士没有从自己这得到答案,便会自行离去的,谁知,他却又忽而来了精神。
他对着杨雪道:“章小姐,忘了自我介绍。你好,我是《小说月报》的编务,我叫沈得鸿,字雁冰,笔名是矛盾。”
他热情的向着杨雪伸出手来,杨雪愣了好半晌才想起要将手给搭上去。她没想到,这位男士竟然是著名的文学家矛盾。
松开交握的手,沈得鸿极为热切的道:“章小姐,关于方才的言论,我诚恳的请您为《小说月报》撰稿。”
“噗嗤,”看着沈得鸿急切的模样,杨雪实在是觉得有些好笑,却仍是极为婉转的道,“沈先生,我想我方才的言论并不适合刊登在《小说月报》之上。”
沈得鸿闻言愣了好久,半晌才反应过来。正如章小姐所言,自家的报刊刊登的全是小说,的确是不合适的。
惋惜的叹了口气,他方朗声笑道:“让章小姐见笑了。”
沈得鸿虽没有成功让杨雪为之撰稿,却是一下子提醒了聚会中的各路编辑,使得他们纷纷向着杨雪的方位拥来,甚至已经开始竞起了价码。
一直与好友站在一起的许章序,心情忽然有些复杂,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他错过了些什么,他从未真正了解过她。
有那么一刻,他想上前去同杨雪再好好聊聊,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放弃。他不是听不明白杨雪和洋人少女艾玛之间的谈话。他知道,她不想再同他产生任何的练习,而他自己,也不愿去惹人嫌。况且,那种若有似无的感觉究竟是什么,他也并不愿意去细究。至少,就现在来说,他还是满意自己的生活的现状的。
“大家安静会儿。”
杨雪并不知道许章序在想些什么,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她也无意于让这场沙龙泡汤,便开口组织了在场的各位编辑间的喧闹:“各位不必争执,我的一切文稿都是以《申报》为先的。唯有《申报》不与刊登,我才会考虑其他报刊的。”
见大家终于平静下来,杨雪方松了口气,面朝法国领事夫人海丽抱歉道:“夫人,我今天有些累了,看来不能等到宴会结束了。”
海丽闻言,行至杨雪的面前,轻轻抱了抱她:“哦,虽然很遗憾,但我看你确实是有些累了。你先回去吧,记得以后常来就可以了。”
杨雪回拥了她一下,笑着点了点头。
转过身,看着在听到自己要离开时便已站了起来的盛爱宜,杨雪也轻轻拥了她一下,道:“你知道我家的地址和电话,多来找我,我还靠你带着我熟悉沪上呢。”
“噗嗤,”盛爱宜一下便笑了出来,“好,这就交给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