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翻身记——董晋臣
时间:2018-06-16 09:18:45

  陈卫国涨红了脸,说话几乎是吼出来的:“老三老四,你们能拿着老二的卖命钱去念书吗?”
  陈卫民豁然起身,问道:“二姐,大哥说的是真的吗?”
  陈茉同样一脸震惊。
  李广才的儿子李成功打媳妇,这是村里人都知道的事情。
  之前那个媳妇,据说被喝醉酒的李成功差点打成残废,后来被娘家来人接走了。
  好好的闺女被打成这样,媳妇娘家人肯定不愿意,后来李广才给了二百块钱,这事儿才算是消停。
  李成功没了媳妇,很快就把目标锁定到了陈梅身上。
  陈家太穷,老大陈卫国还娶不来媳妇,正是最艰难的时候。李广才找上门,说只要陈梅嫁过去做儿媳妇,就先给四百块彩礼钱。
  这个时候的四百块能干啥呢。
  如果陈家有四百块钱,老大陈卫国能另起三间大瓦房,娶个媳妇,二姐陈梅能出得起嫁妆,家里供陈卫民和陈茉继续读书,还能余下来点钱。
  四百块再添点的话,去砖厂拉几车红砖,能盖三间平房。
  水牛村最有钱的李广才家,是村里唯一一家盖平房的人家。
  并不是李广才有多大本事,而是他的妹妹嫁到了县城粮站副站长家里,算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要不然就凭这草包父子俩,怎么能置办下这么大的家业。
  但是,这是个有钱才是大爷的年代。
  陈国栋和徐桂芝夫妻俩活了大半辈子,兢兢业业吃尽苦头,也没本事让家里的四个孩子过上好日子,老大老二的婚事更是迫在眉睫。
  李广才家里是个火坑,他们不能眼睁睁看着闺女往火坑里跳,可家里穷,拿不出嫁妆给陈梅嫁人。
  陈梅不嫁人,就拿不到彩礼钱,没有彩礼钱,大儿子就没有钱结婚娶媳妇。
  卖闺女给儿子娶媳妇,这样的操作,在农村可以说是司空见惯。
  所以就在刚才,听到陈卫民要辍学的打算,陈国栋和徐桂芝痛苦的双双回避,走出了堂屋。
  答应李广才的条件,把陈梅嫁过去,就是坑了闺女。
  可是一口拒绝掉,岂不是就坑了儿子吗?陈卫国已经21了,愣是娶不上媳妇,错过这次机会,以后还会有吗?
  于是他们俩只能离开,让儿女们自己做决定。
  堂屋里,面对陈卫民的质问,陈梅点点头:“我已经决定嫁到李家了,等过些天麦子收完了,就让咱爸去说道。”
  陈卫民不是小孩子了,尽管对这个事情十二万分不同意,可终究是没开口。
  因为他知道,这事儿的根子不在他这里,在大哥陈卫国这里。
  若是执意搅黄了这件亲事,大哥打光棍一辈子,该由谁来负责呢?
  但陈茉不管这些。
  她只知道,她占据了人家妹妹的身体,还要姐姐卖掉自己然后上学念书,这简直是丧尽天良。
  泪水哗啦啦的忍不住往外流,陈茉哭道:“二姐,二姐我错了,我以后不偷懒,也不想念书了,你别答应李广才,拿着你的卖命钱过日子,我们还是人吗?”
  陈茉哭的稀里哗啦,惹得陈梅也开始哭,姐妹两个抱在一起发泄心里的苦闷。
  陈卫国无力地抱住头,眼眶一点点的红了,嗫嚅道:“俺就是打一辈子光棍,也不会把自己亲妹子往火坑里推。”
  堂屋里姐妹俩在哭,厨房里徐桂芝也在哭。
  她哭自己的无能为力,没办法给子女安排好终身大事,也哭自己太狠心,用这种刻意回避,自欺欺人的法子,逼迫二女儿向这个家庭妥协。
  可是,不这么办,就是要了她徐桂芝的老命,也拿不出来女儿的嫁妆钱,和儿子娶媳妇的钱啊。
  家里几个女人的哭声,惹得坐在院子里抽旱烟的陈国栋越来越烦躁。
  把最后一口烟抽完,他走进堂屋,看着屋子里的四个子女,说道:“别哭了,等这段时间生产队收完麦子,老大跟我去砖窑干活儿,老二跟着你们妈去镇上做帮工,辛苦是辛苦了点,俺就是拼了老命,也得先把你们兄妹俩的事情解决了。”
  一家之主站出来说话,就算是一锤定音了。
  大家都没有反对,徐桂芝在厨房里赶紧抹掉眼泪,出来开始收拾碗筷。
  陈卫民忍不住问道:“爹,那俺……”
  对于小儿子要辍学的事情,陈国栋几乎是没有考虑,就断然拒绝:“好好念你的书,别再添乱。”
  自从那天晚上经历了陈卫民主动辍学,陈梅想嫁了自己换彩礼钱的事情之后,陈茉仿佛一瞬间就长大了很多。
  这个长大指的不是年纪,而是心里的责任。
  作为一个外来者,这些天里她把自己当做一个看客,得过且过的在陈家生活着。
  但很显然,她的心并不在这里。
  无论是血缘关系,还是前世富裕的生活和如今窘迫的境界落差,都让她对陈家,对这个农村,对这个时代敬而远之。
  哪怕回不去以前的人生,她对现状也是冷眼旁观的。
  可是那晚上,陈家一家人用自身行动告诉她,他们把她当做这个家的一份子。
  或许这份亲情,给的是真正的陈家三女儿陈茉,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她占据了原主的身体,承受着苦难的同时,也接受了亲人的无私馈赠。
  那么作为一个拥有未来四十年先知记忆,且手持中国最顶尖学府学位证书的高材生,她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挑起赚钱养家,改变一家人命运的重担。
  然而很快陈茉就绝望的发现,她还真没有这个赚钱的能力。
  事情是这样的。
  第二天她在家苦思冥想,终于想出来一条相对来说可以短期内赚到钱的办法。
  上辈子和爸爸出席宴会的时候,陈茉听一群成功的中年企业家们互闲聊,了解到了一个大连市韩姓富豪的发家史。
  据说70年代的时候,这位韩富豪本来是在镇上做畜牧助理员,后来辞职下海,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了点钱,养了几十只蛋鸡。
  因为嫌弃生意太小,这位韩先生很有魄力的向银行贷款十五万元,自己开办养鸡场,成为了当时大连最大的个体户。
  后来又得到官方支持,如此顺势而动,把握政策机遇,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仅第一年,就赚取到了数百万资产。
  这位韩先生,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养鸡。
  他就是靠着养鸡,斩获了亿万身家,后来人送外号“中国鸡王”。
  当然,一个人的成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旁人很难二次复制。
  但此时是七十年代末期,是改革开放即将全面开启,中国经济彻底井喷的黄金年代。
  这并不是21世纪互联网和健康,娱乐,医疗以及能源产业的天下,是轻工业,是实业,是商品经济称王的时代。
  从家里养几十只蛋鸡,到后面复刻一个“中国鸡王”,在先知四十年,了解新政策走向的未来人眼里,完全是能够行得通的!
  哪怕远远达不到中国鸡王的高度,就凭养蛋鸡这个营生,稍微用点心,都能让陈家彻底翻身!
  别忘了,1978年,是小商品经济,私营买卖在农村刚开始传播的年代。
  后世那些家境殷实的人家,百分之八十都是这个时候打下的基础,彻底改变自身,改变后代的命运。
  可当陈茉兴冲冲的跑去跟陈国栋和徐桂芝商量的时候,没有得到应有的夸奖,反而是一顿臭骂。
  陈国栋的脸色少有的严肃:“三丫头,你以前胡闹,俺当你是女孩,就是娇气了点,可这些胡话你敢出去乱说,看俺不打断你的腿。”
  陈茉一脸不可思议,气得直跺脚,但奈何不是一家之主,也没有资本自己创业,没有半点办法。
  不过她终究是知道了为什么陈国栋对养鸡如此忌讳。
  1978年,是彻底开放的一年,但也是最骚动的一年。
  农村公社生产队眼看着已经名存实亡,土地私有的概念,已经悄然在农民群众里蔓延,却都只敢在脑子里想一想。
  个体商品经济虽然在大城市已经见怪不怪,但在乡下农村,仍旧被占据扭曲道德高度的人们鄙薄。
  上个月,光明日报发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范围大讨论。
  陈国栋作为男人,虽然只是最低层的农民,但也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这天,随时都有可能翻了。
  就连公社干部们,都三缄其口小心翼翼,琢磨揣测上面的意图,生怕站错队被清算,更何况他们小小的农民。
  在如此要命的时候,陈茉竟然提出来,要私自养鸡做个体买卖,在陈国栋看来,简直就是胆大包天,没事找事。
  你看,所谓时势造英雄,就是这样来的。
  作为拥有先知记忆的陈茉,知道这场真假辩论很快就会在几个月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定性,所以才敢有养鸡的打算,可是陈国栋,却只是避而远之。
  一个又一个的大富豪崛起,都是因为先知,因为魄力,因为运道,因为眼光,因为胆识!
  换句话说,就是抢在别人前面,做别人不敢做的,正确的事情,那你就能比别人强!
  信息不对等带来的意见冲突,让陈茉无奈选择放弃,另谋出路。
  为了让自己的话语权能加大,她开始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村姑,兢兢业业扮演乡下丫头。
  然而事实证明,陈茉的干活能力实在是感人。
  去井里挑水,把家里的水缸给磕坏了。这倒是小毛病,也不算个啥,可大祸都在后面呢。
  去给生产队放羊,她拿着鞭子赶羊,那群羊却死活不听她的,到处乱窜。
  刚开始她不忍心抽鞭子,后来看其余几个放羊的姑娘都在抽,就一咬牙,鞭子高高抬起,打算吓唬吓唬这些不听话的羊。
  可这一吓唬,却吓唬出了问题。
  领头羊被吓跑了,跟着的群羊四下逃窜,在河渠边的田埂上跑的飞快,陈茉彻底傻眼,又成了全村人的笑料。
  甚至连隔壁村都知道陈家有个三丫头是个傻子,17岁了,连个羊都不会放。
  后来还是陈卫民和陈卫国兄弟俩来收拾烂摊子,把丢掉的羊找了回来。
  丢羊的事儿没多久,陈茉又成了水牛村的话题中心人物。
  这一次她倒是没有祸害生产队,她把自己家厨房给烧了。
  夏天的空气格外干燥,陈茉在厨房里烧火实在是闷热的难受,忍不住出去打盆凉水擦脸。
  锅炉里的柴火烧得正旺,傍晚又起了风从窗户里灌进去,火星被吹出来,撒到灶台口备好的干柴堆里。
  火星遇见干柴,有风助阵,转眼间就烧了起来,等陈茉发现的时候,滚滚狼烟已经冒了出来。
  她站在院子里,一脸懵逼的愣神片刻,撒丫子抱着水盆往厨房冲。
  也不知道是不是和这个时代犯冲,她穿越到这里以后,基本上就没有顺心的事情。
  到这次,竟然还把房子给烧了。
  真的是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啊。
 
 
第4章 了解世界才能征服世界
  陈家这厨房没有彻底烧起来。
  毕竟陈茉发现的及时,旁边邻居察觉到动静,也跟着出来帮忙。
  灶台口的干柴是好几天前屯的,做饭用去了不少,火势起的并不大,十几盆水泼过去,就差不多控制住了。
  然而那滚滚的浓烟却从陈家院子里飘出去,在夏天的傍晚格外刺眼,二里地之外都能看得见。
  在田地里干活儿的人们都时不时抬头往那边瞧。
  看这样子,难不成是谁家着火了?
  大概过了十多分钟,一个身体健壮的老太太小跑着来到田埂,扯着大嗓门吼道:“国栋,桂芝,赶紧回家,你家三丫头把厨房烧了。”
  此话一出,田里顿时一片哗然。
  陈家这三丫头,可真是能闯祸啊,这小半个月,一直就没消停过。
  听说家里着火了,陈家五口人也没心思干活,急急忙忙赶回家。
  彼时,火势已经止住,陈茉顶着一张脏兮兮的小脸,正在接受邻居几个大爷大娘的教育。
  徐桂芝是个火爆脾气,看见三闺女没啥事儿,厨房火也灭了,抄起院子里的扫帚,追着陈茉开始打。
  这次一家人可没人上来劝,开始收拾厨房里的烂摊子。
  陈茉被打的上蹿下跳,可大门却被徐桂芝提前锁上了,她跑不出去,只能在院子里狼狈的躲闪。
  徐桂芝这次是真被气着了,17岁的大丫头,啥活儿不会干,还把家里房子点着了,成了十里八村的笑柄,以后还怎么嫁的出去?
  再不好好收拾一顿,这死丫头还指不定能闯出什么祸来。
  事实证明,挨打确实能长记性。
  这顿打以后,陈茉觉得自己整个心灵都跟着升华了,以后只要干活,都格外认真小心,生怕再捅出什么篓子来。
  毕竟,扫帚打到屁股上的滋味,她再也不想体会到了。
  当然也并不全都是挨打的原因。
  自从她一把火烧了厨房以后,这种惊人壮举让她瞬间成了村里的名人,走在路上都能被人指指点点。
  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小姐命,偏偏一身小姐病。
  陈茉活了两辈子,从未这样被人戳着脊梁骨鄙视过。
  她暗自咬牙,你们给姑奶奶等着。
  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陈家人惊讶的发现,陈茉开始一点点转变。
  虽然仍旧不太能吃苦,虽然干活儿仍旧磕磕绊绊不够利索,可她确实在努力着,一点点的成长。
  田里的麦子很快就割完了,脱麦子有牛和碾石,女人们负责翻晒。
  陈梅总算能从田里抽身,打算去镇上一趟。
  她要去看看镇上有没有需要帮工的,等过些天麦子打完,玉米棒子也种下的清闲时候,和徐桂芝一起去镇上做帮工。
  这是前些时候,徐国栋说好的。
  陈茉等的就是这次去县城的机会。
  穿越过来好多天,她一直被困在这村子里,根本找不到怎样发家致富的法子,对于现如今城镇的具体发展走向,也没有个清晰准确的概念。
  毕竟只有了解世界,才有可能征服世界。
  因为这段时间表现还算可以,所以陈梅很痛快的就答应了陈茉的要求,允许她跟着一起去县城。
  这天一大早,陈茉就开始起来收拾自己,先是打水洗头,然后换上自己设计的新衣服。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