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唐女医——珠灯
时间:2018-01-08 15:34:52

 
    至少,她不能让远在战场上奋力杀敌的周子瑜担心,不能让周子瑜回到京城的时候因为她而有任何的困扰。
 
    在天寒地冻的太原城外,秦王的军帐中,周子瑜站在太原城防图前,静静地伫立着。
 
    再过两个时辰,他就要奉命带队攻城,成败在此一战。
 
    五十里外的太原城,刘武周将城门紧闭,严防死守。
 
    秦王带领的大唐军队,已经与之对峙了一个月。
 
    这期间,秦王下令攻城两次,皆大败而归,刘武周还带兵追杀前来,秦王指挥兵马奋死抵抗,损失兵马千余人,并将军营向后退驻三十里。
 
    消息传到京城,皇上大怒,勒令秦王不得再退守。
 
    只有周子瑜明白,秦王这是想要一箭三雕。
 
    为了达成秦王的心愿,又要完成作夺回太原的任务,还要反将太子一军。还在京城点粮草未曾出发的时候,周子瑜就与秦王反复推敲,商定了这个计谋。
 
    至少要让外人看出来,秦王是在消极应战。
 
    或者说,要让太子看出来,秦王已经开始收敛锋芒,无心也无力与之争锋。
 
    这事说来话长,要是一两句话一两件事就能说清楚,那就好办了。
 
    如果没有藩镇割据没有义军称王的外患,太子与秦王之间的争拗,只怕早就摆到明面上。
 
    兄弟俩的明争暗斗,放在普通人家,也就是争个桌椅板凳一间瓦房,放在皇家,争的就是天下。
 
    试问,讲究父慈子孝的汉人,又怎么会允许内讧呢。
 
    大臣们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最传统的从君从父的观念,来解决这个问题。
 
    皇上,也是这么想的。
 
    而且,他不但这么想了,还这么做了。
 
    按照汉人的传统,不能宰亲生儿子,那就拿亲儿子最亲密最信任最要好的哥们开刀。
 
    这个倒霉的哥们,就是刘文静。
 
    在刘文静出事之前,周子瑜和李淳风还私下讨论过这个可能性。
 
    对于父母的偏心,家里不受宠的孩子往往是最敏感的,也最在乎的。
 
    有些事情,明明就是要让你吃亏,还非要说是为你好。
 
    你要是不说好你要是敢不听你就是不孝顺。
 
    周子瑜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
 
    他曾经以为,别人家的父母都这样对待孩子的,他顺从的接受了这种待遇,所以,他外出学艺的时候,遇到的师父也是这样性格的人,逆来顺受,死守愚忠。
 
    直到他发现这一切似乎不符合人的天性的时候,才发生了怀疑。
 
    有了怀疑,就开始找寻,就有了行动。
 
    周子瑜跟着玉清师叔一起,去太原投奔李渊。
 
    再到他得了秦王的赏识,纳在秦王麾下,跟着秦王作战,接触到秦王身边那些能征善战的能人,才开始慢慢扭转了幼时到大的认知,才真正的开始了解兵法。
 
    当周子瑜在中元节的酒宴上,发现太子在秦王府里毫无顾忌的反客为主的时候,他就敏感的察觉到了一丝打压的意味。
 
    后来中秋节,太子府的酒宴,从规模到宴请的客人,明显的就是要碾压秦王府一头。
 
    可惜,当时周子瑜的注意力,被李淳风观天象说家宅后院不宁的的说法给带跑了,他光顾着担心锦儿,生怕锦儿被人欺负,受什么委屈。
 
    他写的兵策里,刘文静还是最佳攻城人选呢。
 
    因为,没有比刘文静更熟悉更知道要如何拿下太原城的人了。
 
    太原城的布局,晋阳宫的城防图,都是刘文静和他一起,一笔一笔的画出来的。
 
 第212章 凯旋
 
    周子瑜曾经很羡慕刘文静。
 
    他羡慕刘文静与秦王之间亦君臣亦挚友的关系,羡慕刘文静仗义执言的性子,羡慕刘文静私下不忌身份敢嬉笑敢怒骂的洒脱,刘文静与其弟同生共死的手足情意也让他艳羡不已。
 
    可惜,不管他如何想,刘文静最终以谋反罪被处死,阖家老少皆入奴籍。
 
    秦王出面求饶,也没有挽回刘文静的性命,受到连累的还有刘文静的兄弟,与其同时被处斩。
 
    现在想来,做人也没法面面俱到,不管你有多么优秀,总有人不喜欢你想要灭掉你,或者说不管你有多么差,也总有人就是无条件的会喜欢你。
 
    人性如此,无关乎人品好坏。
 
    刘文静的死,的确让秦王收敛了锋芒,也让秦王的斗志隐藏的更深。
 
    在人前的时候,秦王表现得很是消沉,面色冷峻言辞淡漠。
 
    私下里,幕僚们坐在一起讨论战备情况的时候,秦王则是头脑清晰而又充满必胜的信心。
 
    攻打太原城的兵策,一改再改。
 
    最终,剑走偏锋棋走险招,大家共同商量出一套完美的作战方案,原本由刘文静攻打的部分,换上了周子瑜作战。
 
    此刻,周子瑜在做最后的准备。
 
    太原城的地形,晋阳宫的通道,周子瑜全神贯注的在脑海里演练,用火药枪做信号,引来内应,攻开城门,骑马直奔晋阳宫,或者与刘武周对战,或者去密室搜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带上城门,将大唐的军旗插上太原城门。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周子瑜都做了充分的布置。
 
    给他做后盾的,是屈通。
 
    二人合作不算太久,在校场上练兵的时候却非常的有默契。
 
    吉时已到,周子瑜提刀上马,秦王亲自送出二十里地,只等周子瑜的先遣队一万余人攻开城门,秦王即刻带领余下的两万大军开进太原城。
 
    平静是最大的力量。
 
    周子瑜有如神助,一路旗开得胜,虽有死伤,却不影响全局。
 
    全盘计划顺利实施完成,变数全在兵策之内。
 
    美中不足的是,刘武周的手下俘获了另外一支劝降的朝廷队伍,并以这些人作为人质,且战且退,最终与来接应的突厥骑兵汇合在一起,扔下人质,逃亡突厥。
 
    秦王大喜,留下周子瑜屈通带兵两万在太原城驻守,以防刘武周杀个回马枪。
 
    其余一万人,带着战俘,带着战利品,随着秦王凯旋而归。
 
    随着秦王返回京城的人员中,还有前去太原劝降的队伍,里面就有前次秘密救回的唐侍郎唐大人。
 
    好在唐大人没有性命之忧,只是又经历了一番缺食少水的旅程,带回京城,秦王立即安排人送唐大人到杏林苑去养病。
 
    唐大人被送到杏林苑的时候,这一天正值冬至,恰逢杏林馆闭关歇业一天。
 
    朝廷里在冬至这一天,是要举行冬至祭天大礼的。
 
    收复太原城一战,无疑为祭天大典增添了喜庆。
 
    在民间,也有大家族举行祭天大礼,只是规模较之皇家要小很多。
 
    杏林馆,也在后院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祭天仪式,章锦婳焚香祭天,感恩上天赐予大地无数宝藏,感恩上天赐予民间诸多宝药,可以施予救助黎民百姓。
 
    唐夫人在一边默默的看着,也合掌闭目,无声的祈求上苍开恩。
 
    竹风来报:“唐夫人,前厅有请!”
 
    混迹杏林馆不愿回家的唐夫人,早就把自己当做了杏林馆的一份子,对于有人指名道姓的找自己,一点也不吃惊:“是什么人?找我开后门订宴席的吗?”
 
    唐夫人一边笑着一边走到了大门口,当她看清门外马车边站着的人影时,脸色大变,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老爷!”
 
    安嬷嬷跟在身后也是惊叫出声,随即跪下磕头:“参见唐老爷!”
 
    唐侍郎身子有些虚弱,视线有些模糊,听力却是极好的:“是汝卿?”
 
    唐夫人哽咽不已,大步走上前去,一把抓住唐侍郎的手,泪水止不住的落下:“老爷,真的是你!”
 
    唐侍郎的眼中也有浊泪:“汝卿,你能走了?”
 
    这对夫妻,分开了将近一年,唐侍郎以为夫人早就躺在床上不能动了,他还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夫人了。
 
    唐夫人又哭又笑,激动得语无伦次:“能走了!怪不得,今天章小娘子说要吃团圆宴,我还想我什么时候能团圆呢!老爷,原来真的是你!快,快跟我去后院,我要焚香谢天谢地,然后咱们一起去吃团圆宴!老爷,今天我也可以光明正大的坐下来吃团圆宴了!”
 
    护送唐侍郎前来的,是秦王府的薛收薛参军,见状忙道:“唐夫人,唐侍郎身子有些虚弱,还要请章小娘子代为诊脉,开些药剂服用。”
 
    唐夫人连忙擦擦眼泪,搀扶着唐侍郎往杏林馆里面走:“老爷,从这边走,章小娘子可是神医,保准药到病除。”
 
    如今的唐夫人,谈笑风生,应对自如,步伐稳健,与半年前那个行将就木的老太婆,完全不同。
 
    走到后院,章锦婳已经知道是唐侍郎过来了,忙叫人把飘落的雪花再打扫了一遍。
 
    唐侍郎的步子,略有虚浮,在唐夫人的搀扶伴随下,也算是稳稳当当的。比其几个月前见到的治愈的样子,还是显得虚弱苍老了许多,想必又是吃了不少苦头。
 
    看来,唐大人命中不宜做劝降使节,屡出使屡被捉。
 
    唐侍郎简单的拜祭了一下天帝,就被唐夫人拉进杏林苑的专用套间,夫妻两个人说体己话去了,至于诊脉问药什么的,反正都住在杏林苑咯,哪里就急于这一时呢?
 
    薛收跟进院子里来,向章锦婳汇报周子瑜的情况。
 
    得知周子瑜大胜,章锦婳也不禁喜形于色,只恨不得自己能长出一双翅膀来,飞去太原城与周子瑜相见。
 
    战事么,无论如何,都会有或轻或重的负伤。
 
    薛收道:“章小娘子请放心,回来的人说,周将军一切都好,并无伤情。”
 
    章锦婳笑道:“请问薛参军,可知周将军何时能返京城呢?”
 
 第213章 混血儿(一)
 
    章锦婳落落大方的态度,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关切,就像周子瑜的家人一样。
 
    薛收道:“这个在下就不知道了。若是有消息,薛某一定让人来告知!”
 
    话说得很委婉,这是不能说的意思。
 
    真要有确切的消息,那也属于军情,不能公开的,只有凯旋这种事情,才是可以广而告之的。
 
    章锦婳只一怔,就明白了薛收的意思,随即转移话题道:“薛参军若是不忙,留下来一起便饭可好?”
 
    薛收笑出声来:“不忙不忙,今天送唐大人来这里的差事,也是我去讨来的,原本轮不到我来,是李参军替我求来的。”
 
    一听说是要来杏林馆的差事,人人抢着来,最后是李淳风说只有薛收出马才可以将国子助教章锦婳顺便请过来参加庆功宴,好事才落到了薛收的头上。
 
    薛收是个才子,诗词歌赋样样过人,为人清正,尤其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将来的影响,是个完美主义者。刚入秦王府的时候,薛收只不过被点了个主薄的位置,很快,薛收敏锐的政治触觉,严谨的行文,深厚的笔力,很快就得了秦王的赏识,升为记室参军。
 
    薛收平素与李淳风周子瑜交好,就是喜欢修道之人谦卑严谨的态度,几个人坐在一起讨论时政,往往能将事情的走向,判断的准确性能有六七成。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