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武暖冬到家,已经搭起了两个简单的茅草屋,一个起了两个炉灶做饭,一个放不适合遇水的生石灰等辅材。
猪下水武行舟不好意思拿给做饭的大婶们,而是和两个弟弟自己动手料理,暖暖充当总指挥。
先是剪去肠外肥油,用清水灌洗,然后找根筷子从大肠开口处把外皮往里推,内部翻到外部,再加点面粉和盐里里外外揉搓的干干净净,直到搓出大量胶液为止,之后就可以灌制了。把白面、姜、丁香等调料调成糊糊,灌入肠内,煮熟后切小片,再用一半猪油板熬成的猪油,取一小块煎焦,浇上盐水蒜汁。这就是老北京最早的****。
给哥哥们留了三盘,剩下的武暖冬全部送到工地上给帮工的村民加餐,自然获得了不少好评。
宋二噶还一个劲的说:“要是配着酒吃,便是极致了!”惹得宋大噶连连瞪他,干活喝酒,没事找事!
秦大婶追问了****的做法,一听是用大肠灌制的,吓了一跳,咂摸咂摸味,惊讶的感叹着,“怨不得有股肉香呢!可这肠衣太不好洗了,还不够费工夫的,真是够难为你们几个娃还想着大家伙!”
听着秦大婶的话,帮工的村民更是卖力干活了,几个小娃是好样的,他们自然不能让小娃们吃了亏!
剩下的下水零零散散的,武暖冬索性准备一起酱。
用食盐、酱料、糖、葱、姜,以及从药铺买的八角、桂皮、茴香籽、白芷、甘草和胡椒(唐朝没有辣椒,武暖冬用胡椒替代)磨成粉调制成香料,用棉布做成布包包好,把所有下水刮皮的刮皮、去毛的去毛,猪心挤出黑血块,猪耳朵切开耳朵眼,猪舌用刀刮去舌苔,凉水下锅加姜葱焯一遍去腥,开水后煮半盏茶的功夫即可。焯完沥干净水,稍微晾一下水汽控控血水。再放入锅中,水量以刚刚没过为好,大火烧开。之后另起锅,炒糖色,以炒到颜色紫红为准,将糖色加热水调匀放入大锅里,然后放黄酒、酱料、葱段、姜片和香料包与盐,大火煮开后,放上几颗野山楂帮助肉质软烂缩短时间,再用小火煮一个时辰即可。
半扇猪肉武秋止切了一条瘦、一条肥和一条五花肉,剩下的留给了做饭的大婶,把武暖冬教他做好的酱下水也一同送了过去,等于武家的饭食是一素炒、一荤炒、一汤和一个酱肉菜。比起镇上甚至县上的地主家提供的饭食还要好。
虽说酱肉是下水,可那味道半分腥气都没有,酱香味里带着丝丝说不出的爽意(胡椒的辣),真是美味极了。连几个做饭的大婶都追着武秋止讨教起做饭的绝技,让这个小少年羞红了脸,他哪里有什么绝招,完全是暖暖怎么说他怎么做。
马上就要上元节了,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团圆节。唐代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到了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开元盛世的时候,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种类繁多。巨型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足以可见上到皇帝下到百姓对上元节的重视度。
平吉镇的灯会举办三天,最热闹的时候便是上元节当天,武家给帮工的村民在当天放了假。
------------
第四十二章 元宵
明天就是团圆的节日,武行舟一大早跑到镇上驿站,可惜仍是没有家人们的消息。激动而出败兴而归形容武行舟的心情在贴切不过。
在芦苇荡边上给自己做了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他挂起笑装作没事人般,拎着一包炒田螺来到了茅草屋的厨房门口,还未进去,就听见里面欢天笑语的,顿时心头最后一丝失望也消失不见了,高兴的喊道:“暖暖,看哥给你买什么好吃的了!”刚迈步,一团白影铺天盖地的遮住他的视线。
武行舟用袖子一抹,在看清手心的白影是什么后,脸色顷刻变黑了。
这可是白面呀!好几十文一斤的白面哪!
“武、夏、至!”
“行舟哥,不是我,是暖暖!”武夏至赶紧抬起双手以示无辜。
冲到脑袋顶的火气一下子压了下去,武行舟再次挂满笑意,弯着大眼望向手里、脸上都是面粉的暖暖,兴冲冲的讨好道:“暖暖,别玩了,面团黏糊糊的小脸都弄脏了,快看哥给你带的好吃的!”
面对这种差别对待,武夏至怨念至极的鼓鼓嘴巴,行舟哥偏心眼!
武秋止则捂嘴偷着乐。
武行舟瞪他们一眼,小声嘀咕,“暖暖小,你们也小呀!擦干净脸上的面,吃东西!”
武夏至和武秋止对视哈哈坏笑一声,手心里的面糊直接拍在了武行舟的脸蛋上。
“啊!你们这两个混小子!”武行舟怒了,追着两个人满草屋的跑。
武暖冬坐在一边笑眯了眼,手底下继续揉着糯米面团。
她刚从武秋止嘴里知道唐代还没有元宵、汤圆这类美食,流行吃面茧喝粥。
不吃元宵还是元宵节吗?反正武暖冬不适应。
因为两个哥哥都在期待行舟哥从镇上回来的消息,一上午忐忑不安的,武暖冬索性拉起两人一起做元宵。
现在武行舟闭口不谈家里人的事,怕是仍没有消息。这样闹闹也好,免得大家心里难受。
“你们在做什么?”闹痛快的武行舟洗干净手脸,感兴趣的凑到了锅台前。
“做元宵!”武夏至洗净红薯,正在去皮。
“你手里的又是什么?”武行舟盯着长着红皮的圆东西,好奇的问。武夏至把削好的红薯掰了一块,塞进了武行舟嘴巴里。
“是红薯,暖暖挖到的,可以生吃、可以烤、可以煮,能当主食也能做菜。挺甜挺脆的。”武秋止解释着,小火翻炒着黑芝麻。
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元宵,但是吃着香脆的红薯武行舟满脸兴奋,“暖暖,我干点什么?”
“行舟哥哥揉糯米面吧!”
武暖冬做饭一般,以前和闺蜜未婚夫住在一起,也是他天天下厨,闺蜜未婚夫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美食家,顿顿精心餐点着实养刁了武暖冬的胃口。
“好嘞!”武行舟摞袖子接过面团,有模有样的揉了起来,“暖暖,先吃点油纸包里的吃的,凉了就腥气了。”
武暖冬打开一看,是一包炒螺丝。
这东西弄好了可香了。可惜没有辣椒,要不腥味完全可以去掉。
即使没有辣椒,炒螺丝也挺好吃的,酱香味浓郁,吃起来停不了手。武暖冬自己吃还不忘喂三个哥哥。螺丝炒的功夫够,用嘴一吸肉就出来,很方便。
“好吃不?”武行舟笑眯眯的问。
“好吃!”武暖冬殷切的点点头,小嘴一鼓一鼓油汪汪的别提多可爱。
武夏至吧唧吧唧嘴,惋惜的说:“就是太少了!等空闲了,二哥带你捞螺丝去,咱们自己做。”
武暖冬连连点头,小时候还跟姥爷下河滩抓过田蛙,想想也是很怀念。
芝麻炒好,放在案板上摊开放凉,接着用擀面杖擀压成碎末。
红薯上锅蒸熟,搅成糊泥,加入糯米粉拌匀。
玉府里的红薯半臂长、大腿粗,西瓜也比原本大了三圈,幸好三个哥哥没见过它们原本的模样,所以武暖冬用起来坦坦荡荡的没半点心虚。
“用西瓜汁揉糯米粉,对吧?”弄好芝麻,武秋止开始按照步骤榨汁,揉糯米面团。
武暖冬准备的是三种元宵,原味、红薯和水果的。
等到糯米皮做好了,开始做馅料。
取来猪板油从边缘处将筋膜掀开,再小心地完全撕下来,接着将另一面的筋膜同样撕下,再把猪板油切成小丁。
把黑芝麻碎、猪板油丁和糖放入大碗搅拌、抓攥,使原料充分融合,形成一整块看不到单独的猪板油即可。再把馅料用手均分若干份,搓成小圆球备用。
剩余的芝麻碾压成泥状,西瓜切小块在芝麻泥里滚一圈成圆形备用。(最好用豆沙泥代替芝麻泥)
红薯泥直接团成团,三种馅料对应三种糯米团,保持双手干爽,将粉团小心的捏成酒盅状,塞入馅料,将面皮边缘向上端收起包好馅料,揉搓成圆团,外面沾点生糯米粉维持形状免得沾粘。因为红薯和西瓜由玉府出品,味道自然香甜无需再额外加糖破坏清澈的原味。
汤锅中放入适量灵水,大火烧沸放元宵,煮到元宵逐渐浮起汤水沸腾时,再倒入少许灵泉水,继续用大火煮到元宵再次全部浮起。
糯米香和馅料香气充斥着小小的茅草屋,待盛出一碗,武夏至手快的往嘴里塞了一颗。
“别!”武暖冬提醒晚了,烫的武夏至张着嘴巴死活不肯把元宵吐出来,边吸溜边叫道,“好吃,真好吃!”
四个孩子一人盛了一碗,连汤都没放过,武夏至给程家和老村长送了几碗,程子境、程管家和老村长赞不绝口,要不是武夏至再三提醒不要多吃怕粘胃,那几碗老村长险些一个人吃个空。
剩下还有不少,武暖冬给宋家兄弟和三个做饭的大婶送了两碗,其它的分给了帮工的村民,村民头一次吃这么新鲜的东西,连汤水都不可多得的鲜美,差点把舌头吞进肚子。
“没想到这元宵这么受欢迎!”武行舟眼睛亮亮的。
武秋止赞同的点点头,“行舟哥,你是想灯会上卖吧?”晚上就是灯会第一天,到时各族小吃汇聚,相较来说,还是汉族的美食更受欢迎些(汉族人占此地一半人数,吃的多自然卖的多),更何况元宵甜而不腻又能管饱,美味的食物是不分民族的。
既然哥哥们有自力更生的心愿,武暖冬不会随意打击,陪着兴冲冲的哥哥们下午到镇上买食材去了。
ps: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我都爱吃~
------------
第四十三章 摆摊
感谢翩翩1267亲的打赏~~~抱歉今天更晚了,发到草稿箱结果居然没有发布出去~~幸好检查了一遍!
……………………
五斤糯米粉配一斤馅料加其它辅料,成本不到280文,可以做二百五十个元宵,一碗十个元宵成本才11文。
桌椅板凳可以租用酒馆、饭铺的,碗筷需要现买,便宜的碗筷10文一副,二十副共200文,能够长久使用不算亏本。
四兄妹做了两大锅,赶驴车到了镇上后发现很多摊位都摆好了,花灯亮了小半天,游人多的好地方都被占了,最后他们在一家稍偏僻的小酒馆前摆了摊,交了100文的占地费用和桌椅租金。
摊位摆好,上锅加水,汤水是稀兑的灵气水,水一热就有一股淡淡的诱人香甜,再把元宵放下去,香味即刻冲鼻,不用四个孩子吆喝,来来往往的人群就开始东张西望的找了过来。
“小娃,这是什么?多少钱呀?”一个外地商客先来打探,他们走南闯北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这是团圆的元宵,上元节该吃团圆的元宵!一碗30文,便宜管饱又好吃喽!”武夏至是四个孩子里脸皮最厚胆子最大的,大声的回答着。武行舟那里正好捞出一碗元宵,白粉团似的面团配上暗红色的木头碗筷在雾气蒙蒙的汤水里飘飘荡荡,莹白透亮像是上好的大颗珍珠,煞是好看勾引人食欲。
武行舟补充道:“这里是三种馅的,有芝麻、红薯和水果西瓜的。”
“听着挺新鲜,还不贵,给我一碗尝尝!”客商一屁股坐下,“三种混合一起行吗?”
“行!”武行舟动作麻利的端上一碗。
有一就有二,一会儿功夫三张小桌坐满了人,听着食客们不停的说好吃,烫嘴也停不下口,咬破滑嫩的糯米皮馅料唇齿留香,甚至觉得吃完以后满身的疲劳都散去了。片刻,仅凭空气里残留的香气又招揽了不少人,哪怕站着吃也不离开。尤其是小娃娃们,更是喜欢的不得了。
武暖冬收钱,武行舟煮元宵,武夏至和武秋止洗碗筷,热火朝天的忙碌着,一个半时辰不到200碗元宵卖光了,成本加上租金是2620文,净赚3700文。
3两700文对于武暖冬来说虽不多,却是哥哥们第一次亲手赚的。
三个哥哥异常高兴,拿着钱去粮店铺买了食材回来,晚上包好,准备第二天灯会开市早早过来卖。
武暖冬已经被一堆堆铜板搞晕了脑袋,看着途中的花灯更觉得耳鸣目眩了。
驴车早先寄存在城门口,武行舟抱着武暖冬,见她打不起精神,赶紧招呼着背着大包小包的武夏至到前面的铺子买小吃回来。
武夏至把东西交给武秋止,屁颠颠的买回了四份面茧和炸团子。武暖冬挣扎着要下来,武行舟不让,喂她一口自己吃一口,“暖暖乖,人多,哥抱着不挤。”
武暖冬没辙,只能接过小吃负责喂食两人。
炸团子是软面包枣馅油炸,其实就是现代外皮改用糯米的炸元宵。
所谓面茧就是肉馅或者素馅馒头,个头不大,没什么特别新鲜的,不过里面塞着纸签全是吉祥话。据说是都城的富贵人家和官宦人家流传下来的习俗,纸签大多选取古今名人警句中可占前途的词句,有了些许的占卜问卦的味道。到了民间便随意了许多,全是吉祥语、俏皮话等各式各样的纸签,老百姓图个高兴的好意头。
“事事如意、万事吉祥!”
“百福具臻、福寿康宁!”
“金玉满堂、鱼跃龙门!”
“福禄长久、五福齐全!”
武秋止念着大家集齐的纸签,四人取了驴车趁夜回了村。
第二天天刚亮,三个哥哥便忙了起来,等到武暖冬从玉府出来,他们已经包好了三锅元宵,看这架势连中午饭都省了。
“明天咱们早收摊,陪暖暖逛灯会!”武行舟唯恐小妹没得玩生气,信誓旦旦的承诺着。
虽说对古代灯会感兴趣,但见哥哥们赚钱的念头高涨,她那么大人也不好扫兴不是,摞起袖子准备加一道小吃。
“暖暖,你说我做!”武秋止相当了解自家小妹,发现她要动手赶紧阻止。
武暖冬也不客气,说起了红薯小麻团的做法。
红薯蒸熟、去皮捣成泥。加入糖和糯米粉搅拌均匀。之后像是揉元宵一样搓成小圆团,快速的沾水在芝麻中裹一圈,锅内热油,下麻团,炸至浮起即可。
红薯麻团外酥里嫩,跟炸团子异曲同工却又别有一番风味。
谁都没有怀疑小小一个人怎么挖的了两大筐红薯和十个大西瓜,只要小妹不吃亏没受伤不偷不抢,其它的咋样都行。至于为啥暖暖会懂得那么多新鲜好吃的美味做法,三个哥哥不予置评,咱们暖暖小脑袋瓜子灵巧,就不兴自己琢磨出来的么!
“西瓜也卖?”武夏至扶着圆不隆冬的西瓜,有些不舍得。
“卖,但不能这么卖!”武暖冬可不敢小看古人的智慧,万一让有经验的农户发现西瓜子能做种,以后她就赚不起来了,“切成小块,挖子按碗卖。这个就由我管吧!行舟哥哥和二哥哥、三哥哥负责元宵和麻团。”
“行!”武秋止轻轻揉了揉武暖冬的小脑袋。
红薯麻团20文一份,一份十个。
西瓜碗20文一份,一个大西瓜能挖出50碗,看的武夏至连连摆头,小妹真是太抠了,比行舟哥还要扣。巴掌大的碗,尝鲜不解馋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