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以后,沈凌才知道,那头小猪原来是高桢。
沈凌因为高桢喝酒的缘故,悄悄背过去咽了一粒避孕药。
半个时辰以后,天色完全大亮,沈凌也被折腾的睡意全无。
高桢还在耳边兴致勃勃的跟她谈论半个月以后到草原的种种活动,比如可以猎一只白狐给她做帽子,猎一只狼给她做褥子。
沈凌带着微笑一一听着,心里想的却是,将来若真的到了草原,自己从未学过骑马怎么办。
等沈凌将自己心里的这个难题抛给高桢时,高桢拍着胸脯道:“这有什么,一切交给我就是。”
两人从宫里出来回到太子府以后,高桢就命人找来了一匹温顺的母马教沈凌骑马。
沈凌对骑马一直没有什么兴趣是因为觉得这项运动有些危险,但是当她换上一身骑装,由高桢在背后做依仗,纵马在府里的马场驰骋时,忽然觉得骑马也是件很享受的事。
高桢将骑马的注意事项一一告诉她以后,便松开她下了马,让她自己试着骑上一圈。沈凌仗着有武艺在身,放开胆子骑了一圈,越骑越顺手,不到半天的时候就差不多学会了。
沈凌学会骑马的第三天,北齐皇帝便率众人朝着草原进发。
据高桢说,他们选择在草原避暑,一是那里气候比较凉爽,二是方便狩猎。所以他们每年要等到秋末的时候才会启程回京都邺城。高桢的话给沈凌提了个醒,所以沈凌走时不仅带上了很多夏季要用的生活用品,而且还带上了秋冬的衣物和锦被。
一行人走走停停了一个月,才到达他们的目的地,乌兰草原。
沈凌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他们所住的帐篷已经搭好了。
高桢和她作为北齐的太子和太子妃,所住的帐篷自然是宽敞舒适。
不仅有客厅,卧室,还有专门洗漱的净室。
沈凌这里刚刚洗去一身的风尘,还未休息,外面的角声就响了起来。
沈凌路上已经听惯,这是在提醒众人宴会已经开始。
赶了这么多天的路,沈凌只想躺下来好好休息一会儿,但是作为北齐的太子妃,这样的场合她却不能不出席。
沈凌无奈的叹口气,命人给她随便梳了一个发髻,拣了支玉簪子插上,又换上北齐这边宽大的衣袍,方才朝着宴会的地点而去。
第107章
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 因为几天前刚下过一场雨, 空气中浮动着清新的草木气息。
沈凌骑着一匹黄骠马,一边欣赏草原上的风景一边不时弯腰采摘一些野花。这些野花经过她的巧手一摆弄,一个漂亮的花环就编好了。
沈凌将花环戴在头上, 享受着难得的清静时光。高桢和他的两个兄弟狩猎去了,若兰几个在帐篷里忙活着用白狐狸皮缝制帽子,唯独她找不到事做,便自己一个人出来骑马散心。
沈凌纵马驰骋了一会儿, 周围的草丛越来越茂盛,有的差不多有一米来高,远远望去就像是玉米地一样严严实实的挡在眼前。
走近去就发现, 在一处草丛之上,有两根腰带被随意扔在那里。
沈凌一阵脸热,这是草原上的一个风俗,若是见到有这样的标志物出现, 那么路过者最好远远的避开去, 要不然撞破人家的好事,性情暴躁一点的直接就动手了。
沈凌正想转身离去, 原来在不远处啃食青草的两匹马突然跑了过来。沈凌一眼就认出其中一匹正是北齐皇帝所骑的那一匹胭脂雪,因其全身赤红只在头上有一簇白毛而得名。
撞到人家的好事本来就让沈凌不好意思了,何况是自己公公的好事, 沈凌赶紧牵着缰绳离去,纵马跑出去好长时间才觉得心跳声慢慢平复了下来。
她正准备沿着原路返回,忽然听到一阵马蹄声, 当先一人正是高桢,他后面跟着高柘、高棋两个兄弟,三人带着一大帮子人正在追赶一只白狐。
那白狐看上去灵活的很,不时从众人的包围中找出空隙趁机逃脱,渐渐往沈凌这边而来。
沈凌正要上前阻止他们继续前进,高桢已一眼看见了她,忙喊道:“宜芳,快闪开!”
沈凌还未来得及说出话,白狐已经朝着东北方向窜去,众人先后打马追了上去。
那方向正是沈凌之前撞见腰带的地方,忙喊了一声,但是众人忙着追赶猎物,没有人听她的提醒,争先朝着那处茂密的草丛而去。
沈凌怕他们追赶猎物的时候看不见那腰带,急忙跟了上去。
等她到的时候,就见众人一脸尴尬的站在当地,她来的还是晚了一些,白狐直接窜进了那片草丛,当时北齐皇帝正在拥着一个少女取乐,被众人打断好事,不由勃然大怒,将三个儿子并他们的属下骂了个狗血淋头。
当天晚上回到帐篷的时候,沈凌说起此事,“当时我本想出声提醒你们,只是你们跑的太快,我骑术又不是太好。”
高桢的脸上却有些复杂的表情,“当时那个少女虽然低下了头,父皇又竭力遮掩,但我仍认出了那人是司马大将军的女儿欧阳燕。”
沈凌不由吃了一惊:“欧阳燕,她不是二弟的未婚妻吗?”
这门婚事还是高柘的母妃娴贵妃给儿子定下的,高柘自己也对这位貌美的未婚妻很满意,眼看两人婚期将近,怎么北齐皇帝临到了插了这么一脚?
高柘道:“我和欧阳燕只见过几面,但却能肯定那人是她。二弟与她见了那么多次,怎么可能认不出来,也不知道他现在会如何伤心呢?”
被人抢了自己的未婚妻,而那人却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父皇,而且这好事还是自己撞破的,这样的事情放在高柘身上,真是够他受的了。沈凌忍不住幸灾乐祸的在心里笑了笑。
第二天早起起来,沈凌和高柘还未来得及用早饭,就听下面的人回说,二皇子高柘失踪了,一夜未回。
这件事直接惊动了北齐皇帝和李皇后,前者马上下令高桢带人到周围去找,并临时调遣了三百禁卫军随时听他差遣。
高桢带着这三百人出去了多半天,直到天快擦黑的时候才派两人回来报信,他们出去了这么长时间,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发现高柘朝着草原的深处去了。
北齐皇帝阴沉着脸吩咐下去,将这次带来的禁卫军抽出一大半去增援高柘,让他们务必把人找到。
草原的夜晚不仅意味着温度降低,还意味着有可能会遇到夜里出没的野兽,比如狼群。
一大半禁卫军派出去以后,在天快明的时候,高桢才带大部队人马返回。
高柘自然被找到了,只是情况有些不妙。他在深入草原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遇到了狼群,虽然凭着手里的弓箭和弯刀斩杀了好几只狼群,但身上也受了不少伤,其中一道伤口从左肩一直划到胸口,是被狼群里最强壮的一只公狼抓伤的。
那道伤口深可见骨,直接导致他在第二天就发起了高烧。
随行来的御医用尽方法却也退不了烧,沈凌听了就知道这是因为伤口感染发炎引起的高烧。
她想了好长时间,才从空间里拿出一包消炎药,虽然高柘对她有很明显的敌意,但是让她眼睁睁看着一个人因为高烧不治,她还是做不到。何况高柘最多是言语打击过她,并没有暗地里谋害过她,算起来也并不是什么坏人。
沈凌决定以后,就将药交给高桢,告诉他那是宋国一个神医的疗伤圣药,让他拿去给高柘用。
高桢自然对此深信不疑,拿到药就去了高柘的帐篷。
第二天,高柘的高烧就退了下去。
等高柘醒过来,听说是沈凌在关键时刻拿出了一包疗伤圣药救了自己时,脸上露出的表情真是言语也无法形容。
沈凌却像是什么也发生一样,见到高柘还是原来的态度,倒让高柘有些不好意思,觉得以前是不是看错了人。
毕竟他一直抱有敌意的人却在关键时刻救了自己,而自己一直捧在手心里的人却背叛了自己成了父皇的妃子。
北齐皇帝等高柘病情好一些以后,就宣布纳欧阳燕为丽妃,另外指了一个千金闺秀给高柘做王妃。
高柘受到这番打击,整整一个月没有提起什么精神来。
秋猎结束的时候,他的心情总算好了一些,看见沈凌有时也会主动打一声招呼,不像之前那样就是看见了最多也只会冷哼一声。
沈凌一点都不在意他的态度,秋猎结束回返邺城的时候,她在途中服下了一粒生子丹,不出意外的话,一个月以后,她就会被诊出喜脉,正好可以在第二年的夏天生下高桢的长子。
沈凌的目标既然是成为北齐的太后,那么她给自己定下的任务便是,最少也要生两个儿子,这样自己的地位才会稳固。
第一个儿子出生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北齐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沈凌在预产期临近的时候,没有跟随众人去草原避暑,而是去了邺城郊外的一个农庄。
高桢本想留下来陪她的,可是沈凌觉得他留下来反而会添乱,帮不上什么忙,便劝他随大队伍走了。
沈凌不是第一次生孩子了,所有准备工作都在她的叮嘱中有序完成,儿子出生的时候,沈凌还有余力看稳婆们给儿子包好襁褓,然后将那小小软软的一团抱到她面前。
也许是预产期往后错了几天的缘故,襁褓里的婴儿看上去白白胖胖,一点也不像是刚出生的婴孩,反而像是满月以后的婴儿。
沈凌看了好几眼,觉得大概同这个孩子的命格有关。因为不出意外的话,高桢过几年就会继位成为北齐的皇帝,而这个孩子作为高桢的嫡长子,肯定会被册立为太子。
高桢得知沈凌生下了他们的长子后,半个月以后就从草原那边返回来了。他还带来了北齐皇帝给孩子起得名字,高阳。
沈凌真心觉得这个名字还不如高桢好听,但是也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接受了这个名字。
高阳满月的时候,北齐皇帝破例提早结束了秋猎,回来看他的长子长孙。
看到高阳生的白胖可爱,北齐皇帝说了好几个好字,然后挥手命底下的人抬了一堆东西过来,有绫罗绸缎,有吃的玩的用的,都是给高阳准备的。
高阳的满月酒因为北齐皇帝将秋猎提前结束的缘故,办的很热闹,邺城所有的达官贵族一个不落的全来了。他们有的人虽然不喜沈凌这个宋国公主,但对高桢与沈凌生下的长子,却表示出了很大的热情。
那一天,沈凌比成婚的时候笑的更多,晚上休息的时候觉得累得不行,大概也同亲自给高阳喂奶有关。
之所以没有选奶妈而是亲自哺乳,并不是只有初乳对孩子特别好这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高阳从一出生就表示出了不一般的地方来,他拒绝喝除沈凌以外的人的奶水,宁可饿肚子也不喝奶妈的奶水。
沈凌便亲自喂他,因为这小子胃口比较大,沈凌一晚上要醒好几次,比从前带孩子时还要辛苦一倍。
高阳一周半的时候,沈凌便给他断了奶,实在是晚上醒的次数太多,严重影响了她的睡眠。因为断奶,所以夜里沈凌便用稀米汤代替奶水喂他。
高阳长到三周岁的时候,沈凌又怀孕了。
第108章
高阳十岁那年, 高桢继位成了北齐皇帝, 沈凌顺理成章的成了皇后。
她成为皇后以后,一点也没展示一国之母的贤良大度,不但不主动给高桢广纳妃子, 还在高桢有这个念头时主动掐灭了他的这个想法。
这个时候北齐的臣子还没有后世那种插手后宫的习惯,而且皇帝既然已有三个嫡子,那么他们巴不得皇帝不纳妃子,这样朝廷也能少一部分开支。
这样高桢在位期间, 沈凌就和历史上的独孤皇后一样,后宫里她一人独大,就连高桢有时都得听她的话。
高桢这个人性格比较直接, 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有时候处理政务时不免力不从心。
每当高桢因为一些政事委决不下时,就会找沈凌商量。
沈凌是做过县令的人,对地方上的一些政务了如指掌, 那些奏章里只要有一点不切实之处, 都能被她发现。
高桢见她处理政务时头头是道,在用人之道上也别有见解, 越来越看重她的建议。
沈凌因为做过地方官的缘故,所以非常看重地方上的民生大计,在她的建议下, 高桢推行了很多有利于民生的政策,引进了不少外来的农作物。有几种高产的农作物,还是出自沈凌的空间。
沈凌知道下面的官员通常会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弊病, 因此常劝高桢多出去走动,或者派遣太子高阳带人多去民间走走。
在夫妻俩的努力下,北齐的国力蒸蒸日上。
只是北齐的国库刚刚充盈一些,就有大臣上书要征伐宋国,统一中原。
高桢这个人没有什么雄才大略,他并不喜欢通过征伐来表现北齐的强大,更何况他现在的皇后还是宋国人,所以他直接拒绝了大臣的这个建议。
但是没过几天,邺城就开始流传皇后反对皇帝征伐宋国的事情来,而且事情的来龙去脉被说的特别详细。
沈凌听到这个传闻以后,并没有多大感觉。宋国对她而言只是宜芳公主的故国,并没有多少感情在里面。但是她终究还是太平盛世长大的现代人,实在是不喜欢连年的战争。
一旦两国开战,不仅意味着要死伤众多的将士,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民生社稷,所以沈凌无论是从哪个角度,都不喜欢战争。
不过也不由任由传闻这么继续下去,要不然不出半个月,她就会成为人们口中的祸水。
沈凌后来命人去打听了一下,发现上书要征讨宋国的大臣有两个。一个是礼部侍郎,属于文臣。另一个则是大将军齐武,属于武将。
沈凌想了想,便有了对策。在她的建议下,高桢将礼部侍郎找来,也不多说,直接宣布了一道圣旨,任命礼部侍郎为大同督军,即刻出发前往大同操练当地的将士。
而大将军齐武,高桢则派他去了外省征粮。
这两个人走后,高桢语重心长说了一篇话,大概意思是说,只要礼部侍郎和大将军今后能将大同的将士操练好或是能够征到足够十万大军吃的粮食,他便即刻宣布挥师南下征伐宋国。
这样一来,人们的注意力马上就被转移了。邺城现在最热门的话题就是,以礼部侍郎那样的文臣能否降服住大同那些兵油子,或是大将军那样的大老粗能否和当地的地方官沟通征到足够的粮食。
事实如愿朝着沈凌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礼部侍郎来到大同不久,就被当地的将士狠狠削了面子,这事传到邺城时,已经很少有人再提起讨伐宋国的事了。
他们看的很清楚,高桢根本没有讨伐宋国的心思,礼部侍郎和大将军提了这个建议,便被整的灰头土脸。既然这样,还不如顺了皇帝的心思,又能不得罪皇后,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