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妾室(重生)——鸿影长空
时间:2017-11-09 16:29:27

  难道,金元宗还是会和前世一样,扶摇直上,坐上户部尚书的位置?
  前世,没有这些事,金元宗是怎么升官的?玉秀跟着金元宗的日子不长,可跟着的那些日子,还是很受宠的。金元宗经常炫耀收了什么东西,户部进了多少。可从来没听他多说过哪个大人,这次竟然有人力保他。
  想到金元宗对颜家对自己姐妹俩的龌龊心思,玉秀只觉后背发寒。幸好,他远在京城。
  玉栋又说起武知县现在在县衙忙着筹粮。如今每年都是纳秋粮的。江南这边种双季稻,大家经常拿春粮粜了供家里花销,秋粮上缴一部分,再自家留一部分。
  现在才七月,还未到收秋粮的时候,春粮又或吃或粜,这收粮只怕不易。
  也不知道有哪些府库出了岔子,这粮食到底缺了多少。
  想到周明说来征粮的事,玉秀不由有些担心,不知道他收到多少粮食了。
  “秀秀,周世子这次来调军粮,不知道能调到不。以前我听师傅说,军粮首先依赖国库。然后,就是各地府库。可军不管政,要到地方筹粮可不容易。”玉栋想起以前洪天锡的话,有些担心。
  “哥,你先赶到砚山那边,将赵全生说的消息告诉他,然后,问问金元宗的事。”
  周明那夜还说御史弹劾金元宗,不知他是否知道了金元宗被褒奖的事。
  军粮的事,现在并不着急,毕竟,周明是拿着朝廷指令来筹粮的,各个府库最多拿不出那么多粮,可总不能一粒米都不给吧。
  玉栋觉得玉秀说的有理,反正周明只要收到撑一月的粮食就够了,到了八月,各地陆续开始收割,粮食就多了。
  兄妹俩回到东屏村,跟钱昌和钟有行提了蜀中有北蛮出没的消息。这两人都是行伍出身,又是在北地当兵的,一听北蛮那颗心就提起来了。
  玉栋也顾不上休息,拿了干粮,和钟有行一起,两人骑马匆匆先赶到砚山去报信。
  ☆、253章 赵全生建议
  第二天,赵全生带了十个人来到颜家求见。
  玉栋不在家,玉秀见了他们,颜庆江和九娘陪她见客。
  赵全生一心要投靠后,对传言中颜家管事的大娘子,态度不敢再有轻忽。
  玉秀客气地与他说了颜家用人的规矩,赵全生和他带来的十个人自然都没其他话说。
  “以后你就是运送货物的管事,安排谁送哪里都有你调配。”玉秀直接跟赵全生安排,又看着大家说,“家中的货物运送,就有赖各位了。”
  颜家在明州境内开的脂粉铺,这些货物都是从颜家作坊里运出去的。有赵全生这样的老手后,玉秀对于家中货物运送就放心了。
  赵全生这几个人都客气几句,保证今后一定尽兴等等。
  随后,玉秀让众人先离开,留下赵全生说话,将沈莛答应从蜀中运货之事说了,“我想要在砚山那边建个货物码头,以后南来北往的货物,都可在那边中转,你看怎么样?”
  砚山那边如今货物运送有些萧条。
  蜀中货物不能运出,外面的东西要运到蜀中也不容易,偌大一条兰江,每日开行的商船只有寥寥几艘。
  玉秀想着前世的记忆,朝廷必定不会让滕王一直像个独立的国中国一样,只要滕王被平定,那兰江的货运必定起来,到时他们在砚山的码头,既有南北官道通过,又有兰江水运,还愁没有生意吗?
  “太好了,娘子,这可是大买卖啊。”赵全生一拍大腿,觉得太妙了。
  他激动得连脸上的疤痕都红了,显然也觉得这地方前途不可限量。将来南来北往的运送,都会从自己眼皮子底下过,这情形,想想就激动人心啊。
  赵全生跑单帮走南闯北,见识到底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娘子,只是现在蜀中看着,不太太平。我们在蜀中时,听到传言说可能会打仗。这要是打仗了,砚山那边的码头,可要被波及了。”
  从蜀中沿兰江出来,经过青州后,两岸都是高山,一直到砚山才有一片平原。
  赵全生这么一提醒,玉秀想起自己兄妹四个对朝政时局一向是不闻不问的。
  看看沈莛,生意要做好,朝政不能不问啊。而且玉栋和玉梁既然打算走上仕途,自家也得关心这些事。
  等明州那边铺子开张后,还得交代那边的管事和掌柜,以后设法买邸报小抄送回来,家里每月也得看看。
  玉秀又叫来郑氏,与赵全生三人商谈,将作坊最近要发送的货物理了一遍。
  赵全生对订货有经验,觉得如今作坊不管店铺售卖如何,每月只管送货的法子有些浪费。
  “大娘子,等这批货运出去,不如就让运货的人与各家铺子掌柜的商定好,下月要运送哪些品种、运送多少货物过去,免得有些店铺卖得好东西不够卖,有些卖的不好货物堆在那。”
  “这主意好。”听到这建议,玉秀还未说话,郑氏先眼前一亮,“如今我们脂粉的种类多了,可每次发货出去,每种脂粉量都一样,前几日金奴说,她那边红色卖得好,粉色卖得差,店里剩下很多粉色的。按赵管事这主意,以后作坊运出去,就可以跟着店铺买卖走了。”
  玉秀也觉得这法子好。
  赵全生看两人赞同,得意地说道,“这送货门道可多了。比如有些东西,天热卖得好,天冷就卖不动。有些地方有忌讳,像咱们明州府这边,大家都不喜欢白色的,嫌丧气。可在北方有些地方,他们不喜欢黑色,觉得黑色丧气。”
  “大娘子,以后家里生意做大了,我们各地的风土人情都得顾着点。”赵全生说得兴起,滔滔不绝说起各地事情。
  他说的这些,别说郑氏,有些连玉秀也不知道。
  赵全生直说了近一刻钟,看就他自己说话,“大娘子被见怪,我这人说到兴头上,没管住嘴。”
  “哪里哪里,你说的这些可都是至理名言。我们做生意,可不就是要跟着各地风俗走。以后家里的买卖,还得让你也多参详。”
  “大娘子只管吩咐,我老赵知道的,必定不含糊。”赵全生拍拍胸脯,露出几丝江湖义气。
  他从进了颜家,一直有些压着本性,尤其是看大娘子几个都是女子,更是刻意想文雅些。这说到兴头上,本性一起,嗓门大了,江湖气也出来了。
  玉秀对这倒不在意,赵全生这样的人,本就是半脚踏在江湖的。
  三人又商定了一些事情,玉秀倒又想起一事,“老赵,你在蜀中时,可有注意那边的粮食?”她叫了老赵没叫赵管事,更显得亲近几分。
  赵全生想了片刻,“蜀中那边不缺粮,不过倒是看到有商船运粮,好像是兰江外面买的。其他就不知道了。那几天关在船上,也不敢多看,怕惹祸。但要我说啊,这粮食生意也可做,北地有地方受灾,今年粮产不行。”
  赵全生完全从生意角度想,运粮食南北买卖,这生意利润不高胜在稳。
  玉秀想的也是这事。她由周明收粮这事,想起玉栋曾说的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蜀中和朝廷真要打仗,这粮草可是第一要紧的。
  玉秀打发赵全生离开后,看着周明送自己的两只锦盒思量。若是周明收不到足够的粮草,可怎么打仗?不知不觉间,玉秀将周明的困境给想了一遍。
  这粮食,他这个成王世子,能靠的只有朝廷法令了。可藏在民间的粮食,都得是真金白银才能砸出来的。
  她想了片刻,叫了玉梁来,让他代笔给沈莛写了封信。
  她是女子,笔墨不能轻易落到外人手中。若是玉栋和玉梁以后入仕了,姐妹笔墨随意流落在外,对他们的名声也有影响。
  这事让别人代笔又不放心,玉栋又不在家。幸好如今玉梁读书刻苦,虽然才六岁,已经能写不少字了。
  玉梁写写停停,姐弟俩折腾半天,总算写好书信。
  玉秀叫富贵送到镇上,送到明州交给沈莛。
  [.]
  ☆、254章 羽翼渐丰
  这信几天后到了沈莛手上,沈莛一看,颜家跟他商量,两家合作收粮,最好是从蜀中买粮囤积到明州这边来。
  沈家在蜀中有商行管事,对如今的局势自然了解。看到颜家这提议,不由为玉栋和玉秀的大胆吃惊。
  但自古富贵险中求,他问颜家要砚山码头的干股,不也是认定滕王不可为?
  这事若是细细谋划,还真是暴利。沈家的商行从蜀中运粮出来,到砚山上岸,运到颜家在砚山那边的田庄里,人不知鬼不觉。
  沈莛越想越觉得此事可为,立马提笔回信答应了,又约定待玉栋到明州后,两边再细商如何行事。
  玉秀收到沈莛回信,将心放下了。这事不急在一时,正如沈莛所说的,等玉栋到明州后再商议。
  她带着玉淑盘账,先看看家里能出多少银子才是正经。还有砚山那边也得送信去,屯粮的地方可有讲究,粮食不比其他,若是霉烂发芽了就没用了。玉秀让颜锦鹏找经年老庄稼把式,在砚山那边看地方。
  玉栋送完信,直接从砚山赶到明州。
  在明州,富贵带了阿胜已经找好住处,玉栋全不用操心的。
  明州府里,来赶赴考试的文武秀才汇聚,自古文武相轻,所以,文秀才和武秀才住的客栈也是泾渭分明。
  朝廷以文为重,乡试都是先文后武。放榜时间也有先后。
  玉栋考完后,与沈莛见面商议买粮等事,又带着富贵找牙行看宅院,时间过得飞快。
  等到八月初放榜,他竟然是武试解元。
  这下忙碌了,放榜第二日,玉栋和其他同年一起投帖拜谢座师,又要应付络绎不绝的拜访者。客栈那间雅间,都快变成颜家专用的客厅了。
  放榜第四日,靖王府设宴,邀请本次文武榜上前三名赴宴。靖王李腾在座,李承允和李承恩作陪。
  此次见面,与上次颜家兄妹在明州不同,李腾对玉栋亲自勉励,又每人送了一份见面礼。
  玉栋还是第一次见到靖王,跟玉秀描述的对照,李腾倒是看着像个中年文士,气质儒雅,只是两颊略有些下垂,显出几分老态,鬓边也有零星白丝。
  李承允倒没多大变化,还是和在建昌时一样,他气质文雅,与李腾相仿,只是多了几丝悠然之态,让人一见忘俗。
  李承恩跟上次相见时比,明显少了那时的意气飞扬,眼底血丝,看着多了点暴戾之气。也难怪,金元宗是因祸得福,李承允得了好名,他却是陷在泥潭里起不来。
  狎妓的名声难解,还有传言二公子母子不学无术,为了世子之位,下手陷害元王妃嫡子。
  碰巧的是,此次文榜解元竟然就是王彬。
  他告了金元宗后,得到众人资助,就留在明州待考。多年落第,此次一举登了榜首。
  李承允和李承恩继靖王后,也给众人送了礼。
  李承恩给文举们每人一柄五子登科的如意玉佩,武举们每人一个拉弓弦所用的玉扳指。
  这两样礼物,切合文武举子们的身份,又都是玉质,价值不菲。
  李承允的礼,明显没有李承恩的贵重。
  武举们每人得了一柄牛皮做鞘的匕首,这匕首的刀柄长短不一,众人拿着都很趁手,显然是事前看了各人手掌宽度量身而做。
  文举们每人一套砚墨,那砚台有人的是端砚,有人的是澄泥砚。王彬三个拿到后都不由激动万分。他们三人家境不一,比如王彬,好歙砚却从未舍得买。
  李承允短短几日内,就将各人喜好摸清楚,送礼投其所好,让这些举子们只觉心情激荡。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不论文武,对重视自己之人,总是更有好感的。
  靖王看几个举子们收了李承允之礼后动容之态,再看李承恩有些挫败之色,论收买人心,二儿子真比大儿子差远了。
  李承允长相与靖王有五分相似,气度也像,尤其是那双眼角稍狭长的眼睛。唯一不像的就是李承允的嘴和下巴,嘴唇不像靖王那么薄,下巴有些方正,显出几分固执气,这应该是长得像原王妃何氏。
  看着李承允那张略显清秀的脸,想到成王妃借着成王,一次次让人提醒自己李承允的嫡子身份,靖王只觉得心中一阵烦闷。幸好,大儿子身有腿疾,这世子位他是不用想了。
  李承允转头,碰上靖王打量的眼神,只如寻常孝顺儿子一样,谦恭地一笑,回头继续与王彬、玉栋等人谈笑。
  靖王慈爱一笑,嘱咐道,“允儿,你自来体弱,千万不要勉强。”
  李承允含笑应是。
  又坐了片刻,有人进来在李承允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李承允转头和王彬等人说道,“王妃有些不适,我和二弟得陪在左右,今日就失陪了。改日再和众位畅谈。”
  他说刘氏不适,李承恩作为刘氏亲生儿子,自然也不能留下,只好一起告辞。
  众人起身恭送两人离开,靖王与众人又谈笑几句后,众人也相继告辞离开了。
  小北推着李承允走出会客厅后,李承恩看了他一眼,刚才在花厅中的笑容不再,冷哼一声,扬长而去。
  李承允并不以为意。从小到大,李承恩对他这个兄长,一向是视若无睹的。今日走之前还肯哼一声,已经是不错了。
  “大公子,我们是去王妃院子,还是回松风院啊?”小北推着李承允走到岔路口,问道。
  “先去看看王妃吧。”
  小北推着李承允往刘氏所住的院落走去。
  自从李承恩名声受损后,刘氏着急上火病了。她一病,李承允要侍疾,拘在王府中天天在刘氏跟前伺候。可惜,刘氏的病不仅没好,还重了。原本只是头疼脑热,现在却添了夜不能眠的毛病。
  侍疾了些日子,前几天刘氏不要李承允待眼前了,只时不时还要人传叫。
  李承允毫不在意,刘氏一叫,他必定马上去刘氏床前听训,毫不违拗。所以,如今明州府里,不仅说李承允礼贤下士,李承允孝顺之名也在流传。[.]
  ☆、255章 玉栋的志气
  第五日,李承允果然单独设宴,宴请了昨日的几个举子们,酒宴就定在五味酒楼。
  王彬和玉栋都与李承允有旧,王彬又感念玉栋在王府别庄时让人来声援自己,所以相处得很是融洽。
  酒宴之后,沈莛又宴请玉栋和李承允,三人席间说起买粮之事。李承允听沈莛说过此事,觉得不错。
  不知不觉,放榜过了十日,中秋佳节临近。玉栋归心似箭,在明州的事处置地差不多了,约了王彬一起返回建昌。
  此次文武解元都出自建昌,是建昌县的荣耀。两人回到府城,武知县亲自迎接为他们接风。
  玉栋只好在县城又待了一夜,第二天回到东屏村。
  家里早就望眼欲穿了,玉栋一走上村里的河堤路,玉秀就让山青带人沿路放鞭炮迎接他回家。
  这次,比起上次中武秀才时不一样,不仅东屏村的出来看热闹,连附近几个村的人都赶来看解元老爷长什么样。
  玉栋一人大步走在前面,富贵和阿胜跟在后面,再后面赵全生带了十几个大汉跟随。
  九娘和颜庆江站在大门里,玉淑和玉梁一看到玉栋,激动得跑上去,一边一个拉住他。
  他们兄妹四个长这么大,还从来没分开这么久过。
  “哥,你在府城玩得开心不?”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