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呈祥——乔家小桥
时间:2018-09-12 09:26:52

    手指点了点桌面,楚修宁缓缓道:“案子自有人去查,我只知她是虞家军的少帅,而虞家军是袁首辅一派,我若有个行差踏错,虞家必定会在袁党弹劾我的折子上署名。以你爹今时今日的官位,一旦被攻讦获罪,可不是丢官那么简单。隔壁工部王侍郎被寇凛抄家那年,你也有十二了吧。王侍郎的几个儿女,小时候你也认识,抄家以后儿子被发配充军,没到地方就不明不白的死了。女儿则入了教坊司,沦为供京中权贵们随意亵玩儿的官妓,得年满三十方能赎身……你在怪你爹狠心之时,可曾想过你爹若狠不过别人,你兄妹二人何去何从?”
    “我……”指甲陷入手心里,楚谣低头不说话。
    她知道她父亲说的都对,对政敌是绝对不能留情的。但这个人是虞清,她实在做不到,实在是做不到啊……
    “如此感情用事,立场不定,还想入朝为官,助我一臂之力?”楚修宁说话时,表情与语气皆是淡淡,“我以前就说你够聪明,是一块儿读书的好料子,却也只适合读书,你还总是不服气,说我瞧不起女子……”
    楚谣心中痛苦,父亲这番话,着实令她难堪又惭愧。
    楚修宁喝了口茶:“等忙过这阵子,爹得多用些心思给你找个婆家,省的你遭贼惦记,也省的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见楚谣被训斥的微微发抖,眼眸里氤氲起薄薄的水雾,楚箫拳头一攥,怒上心头,忍了又忍,实在忍不住:“您说够了吧,您入朝为官是我们兄妹俩逼您的吗?明明是您自己野心勃勃,整日里争权夺势阴谋算计,竟还冠冕堂皇说是为了我们?这个黑锅我们可不背!”
    楚修宁一口茶差点儿喷出来,怒道:“你个逆子说什么?!”
    楚箫豁出去了,指着他爹骂道:“说您是个结党营私陷害忠良的大奸臣,听不懂吗!”
    这祖宗!楚谣惊的三魂去了两魂半,赶紧去捂他的嘴:“哥,你疯了?”
    楚箫强硬的挣脱,反抓住楚谣的手腕,瞪着案台后瞠目结舌的楚尚书:“您整天说袁首辅奸贪,寇大人奸贪,您自己又比他们强到哪里去?不,袁首辅我不清楚,但您比着寇大人差远了,起码寇大人知道虞家军一乱,沿海百姓将会遭殃。您呢?您就只想着沿海的兵权会落到谁的手里,就您这样狭隘的心思,竟还身为太子授业恩师,门生遍天下,日后真让太子登基,您当上首辅,我看咱们大梁离灭亡也不远了吧!”
    “你……”楚修宁险些气晕,抄起桌上的镇纸就朝楚箫砸过去!
    楚谣赶紧转身抱住他,想要替他挡下。
    但那镇纸并没有砸过来,她转头,瞧见谢丛琰背对着她,站在她与父亲中间的位置,果然是被他给接下来了。
    谢丛琰随手又将镇纸扔回桌面上,没有说话,转身朝门外走。
    楚谣喊了一声:“小舅舅。”
    他已经打开书房的门,闻言脚步顿住。
    “关于虞清……”
    “抓她是你父亲的意思,我不过听命行事。”谢丛琰撂下句话,径自走了,连门都没有关上。
    楚谣感觉不出他的情绪,也没有时间感觉,因为她父亲起身绕开案台,颤着手从柜子里抽出一条鞭子,皙白的脸气成了红面关公,一副要将楚箫往死里打的架势。
    “爹啊。”楚谣急的掉眼泪,想跪下求饶。
    “跪什么跪?谁跪都轮不到你跪!”楚箫死死拽住她,将她拽出门去,朝远处的家仆厉声喝道,“来人,将小姐送回去!”又指着楚谣,“回房里休息,听话,非要留下来的话,就等着看我把爹气死!”
    楚谣可以感应到他的愤怒,却从未见过他这样强势的一面,强势的令她不知所措,心里明白自己今日是拦不住他了。
    “啪!”
    等家仆将楚谣送走,楚箫猛地摔上门,绷着唇线回来硬邦邦跪下。
    楚修宁的鞭子还没挥出去,他仰着脸冷笑:“您不能打我,打出血来,我可就晕了,您准备打阿谣吗?”
    楚修宁一愣,拿着鞭子的手抖了又抖:“怪不得,原来有恃无恐啊。”
    “那当然了。”楚箫嗤笑一声。
    “瞧瞧你这副德性,我楚家言情书网,诗礼传家,怎会出你这种不长脑子的混货!”打不得,楚修宁扔了鞭子,气怒过后,痛心疾首,“也是我的错,当年入东宫教导太子时忽略了你。”可他这儿子自小虽然顽皮,却聪敏好学,他是万分放心的,“也怪那个虞清……”
    “是我自己不想学好,谁也不怪。”楚箫人跪着,脊背却挺的极直,“我楚家的确言情书网,诗礼传家,我幼年也曾立志于读遍圣贤之书,像您一样位极人臣,光耀门楣。可我六岁时,您从吏部侍郎升任吏部尚书,且选入东宫教导太子,逐渐进入权利中心,便开始终日忙忙碌碌。母亲病重至去世,缠绵病榻那小半年里,您陪伴母亲的时间,您数过吗?”
    楚修宁微微怔了怔。
    楚箫继续道:“还有我那知书达理的母亲,您将那些同僚们赠送的美妾一个个带回府里来,母亲明明伤心垂泪,竟还教导着妹妹何为三从四德。从那时起,我就对我念的这些圣贤书起了疑惑之心,渐渐倦于向学,想跟着虞清一起去从军。”
    但那也是小少年的叛逆之言,并不是特别认真。
    “直到我与妹妹坠楼。”楚箫说起来时,手掌捏成拳头,随后慢慢松开,指了指书房二楼,“就在这楼上,当时您归家,我们两个跑去廊下和您打招呼,栏杆断裂,我们一起掉了下去……这些年来,妹妹一直以为是家仆离我比较近,接住了我,可事实究竟是怎样?”
    询问之时,他慢慢抬头盯着楚修宁。
    楚修宁心头一骇,与他对视片刻,错开了目光。
    “按照您那会儿的习惯,家仆全是守在院外的,我们掉下来时,只有您来的急扑上前接着。我看的清清楚楚,您当时惊慌失措,伸开了双臂,想要接住我们两个。但在一瞬间,您改变主意,只接住了我。”
    “我……”
    “您用不着解释,我懂。您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我和妹妹当时离的有些远,您两只手接两个,有可能一个也接不稳,所以您当机立断放弃了妹妹,以两只手全力接住我。即便如此,您的左手臂还是被我给砸脱臼了。从那以后,咱们府里就多了许多武功高强的护卫,几步就得站一个。”
    楚箫深吸一口气,“往后您不惜重金去帮妹妹治腿,当妹妹眼珠子似的宠着,一句重话也不说她,全是因为您心里愧疚!”
    楚修宁此时怒意全消,慢慢走回案台后坐着,苦笑道:“我以为你当时吓傻了,岂料竟全被你看在眼里,还憋在心里这么多年。那……你是希望我接住阿谣,让你摔成个残废?迫不得已续弦,再生个儿子来继承家业?”
    “我明白您的难处,我不怪您,也怪不了。”楚箫梗着脖子道,“我只是觉得您很可怕,女儿与儿子同时坠楼,您接儿子,若我与太子同时坠楼,您必定去接太子。您总是短短一瞬就能抛弃本能,摒除杂念,做出自己认为最正确的决定。您饱读圣贤书,宦海沉浮数十年,您是一个睿智果断的人,是一个了不起的政客。”
    楚修宁听明白了,诧异道:“你认为你爹的所作所为,全是读书读出来的?你不愿成为爹这样的政客,不想沾染你认为肮脏黑暗的朝政,所以你自我放逐,终日吃喝玩乐,选择做一个无能之辈?”
    楚箫骄傲点头:“没错。”
    楚修宁捏着眉心,充满了无力:“你,你当年不过一个八岁的小孩子,哪来这么多奇怪的想法?”
    楚箫盘腿坐在地上,拢着手冷笑道:“您生出来的儿子,你自己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
    他不知别人读多了圣贤书会怎样,他是他父亲的亲生儿子,最有可能长成他父亲这样的人,所以他要在源头处就把自己扼杀掉。
    另一方面,他又不想妹妹长成母亲那样的女人,张口闭口贤良淑德,才总是在书院和国子监动不动给自己一刀,让妹妹代替他接受属于男人的教育,抛弃那些狗屁不通的三从四德。
    他怪不了他父亲,他自己怪他自己。他能做的,只能是倾尽所有,令妹妹此生平安喜乐。
    书房里静了许久,父子俩谁也没有再说话。
    楚修宁揉着太阳穴不断反思自己,枉他门生遍朝堂,却连自己儿子每天再想什么都不知道。
    从八岁起,十二年了,思想竟然偏激到这种地步。
    他再不费些心思,这孩子怕是真要废了。
    
    第37章 为官
    
    原本今晚还约了叶次辅谈事情, 楚修宁不准备去了, 眼下没有什么比他儿子更重要。
    越是早慧的孩子, 越是容易误入歧途。也是他忽视了,树立起一个坏的榜样, 却毫无自觉, 再加上公务繁忙缺乏沟通, 没能及时加以指导,任由儿子产生这种极端偏激的思想, 贯穿整个成长过程。
    万幸今次虞清落难, 逼着儿子忍不住将埋藏在心底的情绪爆发出来, 补救为时未晚。
    父子僵持之中, 楚修宁经过思考,面色凝重的伏案写了张条子, 起身走到书房门外, 招了招手。
    院外守着的家仆小跑而来:“老爷。”
    “快马加鞭,送去吏部门房。”
    “是。”
    楚修宁把门合拢, 重新回到案台后坐着:“你起来吧。”
    楚箫坐在地上不动:“我就喜欢坐在这。”
    “那就坐着吧。”楚修宁由着他,继续喝茶看公文。
    楚箫在地上坐了快半个时辰,屁股都坐麻了,想站起来抹不开脸, 想和父亲说话心里又憋着口气。
    终于, 书房外远远传来声音:“大人,属下将您要的东西取来了。”
    楚箫看着他父亲出门,赶紧跳起来活动活动筋骨, 再慌慌张张的原样坐下。
    楚修宁回来时,手中拿着一本奏折,放回案台上,正色看向楚箫:“在你心里,爹就是个只知玩弄权术、视人命如草芥的奸臣?”
    楚箫被熬的气势全无,硬着头皮道:“这是您自己说的。”
    楚修宁不见恼色:“你不屑圣贤书的教导,不齿朝政黑暗,恶心爹这样的文臣政客,认为武将们浴血沙场,才是真正的把江山社稷、百姓福祉放在首位?”
    “当然。”回的毫不犹豫。
    楚修宁头疼,却不会训斥他“享着你爹带给你的荣华富贵,活在你爹的庇护下,哪来的脸恶心你爹”这种话。
    根据楚箫现如今的心态,根本不屑什么富贵与庇护,反还觉得是自己强行喂了他一嘴的屎。若非有个孪生妹妹牵绊着,估摸早就离家出去自生自灭了。
    这脑子究竟怎么长的?
    楚修宁调整情绪,和颜悦色:“那你告诉我,虞康安在朝中上下打点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不等楚箫说话,他再道,“你怕是会说,如今文臣掌权,武将折腰,全是我们这些奸臣逼迫出来的。”
    楚箫面色一沉:“起码虞总兵的确守着一方安宁。”
    “我不否认你对虞康安的评价,但你是否知道,当年福建总兵的位置空出来后,虞康安能坐上去,是因为袁首辅踢走了当时在福建治理倭寇的孟阆。孟将军同样出身将门,论资历,论军功,论本事,样样胜于虞康安,输就输在他像你一样脑袋一根筋。我欣赏他,想扶持他,他反过来骂我是个弄臣。”
    又不等楚箫开口,楚修宁话锋一转,“咱们既然谈到了虞家军,爹今日与你聊一聊倭寇,你可知道倭寇从何而来?”
    楚箫皱起眉:“东瀛来的啊。”
    “东瀛为何要来劫掠咱们的沿海?”
    “东瀛国内正在打仗,民不聊生,武士才会出海劫掠……”
    楚修宁将吏部特意送来的奏折扔过去:“你先看一看这道折子。”
    楚箫伸手捡起来,奏折已经发黄褪色,有些年头了。
    打开一瞧,密密麻麻全是字,言辞恳切,指出倭患与我朝实行的海禁政策也有一定关系,建议取消海禁。沿海百姓数百年来赖以为生的除了打渔,还有对外通商,海禁政策实施之后,等同断了一部分百姓的活路,所以他们铤而走险的与倭人进行贸易,并帮着倭人对抗朝廷……
    楚箫看得入迷,这折子还逐条论述了沿海百姓为何生活困苦,不惜联合倭寇,从而指出大梁各项制度的弊端,且提出改革建议,鞭辟入里,字字珠玑。
    他不曾看完就抬头问:“爹,这折子是谁写的?”
    “是我早些年写的。”瞧见楚箫露出难以置信地表情,楚修宁啼笑皆非,“你以为你爹手里这杆笔,就只会写折子弹劾政敌吗?”
    “那为何您的建议至今没有实行啊?”
    “我因为倭患一事,当年一连上了六道折子,全被内阁驳回,还因此遭了一通弹劾,挨了十个板子。试想一下,若我那会儿已是首辅,在朝中说一不二,推行改革,沿海倭患绝不会发展到今天这样不可收拾的局面,用得着虞家军提着脑袋去浴血奋战?”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