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呜,父皇你是不是不爱你的晨哥儿了……】
一场记诵考完,皇宫中的二十几位给陛下行礼之后即刻告罪,得了准许之后,立马夹腿往外冲。
…………………………
辞章主要是考诗文理解和写作技巧(注1),古人云熟读诗三百不会做也会吟,萌哥儿正是因为有着基本上堪称过目不忘的能力,小小年纪的阅读储备量便已经赶超了一般成年人,所以遣词造句、构架文章、化用典故是信手拈来。这一场,萌哥儿照旧运笔有神,文不加点。他,依旧是提早了两刻钟交卷。
等回府之后,一群女眷们一如前天一样,憋着话不说,但是眼神亮闪闪地看着两位小爷。
好在这时候贾政还是有权威的,黑着脸叫两个孙子不可懈怠,去书房准备后天的第三场考试。不过也拦不住老祖宗叫人一会儿一会儿地给萌哥儿送甜汤、点心、宵夜等等等。
萌哥儿各尝了一点,剩下的叫身边的人分了——不是他不领老祖宗的情,而是这些东西若是通通吃完,恐怕于肠胃有些负担过大了。
但是当着老祖宗的面,萌哥儿从不会拂了老祖宗的好意。次日中午,一旁的鸳鸯悄悄对萌哥儿说:“老祖宗这是记挂你,我拦了几次,没拦住。”
第417章
此番事情, 被贾茗当做笑话说给他老子贾珠听:“亏得萌哥儿原本胃口就好,要是当初老祖宗也这么给大哥哥(贾兰)送吃的,恐怕大哥哥得闹肚子。”
贾珠听了之后却有些怅然:【老祖宗这是上了年纪了, 有些糊涂了, 但是哪怕是有些犯糊涂,也是一颗心都想把最好的送给咱们小辈的。】
当然, 这番话贾珠自然不会对儿子们说,只是后来给宝玉写信的时候提了一提, 时光飞逝, 一代人长大而一代人必将会老去……此间伤感暂不赘述, 此时的贾珠见三儿子今年考完两场之后比往年要跳脱就知道,前两场考试,这小子怕是还可以吧。
贾茗不敢大包大揽, 但是他自己也觉得今次下场的手感比上一回考试的时候要好多了,遂在亲爹问起的时候还绷住了,只嘴角露出一点笑意。
但是姜还是老的辣,贾珠看小儿子的神色就知道他心中的成算了:“别的我也不多说了, 第三场的注意事项也已经同你说过好几遍了,早些休息去吧。”
“是。”
第三场,考的是策论, 即让考生对着时事政务各抒己见。
叫一般人想来,那贾萌再天才,也不过是十岁小儿罢了,或许读书是有灵性, 背诵默写、遣词造句都信手拈来,但是关于时政,可不是单单看书多了就能够领会进去的,这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才行。
不过,怕是要叫外头那些对萌哥儿没有信心的人失望了。萌哥儿……是一个特别早慧的孩子,从他两三岁就能完完整整地把宝玉黛玉闺房中说的话复制出来就可以看出,他有极佳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从前,宝玉就鼓励萌哥儿不懂就问,从萌哥儿五六岁开始就带着他跑遍了黑省南北,光光在黑省见过了不同阶层的人群、接触的不同类型的政令,不仅知道政令的后果,还知道发布如是政令的前因,只这两年的经历,就不是一般读书人能比的;而后来这三年,萌哥儿只身留在京中念书,首先便要搞清楚——他是在皇宫之中念书,耳濡目染,听到的朝堂后宫的事儿又比一般读书人要多得多,再加上他还有一个博学能干的外祖父,一个虽然不怎么博学但是也还算能干的祖父、一个一般般博学一般般能干的大伯休沐的时候点拨,还有宝玉每月不间断的书信远程协助,萌哥儿的眼界,远比那些对他不看好的人预料得高。
…………………………
第三场考试,一回生二回熟,那些侥幸通过了模拟县试但是又不幸要继续参与模拟府试的宗室子弟们都已经认命了。
自己磨墨、被监视着去解、盖带着霉味儿的棉被、写着堪比天书还难的卷子……二皇子水晨觉得,幸好自己是个皇子,不用参加科考,不然岂不是一辈子都考不出一个生员来?
……
府试第三场,萌哥儿依旧是沉稳发挥,第二天,他却没有提前交卷。
这叫那些同考场的考生们就觉得很奇怪了,就连考官也觉得奇怪:贾萌明明已经把试卷给写完了啊,怎么前两场都提前交卷了,偏今天这场还稳稳坐着呢?是不是对时政还是有些没把握啊?
这么想来,前两场因为贾萌提前交卷给这些考生带来的压力终于被减小了一些。
整个考场,只有贾茗知道真相——进考场之前,萌哥儿说了:“三堂哥,今次是最后一场了,我若是提早交卷出去,定然会被外头围着的各府的家人们询问场内情况的,所以我还是安安稳稳坐到最后吧。”
然后铃声响起,考试结束,萌哥儿和贾茗动作比较利索地出了考场,上了马车。
贾茗的脸色稍微有点儿不太好,倒不是因为在考场里住了一夜得病了之类的,而是昨夜他旁边的考生鼾声实在是太扰人。
至于萌哥儿,则是完全没事人一般,叫外头候着的一更都没办法违心对萌哥儿说“瘦了,辛苦了”之类的话。
不过这对堂兄弟回府之后还是眼睁睁看着家里头的女眷们睁着眼睛说瞎话,明明只在外头住了一夜,也不知道老祖宗、祖母、亲妈/伯母、奶嬷嬷、丫鬟等人是怎么看出来自己清减了的……
…………………………
府试的成绩也很快就出来了,众人最关心的,无非就是府试的案首是谁和贾萌能考府试的多少名。
倒是没有人觉得贾萌会落榜,毕竟他怎么说也是县试的头名,就算于时政有些欠缺,也不至于这就被刷下去。
但是当府试成绩张榜之后,又叫人惊掉了眼珠子:最上头大大的名字籍贯,昭示着那名年仅十岁出身国公府的小爷,他,又是第一!又是头名!又是案首!
至于说有没有人怀疑贾萌这个成绩的可信度——不存在的,从第一场县试开始,每场试案首并前几十名有资格提坐堂号的考生的试卷都随榜单一起贴出来的。
那些原本对贾萌时政这一场心存侥幸的人,在看了对方的三份卷子之后,终于死心。
好了么,这下子,关心文科举试的人们最关注的两个问题都得到了答案,虽然这个答案是很多人并不想看到的,但是却也是更多人感兴趣的。
不想看到这个答案的人,无非就是和萌哥儿同场考试的那些学生们以及他们的家人,还有就是朝中和贾林两家并不和睦的(譬如卫阁老)人。
而感兴趣的人,以当今陛下为代表,包含朝中中低级武将,附带京城吃瓜群众千万,他们都想知道,这小小年纪的贾萌到底有怎样的本事,在接下来的院试中能不能依旧摘下头名,达成本朝年纪最小的连中小三元呢。
自然……是能的。
四月底的时候,萌哥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生员,并且第三次拿下案首的他成功获得了禀生的身份,由朝廷按月发给粮食——叫老祖宗和贾政看来,这发的不是粮食,而是荣耀!
据亲自挤着人群去看榜的一更说,不少人对着萌哥儿的卷子叹气,更多的人则是对着萌哥儿的卷子,脸上就写了两个大字“服气”!
一更现如今可不是一般的小厮,他领的可是比照关外小单管事的分例的,实则是荣国府宝玉前头院子的管事,但是今天,这名年过三十的汉子半点不见在那些小厮、杂役们面前的庄严和威风了,从看榜人群中挤出来的时候,鞋子都掉了一只。
当然,贾茗在今年的三场童试中也取的了不错的成绩,虽然没能成为禀生,但好歹也是增生,正正经经地通过了童试,取得了之后参加乡试的资格。
当萌哥儿考出禀生的好消息快马往关外送去的时候,冰城那边也有两队人分别往京城和蒙省送了信去。
五月初五,荣国府的门子飞也似地给往二门传信:关外来信啦!
老祖宗接到信之后,叫依旧在家里休息的萌哥儿(陛下旨意,考试累了的萌哥儿需要将养几天,可等过了初五再回宫继续念书)念,萌哥儿一目十行地看完,顿时乐得咧开了嘴,笑得和普通十岁的孩子没差别:“老祖宗,我娘亲要给我生弟弟妹妹啦!”
啊哈?
却原来,这是黛玉叫人送来的报喜的信儿,她再次有孕,算算日子,坐稳了三个月才来信告知家人。
老祖宗可高兴坏了,毕竟现如今,萌哥儿十岁,芽哥儿也六岁了,玉儿是该给这两个小子再添弟弟妹妹了。
【多子多福,多子多福!】老祖宗嘀咕了几句,然后对鸳鸯说:“那什么,要看赏!双……三饷!”
鸳鸯笑着点点头,提醒老祖宗:“上个月两位小爷考出了生员,发了双饷呢。”
老祖宗咂摸了一下嘴:“那不是老二说要低调,别叫人看笑话么。切,还说什么考出生员而已,不值得铺张……也不想想他当年……”
王熙凤眼见自己姑妈脸都要青了,连忙开口说笑:“林妹妹要是这一胎是个女儿,那才叫凑成一个好字呢,老祖宗你说是不是?”
“胡说,那也只凑了一个好,还差一个女,才够两个好。”老祖宗较真地说。
前来送礼顺便联络感情的薛姨妈给孟氏使了个眼色,她儿媳妇孟氏便立即也开始插话打哈哈。
第418章
王氏从荣庆堂出来的时候, 又是气鼓鼓的,她觉得老祖宗这是故意当众不给她家老爷留面子呢。
但是叫错过当时、后来从武氏嘴里得知情况的李纨觉得——老祖宗根本就没那意思吧?
就连薛姨妈都心说:【当娘的说几句儿子从前的客观事实也不过分啊,就像自己儿子, 从前干的糊涂事儿还少了么?难道以后我老了老了糊涂了, 多念叨几句蟠儿撵鸡打狗、吃喝嫖赌的‘光辉历史’,我那儿媳妇就要当众给我摔脸子了?叫我说, 还就是这娘家亲妹妹日子过得太舒坦了,才敢和婆母这么对着干的。】
其实王氏也挺冤——她从三四十年前刚入荣国府开始, 就被贾母压制得死死的, 就这两年, 偶尔能跳一下,还是因为发现老祖宗的眼神不如从前了,自己就算面色不太能遮掩过去也无妨——再说了, 这不是因为亲戚都在么,要是让老祖宗这么倒老爷的面子,老爷这个一等将军、工部右侍郎的面子往哪里放啊!
王熙凤则是想着:【我的亲姑妈,你那还叫‘不太能遮掩’?打从我嫁给琏二之后, 我就没见你遮掩成功过一回。您能在府中屹立不倒,还真是亏得您肚子争气,一生一个叫人羡慕嫉妒恨。我现在就只希望那两个讨债的跟着宝玉去了关外, 能够有点儿长进,我也不指望他们像萌哥儿这么本事,哪怕有萌哥儿的一半,二十岁给老娘我考个文科生员或者武科生员也行啊!】
…………………………
王氏的小不高兴, 在荣国府里连一点涟漪都没起,当天她回了自己院子之后,不出三两下,就被妍春给套了话。
她抱怨完之后,才惊觉自己对着女儿说这些,又是不妥当了——虽然王氏的智商仅限于应付后宅事宜,但是她也知道,在晚辈面前非议长辈是不对的(平时对着妍春抱怨李纨、宝玉、黛玉、贾环等等不算,因为王氏觉得这些人都是自己的晚辈;至于赵姨娘之流,王氏再看不惯也不会对妍春说她老子后花园里头这些解语花的事儿,毕竟一张嘴的龌龊不是黄花大闺女该听的),所以颇为尴尬地对妍春说:“方才太太说的事儿,你可全都忘了啊,一个字都不许往心里去。其实老祖宗对你们几个还是很好的!”
妍春暗自摇摇头:【太太您这意思不就是说老祖宗对我们孙儿辈的好是真的,对你这个儿媳不好也是真的么。】
“人都说英雄莫问出处,我亲爹虽然当初没拿下小三元(尬),但是他现在有小三元的孙子啦……想来老爷应该也觉得很宽慰的。太太不如想想,二嫂嫂那边还缺些什么,好置办起来一起送去。”
王氏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转移了,就算她以前确实是不太喜欢黛玉的,但是抵不住远的香近的臭,有李纨常年拉着王氏的火力,现在小儿媳又有了身子,肚子里是宝贝二儿子的孩子,王氏还是很愿意走心、花钱、准备物资的:“是是是,黑省那地方,我听人说冷得很,你二嫂算着日子,怕是得腊月坐月子……你说说,叫她留在京城,难道是我要害她么?老祖宗和宝玉都不同意,看看哪家的媳妇是跟着爷们在外头常年呆着,也不做好孝敬公婆的分内职责的?”
不拉不拉,不拉不拉。
妍春没吱声,对着太太看了又看,王氏不自觉地就越说越小声了:“我差人去问问萌哥儿没有什么要给他老子娘带去的?”
“嗯。”妍春面无表情。
王氏在心中腹诽:【我这哪里生的是女儿哦,明明就是活祖宗!板着脸居然这么像我婆婆!重点是她板起脸来,我这个做娘的还怵她?让不让人活了!】
妍春觉得,太太恐怕是得了二哥哥留在府里的那几本医书上所说的月事不调之症!
…………………………
当京城荣国府、林府的人动起来给黛玉准备药材、棉布、小衣裳等等的时候,宝玉已经稳稳地坐在冰城将军府吃粽子了:“萌哥儿这小子……”边说,边笑了起来。
就和天底下所有的父母一样,子女有本事有能耐考试优异,做爹妈的就只有开心的。
“是啊,我也没想到,萌哥儿竟连中小三元。爹爹说他从前也没中过呢,不过萌哥儿在信上说了,他没打算参加秋闱……”京城来的萌哥儿的亲笔书信是送到冰城将军府的,宝玉只是托了好伙伴的福,从递送圣旨政令的一千二百里加急蹭了信息,知道了大儿子的成绩而已。
“嗯,年少盛名有了,现在要沉一沉也不是什么坏事,这小子像我,怕是知道秋闱名字定然是在后头的,干脆便不去了。”宝玉啊呜一口咬掉半个粽子。
“反正争强好胜不是像我的……哎,表哥你慢点吃,糯米食不好克化,别叫芽哥儿学了你三口两口吃一个的架势,不然回头他非得肚子疼。”黛玉歪在榻上,远远地嘱咐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