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向谨慎,总归是让黄健看过了全文,才好做决定。
万一,黄健回去看了后文不满意,岂不是浪费时间?
黄健心里乐得如此,接过稿子认真看起来。
黎韶华在一旁看得眼馋,问盛夏有没有多出来的稿子,也给她拿一份看。
盛夏还真有,毕竟等了一周没等来消息,她索性又抄写了一份,准备拿去其他出版社看看。
几十万字的稿子,黎韶华和黄健看了大半天,午饭也在盛夏家解决了。
下午三点多,黄健看完了整部小说,他心里有了成算,说话也不再像早上那样含糊,直奔主题。
黄健非常看好盛夏的这部长篇小说,同盛夏商量得差不多了,不再久留,返回出版社。
因着黄健是出版社的总编,有他拍案,流程走得很快。
两天后通知盛夏到出版社去签订出版合同,商定支付稿酬的方式。
接下来的事情跟盛夏没多大关系了,她只需要等着,等到图书上市。
一本书籍从签订出版合同,再到上市,至少要三个月。
盛夏在这三个月里,以在杂志上连载的形式,又写了一册《冒险童话故事集》。
时隔两年多又出新的一册书,可把书粉们乐坏了。
书粉们的信件如同雪花般投递到出版社,要求他们尽快出书,想要买回家收藏。
接到编辑的出版通知,盛夏有点懵,她以为隔了这么长时间没写,书粉们都放弃等待了。
盛夏到了出版社,负责她的责编抱了一叠信件过来,笑吟吟道:“盛夏,这些信全都是你的书粉写给你的。”
看着半尺高的信件,盛夏默默无言。
责编看她不吱声,调侃道:“盛夏,你被书粉们的热情吓到了么?”
“英子姐,你别笑话我了。”盛夏告饶,“英子姐,得亏你没把我的联系方式公布出去,不然我岂不得天天收信件?”
两人说笑了几句,责编英子说道:“盛夏,我先跟你说一声,书号申请没过几天就能下来了,要不了一个月就能出版了。”
杂志卖得好,读者的反响很不错,很多读者都是盛夏的书粉,每期不落地买杂志。
责编英子跟上头的主编反映了这事儿,早在一个月前便做好了要出版的准备,只是盛夏的稿子没写完,她就忍着没说。
《冒险童话故事集》比盛夏之前那本长篇小说提前上市,首印一万册,没几天就销售一空。
责编英子给盛夏打电话分享喜悦,并告知她出版社决定追加两万册。
《冒险童话故事集》出版非常顺利,销量也很不错。
按理说,盛夏应该很高兴,但她却愁眉不展。
黄健之前跟盛夏说了三个月之内那部长篇小说就能印书成册,投放到市场上。
现如今四个月过去了,盛夏迟迟没听到动静,又不好麻烦黎韶华,只得耐心等着。
这天,家里的电话响了,盛夏接了电话,是黄健打来的。
“盛夏,我是首都出版社的总编黄健。是这样的,我们迟迟定不下这部小说的名字,你有空的话,来出版社一趟吧。我们商量一下。”
到了出版社,盛夏才知道这部长篇小说为何迟迟没有印刷成书,原来是因为黄健对盛夏之前起的书名以及几个编辑提交的书名都不满意。
出版社的编辑们开了几个星期的会,都没能想出一个让黄健满意的书名,只得找盛夏这个原作者过来了。
第854章 大喜
盛夏的这部长篇小说已然小范围的流行,首都出版社的编辑们或多或少都有听说过,都知道这是他们的总编花了大力气签下来的小说。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总编,黄健的眼光和水平毋庸置疑。
出版社的不少人都通过自己的渠道,或是看过或者是听过这部小说的,小范围的火了起来。
与会的编辑们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眼睛,视线若有似无地落在盛夏这个作者的身上,像是在什么稀罕的物件。
盛夏不为所动,她早习惯了被人关注,老神在在地捧着黄健特地让人准备的咖啡。
现磨的咖啡,味道还不错。
黄健看她这般淡定,再看手底下那群人眼珠子快黏到盛夏身上去了,好气又好笑,偏生又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发脾气,只得生生忍着。
他轻咳几声,吸引了在座的人的注意,扬声道:“书名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这大家都知道。咱们废话少说,直奔主题。我又给了你们一个星期的时间,现在把你们重新想好的书名说出来,大家一起来看看选哪个好。”
与会的编辑们显然是早有准备,提供了八九个风格各异的书名,什么“励志少女奋斗史”、“女知青的美好时代”、“小人物的发展史”等等。
黄健一听到这些书名,差点忍不住翻白眼了,这帮人的脑子都不长进一些,来来去去都是这种类型的书名!真真是想要把他活活气死啊!
与会的编辑们看看黄健扭曲的面容,纷纷缩脖子装鹌鹑,再看一眼优哉游哉品咖啡的小说作者盛夏,只觉得脸臊得慌。
不只是小编辑们这么想,黄健这总编也觉得丢人,为了这书名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真是不值得。
对于自己手下人提出来的书名,黄健是一个都不满意,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黄健一向高要求,不达到他的要求是不会准许通过的,宁肯让这本他极为看好的小说延迟上市的时间,也不想砸了他的招牌。
他实在是没辙了,只得向盛夏求助:“盛夏,你来说说你的看法吧。”
盛夏之前应黄健的要求,在迎合读者们的口味的前提下,起了一个不好不坏的书名。
在来到出版社之前,盛夏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想好了书名,她是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者,没人比她更清楚她的创作意图。
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中,盛夏柔柔一笑,说道:“六零俏佳人。”
黄健的眼睛倏地瞪大,下一秒变得亮晶晶的,他急不可耐地催促道:“盛夏,这个书名是不是有什么隐藏着的意义?”
盛夏慢条斯理地回答:“是的,这部长篇小说跟两年前的话剧《向阳》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话剧有篇幅局限,所以,我才创作了这部小说。女主向阳是整个时代女性的缩影,我希望通过对女主的经历描绘,展现我国妇女勤劳和坚韧的优秀品质。”
除此之外,盛夏没说的是她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的人看到我国女同志的闪光点,能让更多的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女同志。
经过讨论和投票表决,这部长篇小说的书名定下来了——《六零俏佳人》。
确定了书名的当天,黄健安排人将书送去印刷,手下的编辑问道:“总编,首印多少册?”
黄健想也不想地说道:“三万。”
小编辑怔了怔,数秒后他高声应了,乐颠颠地跑了。
黄健看那三十多岁的编辑像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人那样,没点定力,无奈地摇摇头,片刻后哑然失笑。
没过多久,黄健亲自将样书送上门,同盛夏简单说明了首印的数量,便告辞了。
送走了黄健,盛夏迫不及待地翻开样书,清新的墨香味萦绕鼻间,她深吸一口气,真香。
一页一页地翻看,盛夏花了早上的时间将样书仔仔细细看过一遍,没发现什么错误,印刷得非常好。
赶在书本投放到市场之前,盛夏去了一趟出版社,跟黄健预定了一百本书。
除了送给亲朋好友之外,盛夏打算送给相熟的读者,算是她对老读者的回馈吧。
老读者们收到首都出版社寄到家里的新书如何高兴,略过不提。
三万册书一上市,很快销售一空。
除了出版社的宣传工作到位之外,主要是因为梁云凤做掌管的剧团这两年多的时间一直在全国各地表演话剧《向阳》,群众基础相当好。
黄健在出书之前便决定好了该如何宣传,见到盛夏之后更是给她定位为知性优雅的美女作家。
若不是盛夏怎么都不愿将她的照片作为书的封面,黄健相信光是凭着她的照片就能吸引到不少人。
出版社的宣传工作做得非常好,首印三万册很快卖光了。
黄健早有准备,安排人手去印刷厂跟人接洽,又印了五万册。
为了应对各种可能存在的紧急情况,出版社的编辑们连续加班一个多月,不到晚上九点是不可能下班的。
盛夏这个甩手掌柜优哉游哉的,除了那些关系亲近的朋友邀约,她基本都不会出门,低调得让人几乎要忘了她。
黎韶华和梁云凤找到她家,扑了个空,只得跑去四合院找人。
见到了盛夏,两位大佬把她好一通埋怨,说她这“罪魁祸首”是躲清静了,反倒是她们俩为了她的事忙得脚不沾地。
这话有很大的水分。
两位大佬找上门肯定不是为了找盛夏抱怨一通,她们的工作忙得很,没这么多闲工夫。
黎韶华和梁云凤前来的目的是打算问问盛夏,愿不愿意将那部长篇小说改编成电视连续剧。
盛夏懵了一下:“黎老师,您说要把小说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可我这本书才刚发表啊。”
不是她谦虚,这部小说是很受欢迎,但读者基础怎么也比不上那些流行多年的小说啊。
梁云凤快言快语道:“这是真的。那位王导演是我和老黎共同的朋友,他之前找了很多法子都没能联系到你,这不,请我们俩牵线搭桥了。”
盛夏惊喜交加,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之前很喜欢看王导演拍的电视连续剧,每集不落,闲暇时间都用来追剧。
第855章 探班
盛夏很喜欢那位王导演拍的电视连续剧,看得津津有味,却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写的小说,能被这位王大导演看上,将小说改编,拍成电视连续剧。
在梁云凤和黎韶华的引荐下,盛夏同那位久负盛名的王大导演见面了,通过商议将由盛夏和黎韶华一起当编剧,尽可能地还原小说里的剧情。
盛夏的清闲状态不复存在,她天天早出晚归,整个人很快瘦了下来。
贺建军心疼得不行,好几次都想跟她说不要再掺和了,让其他人来接手。
可他却没能说出口,只因盛夏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再苦再累她都没跟他抱怨过一句,反倒是经常跟他分享自己的见闻和收获。
盛夏当了电视连续剧的编剧,她的生活节奏被打破了。
电视连续剧的拍摄周期长,盛夏身为编剧是需要跟着剧组的,经常不着家。
每当王导演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会找到盛夏这个原作者+编剧,询问她这么拍是否符合她的想法。
王导演和盛夏相处得很不错,遇到问题有商有量的。
盛夏在剧组里混的是风生水起,乐不思蜀,苦了贺建军。
他出差一个多星期,回来之后一共有三个星期都没能见到自家媳妇,可把他给气得不行。
这天,贺建军驱车来到剧组探班,警卫员出示了他的身份证件,门卫一听是来找盛夏的,再看警卫员的身份证件,登时心头大惊,忙不迭地跑去找王导演和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