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监控录像……
祝小拾羞愤地趴进了墙角,捂着脸直捶墙。楚潇哭笑不得,把她抱进怀里拍拍:“不难过啊不难过!我们拾打得特别好!”
这会儿,霍去病正跟妖务部最先赶到的几个人“交接”大汉奸中行说。简单介绍完具体情况,他一扭头看见了角落里的“怪事”,就朝他们走了过来:“怎么了?”
“没事没事!”楚潇摆手,祝小拾强行缓了口气,也扭头:“没事!”
“没事就好。”霍去病松气,抬手指指正忙着往中行说身上贴符的那几个妖务部成员,道,“他们说在警察来前我们可以先去附近找地方歇歇,你们知道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吗?”
“……”楚潇和祝小拾相视一望,祝小拾立刻调整好心情:妈的,丢不丢人不重要!带霍将军找吃的去!
十分钟后,因为暴力事件被封锁的街区中,一家店面不大的烤鱼馆老板为客人的到来感到欣喜若狂。
他看到霍去病的一身铠甲时也没觉得很奇怪,因为近几年妖物出没的新闻实在太多了。他们又在这种周围封锁的情况下还能悠闲地进来,一看就跟处理这类事务的部门有关。
这烤鱼馆离银行太近,别的客人在银行混乱爆发的时候就都吓跑了。老板于是也没别的事可忙,就边等他们点菜,边跟他们扯闲篇:“哎,几位是捉妖的吧?”
“算是吧。”祝小拾看着菜单道,“我们点个酸菜的?配菜方面将军你有忌口吗?”
霍去病有点兴奋地看着墙上各种烤鱼的照片:“没有,你们随便点,我都可以尝尝。”
老板好奇地打量着他,又说:“这位将军是……古代的?”
“哦,西汉的名将,帮忙解决点突发问题。”祝小拾笑笑,在菜单上勾选好要点的东西,边递给老板边大大方方道,“再多的您就别问了啊,我们这有些事得保密,您见谅。”
“哦……我懂我懂!”老板了然地应下,看了一遍他们点的东西,道,“你们这配菜有点少。这么着,西汉的将军来帮忙也不能白帮,我送份午餐肉、再送个魔芋丝、送个青笋,还不够的话再说!”
“哎不……”祝小拾想说不用,但老板乐呵呵地转身走了。
霍去病怔了怔笑起来:“我还骗吃骗喝上了。”
“你这怎么叫骗吃骗喝呢。”楚潇倒着茶道,“现在讲究军民鱼水一家亲,不能让将士白在前线流血流汗对不对?”
霍去病无声地又笑了会儿,似乎在思量什么,但又什么都没说,转头又继续看墙上贴的菜品照片了。
烤鱼在一刻钟后送了上来,刺激食欲的爽口酸菜香和鲜嫩的鱼肉香一起随着热气在屋里飘散,烤盘四周没有鱼的地方,能看到滚沸的浓汤咕噜咕噜地冒着泡。把鱼肉夹开,底下被焖得已很入味的配菜显露出来,颜色丰富,一看就好吃。
楚潇给祝小拾夹了一筷子鱼肉,霍去病想了想,夹了片青笋搁到她碟子里:“多谢你方才帮我打啊!”
“……”祝小拾一刹那就觉得刚才脑子不清醒的出手值了!什么丢人!不存在!再来一次她还上!
她嚼着笋片喜滋滋地歪到楚潇身上,楚潇斜眼摸摸她的额头,摇头叹息:“啧……脑残粉啊。”
“这是多珍贵的笋片儿啊!两千年的历史算下来,能让霍将军夹笋片儿的一只手绝对能数下来吧!”她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楚潇说的这话,一点表情变动都没有,只眨眼的频率比平常稍高了那么一点儿。
楚潇很快心领神会,自己吃了一筷子鱼,悠哉哉地又道:“那你劝霍将军留下啊。他要是留下不就容易了,时常约个饭聚个餐,烤鱼烤鸭火锅下午茶随便吃嘛。”
“对啊,我也这么觉得啊!”祝小拾诚挚点头,然后悲伤地望向霍去病,“可是霍将军他油盐不进啊——”
“咳……”霍去病险些让鱼刺呛了,他抬起眼,神情复杂地看看眼前的一唱一和,“你们二位说相声啊?”
祝小拾一拍桌子,两眼放光:“你看!我就知道相声你也会喜欢!回头再给你搜几段,你更喜欢德云社的还是青曲社的?”
“……”霍去病挑眉,撕了一块鱼皮下来就着米饭吃,淡声道,“不听。”
“哎你别这样嘛。”祝小拾都想跪下求他了,她掰着指头数,“你看,现代的吃的你喜欢、科技你喜欢、游戏你喜欢、相声你也喜欢,还有很多东西你没尝试过,留下不是很好吗?咱能不能好好谈谈?”
霍去病摇摇头:“这事没的谈。”说着又给她夹了片午餐肉,“祝姑娘的好意我心领了。”
楚潇也蹙起眉头:“可你总得有个原因吧?你对哪儿不满意,我们尽力给你办。”
“哎你谁!”老板突然一喝,紧接着,门上悬挂的风铃被撞出一声急切的响。三人回头时,却只见一人急奔着跑开的背影,没看清长相。
“鬼鬼祟祟的,干什么的?”老板防心不低,眼见那人已经跑远,却还是走到门边看了看。这一看,却见地上扔进来一个东西,他就俯身给捡了起来。
那是个巴掌大的东西,远远看去只觉得透着一股古拙气,没什么光泽,拿在手里像块朽木。
祝小拾和楚潇都正全神贯注地想跟霍去病把去留问题聊明白,没多看就回过了头,但霍去病所坐的角度刚好能清晰地看到那东西的侧影,他锁了锁眉:“老板,能给我看看吗?”
“哎,好。”老板说着就走过来,将那东西递给了他。
霍去病把东西一接过来,便认出是汉时长安城里常见的玉佩制式。上面的花纹和字迹竟两千年的岁月磨砺后已很不明显了,但挂绳和穗子是新换的,是现代的材料。
他疑惑地端详着,手滑过穗子时,却发觉里面有个硬物。
霍去病把穗子拨开,里面的硬物显露出来,是一截一乍长的竹签,也是崭新的。竹签上用书出的篆书体,一瞬间激起了些他的怀念。
定睛细看,那行字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句话他听说过了,据说是比他晚上几百年的唐代诗人所作,歌颂的是飞将军李广。
出现在他面前是什么意思?这东西明显是被刚才那人故意扔进来的,难道是知道他是霍去病,想找他算算当年李广自尽、或者他射杀李敢的帐么?
霍去病胡猜着哑笑,手不自觉地在玉佩上摩挲起来。已严重磨损的刻字摩擦着他的拇指,磨着磨着,他的手倏然一滞。
霍去病在脑中的电光一闪里错愕地看向那块佩,他屏息分辨了一番佩上的那两个字,好生缓了会儿,才在诧异中抬起头:“那个……我需要迪恩中校,再给我背几段《史记》。”
第122章 苏醒的地下军团(十六)
一个小时后, 霍去病回到军营, 听迪恩背完《史记》的相关段落, 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这玉佩上的两个字是“少卿”,对他而言并不陌生——飞将军李广的长孙李陵,字少卿。
李陵小他六岁, 他离世时, 李陵还未有什么功勋,只是常来府里,和他的异母弟霍光有些走动, 和他便也还有几面之缘。
见到这块玉佩时,他心里油然而生的猜测,是李陵在他死后发生的某一场战争里,死在了匈奴的地盘上。是以现在被伊稚斜当成阴兵复活了, 想找他一起守护华夏。
但万万没想到,《史记》所告诉他的, 是一段出乎意料的过往。
“数岁, 天汉二年秋……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
“且引且战, 连斗八日……陵食乏而救兵不到, 虏急击招降陵。”
“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
霍去病实在想不到,飞将军的长孙竟会向匈奴投降!
而且, 在李陵投降后,汉朝诛了他三族,单于则将公主嫁给了他,还封他做了右贤王。
从后续史料中的只言片语来看,李陵似乎还爱着故土,又似乎很安于在匈奴王廷的生活。最终,他死在了异乡,其复杂的经历在后来的两千年中引起了各样评说,他究竟是忠是奸,至今也无定论。
现在,他似乎出现了。霍去病无暇去研究历代史家们的看法,又迫切地需要知道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他对大汉、对现在的华夏民族是怎样的看法呢?
他把这块玉佩扔来又是什么意思,是挑衅还是为传递什么信息?
这些太重要了,又复杂得让他无从下手。这毕竟是两千年后,没有人认识李陵,也没人亲眼见过他的举动,他尝试着问过楚潇,但就连活了上万年的楚潇,也只能遗憾地表示自己并没有亲历那件事,所知和史书所载的并无差别。
霍去病于是觉得很棘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种李陵清楚他的全部人生,他却无法了解李陵的为人的感觉,无疑会令一个为将者头疼。
在为此迷茫了片刻后,霍去病换了个思路,尝试思索假若李陵仍在为匈奴人做事,伊稚斜会让他干什么。
他在帐篷中踱着步子,一个来回又一个来回,直到外面响起人声:“将军。”
“怎么……”霍去病抽神应话,继而惊觉天竟然已经黑了。
他信手打开电灯,外面的人走进来,告诉他说:“有个人来找您,他……说的古汉语,楚先生去见的,他自称也是西汉将领,说您知道。”
李陵?
霍去病目光微凌,想了想,道:“我知道他,请他进来吧,暂且别让别人靠近。”
“是。”那妖务部的工作人员应了一声就要走,霍去病又道:“等等。”
工作人员停住脚,霍去病略作沉吟,道:“那个监控的东西……能往我这里放一个吗?这个人比较复杂。”
他想到的是先前监测到匈奴探子的无人机,但工作人员想了想,说:“我们有监听设备,监控声音的,您看行吗?”
“也行吧。”霍去病点头。
于是,在李陵走进霍去病的帐篷前,两枚纽扣大的监听器被贴到了桌下。然后,守在帐外的警卫逐渐退远,霍去病凝视着帐帘等着。片刻工夫,一个人影的轮廓映在了帐外,霍去病呼吸微屏,接着,帐帘掀了开来。
走进来的身影并不陌生,他带着些许迟疑,好似从两千年前一步步走来。
“你怎么……”霍去病心生疑惑,“听说你是六十岁时离世的?”
眼前的李陵看起来分明只有二十出头。这个年纪,他甚至连出征都还没去。
李陵也满脸疑惑,怔了良久,用古汉语问他:“将军,您说什么?”
“……”霍去病恍然大悟。
真尴尬!
负屃给他施法之后,不论他脑子里想什么,说出来都会变成现代汉语。最初时他很不适应,现在虽然适应了,可还是无法说出古汉语……
但好在他还能听懂,也还会写。
霍去病于是从柜子里将毛笔和竹简找了出来,径自提笔先写了两行,解释了自己被上古神兽施法后只会现代语言的事情,李陵看后哑然,惊叹说真神奇啊。
接着他又写了一行,问李陵说少卿君你不是六十岁离世的吗?怎么现在看起来还如此年轻?
李陵看着他递过来的竹简滞住,过了良久,他的嗓音变得有些发哑:“将军您……读过史书了?”
霍去病没有作答,打量着李陵,边探究他神色中的情绪,边等待他的下文。
李陵苦涩地笑了笑:“我……我很怀念在长安时那些年少轻狂的日子。”他下意识地逃避着霍去病的目光,“直到我死,我都还在怀念那段日子。那时候祖父还在,您和大将军名震四方,子孟君也……”
“可你后来叛了国。”霍去病冷漠提笔,用掷过去的一根单一的竹签截断了他的话。
李陵明显一愕,过了好一会儿,都依旧没能接受他这样的不给面子,哑哑地不知该说些什么。
“你对得起飞将军吗?”霍去病又写道。
李陵静默了很久,颓然叹息:“您不懂,当时我粮草已尽,援兵迟迟不来,我若不降,一死而已。”
那你就……
霍去病想写“那你就慷慨赴死啊”,但下一秒,他把这句话噎住了。
如果同样的事落到他身上,这是他会做的选择。但理智来看,他不得不承认,这其实并无什么意义。至少与大汉而言,他死去或被俘,都是失去一个将领。
这样想来,这似乎也不是全然不能理解。
这大概就是造成李陵的历史评价那么复杂的原因吧——有一弹指的工夫,霍去病这样思量着。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简单的、“极端”的人,相对容易被评价,比如他自己。他战功显赫,没有败绩,最后还英年早逝,没有卷入太多会使自己亦正亦邪的权势斗争,所以史书里对他的评价是没有争议的。他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复活,也依旧可以没有争议、没有矛盾地活着,和当年一样,做个简单的、正义的“英雄”。
但李陵不一样,李陵做了一些他可以理解、但他觉不会做的选择,导致他的人生自此走入了岔路。
在那个关键的岔路口上,他的选择十分的罪大恶极么?似乎并不是,他当时自有他的掂量,而且那种困境,旁观者也无权要求当事人一定要挺过去。
可也确实因为这个并不十分罪大恶极的选择,这条岔路走上前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千百年的历史里,诸如此类的任何事大概还有很多。如果非要品评一二,或许只能感慨一声时局的残酷,和历史的必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