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女为悦己者容就是这么个意思,她算是明白了。
她泪眼朦胧地看着他追过来,也不顾灰尘弄脏他的衣服,半跪在地上将她小心扶起,纵是她满目的泪水也模糊不去那一脸的焦急。
这一刻,她一把抓住他的臂膀,终于忍不住用恳求的语气问他,为什么不隐姓埋名,为什么不肯逃开旋涡活下去。
胤禟伸手捂住她的嘴,却被她打开。他知道这里遍布雍正的眼线,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呈在皇帝的御案上,玉荣也知道。
可他们都因为各自的缘由而无所顾忌。
胤禟看了玉荣一眼,又恢复淡漠的模样。他说:“我身上始终流着圣祖皇帝的血,我姓爱新觉罗,这不是他可以随意侮辱的。”
雍正给他改了名字,还是诚亲王和恒亲王两个兄长给拟的名。玉荣不懂满语,如此刚好可以不用听胤禟受到了怎样的侮辱,人都要走了,他们还想怎样呢?
胤禟将玉荣从地上扶了起来,知道她扭伤了脚,却还是狠心将她撇在一边,似乎是怪她折辱了他的自尊与骄傲,口吻依然冷漠地声称道:“我输得起,我不需要苟且偷生,而且是听着他的辱骂苟且偷生。”
玉荣别过头,眼泪已经干涸,入目的只有西北透明一样的夜幕,清晰又昏沉。她心里空落落的,不知该痛恨雍正,还是该痛恨命运。
翌日,仍是晴空万里。
玉荣以为她会彻夜难眠,谁知枕在他身边却能睡得异常安稳,一个噩梦也没有。
这日是他启程去保定的日子,玉荣死皮赖脸地陪了他一夜,说什么若他赶她走,就是下辈子不愿跟她在一起的意思。
胤禟虽然笑了,眼眶却是酸的。
今生遇到他的女子下辈子都不会想再见到他了,怎么就她不一样。
玉荣不知他在想什么,只是红着脸帮他整理了一下衣裳,虽是平民穿的粗布料子,可她却还是像对待贡绸一样小心。
临去前,她大着胆子偎进他怀里,环住他精瘦的身子,喃喃念了一句:“生离不可闻,况复长相思。”
这一别就是再也不能知道他的消息了,生死面前,相思之情又算得什么。
只是胤禟听了不这样想,他只惦念着这乐府诗的下一句,连忙将她从自己怀里拉了出来,神色严肃地看着她,生怕她寻了短见。
玉荣见他哆嗦着唇,一时竟笑了:“想什么呢?我当然想好好活着的。”
要与他分别实在是太难了,所以她昨日还有似梁祝般的决绝,不能生同衾也要死同穴。可今日一在他身边醒来,却好像突然想明白了。
“是你教会我要懂得尊重生命的,我当然要好好活着。若是死了,才是与你真正的天人永别。”
死了,就是谁也不记得谁了。
*
一月后。
夏日,一片炙热,虫鸣喧嚣。昏暗的牢房内满地狼藉,角落里蜷缩着一个模糊的影子,周遭寂静无声。
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日,爱新觉罗胤禟卒于保定看守所。
三百里外的京郊,玉荣单手提着素色的百裥裙,穿过有些荒废了的园林,按着记忆中他说的地点,找到一大片荷花塘。
他说这里的荷花在盛夏时开得尤其美,现在却只剩下残荷片叶了。
玉荣蹲下身,将手上拿着的荷花灯小心放入水中。今年她也用了心思扎的,去年是粉色的,今年是白色的,共是四十三片花瓣,比去年多一瓣。
“胤禟生辰快乐。”
「最是人间留不住。」
雍正七年夏。
怡亲王趁端午节时回了一趟府上。他太忙了,总是在圆明园住着,很少回王府。难得回来一趟,见了他的福晋兆佳氏也不忘嘱咐道:“下面的人新送来几筐荔枝,你待会儿拿些给年贵人送去。”
他依稀记得玉荣喜欢吃这个。
那时上奏雍正的密折里,没少奏呈九贝子挥金如土骄奢淫逸,其中有不少出项是为了年家小姐频繁购得岭南荔枝。
兆佳氏一听,怔了:“年贵人三月前就去了啊。”
怡亲王骤然惊愕,随即又马上质问道:“怎么不告诉我?”
他这几年脾气愈发大了些,兆佳氏实在忍不住,肃声道:“爷,她再怎样也是皇上的人!”
这些年他一直惦念着宫里这位,似乎找到了寄托似的,牵肠挂肚似的念着,因为他很喜欢她,像喜欢年轻时的自己一样喜欢。
他愣了,没想到自己竟真的被误会了。他低声道:“我只是受人所托罢了。”
他还记得胤禟在他脑中留下的清晰的话——
“你和老四真是好啊。”
……
“可他未必会领你的情。事后该怎么处理,他大概不会交给你。”
……
“不过你这个情,我领了。”
……
“我的人怕是留不下几个。若能留几个最好,若留不下,还烦请你帮我照看着她。”
……
“我只是想帮她过她想过的生活。”
……
这么一说,他倒是有些想起来三月前的事。那时圆明园的梨花开得很漂亮,皇上还叫他去赏花,中途皇后遣人来了一趟,但那传话的奴才并没讨着赏,而皇上听了一下也就继续跟他议论起军国大事了。
……
后来他辗转看了一眼那记忆中的少女留下的遗物,是一张小笺,短短一行小字,一样刺破了他的当年旧事,让他见之怆然。
“如何与君别,当我盛年时。”
作者有话要说: 可算是补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