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俏七零——微微安心
时间:2017-11-27 16:11:20

    好吧,就算是周书记自己,也因为与合作社撇不清的关系在仕途上更进一步了。他是个学者型官员,原本一直负责的都是教育、农业等不那么重要的工作,但是自从去年开始,他就被委派专门负责“新型农业合作社”这个项目,而且已经卓有成效了。
 
    要不是当成侄子小打小闹的时候他从来没有伸出过援手,后来得到上级的推荐参加展会也根本没有通过县里,大家搞不好都以为这个新兴的、将会产生大量外汇收入的项目是周书记一手促成的了。但是大家都清楚,情况恰恰相反,周书记反而是因为和合作社的领导人有一些关系,才幸运地摘到了这个大桃子。
 
    这让班子里有的成员非常眼红。在自家的孩子混吃等死,或者拼命扯后腿的时候,老周就这么好命,从浦海来探亲的侄子发现了本地人没有发现的商机,进而辗转腾挪弄出了一个庞然大物,连县委做书记的叔叔都得到了好处,现在座次已经到了县长以下,专门负责经济、进出口项目了,真的同人不同命啊!
 
    所以在得知周品正带媳妇回家,嫂子闹出的一场闹剧后,周书记只有摇头的份。既在预料之中,又为了嫂子的短视而叹息。要知道杨小贝这样钟灵俊秀的女孩子,蠢侄子能得到她的青睐就已经是烧高香了,甚至整个周家都因为她有了一个新的起点,她却……除了猪队友,实在找不出别的形容词了。
 
    要是杨小贝知道自己在周叔叔的心目中形象又高出了一个台阶,她一定囧囧有神的考虑起自己是否有隐藏的主角光环了。但事实上她还是苦逼地每天踩着二六的女士自行车,奋斗在忽上忽下,堪比五连发夹弯的山路上。
 
    在和周品正腻歪几天后,她就毫不留情地把他赶回去上班了。已经离开了这么久,又正值春播的关键时刻,一年之计在于春,耽误了农时影响就大了。他们现在不是自家的两三亩地,而是要为了乡里那么多是农户负责,实在没有懈怠的时候。
 
    老妈也回到了诊所上班,经过了刚刚有孕时两家人的紧张无措外,她觉得还是呆在诊所自在一些。这个孩子非常乖巧,没有孕吐,之前有一些胃口不好,在回家后妈和婆婆(奶奶)每天变着法儿的烧好吃的以后,也基本上没有了。现在也没有显怀,家里的田地也都给哥哥们种了,她完全没有任何受累的地方。
 
    “我都说了自己做,这么麻烦送来干嘛?我还连个菜都烧不好了?”这不,外公又送菜过来了。她回来上班不要紧,家里却总是担心她吃得不好,时不时的弄点好菜送过来。反正也不远,没事的时候外公外婆送,太忙了太婆也送过两趟,看着70多岁掂着小脚拿着包袱的阿婆,易慧芬哭笑不得。
 
    她也就是这段时间闻不得油烟味,在家小贝就自告奋勇的下厨。她的手艺也不错,加上周品正抽空也会过来帮忙,吃个饭完全不是问题。可是就有那么一次,小贝出诊去了,她一个人又懒得烧,随便冲了一点炒面吃就被二哥看见了。这下可好,从此以后就隔三岔五的送菜过来,怎么说都不听。
 
    外公擦了擦头上不存在的汗水,说道,“你以为我愿意跑啊!你娘的吩咐,我要的不听的话,要被唠叨死的!”嘴里在抱怨,手上却不停留地把包裹打开,取出装着大肉的碗说,“快来吃!今天做的扣肉可好吃了,我吃了三块就被禁了!”
 
    外公没有吃过什么苦头,加上心宽体胖,白白胖胖地福气的很。但是经过杨小贝长年累月的灌输,再加上这次杨老汉出的事故,家里人对吃肉这件事上提前有所收敛。小贝说家里人的血压都偏高,容易发生中风等症状,还有什么“糖尿病”,说的很恐怖的样子。
 
    外婆不懂,但是自从小贝治好了幺儿,她就信小贝的。说少吃肉,家里烧了肉就不能敞开了吃了,每人每顿限量三块,让无肉不欢的外公十分有小情绪。还不让吃糖……明明不年不节的根本不会有糖吃好不好!
 
 第248章 肉肉
 
    杨小贝也早就找时间给易家人都量了血压。神奇的是外公外婆都还好,反而是大舅这个年轻人已经有了高血压的迹象。因为乡下毕竟生活条件艰苦,虽然家中条件已经改善了很多,但是外婆节俭惯了,除了过年节,很少烧荤菜。都是菜园子有什么吃什么。
 
    在杨小贝的强烈建议下,大舅已经去做了血糖检查。由于他现在吃“公家饭”,条件比乡下要好很多,检查结果不仅是血压偏高,血糖也高出了平均水平,只是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程度。
 
    国内现在对糖尿病的危害还没有那么重视,也没有很好的药品——当然了,这两种疾病都是无法预防,只能控制的。高血压也可以视为家族性二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二舅早年间也是在田里劳作的农村娃,又经过了部队那个大熔炉的锻炼,身体素质一直很好。但就是因为这样,在每天坐办公室、运动量骤减的情况下,肥胖就慢慢地出现了。
 
    找一个机会跟大舅阐述了“糖尿病”这个严重的病症,并表达了对易家有家族遗传史的担忧后,大舅也十分重视。他现在每天就是看报喝茶,自然眼界高出常人一等。本来易家人丁一直不旺,他怀疑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所以也听从了杨小贝的建议,从运动、严格控制饮食开始做起。
 
    作为一个热爱美食(简称吃货)的人,节食是非常痛苦的。还好杨小贝也没有那么残忍地让他挨饿,而是提出了少吃多餐,少盐少糖、少吃胆固醇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写信让黄智义那边帮忙买糖尿病特效药——二甲双胍。只要控制得好,双管齐下以后糖尿病人的生存质量还是不错的。
 
    后世老妈也六十岁的人了,被确诊为糖尿病十多年,但是血糖一直控制得不错,进而高血压也有效控制在相对比较平稳偏高的水平。别人看上去老妈红光满面,精神很好,以为她的身体很好。殊不知这样的状态是老爸花费了多少工夫才达成了。
 
    糖尿病主要靠家人的配合治疗,大舅妈和大舅的感情自不必说,她又是最最细心的。自从知道了男人有糖尿病的先兆,那的把大舅的饮食管得死死的,惹得大舅每天为了一口吃的和媳妇斗智斗勇。大房家的情形被外婆看在眼里,居然觉得不错——她可不是对外公一辈子百依百顺的吗?现在连儿子都开始控制了,没道理老子还可以逍遥法外啊!
 
    于是外公苦闷的日子就来了。以前除了看书,就数吃饭的时候最开心,现在也和大舅一样,吃肉也要数着片来!这种感觉简直糟透了,好不容易到了有肉吃的好时候,居然不让吃,成何体统!
 
    不管外公怎么吹胡子瞪眼,外婆这回可不能妥协。小贝说得很严重,药老头子又死活不要吃,那你可不得少吃点吗?所以被逼无奈,外公就揽上了给芬子送菜的差事,至于他有没有在路上偷吃……咳咳,看着外公油腻腻的手指头杨小贝满头黑线,外公你的节操呢?
 
    其实外公也就是偷了一片解解馋,他还没有那么坑把大女儿的爱心午餐给偷吃完了。这时他浑然不知自己偷吃的行径被识破,正逗弄着毛子哥,“小毛子,快来吃肉,有好吃的哦!”
 
    自从恢复正常上班后,小毛子又出现在了诊所里。其实他去年就吵着想去上学,但是年纪太小了,村里的小学也要今年才会建成,就拖了一年,现在仍然是只要杨小贝有空,他就来诊所泡着。
 
    黄阿弟自从下决定留在桃花村,就再也没有想过回去的事。他除了自己的积蓄全部给了嫂子,说是“养老钱”,还给了一大包“硬货”。其他的全部都丢开了,留给了黄智义。
 
    当年去台岛的时候,高级军官没有人是空着手的。“发战争财”可不是说着玩的,活到那时又坐上飞机的军官都是鼓鼓囊囊、大包小包的“战利品”。黄阿弟作为贴身的士官也搂了一把,那时乱成那样,不拿白不拿。
 
    回来的时候,想象家中十分艰难,带的钞票也不知道能不能派上用场,他把这包珍藏了多年,还剩下的小黄鱼全部带回来了。结果在嫂子的操持下家里过的还是中等偏上,如今在加上他带回来的财产,不说是巨富之家,不声不响间毛子哥家里已经是数一数二的殷实了。
 
    家里不差钱,易婶子又是个大方的。接了阿弟的钱,自然不吝于把家里的伙食搞得好一点。所以外公显摆似的叫毛子来吃肉,却被小孩子默默地看了一眼就转过身去了。他言语不多,但此时的肢体语言很明显——不屑一顾好吗!
 
    哈哈……杨小贝笑喷了。外公一脸黑线,居然被鄙视了……视了……了……
 
    再强调一次,他绝对不是馋肉,就是婆娘烧的扣肉太香了,他想炫耀来着……
 
    正被四岁的小正太实力拒绝的时候,黄阿弟慢慢悠悠的走了进来。“哟!易大哥在呢!”嫂子很尊敬的哥哥,也经常见面的,都比较熟了。
 
    正值中午,他闲着没事就来接毛子回家吃饭。哥嫂他们要下地干活,他以前肺上受了伤,干不了重活,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带娃,顺便四处走走。
 
    “黄叔来了!”杨小贝放下饭碗去给他倒了杯茶,问道,“今天好些了吗?胸还闷吗?”
 
    其实他的情况很不好。后来杨小贝回忆良久,才想起来他应该是差不多这个时间已经去世了,后来有遗产被寄过来。所以他才没有听说过有这么个人,但是毛子家的条件却一直很好,不仅房子是村里数一数二的,供养他读大学、考研都没有二话,她好像听过他们家还有很多“金条”什么的传言。
 
    如今黄阿弟回到家乡,心情舒畅,乡下空气也好,他每次溜达一下精神头还是不错的。但是这一切都改变不了他年轻时身体受损,久病难医的事实。她也建议黄叔去找欧阳医生看过,他说,“精衰力竭,油尽灯枯之兆。年轻时把老底子都亏掉了,现在的身子就是个漏斗,补都补不起来啰!”
 
    黄阿弟倒是很豁达。当初西医也是说他心肺功能衰竭,不久于人世,他才拼了命的要回来一趟。如今哥哥过得很好,他又好好的活了半年,已经是赚了,没有什么不知足的。
 
 第249章 堪穴
 
    “还行,今天好多了。”黄阿弟接过茶水表示感谢。他这半年来多亏了这个小杨医生,想法设法地让他好过一些。她还想着去弄套吸氧设备,被自己制止了。
 
    要是没有回来,估计他早就被上了呼吸机,躺在病床上等死了——也许更不堪其苦,已经到阴曹地府了也说不定。与其那样,现在的一点点不舒服还是可以忍受的。小杨医生已经是费心费力了,何必为了自己再多生枝节呢?
 
    杨小贝也清楚黄阿弟的情况。除了第一次回来时的抢救,后来又发生了两次比较严重的问题,易家人都没有送医院,直接来找她了。尽管用的药都是黄智义特地从国外寄过来的,但是他目前能够做的也只有维持而已。即使是这样,黄家已经非常感激了,要不然黄智义也不会有求必应,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
 
    当然,这里也有发展新的商机,并且带来了更大的利润有关。黄智义毕竟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在事业大踏步发展的时候,加之目前回一趟国实在不易,他也不能经常回来,只好拜托伯伯家和杨医生帮忙照顾他的父亲。
 
    既然碰巧遇见了,回去的路上外公就顺便拐了一个弯,和黄阿弟一起去了弟妹家。过年的时候就说好的,让他有是时候帮忙去堪个穴,看来大家都做好了准备,已经在为黄阿弟准备后事了。
 
    这并不是不吉,而是“冲喜”。老一辈的人相信,把棺材和死后的坟墓都提前准备好是一件喜事,当然这针对的是老人。往往子女为了孝心,会很早就寻摸好的棺木,请人打好棺材放在家中。然后每年都上一次桐油,这样老人活的时间越长,棺木的材质就越好,多年不腐。
 
    反之,如果家中的老人去世后匆匆忙忙去买寿材,子女就会被认为不孝,老人也会被人觉得憋屈。本来杨老汉才六十多,还没有考虑寿材的事,但这次出了事,年后大伯也开始张罗着找寿材了。
 
    人们并不避讳死亡,特别是老人,在准备身后死上特别淡然。古时候新皇登基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始自己陵寝的建造,平民百姓们没有那么夸张,但是年岁到了,寿材、墓穴、画像等,都是要准备起来的。黄阿弟没有回来之前,他哥哥嫂嫂的寿材都已经打好了,因为嫂子比他们都大十来岁,所以早早地就打好了。
 
    如今黄阿弟叶落归根,身体又岌岌可危,这些事情自然是越早越好,以免到时候措手不及。棺材的事家里已经开始着手打制,堪穴却必须去找易先生的。正好择日不如撞日,外公就干脆跟着一起过去了。
 
    “易先生,这堪穴有什么讲究吗?我能选地方吗?”黄阿弟少小离家,对家乡的事物却记得十分清楚。那时的易家就是“名门”了,经常有轿子过来易家的大宅子前面等着,就是来请易先生去看风水的。风水先生不同于算命,必须得亲至,那时为了表示尊敬,大户人家都是用轿子来接的。
 
    在黄阿弟的心目中,易家的风水师傅都的很有学问、很高贵的存在。那时他还小,早已经不记得当时的“易先生”的风采。但是现在回来,怎么就发现这个“易先生”十分无厘头,像个老小孩似的呢?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