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传——夏天的绿
时间:2018-09-03 08:50:43

  要知道人一多什么乱子都容易出,而且这些乱子是绝不会讲道理的。而依靠几个护院几个伙计,那绝不能和乌压压的人群对抗。这个掌柜的虽然不太懂扬州这边的具体民情,可是他既然被他东家派来做掌柜,自然也是知道一些常识的。
  只不过他这件事还是做的迟了,或者说他没有想到南边几条巷子的‘刁民’真的这么‘刁’。他们根本不是来讨要说法的,也不是来和粮铺放刁撒泼,然后得一些好处,他们是来闹事的,也就是为了闹事,并不图什么好处。
  也可以说,姚家米铺倒霉就是他们最大的好处。
  于是场面混乱起来,先是米铺被人冲了进去,有人在铺子里打砸,也有人趁机带了一点粮食走。伙计们不傻,这时候都不敢上前。没看到那些护院的好手们上去了么,可是双拳难敌四手啊,还是被打倒在地!
  还有掌柜的也是,他本来已经躲在后面了,但还是被冲进来的人找到。没有人想背上人命官司,于是这掌柜的没有死,只是肋骨被打断了两根——此后他再也不敢在扬州出门了,这件事后很快回了湖州。
  闹完事,这些人立刻扬长而去。等到官府的衙役赶到的时候,看到的就只是姚家米铺一片狼藉而已,至于所谓的刁民,自然是一个都没见到——唯一抓到的是想要浑水摸鱼,在城南的人走了之后来米铺里搂粮食的左近人家。
  其中还有太平巷子的人呢!
  昨晚上麦瑞娘给赵家说了这件事,赵莺莺晚上就没睡好。一直在做梦梦见各处乱了起来,百姓都去冲击粮铺,冲击大户,然后连他们这种只不过是小有余粮的人家也不放过。
  然后她就被噩梦惊醒啊。
  就算知道扬州绝不至于如此,赵莺莺也不免担忧起来——她知道,现在还不是最难的时候!
  按照正常的发展,扬州城内粮食再进一步紧缺的话会引起大问题的。不要说官府了,就是富户也会想办法。实际上八大盐商里的程家已经开始在城外施粥了,其他的几家也一定在计划这件事。
  然后就是外地调运粮食,最后挨过最难的这一两月。事情迎刃而解,至少扬州城里很快会恢复。
  但是这一次不会,这一次还有后续的大水,很多事情就有了新的变故。
  吃过早饭之后,家里的妇女都坐在了一起做活儿——这也是最近一些日子的习惯,也是日子太无聊了,一家人说说话还好一些。
  王氏叹了一口气,小声道:“昨日麦瑞娘她娘的话我也听到了,今日早上外头买菜知道的更多。这件事姚家米铺本想严惩人家的,但是法不责众,而且人家都一哄而散了,怎么指认?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
  “这本来也不关我们家的事,我们本本分分过日子,把这最难熬的一段熬过去就是了。但是我听说,这一次最南边的人带起了一个榜样,城南别的地方的人家也起了心思...之后恐怕会更加不太平了。”
  赵莺莺和赵蓉蓉互相看了一眼,都没有说话。
  这种事情很好理解,现在的情况是有的人冲击粮铺最后没有惩罚,想也知道一些人肯定会动心的。饿肚子是多难受的事情啊,而伙同人群,仗着人多去抢劫粮铺简单轻松,官府也不管,这该怎么选择很难吗?
  王氏看了几个孩子一眼,下定决心道:“这些日子你们都不要出去了,买菜之类的我和你们奶轮流去。还有蓉姐儿,你仔细盯着芹姐儿,绝不能让她出门。”
  赵蓉蓉连忙道:“娘,芹姐儿其实很懂事的。虽然爱玩儿爱出门,但是只要和她说明外面不适合出去,她就会乖乖呆在家了。”
  赵蓉蓉说到底也是实话,王氏心里知道,于是也稍微放心了一些。
  赵莺莺虽然心里也担忧,但她表面上却不会显露出来加深家人的担心,于是岔开话题道:“娘,我看外面蔬菜越发昂贵的了,而家里还有不少绿豆,不然这两日我们自家发豆芽吃吧。”
  豆芽也能算是蔬菜,不过他们自家就有条件做。而且这些日子蔬菜越来越少,就算有也是蔫嗒嗒的。王氏也觉得想吃一些脆生生水灵灵的蔬菜了,只是一直没得买——其实也是有的,只不过她舍不得花那个钱。
  赵莺莺这样一说倒是提醒了她,对啊!他们可以发豆芽。
  只不过王氏不大擅长发豆芽,平常吃豆芽都是买的。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她一直没想起来发豆芽的原因,而且连带着方婆子也不太会发豆芽,所以发豆芽这件事还得找人帮忙。
  王氏很聪明,她没有去找别的人,而是直接去了王婆子家。现在外面多乱啊,弄不好就有人盯着他们家。而在别的人吃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自家还玩花样吃东西,这些人说不准就要打上自家的主意了。
  可是王婆子家就不同了,她家可比赵家有钱的多,自然不会图谋赵家那三瓜俩枣。而且去找王婆子一定也能把这件事解决,王婆子或许不会发豆芽,但是她家是有人服侍的!专管着厨房的婆子都有两个。人家专门做饭的还能发不好豆芽?
  事情果然很顺利,王婆子听说王氏来了立刻出来前厅见她。又听王氏只是问她借人帮忙发豆芽,一拍大腿笑了起来:“之前还说呢,现在的扬州城就是有钱都买不到好菜,一把子小青菜都晒卷了叶子,做出来也不好吃了。侄媳妇想的周到,你说我怎么一时也把这发豆芽忘记了?”
  王氏笑道:“我平常还做饭呢,只不过因为一般不家里发豆芽就不记得这件事,还是莺姐儿提醒。何况您了,您可是从来不进厨房的。做饭的人不说,您怎么知道!”
  王婆子一面笑着点头,一面让对小红道:“小红,你去叫厨房的吴妈过来。”
  吴妈是一个胖胖的妇女,似乎很少被叫到前厅,所以有些拘谨。听王婆子和王氏问起发豆芽才滔滔不绝起来:“发豆芽我当然是会的,这个活儿不难!我小时候我娘还靠给人发豆芽做过买卖呢!”
  发豆芽是一件看着很简单的事情,不久是把绿豆扔在水里面,然后换换水,过一段时间就有豆芽吃了。其实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一般人发出来的豆芽味道和卖相都不好,远远比不上外面卖的。
  吴妈则是重点说了两个诀窍:“一般人都知道发豆芽要在暗处,就只拿了块布遮着,这哪里够!最好是把豆芽发豆芽的盆子放进箱子里。不然出来的豆芽发硬发红。味道还发苦!”
  “另一个就是要在发豆芽的器具里面,豆子的上面压一个不轻不重的东西。有东西顶着,这些豆芽想往上长,这就要生的更粗更壮!为什么一般人家自家发的豆芽没有外头白白胖胖,很多都是不知道这个。”
  王氏也是不知道的人之一,听了之后赞叹道:“我就是不知道的那个,总也发不好豆芽,如今算是知道缘故了!这一次拜托您先给发一次,下次我自己试一试!”
  吴妈是王婆子家的仆人,当然说不出一个不字。应承下来,就带着王氏的绿豆和王婆子吩咐的自家也发豆芽下去了。
  回到厨房就有一个家里雇佣的婆子凑上来问:“主家找你什么事儿?难不成是有赏赐?”
  这人是王婆子雇佣的太平巷子人,她一生无儿无女,到老了没处过活。王婆子本着在本地做好事的心,让她在自家帮佣,甚至都住在自家了。但是又没有让她卖身,保留了一个良民的身份。
  吴妈话不多,只是拿出绿豆给她看:“吩咐事情做而已,让帮着隔壁的赵家媳妇发豆芽,对了,你去把橱柜里的绿豆取一些出来,主家吩咐了,家里也要发豆芽。”
  那婆子不像是吴妈一样,她可不是外地买来的,所以在左近还有亲。这些日子还偶尔去到亲戚那边接济——她人在王婆子家里自然吃穿不愁,看到一些快饿死亲戚自然要拉拔一把。
  看到要发豆芽,便咋舌感叹:“现在粮食可金贵了,绿豆还能解暑,涨价就更狠!穷人家饿的吃不上饭,这些有钱的倒是能用来发豆芽吃!”
  不过也就是叹一叹而已,说到底她还是沾了这些‘有钱人’的光才能这样安稳度日的。所以这样感叹一句,她就再也没有别的话了。
  王氏自然不能放下绿豆就走,在王婆子留客之后就陪着吃了两杯茶,说了几句话。
  “难得侄媳妇你来一趟,多坐坐!”王婆子留的很热情:“你是知道的,现在外头乱糟糟,我这个老婆子哪里敢随便出门!不要说出门了,就是去到街坊邻里家走动也不大敢。也就是侄媳妇家,还有另外有限的几家还敢交往罢了。你多坐一会儿,说说外头的事儿。”
  王氏心知这话是真,加上家里并没有忙碌的事情,便笑着答应下来。
  “其实外头能有什么新闻,就算是有新闻大家也不说,现在说的都是哪家死了人,哪家粮铺不敢开门这些。”
  现在陆陆续续已经有富户在施粥了,一般来说饿不死人的,但是吃饱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了。如果只靠施粥,人也就是饿不死。饿不死的状态是很虚弱的,这时候容易得病,得病了不容易好。
  所以最近传出来的白事可要比往年这时候多。
  王婆子看了看外面没有一丝风的天,突然感叹道:“这天时啊实在是太坏了!我记得我小时候八岁那一年就是遇到了这样的年景,大旱的时候谁家都逃不过!我娘那时候没办法,只能把我和我姐卖了。现在这样来一回,我们扬州城里还算好的,周边乡下恐怕就要卖儿卖女了。”
  王氏很惊讶,关于王婆子的传闻里可没有这一条,她的身世根本没有人知道,只知道她娘家绝不是扬州的。
  这寥寥几句话里,虽然也没有深入的意思,但是至少知道了来历。原来现在太平巷子人人都会羡慕的富贵人,年轻时候独自撑起门户的王婆子,最早时候是被家里人卖出来的。
  这和她现在养的瘦马何其相似!有的时候事情就有这么巧合,到好像是老天刻意安排的一样。
  不过仔细想想,王婆子能从一个被卖的小丫头混出来自由身,然后一步步发家做到如今的程度。中间艰难险阻,种种机缘巧合也是不足为外人道的。
  王氏很识趣,并没有接着往下问,只不过略说着无关痛痒的闲话。等到喝完了两杯茶,这就告辞离开。
  到了家的时候她感觉到今天的天不同寻常,似乎空气更闷一些,而且天色也暗一些——虽然不是很明显,但很有可能是指向一个可能。
  要下雨了!
  这个发现不只是她有,很多人也都有。只不过大家都怕空欢喜一场,没有叫嚷出来,只是默默望天,内心祈祷各方神明。
  不知道是不是祈祷产生了作用,随着不知道哪个院子里滴落了第一滴雨,发现的人惊叫起来。然后雨珠变大,噼里啪啦真的下起雨来。
  干渴的大地迎接雨水,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第72章 
  “蓉姐儿, 出来接一接!”
  赵家门外响起了王氏的声音,不知道什么原因比平常沉闷了很多。赵蓉蓉应了一声, 就从房里出来, 撑一把大大的清油布伞,提着裙子小心地穿过前院去给王氏开门。
  天上下着大雨,水流如注。雨水落在地上汇聚成涓涓细流, 最后往低处走,从特地挖开的排水渠流走。但即使是这样, 地面上的积水也不少,赵蓉蓉怕脏了裙子, 自然十分小心。
  打开门, 是个穿蓑衣戴斗笠的人, 看不出男女老少——这也就知道为什么刚刚声音那样沉闷了。穿着这样不方便一身, 说话多少会有些瓮声瓮气。
  普通人家避雨无非两样, 一样是雨伞, 一样就是蓑衣斗笠了。王氏不是不想打一把轻便的雨伞,只不过现在雨下的十分大, 像赵蓉蓉一样在院子里走一走也就罢了,要是出门, 非得一身湿淋淋的回来不可。
  因此王氏换上了蓑衣斗笠出门。
  赵蓉蓉接过了王氏手上的菜篮子,等到王氏进来又赶紧关上门。
  菜篮子里头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个小小的倭瓜,剩下的都是一两寸长的小杂鱼。
  王氏到了正屋堂屋里,解下蓑衣斗笠, 赵莺莺就拿来了干毛巾。接过女儿手里的干毛巾,王氏一个劲地揩干自己头发上多少沾到的水。然后擦擦手道:“这雨下的太大!”
  赵莺莺踮脚看了看外头的水帘,笑着道:“下这样大的雨,我还以为买不到菜了呢,那些菜贩子居然能在这种天气里把菜运进城来。”
  王氏听了暗笑女儿见识少,不晓得过日子。把擦过手的毛巾递给她道:“下雨算什么,下刀子都得做生意。都不是有钱人,哪里敢歇息!有些人是一天赚下一天的吃饭钱,今日不做这营生,明天吃什么!”
  说着又皱眉道:“不过因这雨菜市上的确少了一些菜摊,最后看来看去就只有南瓜还算齐整,其余的菜要么细细瘦瘦不成样子,要么乱七八糟的。还好最后有个卖鱼的过来了,像是趁着谁涨起来,先去网了一回。”
  南瓜就是倭瓜,不同的叫法而已。赵莺莺看了看赵蓉蓉递过来的菜篮子,笑着道:“这南瓜好,今日我们做南瓜饼吃吧!”
  南瓜饼最后要用油来煎,一般人家轻易不动这种锅火。不过王氏并不在意这个,她本就不是一个在吃穿上苛待孩子们的,在家里的光景逐渐好起来之后就更不用说。
  于是点点头:“随你们姐妹摆弄,不过记得早些把那些麦穗鱼收拾出来,待会儿煮汤喝!”
  赵莺莺再看那些小杂鱼,才发现虽然是杂鱼,各种小鱼都有,甚至还能看见几只小虾米。但是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一二寸长的麦穗鱼,显然这是王氏特意拣择过的。
  同样都是杂鱼,可是行家眼里也是不同的。王氏这种主妇,又是生在扬州这种吃鱼的地方,自然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眼看到那卖鱼的一堆小杂鱼里有不少麦穗鱼,这才动了心思挑拣出来买下。
  麦穗鱼一二寸长,因为和麦穗差不多大小而得名。当然,各地或许还有其他的叫法,赵莺莺就不知道了,反正当初王氏教她认这种鱼的时候就告诉她这是麦穗鱼。
  麦穗鱼和其他小杂鱼相比有几个优点,肉多且细嫩,而且刺少的近乎没有——王氏让他们收拾麦穗鱼,其实麦穗鱼根本用不着收拾。鱼鳞细到不用刮,肚子又不像之前赵莺莺收拾过的糠糠屁不同。那种小鱼一肚的肚肠,里面全是污物,必须要收拾。
  而麦穗鱼呢,只有一根细细的鱼肠,懒得弄也可以不弄。
  赵莺莺之前吃过一次麦穗鱼——用盐码过之后晒至半干,然后油炸。就是最一般的炸小鱼的做法,不过因为麦穗鱼肉质出众,所以做出来格外好吃。赵莺莺当零食吃,一个人也能吃一碗。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