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六七十年代——传山
时间:2018-07-31 08:12:16

  宋洪兵苦笑不得,这孩子现在越来越调戏老子,故意的吧,好大一块肥肉。
  不过肥肉,他也不讨厌,吃就吃,别人还吃不上呢。孟红梅不管他们父子的之间的互动,自己看戏就好,都不会吃亏,大宝越长大越聪明。
  队里食堂吃的野菜窝窝头,和见得到人影都大碴子粥,还刺拉嗓子。
  就这样还是方圆几十里吃得最好的,还多村里吃的更差,刚开始成立食堂的时候,一些队里刚开始吃食堂的时候,大吃大喝,粮食迅速变少,还没等干旱,粮仓里面的粮食,都已经空了。看到现在这样,很多队里都暗暗叫苦,就今年这样的,夏收,秋收,粮食丰收的机会很少,今年吃啥啊?
  很多队里的队长会计都已经着急起来,他们现在严格控制粮食。
  妇女们带着孩子每天没事就去山上挖野菜,自己挖的教到食堂赚工分,孩子们挖的带回家,一大队的百姓,家里都有存粮,每天在家里用陶罐悄悄做点吃的,有老人们的提醒,每家都不敢糟蹋粮食,一天在家里补一餐,食堂就两餐,早上一餐,下午五点一餐,遇到农忙时还是三餐,但是回到自己家里,家家户户会加餐一顿。
  孩子们的和老人的精神面貌都不错,村里的人也不怎么出村串门,走到外面看的到外边很多人都瘦的很。
  孟红梅这几年和燕京孟家相处的不错,她上次写信过去了,让孟家半年寄一次口粮。
  记忆中大食堂会吃到明年,孟红梅想着自己到燕京去看看。
  “三嫂,在家吗?”
  “在呢,小妹进来。”
  “哎。”宋佳琪现在在西京读高中,现在放暑假。
  “三嫂,我给大宝做的一个书包,暑假放完,他就要读书,到底在哪儿读。”
  “就在这里读,我们都在这里,不去燕京,去那么远,我和你哥都不在身边,我们不放心。”
  “也是,我也不舍得大宝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
  宋佳琪很喜欢大宝,带的也多,有感情。她做的书包,也是斜挎包,不过上面还绣了闪闪红星,还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几个字,手艺不错。
  大宝其实有书包,不过小家伙抱着小姑送的书包,高兴的说:“谢谢小姑,我很喜欢。”
  “喜欢就好。”
  如果说外边是没有收成,太平村就是略有余粮,上交国家的以后,还能留点,这就叫略有余粮,可是要供全村的老少一起吃,显然是不可能的。
  夏收的时候,就是孟红梅也帮助一起晒谷子。不期望工分,但是能尽点心,不担心下雨,就担心不下雨。
  艳阳高照,戴着草帽也不遮阳,孟母在边上看着闺女卖力的干活,真是的,口粮不在村里来帮啥,不累啊,她看着就心疼,“梅子,累不,赶快休息一下。”
  晒场到处都晒满谷子,还要人时不时的翻动一下,一边都能晒到。
  拿起一边的旧毛巾,孟红梅擦擦汗,“不累,娘,你休息一下。”
  “你看看你,晒的像个黑炭一样,还不是干活晒出来的。”
  当娘的心疼闺女,旁人也没得说,晒场也在村中心,远远的看见有人骑着自行车过来,大家都不认识,骑车过来的人,停下车以后找人问情况,“大姐,你们队里,今年收成不错啊!”
  孟红梅立马警觉起来,应该是乡里的干事下来暗访来了,就是怕队里虚报,说颗粒无收。她撞了撞自己娘,孟母也不蠢,明白了过来,在要问答的女人身后,拉了拉她的衣服,女人也警觉起来,“唉哟,那有什么收成,前面的麦子一亩五十斤都没有,就水田好一点,可是水田也就好那么一点点,要说吧,谷子本来就比麦子重,看着好一点,都是假的。你看看,看看,村里的水田都收割的差不多了,就这么点谷子,还没有晒干,晒干了还不知道能有多少。”
  其实粮仓里面已经有一半粮食晒干入仓,只要他不查粮仓,就没事。
  穿白衬衣的男人,一身衣服都是旧旧的,但是齐整,看着是个讲究人,他微皱眉头,心中暗思:要是情况是真的,可就不好办了。今年的上交还不知道能不能完成,他就是负责一大队和二大队的上交问题,他刚才也去二大队看过,情况比一大队还要差,看样子完成上交真的很困难。
  停好车子朝水田走去,看看田里的情况,希望没有骗自己。
  招来一个在附近路过的孩子,“狗蛋,快去找兵叔叔,就说乡里有人来暗访,查粮食产量,你要比刚才骑车的人先到,知道不。”
  “婶子,知道的,看我的吧!”
  狗蛋一阵风似得飞奔水田那边去,狗蛋他们一群孩子都在收割后的水田捡落下的稻穗,每个孩子不是小背篓,就是小篮子,水田收割前就已经不再灌水,田里干干的,就是三岁的孩子也可以跟在后面捡稻穗。
  孩子们热的小脸蛋都通红,还是一起捡稻穗,大喜二喜大麦,大熊小米大宝结成统一战线,随时都在一起,几个大孩子都护着小米和大宝,时不时的照看着。
  大喜看着弟弟大宝的脸蛋热的通红,心疼的说,“大宝,你和小米去休息,天太热了。”
  “大喜哥,我不去,还没有捡完这块田的,等会儿我们一起休息。”
  “你呀听话,天太热,你还是和小米去休息。”
  大喜愁啊,爹娘,爷奶跟他千叮铃万嘱咐好好照看弟弟大宝,千万不能出事,心累。
  狗蛋风一样的奔跑过来,气还没有喘匀,就对着宋洪兵说:“兵叔,婶子让我告诉你,说乡里来干部暗访我们队里的粮食产量。”
  “行,叔知道啦!你回去时候慢慢走,别跑。”
  宋洪兵立即和周围的男人们说,让大家不要被来人套出实话。
  最后暗访的男人,啥也没有查到,还热的要死,心里又着急,回去就中暑,倒床不起。
  几天以后粮食全部收完入库,忙碌暂且过去,男人们还有的忙,耕田,去乡里交粮食。
  一早天不亮,外面就有了响动,孟红梅起床的时候,身边的男人和隔壁房间里面的儿子,都已经起床,走出门,看到父子俩,一个在劈柴火,一个练功。
  她也洗漱好,到厨房做早饭,厨房里面小泥炉已经在煮稀饭,炒一个空心菜梗子,一碟碎青椒炒豆豉,就是早饭。
  家里现在就养了一只鸡,只有宋洪兵一个人的户口,只能养一只鸡,猪也没有养,不是不想养,是这样的干旱年养猪扎眼。
  家里倒是安静,除了人就是一只鸡,大宝很喜欢这只鸡,没事还和它说说话,催促它快点下单,有时候孟红梅听见了,都觉得很好笑,不过这样才有孩子的童趣。
  “梅子,我等会儿和叔他们进城交公粮,可能回来的比较晚。”
  “我给你带点吃的,中午肯定会饿的。”
  “行,把上次藏的黑馍馍给我带三个就够了。”
  “行啊。”
  孟红梅有一次做了很多黑馍馍,里面还包着野菜,做了很多,放在储物空间,以备不时之需。
  这样的公众场合,带黑馍馍最合适,一家人体质差不多,到了夏天会自动瘦。还劳作,晒的黑黑的,又瘦又黑,谁也不会怀疑他家吃的太好。
  队里的粮食一牛车一牛车的运到谷口,再卸车架子慢慢的搬出去,最后又套上车架上去到乡里,很麻烦,每年都是这样,大家也不习惯了,没有一个人愿意听外人的炸开山谷,扩出一条路来。
  乡里也曾经建议过,可是被村里否决,借口是万一伤着人怎么办,万一山谷被□□炸的全瘫在这儿怎么办,谁负责,只要有人敢牵书面协定愿意负责,他们就同意。
  谁敢负责,没有人敢负责,牵扯的是人命,谁敢,之后再也没有人提起过,乡里的干部想,又不是我们长期生活在里面,不愿弄就不弄呗!
  站在粮店外边排队,一个个队的开始交,天气很热,一大队的人,守在牛车边上也不敢走,公粮已经交了一茬,上次收小麦的时候就交了一部分,乡里一直都是有水田的队里只要种了稻谷就一定要交稻谷,比例还很高,上面恨不得稻谷全部上交。知道不可能 ,比例提高。
  粮店前面全是穿着旧背心的大老爷们,一个个的光着膀子,在一起打屁,很多村里交完粮脸上也不见喜色,还要补交,主要是粮店给他们评定的等级不高。
  轮到一大队的时候,宋洪兵赶紧走上前,从裤兜里面拿出来一包烟,“于哥,辛苦了,先抽根烟,休息一下。”
  “兵子,别来这套,我还不知道你小子,一根就想打发我,起码两根才行。”于得水笑嘻嘻的和宋洪兵说笑,一大队的人都松了一口气,他们队里只要有兵子在,就不怕有事。
  “行,两根就两根吧?心疼我的烟。”
  宋洪兵抽出来一根烟,剩下的全部放进于得水的裤兜里面。
  自己的一根夹在耳朵上,这时候不能抽烟。于得水也没有推辞,一包烟而已,这个不算什么。再说没有这包烟,他也不会为难一大队。
  评了一个最好的等级,一大队的人都开心,宋有才也高兴还有面子,宋洪兵是他侄子,自己侄子厉害做叔的当然有面子。
  后面等待的队里也是羡慕,评等级这事,真不好说,全凭人家一句话,这个没有标准。
  今天交公粮的速度快,宋洪兵带的黑馍馍还没有来的及吃,就要回去,他递给自己两个哥哥一人一个,大舅子也一个,自己没有吃。“兵子,你不吃啊?”
  “不吃,一热就没有胃口,你们吃吧。”
  “你说你们一家人遇的真好,都是这样,一热就吃不下东西。什么命。”
  孟立诚想到自己妹子和外甥也是这样,每次一热就不怎么吃东西。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宋洪青也在一边打哈哈。
 
 
第97章 五十年代农家生活(9)
  1959年的年底, 食堂实在是坚持不下去,宋有才学着外面一些队, 解散食堂, 把还剩余的粮食分给村民们, 食堂的两餐实在是不知道每天做多少饭菜,做多了, 坚持不了几天, 做少了再是节约打饭给村民, 还是有人来迟就啥也没有。
  乡里干部也能体谅,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是不想管, 管了就麻烦,自己要给粮食,乡里的粮食也不够。
  燕京孟家
  部队大院的供应不错, 可是和平时比起来,差了很多, 孟广元下班的时候, 还拖着一个大包裹,进到部队大院,脸上的笑容怎么也遮不住,闺女给寄的包裹, 干脆抱到爸妈家里去, 大家一起看, 肯定是有父母的东西。
  下班之前,他给家里打了电话,都会去那边等着自己。
  小楼里面,何玉琴下班以后就等在公婆住的小楼里,老爷子也早早下班回家。
  孟红梅原来是要寄到大院老爷子家里的,可是宋洪兵怕老太太闲着没事干要自己去取包裹,到时候她和保姆肯定会估计不足,弄不回来,又或者逞强弄回来,伤着她们自己,干脆寄到岳父单位上,不担心累着老太太。
  孟广元还真的一个人背不动这些东西,刚才还是蹭别人的车回来的,现在各方面都挺紧张的,在地方军队,可能一个连就有一辆车配备,但是在燕京很多高级别的军官都不可能配备车,有车,自行车,自家买的。
  大包裹自行车也不好放,自行车停在单位里面,蹭领导的车回来的,后面的位置他全部霸占了,还把领导的警卫员都赶了下去,当然不是他赶的。
  领导还开过他的玩笑,你闺女估计给你送的肉。
  他说了托你吉言,真要是肉,一定给送点尝尝味。
  没有打开包裹,领导笑着说好啊,我等着。
  领导左陵是他的领导,可也曾经是孟老爷子带出来的兵,现在军衔也比老爷子低,只是分属不同的工作。
  车子停在老爷子住的小楼前,左陵也下车,“我也进去看看老首长。”
  司机帮着孟广元一起抬着包裹下车,一路上孟广元很难受,一个人侧坐在后座极其狭窄的空间里,包裹压的严严实实,里面没有一丝多余的地方。
  死沉死沉的,进去的时候看到左陵和老爷子已经聊开了,“老首长,你有福气,大孙女很孝顺啊!在乡里还惦记着家里的老人。”
  孟老爷子虽然不明白左陵今天是怎么了,他也不露声色的说笑:“是啊,我家梅子是很好的,刚开始有排斥,但是人很好,对长辈孝顺,村里人人都夸她好。”
  左陵比老爷子也就小七八岁,相差年龄不是太远。
  他喝着茶,心思百转千回,他已经察觉到问题,一个差不多与世隔绝的小山村,是个好地方。
  现在还只是隐隐察觉到一点点问题,多的也没有,面上神色自若,和老爷子谈笑风声。
  听着老爷子说的话,他很敬重眼前的老爷子,自己还是个新兵蛋子的时候就一直跟着他,后来历经多次战斗,好几次老领导都直接或间接救过他好几次,这些他都记在心底。他们俩很有默契,没有说工作上的事情,说的都是以往的峥嵘岁月,还有那些过往的战友,他们已经不可能再鲜活的出现在自己面前,永远留在活下来的战友心中。
  老爷子感慨万千,早期牺牲的战友,只要有地址的,他都一直有联系地址,去信给他们的家人,还有困难的,他也有资助。可是有的地址已经找不到战友的家人,战火纷飞的年代,迁移,死亡,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说到共同熟悉的老战友,他们都沉默不语,牺牲的英雄是永恒的。
  孟广元抬着东西进来,看见的就是沉默,凝重的场景。
  应该是说到什么不好的话题,孟广元轻声的叫了一声,“爸。”
  老爷子才回过神来,看着硕大的包裹,脸上露出笑容,“小左,别走,一起看看包裹,我大孙女肯定寄了山货,带点回去,给家里的孩子补补。”
  “行,谢谢首长。”
  “滑头。”
  孟广元走到厨房拿了一把剪刀,顺着包裹的边缘,挑出一根线,再使劲一拉,整条线拉了出来,袋子打开,里面还有包装,一个三个大大的纸箱,上面也是封的严严实实,还有都写上了名字。
  老人的,父母的,叔叔的,孟广明家的纸箱要小点,老太太和何玉琴也在一边帮忙,一个个打开看,不过孟广明家里的没有人打开。
  纸箱硕大,难怪一个人搬不动,老太太打开给她的纸箱,何玉琴打开自家的,其余的人坐在一边看着,纸箱当中还有分开装的东西,有小米,大米,还有腊肉和风干的野味,真多,有鸡有兔有鱼,还有腊肉,真是齐全,还有一包干野菜,和自家种的晒干蔬菜,干辣椒干茄子干豆角干苦瓜,还有干蘑菇……东西真多。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