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他们为什么会让东平长公主活着。
因为她还有利用的价值。
她是打开大齐国门的一把钥匙,等到他拿到了药方,回到西夏举兵,毫无防备的大齐一定会被打得溃不成军。
不是他们不讲信义,而是大齐的皇帝太过窝囊,不敢举兵,居然相信他们会和谈。
说到底,这些穿着绫罗绸缎,养得白白胖胖的大齐人,都是一群懦夫。
皇帝不置可否,半晌看向一旁的胡仲骨,“胡仲骨治疗西夏使臣有功,赏。”
胡仲骨胡子一翘,立即谢恩。
徐松元见状也上前扶起了地上的西夏使臣。
皇帝站起身来,“使臣长途跋涉来到大齐,又刚刚治好了伤,先去歇着,此事改日再议。徐卿随朕来,其他人都散了吧。”
徐松元将要出使西夏,皇上单独叫徐松元,就是已经将和谈之事定了下来。
西夏和大齐和谈,正中太子下怀,可是沈昌吉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皇上没有让他复职的意思。
皇帝走了两步停下来,目光落在桌案上用木头雕好的小船上,然后扭头去看裴杞堂,“你说你的大船走海运为什么比运河还要快。”
裴杞堂立即上前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过去,“因为草民的船有水密隔舱,不怕海上的风浪。”
内侍忙将裴杞堂手中的纸递给皇帝看。
那是一张演段图。
皇帝眼睛顿时亮了,“你懂得元术学?”
裴杞堂立即道:“草民手上经营的几个铺子,不免需要筹算,开始只是看些相关的书,此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皇帝嘴角微微一翘,仿佛十分高兴,看向裴思通,“你们裴家几代造船,手艺也算传了下来。”
裴思通不敢怠慢,“微臣惶恐……都是……犬子胡乱作为,微臣也不懂什么水密隔舱,恐怕是他言过其实。”
皇帝不再说话,丢下众人离开了大殿。
徐松元忙跟了过去。
……
太后仔细地问女官,“皇上就与徐松元去后殿了?”
女官道:“徐大人出来之后,皇上还让太医院交了一份治疗瘟疫的药方。”
女官退了出去。
太后看向顾琅华,“胡仲骨倒是有几分的本事。”
琅华回道:“胡先生医术高明,只可惜世人都看他的外貌,因此委屈了他。”
太后让人扶着站起身来去看矮桌上的花斛,“你倒是懂得慧眼识珠。”
琅华不知道要如何向一个没有瞎过的人解释,外貌有多么的不重要,世人终究会被眼前的繁华所蒙蔽。
太后忽然淡淡地道,“如果大费周章之后,东平没有回来,西夏依旧打了胜仗,该怎么办?”
琅华十分冷静,“那么顾家和那些察子从此之后恐怕就都不复存在了。”
太后有些意外,原来顾琅华都知道,她一个小小的孩子怎么能想通这些。
太后叹了口气,“以后天天来为哀家讲佛经吧,这些日子哀家喜欢听你讲。”
琅华十分柔顺地应了。
……
琅华一路回到了京城的宅子。
一进门,萧邑就在旁边挤眉弄眼,琅华将萧邑领到一旁,“是不是胡先生有什么事?”
“不是。”萧邑看向小院子。
如果胡仲骨有事,太后就不会这样轻易地放她回来。
所以,只有一个可能,那个裴杞堂又来了。
“让他回去,我要去跟祖母说话。”
就是次次都去见他,他才会三天两头地跑过来。
现在好了,从宫中出来就扎进了他们家里,裴家在京城的宅子那么大,总是来她这里做什么。
萧邑低声道:“公子说,好像是有些事没办好,恐怕会出纰漏。”
…………………………
回到家了,今天
第一章更新。
晚上继续。
感谢大家的等待。
今天月票好少啊,大家手里有票的支持教主一下吧,谢谢大家。
第二百零二章 感情
琅华将宫里的事跟顾老太太说了。
顾老太太想着就心惊胆寒,“万一太后不相信你,你这一趟岂不是就将自己搭了进去。”
“不会的,”琅华笑着道,“太后那么关注和谈之事,肯定知道西夏使臣明明都要到了京城,却为什么突然又从西夏调来了人,不但接手了之前使臣的那些事,还提出了要与大齐一起联手抵抗金国。”
顾家总不会凭空编出故事来。
只要今天太后娘娘相信了,从此之后顾家就是太后在西夏的耳目,太后也会维护顾家的平安,所以不论怎么算,这点冒险都会值得。
不过她到底出了什么纰漏?
她怎么也想不出来。
一定是裴杞堂在乱说,故意引着她过去见面。
她和裴杞堂真是前世的冤家,否则怎么一看到他,她就会气不打一处来。有时候看他嬉皮笑脸的样子,恨不得将手里的东西直接扔在他脸上。
让他猖狂,让他得意。
让他老谋深算的认为她必然会屈服不可。
她就不受那个委屈。
琅华想到这里忽然有些惊讶,为什么她会这么想,她什么时候受过委屈。
“怎么了?”顾老太太看出琅华的异样,伸出手来,“是不是身子不舒服,进宫一天人都绷着,肯定是累了。”
“不累,”琅华笑着歪进顾老太太怀里,“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一点都没觉得累,虽然有些害怕,但还是忍过去了,太后娘娘毕竟比皇上要好说话。”
顾老太太惊讶,“为什么你会觉得太后比皇上好说话。”
琅华道,“那是因为庄王侧妃。”
顾老太太还是没能明白,“庄王侧妃怎么了?”
琅华想了想才道:“都说她是庄王三番两次向太后求来的,其实……两个人之间肯定早就有好感,否则庄王怎么敢将太后娘娘身边最得力的女官要走,如果换做一个不通情理的,可能会重重地罚庄王侧妃,作为太后娘娘的心腹,怎么能背着主子喜欢上外人。庄王府和慈宁宫就算走的再近,也不是一家人,所以我说太后比皇上好说话。”
而且更有手段处理身边的事。
跟一个明白人说话,只要说的是对的,被采纳的机会就很高。
“多大的孩子就知道什么是情真意切……”
顾老太太的话忽然让琅华脸涨得通红,她是太放松了才在祖母面前什么都敢说,琅华刚想要向顾老太太撒个娇遮掩过去。
顾老太太已经道:“琅华,你对陆瑛到底有什么想法。”
祖母突然这样一说,就像是突然弹动了琅华的心弦。
“我也不知道。”琅华半晌才道。
明明知道陆瑛是没有错的,现在又很努力地在为她着想。可是她对陆瑛的感觉,很难跟陆家所作所为完全的分开,只要想到陆家,那种现世安稳的舒适就荡然无存。
“祖母,”琅华低声道,“为什么人的感觉是那么的复杂,有高兴,有快乐,有难受,有悲伤,对一个人还有喜欢和踌躇,讨厌和牵挂。”
她活了两辈子,好像都没有将这些弄清楚,“为什么这些东西,就不能分成对和错呢?”
顾老太太忍不住“噗嗤”笑出声,“这才是个十岁孩子的傻话。”
“我也想过等到及笄就嫁给陆瑛,”琅华道,“现在陆家是陆瑛主事,我嫁过去他应该也不会让我太难做,再说以我的心思,就算陆老太爷、陆老太太想要压制我,最终吃亏的也会是他们,我会陪着陆瑛熬仕途……可是我现在做不到。”
顾老太太伸出手慢慢地捋着琅华的头发,“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你会知道,即便这么做是错的,你也会去做,你可以为他辜负这世上所有的人,即便是祖母不答应你们在一起,你也会想法设法嫁给他。”
琅华惊讶地起身看着顾老太太,没想到祖母会说出这样的话,“不是应该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应该权衡家族名声和利益……”
“我们家没有到卖女求荣的地步,”顾老太太沉着眼睛,“我是看不惯那些官宦人家的作风,出嫁之前先训女,将脸面看得比什么都重,即便是女儿在夫家受了委屈,也要让女儿宽容大度地忍下来。当年我会与陆家定下口头婚约,那也是因为觉得陆家和我们家毕竟有亲,陆老太婆是我的亲妹妹,我以为她再怎么样也不至于亏待我的孙女,谁知道他们那么狼心,如果你不喜欢陆瑛,这门亲事我们顾家是退定了。”
琅华笑起来,“我也不是不喜欢陆瑛,非要退婚,我就是还没想明白。”
在感情这种事上,她好像就一直都很迟钝。
“那就别去想,陆瑛年纪还小,他到底怎么样,还要好好看看。”
长辈这样教育孩子,她们顾家是头一份了吧。
只要她问到祖母都不会遮遮掩掩,即便认为她年纪尚小,还是将心里所想说了出来。
琅华叹了口气,“所以,有您这样的祖母,才有了我这样一个不规矩的孙女。如果我生在别人家,还不知道被打压成什么模样,或许也会像徐谨莜一样,穿着老气的衣服,装作礼数周全的模样,连笑也不敢痛快笑,心里话也不敢说出去,有什么意思。”
祖孙两个一起笑起来。
琅华从顾老太太房里出来,天已经黑了。
京城的天气不冷不热刚刚好,琅华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就回到房里,刚要躺下,外面就传来唱歌的声音。
“太阳出来红又红,月亮出来白又白,桃子花开红又红,李子开花白又白,观音的脸颊红又红,手里的玉瓶白又白……”
不一会儿功夫阿莫进来道:“小姐,胡先生喝多了,谁也拉不住又唱又跳,听说还……”
阿莫不说话了。
廊下的吴桐接口道:“还在院子里脱衣服……谁都拦不住。”
她记得前世胡仲骨是滴酒不沾的,什么时候添了这样的毛病,“胡先生跟谁喝了酒?”
吴桐一时没了音。
裴杞堂,只要顾家有了麻烦就肯定与他有关。
琅华皱起眉头,“他还没走?”
吴桐急忙道:“这也不怪公子啊,是……”
琅华打断了吴桐,“他人在哪里?”
吴桐低声道:“还在小院子里呢。”
这个裴杞堂,这次她一定跟他好好算算这笔账。
……
顾家门口,一顶轿子停在那里,徐松元撩开了轿帘,他应该去拜访顾老太太,将胡仲骨的事问一问。
顾琅华怎么就成了佛子,还为西夏使臣讲起佛经了。
两家的关系摆在那里,他也不能像徐老夫人说的那样,就与顾家从此不相往来。
有些话还是要说清楚的。
徐松元拿定了主意准备走出来,却听到顾家院子里一阵嘈杂的声响,紧接着一个徐家的下人就扛了个半身赤裸的人出门。
徐松元皱起眉头。
………………………………
今天
第二章奉上,写点轻松的,松弛有度,免得大家看着累。
我去睡了,这两天真的太累了。明天一早继续。
请大家为教主投票,教主感激不尽。
感谢青丝宇公子的和氏璧。
另外说个好事,教主的《庶难从命》影视推进了,由华录百纳出品,已经下了剧本,这部剧拍好之后会在网络和传统电视台同时播出,喜欢《庶难从命》的同学来庆贺吧!
第二百零三章 责难
徐松元想起从前顾家的模样,顾家子弟虽然本朝没有再入仕,却依旧保持着言情书网的作风,子孙后辈从三岁就开始启蒙,七岁就读各种书籍,就算是性子懦弱的顾三老爷,也整日里书不离手,顾世衡就更别说了,每次遇到他就要向他求教西夏语,所以他才会和顾世衡结交。
顾世衡失踪之后,他也托人帮忙四处寻找,最终官衙抓住了那些杀死顾世衡的盗匪结了案。顾世衡死后,逢年过节他都会让人送一份礼物去顾家,可是顾大太太十分好强,总是将别人的好意当成了怜悯,他们邀请顾家女眷来徐家都被顾大太太拒绝,两家的关系也就渐渐疏远了。
这次镇江战事之后,顾大小姐和沈昌吉的事传得江浙满城风雨,徐老夫人从杭州回到京城,提起那些话,他当时还觉得定是有人以讹传讹,一个十岁的孩子哪有这样的本事,没想到紧接着顾大小姐就去了太后娘娘的慈宁宫,徐老夫人说的一切都得到了印证。
被人从顾家抬出来的人含含糊糊地喊着,“我要见大小姐,我要跟大小姐说……咱们……”
顾家下人忙上前将那人的嘴被捂住。
顾家现在的家风怎么成这个样子,这都是些什么人,竟然这样没规矩的大喊大叫。
徐松元突然觉得自己今天的到来,可能是多此一举。
徐松元敲了敲轿门,准备走了,却被顾家下人发现上前来询问,“你们是哪家的?”
徐家下人正不知怎么应对,徐松元清了清嗓子道:“我是杭州徐松元来拜见顾老太太,请代为通传。”
顾家下人想了想立即笑道:“那就对不住了,我们老太太院子里的灯笼已经挂起来,意思就是老太太已经歇下了,我们大小姐说了,只要老太太休息了,谁也不得过去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