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马文才——祈祷君
时间:2018-12-27 09:31:51

  陈庆之唏嘘过后,眼中隐隐有了同情之色。
  “陛下会派臣与马侍郎来到这洛阳,便没有对此事有任何芥蒂,朝中的大臣因张长史的逃回也大多知道您离国的真相,多半不会反对您归国……”
  “陈将军,我造的孽实在太多了!”
  萧综突然拔高的声音,打断了陈庆之的劝说。
  打断声乍起而收,萧综又回复了平静,对着陈庆之摇了摇头:“旁人不知晓我的罪孽,我自己却知道。”
  他抬起手指,指了指一旁默然不语的马文才,冷声道:“你可知,马文才被困绝龙谷不是个‘意外’,乃是我为了‘公报私仇’设下的死局?”
  陈庆之怔然,不知该如何回答。
  说他其实已经猜到了,却不能向皇帝禀报,多年来都愧对这位同僚吗?
  萧综将手掩入袖中,又叹:“你可知,我早知道修建浮山堰是萧宝夤为了破城而设下的诡计,却一直冷眼旁观,甚至坐收渔利?”
  陈庆之亦跟着叹气。
  当年浮山堰一行,本就是他去调查的。
  崔廉与郦道元忘年之交,本可以是一场传唱千古的佳话,却因浮山堰之事落得个仓惶奔逃的结果。
  萧综会和陈庆之说起他的“罪孽”,便是知道这位跟在父皇身边的先生,怕是最能了解他说的是什么的人。
  “我常常想,像我这样不忠不孝的罪人,上天为何还要不停的给我机会,先是让我无意间戳破了精心编织的谎言,又让我亲手斩断了自己的桎梏……”
  “后来,我悟了。”
  萧综又摩挲起手上的伤痕,有感而发。
  “上天给我这样的机会,不是为了让我争权夺利,也不是为了让我弥补遗憾,而是让我‘中止’更大的恶,以还在梁国造下的‘业’。”
  “所以,我不能回去,也不愿回去。”
  终于听到了萧综说出了自己的意图,陈庆之却丝毫没有为之感动,反倒五内俱焚,甚至从蒲团上难以自抑地站了起来,直直地看着这位殿下,仿佛面前这位殿下已经疯了一般。
  从考县到洛阳,七千人,拖着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异国世子,他用了多少心力和人命,才能站在此处?
  如今虽然已在洛阳,可是强敌环伺、内外交迫,局面危如累卵。
  陈庆之并没有在魏国封王拜将的企图,哪怕北海王对他再怎么礼遇,迟早也是要分道扬镳。
  他原本思忖着在双方彻底撕破脸皮之前,趁着北海王还未在洛阳站稳脚步,随意找个理由领着萧综便回返梁国。
  现在北海王既有名份又有实权,双方尚在“蜜月期”,只要能一路顺利回返,无论是陈庆之的功业,还是陈庆之的任务,都能善始善终。
  可现在萧综在说什么?
  他不愿回去,也不能回去?
  “死了那么多人……死了那么多人……!”
  陈庆之气喘如牛,怒目而视,几乎是用尽了全身力气,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将拳头挥到眼前这个削瘦的年轻人身上。
  他的怒火充溢胸中,可为人臣子的尊卑之感影响了他的言行,使他无法说出更“过分”的话,做出更“过分”的事来。
  可一旁的马文才却没有这样的顾忌。
  “你可知为了殿下您,陛下此刻怕是已经陈兵边境,随时要发动一场战争了?”
  马文才的嗤笑声在斗室中响起。
  “为了救您,陛下连褚向都重用了,徐之敬被点了太医令,千里迢迢随我们来了洛阳。”
  他嘲讽着,“荥阳一战血流成河,埋骨在他乡的义士永远无法等到骨肉团聚的一天……”
  “殿下,您的‘机会’,不是上天给的,是建立在无数人的性命之上的。”
  “我不回去,战争只会发生在魏国境内,我若要回去,战火就要烧至梁国了。”
  萧综不惊不怒,亦无恻然,低眉敛目念了声佛号,长叹一声。
  “我在魏国数年,眼见着魏国如何因权位之争国破家亡、血流成河……”
  他的目光中已然有了悲悯之色。
  “胡太后与亲子夺权,毒死的宗室如同猪狗般倒在沟渠之中;尔朱荣来了,说是要替皇帝报仇,杀尽了洛阳的官员和宗室,那孟津里的血水三天三夜都没有流干净。”
  “从洛阳城闻讯出城收敛尸体的公卿人家将城门都堵的水泄不通,内城中几乎人人戴孝,无数家破人亡的高门顷刻颠覆,只能携老扶幼的逃出洛阳……”
  萧综在魏国这么多年,虽肉体上没有承受过折磨,但远离故乡、内外交困的尴尬,使他早已经不是以前那个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天潢贵胄。
  魏国的政权更迭就像是上天有意呈现在他面前的警示,一遍遍地拷打着他的内心,洛阳曾经发生的一切,都让他不寒而栗。
  “为了平息连年的战乱,成年的男子被征役,无数的妇孺成为寡妇,无数的孩子变成了孤儿,洛阳内外,无论贫贱富贵,一样悲苦。洛阳尚且如此,洛阳之外呢?”
  萧综摇头。
  “说了不怕你们笑话,过去的我,心中只有怨怼激愤,脑中只有复国的大计。百姓在我眼中,是书本上的一个词,大臣们嘴里的一个理由,既入不得我眼,更入不得我心……”
  一个注定不能登上皇位的人,一个注定不是他“故国”的国家,百姓又与他何干?
  “我生于庙堂高宇之中,又长在富贵繁华之地,即使浮山堰浮尸千里,对我而言,那千万性命,也不过是个数字而已。”
  他表情涩然。
  “可现在不同,我既然已经知道了战争的恶果,又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它蔓延到梁国?现在的我,君不君,臣不臣,无论要想在何处站稳脚跟,都只能用强硬的手段,最终无非是兄弟阖墙,国家动乱,小人趁机而起,胡虏趁机而入……”
  望着面前两位“梁臣”,萧综又一次发出了刚开始的疑问。
  “现在的我,真的适合回去吗?”
 
 
第487章 一念成佛(下)
  萧综无论如何变化, 有一点却不会变化, 那就是“专断”。
  这种性格说的好听是善于决断, 说的不好听就是听不进人言。一旦他做出了决定, 便很难更改。
  如今也是如此,他已经态度坚定的不想回去,即便陈庆之有三寸不烂之舌,也无法说服他回去。
  “殿下,请您再考虑考虑吧。世上最遗憾的事, 无非是生离和死别, 两国很可能就要开始交战, 殿下身份贵重,便是藏在寺中真的出家, 又能藏多久呢?”
  陈庆之想的比较实际。
  “何况我们是为了救殿下而来, 殿下如果不愿回去,几千白袍军就只能一直滞留在梁国, 等候您改变决定了!”
  萧综闭目不语, 显然心意已决。
  陈庆之实在没辙,只能用求救的表情看向马文才, 而马文才不愿多费口舌,折身出去从廊下抱进来一个匣子。
  “我离京时, 陛下没有似吩咐陈将军那般做出很多嘱托,只是委托我把这方匣子交给您。”
  马文才将匣子推到萧综的面前。
  “如今陈将军话已经带到, 我也该将东西物归原主了。”
  说罢, 拉了拉陈庆之的衣袖, 站起身,示意该离去了。
  马文才拉着陈庆之出了禅房,陈庆之脸上还是愁云密布,甚至还有些埋怨马文才。
  “佛念,你拉我出来干什么?殿下这是被魏国的现状吓到了,待我再好好劝劝,说不定能够动摇。”
  他根本没办法想象自己要没有带回去萧综,该如何向皇帝覆命。
  “现在你拉我出来,哎!”
  “豫章王在永宁寺出家才一年,不弄清楚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就算先生你把嘴皮子说破了也没有用。”
  马文才语气淡淡,不以为然道:“何况我们花费了这么多心血,岂是殿下一句‘不愿回去’就能放弃的?”
  “到时候就是绑,也要把他绑回去。”
  是的,马文才根本不愿浪费口水的原因是他根本就不在乎萧综会怎么想。
  当初他让花夭将萧综送入永宁寺,可不是为了让萧综真的出家的。只不过魏国人比梁国人还信佛,而且无论是上层还是胡族都对僧人十分尊敬,只要萧综进了永宁寺,便不会有多少人搜查他的行踪。
  说到底,一个敌国被抛弃的假皇子,也不值得魏国浪费太多人力物力来搜查。
  “你是说……”
  陈庆之一愣,而后叹息。
  “殿下要真的不走,也只能这样了。”
  他权衡过利弊之后,不得不承认马文才的手段才是最有效的。
  “先去打探下情况吧,永宁寺里有我国的细作。”
  马文才压低了声,对陈庆之说。
  两人走出禅房绕过后院,便看到有个小沙弥在柳树下候着了。
  这小沙弥见了两人也不说话,只带着他们七拐八绕了一会儿,终于在永宁寺边门前一处小楼旁停下了。
  “诸位可是来尝我们寺中的罗汉斋的?”
  一个方头大脸的僧人带着生意人才有的微笑凑上来,开心地招揽生意。
  “咱们寺里的罗汉斋,那可是满洛阳的贵人都称赞过!”
  马文才点点头,抛给他一吊赏钱。
  这处小楼来往客人不少,但大多是来寺里参拜的香客,穿着和乔装的马文才两人一般普通,根本不是什么“贵人”,吃素斋也只是为了便宜。
  于是马文才顺理成章的凭借着一吊钱的赏钱入了雅间,那大脸僧人又拿出一本小画册子,介绍起上面的菜色,俨然就似马文才在建康开过的那几间酒楼。
  陈庆之先前还在纳闷马文才这时候吃什么饭,等那册子一出,顿时明白过来。
  “二皇子住进来这一年多发生了什么事?”马文才看似在询问画册上的菜肴,口中却问着有关萧综的事。
  “和什么人接触最多,见过什么人?”
  “起初半年,倒是避不见人。只是半年前寺中来了个高僧达摩,在洛阳收徒,说是要在中土教授小乘佛法,二皇子也不知为何被那位僧人看重,收做了记名弟子。那之后,二皇子便跟随达摩和尚精研佛法。”
  大脸和尚回答的很详尽:“他出家后法号‘了凡’,除了早课上能见到的寻常僧人,他接触的人并不多。”
  “达摩?”
  陈庆之蹙眉,“那不是曾来过我国的禅教和尚么?我记得达摩被陛下召入宫中请教佛法时,几位皇子也在。”
  “难怪。”
  达摩在梁国宫廷见过萧综,所以才会将他收做记名弟子。
  就不知萧综不愿回国,是真的受佛法感悟,还是受了佛门的胁迫了。
  “这几年辛苦你们了。”
  马文才点了点头,又递给方脸僧人几枚金叶子。
  “这些钱你们分了吧。”
  “不辛苦不辛苦,多亏了郎君的糖盐方子和特殊的经营方法,我才能升任这罗汉楼的主事,旁的不说,油水倒是够的。”
  他嘴里说着不辛苦,却笑眯眯的把钱收了,又说:“郎君可是要把二皇子带回去?我们在伙房里也有人,若有需要,但请吩咐。”
  只要萧综还在寺中吃饭喝水,就逃不了被算计,到时候被迷晕了往伙房里出厨余的桶里一放,就能神不知鬼不觉的送出去。
  “需要用你的时候,我会让人传信的。”
  有陈庆之在,马文才不方便吩咐太多,应下后便和陈庆之好好吃了一顿饭,从旁门回了“大将军府”。
  回了府中,马文才屏退旁人,和陈庆之开始商量什么时候动身回去。
  “先生,我现在是魏国亲封、名正言顺的徐州刺史,既然殿下已经找到,不如这几日便向元冠受辞别,从魏国要来徐州的封赐文书后,我们便领着白袍军和殿下回徐州去吧。”
  他来之前已经想好了退路。
  “现在回途的诸城畅通无阻,黑山军也今非昔比,白袍军与黑山军一起有两万多人,再加上可以向荥阳的贺六浑借兵,便是尔朱荣真的来截断后路也有一战之力。”
  “就怕元冠受不愿轻易放我们离开,更不会轻易交出徐州。。”
  陈庆之却没他想的那么简单,“洛阳城虽然得手,可尔朱荣征讨葛荣时并未伤了根本,洛阳那点兵力除了守城便剩不下多少,元冠受虽然不至于像元颢那么糊涂,但让他打仗也是不行的,肯定得攥紧我们这根救命稻草。”
  “如果我用百分百能‘手铸金人’的秘方交换呢?”
  马文才丢出一个可能。
  “洛阳这些官员借口元冠受不愿接受‘手铸金人’,到现在还拖着他的登基大典,明显是更满意元子攸当皇帝,妄想着元子攸能领兵回救洛阳。元冠受私底下铸金人几次不成,一直惶恐着自己会和尔朱荣一般屡铸不成失去名分……”
  “我们要给了他‘手铸金人’的方子,则魏国大位可得,到时候他是名正言顺的魏帝,哪里还需要我们这些梁国人?!”
  马文才从容而笑。
  “此话当真?”
  陈庆之愕然,“可是哪里会有这样的方子……啊,茅山那些道人!”
  他倒是没想到祝英台身上去,可陶弘景冶炼的本能却是天下皆知。
  如今梁国最有名的五把刀七把剑皆是陶弘景所铸,若说这天下有“百分百铸成金人”的方子,那方子必定在茅山。
  马文才顺水推舟,承认了那方子是茅山所出,又催着陈庆之早下决定。
  “那便先如此行事。”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