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养家记——北佚
时间:2018-07-13 09:16:43

  一旦公开承认,可就再也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没有人会傻到拿脚疾去抨击温知秋,然而每一次提及都是一种变相的嘲讽。
  何况,因为《蜀山》几本书及温知秋作协理事的身份,温知秋已经被抬到一个太高的高度,他的形象已经被读者想象的完美无缺。不然那些小道消息出来时也不会引得一众读者喧然。如今自曝其短,怕是比小道消息引起的风波还要大。
  拒看温知秋的作品倒是不太可能,毕竟没有人在看过《蜀山》这些以后能抵挡温知秋的作品。然而同情和欣赏温知秋的“身残志坚”之人就少不了了,可这些对于心高气傲的温知秋而言,那一定不是他想要的。
  “当然。”
  温向平面上笑意不变,仿似这一茬对他只是决定今天早晨不吃馒头改吃包子一样随便。
  罗家和见状也就回以郑重的颔首,既然温向平这个当事人已经做好了准备,他这个责编能做的,无非就是顺着他的路助力他一把而已。
  趁着游记带来的热度还没有退散,罗家和便将温向平新拿来的札记排上了最新一期的版面放了出去。
  这篇札记的名字比之《蜀山》之流都要更加接地气,也更加生活化,就叫《阳阳解九连环解不开》,言语寥寥,大概只有不到两百字。依旧是温知秋字字精简的风格,读起来却意外的有烟火气息,诸如『手指不自觉的拨弄着铁环哗哗作响,眼睛不自觉就巴巴的冲我看过来,嘴里还自我打气道,“我肯定能解出来”。』的言语构成了整章文章。
  而随着札记一同刊出的,还有一张占据了八分之一版面的钢笔简笔画,并不如卫华画像的精细,仅仅是寥寥几笔的线条,简单勾勒了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坐在院子里的小木凳上,手里抱着一个九连环,神色又纠结又带着股不服输的劲儿。让人一看便心生怜爱。
  事实证明,不管是短出新境界的札记还是跟以往大为不同的画风,都非但没有失了温知秋的水准,反而还引得一众父母爱心泛滥,连未成家的大姑娘小伙子都忍不住要生一个来玩玩,一边还羡慕着温知秋才华出众的同时还有着可爱的孩子。
  然而在大半个华国引起轩然大波的并不仅仅是温知秋可爱的儿子和生动精炼的文字功底,他的脚疾尤其吸引了读者的视线,甚至在一些小报纸上,《温知秋公开承认罹患脚疾》的题目还被放大标粗。
  之前虽然也有小报小刊声称温知秋罹患脚疾,甚至也有大杂志的影子参与其中,可只要温知秋的东家新周刊不发声,这消息便做不得实锤落地,哪怕新周刊也从未辟过谣。
  然而如今这么一则消息出来,简直是往滚沸的热油锅里倒了一盆冷水进去。
  因此沸腾的不只是各家杂志,读者的来信也犹如雪花一般飞到新周刊。
  罗家和和小方摘选了几条正面的评价放在了新一期的杂志中,借此将温知秋跛脚这个事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倘若处理的好,说不得还能再招来一批新读者。
  然而…
  “既然温知秋一开始就脚有残疾,为什么要等到他功成名就之后才宣布,这难道不是对广大读者的一种欺骗和隐瞒?他借着我们想象的完美形象一举为新周刊创下滚滚利益,又借着读者的力量成为作协理事,这难道不是对光大读者的一种利用?”
  这一篇评论倘若寄到新周刊来,罗家和定然是不会把其刊印出来。坏就坏在被其它的大杂志明目张胆往外一放,既蹭了温知秋的热度又顺带着踩温知秋一波。
  说到底,温知秋跛脚这个事没什么负面影响,无非是罗家和和温知秋一口气把外头的猜测断绝了,再减去公众对于温知秋同情怜悯的印象而已。唯一的麻烦就是别有用心的竞争对手借机攻击温知秋,抹黑其形象,能激走新周刊的受众就是再好不过,没能成事也不碍着人家自个儿的利益,反倒还趁此机会赚上一笔。怎么都能得好处,这些人定然不会放过机会。
  谁叫温知秋如今已经成为高销量和高口碑的代表,还兼着作协理事的身份,怎能不叫那些没得到他的人眼红。
  温向平对于黑自己这波的却是没有什么感觉,坦诚承认无非是断绝外界无端的猜测。至于有人信了别家的挑拨或者接受不了他的缺憾而选择离去,温向平无法挽留,只能云淡风轻的笑笑,然后将更加用心雕琢的作品奉献给坚守在他这方的读者。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是他的,他好好珍惜,不是他的,他不可惜也不挽留。
  但事实并没有发展到像一些别有用心的杂志估计的地步。理智的读者还是不少,没被别有用心的人带跑偏,重心也依旧都放在温知秋的这篇札记上。
  “在看到温知秋作家罹患脚疾的消息后,我第一个反应是不能接受。我无法想象温知秋这样一个如此有才华的人竟然是身体有残缺之人。然而在我触及温作家笔下憨态可掬的孩子,那平淡却又最戳人心底的幸福使我惭愧。
  “我将人生的重心放在种种不如意上,所以我无法接受我心中完美的作家不完美。然而温知秋将全部心神都放在生活的美丽上,所以他眼中的孩子可爱又活泼,所以他笔下的每一个字眼都温柔又幸福。”
  “或许这章札记和这副画就是温作家对于这件事的表态。纵使他有一项身体上的缺憾,他却还拥有着无数幸福的因素。我们这些自诩正常的平常人,才是真正有问题的人。我也是一个父亲,却看不见孩子眼中的濡慕,看不见妻子眼中的关切。只以为全天下都欠了自己一份好,所以才会钱不够花生活不够顺心,每天带着火气回家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发火。看完这章文章和这副画,我清醒的意识到,哪怕身躯正常,心不正常又能如何?”
  “家里人一直以我年纪到了为理由整□□我结婚生子,我本来是极度抗拒,因为我才刚刚大学毕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我希望能继续每天穿着喇叭裤、烫着大卷发出去和朋友们玩,而不是待在家里做一个已婚妇女,被柴米油盐磨去我所有对生活的热情。
  “然而当我看见温作家这篇札记,我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狭隘。谁说孩子就一定会拖累我热爱生活,重要的是在于我是否还有一颗年轻跳动的心脏,是否愿意以美好的眼光去看待我的生活。
  “我最近相看了一位男同志,并且有意愿和他组成一个家庭,我不仅希望我的孩子像阳阳一样可爱,更希望我能像温作家一样,看得见我的孩子有多可爱。同样的,我的丈夫有多体贴,我的父母有多爱我。谢谢温知秋作家的这一篇札记,虽然比起《蜀山》和《大惠山》而言,它短小又琐碎,没有惊心动魄、爱恨断肠的情感,却有着细水长流的平淡与幸福。”
  这几篇不仅仅把罗家和感动的湿了男儿眼眶,温向平看见了也是心中温暖。甚至在睡前的胎教时光,温向平还专门把这些来信念给尚在苏玉秀腹中的孩子听。
  无论是谁寄来的信件,通通都会先寄到新周刊,由罗家和与小方筛查一遍后才会交给温向平。温向平也会将来信都收起,如今已经攒了几个纸箱。而其中温向平读来共情的,就会再将其另外放一个盒子――这还是温向平最近新有的爱好。
  每天的胎教时光除了给未知性别的女儿儿子唱首歌,还会将这些读来心暖的信件一一读完,温向平的嗓音温润如流水,响在耳边很是动听。
  揣着孩子的苏玉秀自然也将这些信都听进了耳朵,既为自己丈夫自豪,又为这些可爱的读者暖心。于是叮嘱温向平道,
  “人家这么用心的给你写回信,你得更加用心的写书回报读者才行。”
  温向平抚着苏玉秀已经微耸起来的腹部笑道,
  “我晓得的,你放心。”
  苏玉秀这才心满意足的继续听温向平拿出来的故事书。
  纵使那么几家混水摸鱼的杂志没能如愿,让其趁了温知秋的便宜总还是膈应人。然而这种膈应在贾平仄和史仁相继发表对于《阳阳解九连环解不开》的评价后就荡然无存。
  或许是为了避免流言,贾史二人的评论都发表在了人民杂志上,其间对于温知秋这篇札记不说十足赞赏,却也差不离。
  “文字拙璞,娇儿憨态如在眼前,寥寥几笔可见功底深厚。其意天真令人会心一笑,其字精简,多则赘少则乏,实乃佳作,观其往作,则更上一层,在形在意,皆有精进,盖因其豁然心性,通达之行。”
  贾平仄这篇言论虽然不如其他人的长篇大论,分量却要胜出数倍。何况与其说是贾平仄点评温知秋这篇文章,不如说是给趟了浑水的杂志报刊一个警示。
  贾平仄通篇只夸赞了温知秋的文笔,对其罹患脚疾之事虽然只在最末尾提了一句,却足以看出其对于温知秋的欣赏态度。这样一位堪称国宝级的作家都这样说了,再有人揪着这事儿做文章自然就不怎么合适了。
  杂志们于是纷纷将伸出的手都收了回去。贾史二人都是国宝级作家且不说,其文章晦涩难懂,因此读者都是高知识分子阶层,身后还有作协和政府的支持。
  虽然真要较起劲来这些杂志也未必就畏惧不已,但总归还是敬着的。
  于是这一番风波悄无声息的就消弥了下去。
  温向平在人民杂志上看见贾史二老的评论,知晓这是二位为自己做面子,当下也是存了几分感激。只是二位都不在沽市,点评也是借着人民杂志在各大省份都有直接的分部发表的,温向平也无地儿寻人去,只好等着哪日见到了再表谢意。
 
 
第85章 
  虽然在温知秋新发表的这篇《阳阳解九连环解不开》中, 读者都为男童故作别扭和自我鼓励爱的不行, 但却并不认识阳阳, 只能心底暗自憧憬一番自己将来的孩子,或者是跟儿女好好再相处一番。
  然而清楚阳阳是谁的老师们看着班上这个平素再沉稳不过的学生,都被这反差迷的心肝颤。
  语文课上。
  语文老师是个三十几岁的女老师, 每周都会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来给学生们分享课外的好文章, 今天的这篇正是《阳阳》。
  “我们先来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
  好在老师生怕温朝阳面皮薄, 并没有叫他这个当事人起来。课代表是个女孩子, 捧着书一字一句念的认真, 语调也很是深情了一番,听的语文老师连连点头。
  “这篇札记虽然用字仅有一百出头,然而……”
  黑板上是语文老师课间就摘抄好的《阳阳》, 因着这篇文章并未被摘录到课本中, 只能出此法子, 此时直接拿着教鞭指着黑板便讲解了起来。
  虽然温朝阳身为温知秋之子的事情没有被公开出来,然而一个班级里总有那么几个认出来温知秋就是平时来接温朝阳放学的那个男人。一节课都时不时瞄一眼坐在座位上故作淡定的温朝阳,还是语文老师将学生们的小动作尽收眼底,眼见着课堂纪律不太好,连忙“咳咳”了几下, 这才召回分了神的同学们。
  温朝阳感受到聚焦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总算移开, 这才悄悄的长舒一口气。
  下课铃一响, 同桌就立马神秘的凑过来, 痞痞笑道,
  “哎, 朝阳,加上语文老师,咱们年级的老师可都齐全了,只怕心里都猜测你这模样怎么才能和你爸的文章里头对上呢!”
  同桌自顾自说完,不等温朝阳开口又说道,
  “对了,朝阳,你爸那文章里头写的是真的假的?你真的不会解九连环啊?我教你啊,明个儿就拿来嘛!”
  温朝阳无奈笑笑,
  “那是我小时候的事情了,现在我早就能解开了。”
  同桌又凑上来,故作严肃道,
  “温朝阳同学你好,我是沽市二台的记者,请问你对于你爸爸在文章中写你这件事情会不会感到不好意思呢?”
  看着耍宝的同桌,温朝阳不由得失笑,但还是认真回答道,
  “不会,因为我也有写札记,还有我妹妹也在写啊,无非是没发表给别人看而已。”
  同桌目瞪口呆,他还以为只有温知秋这个大文人才有这肉麻兮兮的习惯,没想到温朝阳也有,听这话,他们全家都有啊?!
  温朝阳同情看了同桌一眼,
  “哪里肉麻,这都是我和家人共处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等到哪天翻看的时候,感觉很棒的,不然一辈子都没点记忆的东西,每天哭也好笑也罢,什么都是转头就忘,人生多可怜。”
  被同情了的同桌奇怪的挠了挠头,他本来是同情温朝阳要接收这么多的目光洗礼,怎么到最后反倒成了他被同情了呢。
  正如温知秋跟罗家和说的一般,札记也能叫成随笔,什么时候有了什么时候发。何况温向平又不是个傻的,真涉及到隐私和私密的一些内容才舍不得发出来给别人看。
  每天这样有一写没一写的,等到隆冬时节,进入数九天,温知秋也不过才发表了三篇札记而已,大儿子阳阳,大女儿甜甜和小女儿蜜蜜,正好一人一篇。
  阳阳这名字也就不说什么了,关键是看两个姑娘名字合起来在一起就成了甜甜蜜蜜,只看起来就觉着甜。一时间,不少该给孩子取小名的人也效仿起来,抛却“建设“、“爱国”等一类随处可见的字眼,什么“守守”、“候候”倒是开始流行起来。
  有一日,温向平陪着苏玉秀在院子里头散步时,还看见一对年轻夫妇抱着他家的小不点一口一个“想想”的叫着,甚至还借着叫儿子的借口对近在咫尺的年轻妻子叫了好几声。更是听说人家娃娃大名叫方慕廉,因为妻子名字里带个“莲”。
  温向平顿时自形惭秽,他给姐妹俩起甜甜蜜蜜只考虑到孩子们要甜甜蜜蜜的生活,又是自己的甜蜜宝贝儿,竟是没想到名字还能这么来。当下又把自己想好的几个名字挑挑拣拣嫌弃了一番,准备也追一回潮流。
  虽然这个潮流大概也是他掀起来的。
  今年过年本来是说好要回晋省大河村的,结果因着苏玉秀检查出来身孕,温向平就打算把这个安排再往后挪两年。然而苏玉秀却并不同意。
  “今年不回去,明年孩子出生了就能回去了?到时候才更是放心不下还要往后拖,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苏承祖和李红枝平时虽然不说,她这个做女儿的却能看得出来。趁着现在月份小回去一遭才是,不然再拖几年老人心底得多煎熬。
  温向平不得不承认妻子说得对,到时候孩子连一岁都不满,温向平定然是不放心带着孩子长途跋涉,可将孩子放在沽市请人照看就更不可能了。唯一的方法就是等孩子再大点,可等那时必然又是三四年过去了。
  李红枝也是站在温向平这边的,她虽然想大河村,可这些跟玉秀和没出世的孩子相比并不重要,闻言便道,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