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独家珍宝——山有嘉卉
时间:2019-01-16 10:46:27

  如果见过实物,制作时自然就更能接近真实,达到栩栩如生的要求,郑耘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叶佳妤见他应承了,心里不由得一喜,盘算的却是如何能将《山家清供》和《东京梦华录》等几本书里某些眼馋了很久的菜式做出来,说不定能顺道解解馋。
 
  一切商量停当,会也就开完了,沈砚行和叶佳妤留在剧组和大家一起吃盒饭,盒饭很简单,不过一荤二素,叶佳妤还好,却苦了沈砚行。
 
  倒也不是说菜有多少或者多难吃,而是太咸。外卖嘛,口味总是重些的,味精调料也放得多,可是沈砚行一直以来在延和居有莫桦和穆牧料理饮食,又或是回家去吃穆教授或阿姨做的菜,即便出去吃,现在很多餐厅都强调自己用料健康天然,和外卖这种大锅菜还是不一样的。
 
  饮食上他有些不习惯,吃得就少,反正也不见饿,只简单的吃吃就算了,到了该午睡的时候才真的为难起来。
 
  叶佳妤见他坐在椅子上有些沉默,一时间愣了愣,又想起他有午睡的习惯,让他现在就改肯定是改不过来的,缺了觉他脾气不好,旁人又要无辜受累。
 
  于是左右看了看,拉了两张椅子过来,挨着墙根拼起来,过去拉拉他的手,轻声劝道:“你先将就歇歇,一会儿让阿标哥他们去买一张躺椅送过来,明天就好了,啊?”
 
  沈砚行抬手揉了揉额角,觉得头已经有点疼了,只好答应她,就着几本书垫起来的枕头,侧着身躺了下去,闭上眼,迷迷糊糊的就眯了起来。
 
  他睡不踏实,隐约听见叶佳妤在和别人说话,有人问:“沈老师这是怎么了,不舒服么?”
 
  叶佳妤就“嘘”了一声,低声应道:“他每天都得午睡,不然头疼,没发工作的,你们多担待。”
 
  那人就又说:“啊、没事儿,一会儿沈老师醒了咱们再继续,叶老师你先休息。”
 
  他想睁眼看看是谁在和叶佳妤说话,可是眼皮很重,无论如何都睁不开,没过多久,他感觉到有一件衣服盖在了自己身上,味道很熟悉,是叶佳妤用过的那支一生之水的味道。
 
  然后他就觉得有一只温暖柔软的手掌轻轻抚摸了一下他的脸,是温热的,就像他每次握过的那样,带着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温柔,轻轻的,又落了下去。
 
  他渐渐的睡着了,再睁眼就见叶佳妤正坐在自己身边,膝盖上放着一本还有些新的《东京梦华录》,她正低头看得入神。
 
  “……阿渝。”他抬眼望着她,小声的叫了一声她的名字。
 
  叶佳妤把书合上,一手撑着腮帮子,歪着头看他,“醒了?醒了就起来呗,准备开工。”
 
  沈砚行应了一声,翻身坐起来,把身上滑落的外套拎起来叠好,起身往外走。
 
  他们所在的地方是一个两进的宅子,用以做平时歇脚存放不重要的杂物之用,门外回廊下围了一圈人,中间一张小矮桌,上头放了张图纸。
 
  沈砚行走近过去,听到他们在讨论宋朝的街市,“开封得有药店、算卦摊子、香料铺、绸缎铺和当铺,得举目青楼画阁,绣户珠帘才行啊。”
 
  “尤其是这酒楼,得做好了,很多场戏都会出现的。”又有人接着道。
 
  影视基地有专门的景区可以提供给他们进行拍摄,基本仿照清明上河图,可是有的地方却也得自己布置。
 
  此时有人抬头看见沈砚行,忙招呼了一句,“沈老师起来了,赶紧来帮我们看看还缺什么。”
 
  沈砚行伸脚勾了张小板凳来坐下,看了看他们已经列出的东西,点点头道:“盖红纱栀子灯的箬笠是不是漏了?”
 
  他指着纸上的一栋建筑点了点,那是宋诗中常见的樊楼,是五座三层高楼,各栋之间有廊道相连,内有不少单间,门口挂着珠帘,公子哥儿在此彻夜狂欢。
 
  宋代的大酒楼一般大门都绘有彩画,设红绿杈子,悬翠绿帘幕,挂红纱栀子灯,三园楼在进门后有一条主廊,中间有一个天井,南北的长廊及楼上都是一个个精致的小子,白天到黑夜都是灯火辉煌,几十个浓妆艳抹的妓女聚于主廊上等待酒客的召唤,望之宛若神仙。
 
  不过懂行的人自然知道,这些酒楼的娼妓只是伴坐而已,另有所谓奄酒店,有可以提供特殊服务的妓女的,会在酒阁内暗藏卧房,这种酒店的标志是在门首的红栀子灯上加盖一顶箬笠。
 
  沈砚行说的箬笠就是用在这种酒店上的,剧本中也有官员狎妓的描写,这一点上同样要分清楚,可不是只有青楼才会有妓女的。
 
  众人想了起来,忙应了声,然后在纸上加了一个箬笠的备注。
 
  叶佳妤那边还没有正式开工,因为得到郑耘的允许,她可以亲自下厨做出成品来让道具师仿造,所以现在她也就是和两位负责这一块的道具师一起讨论要定什么菜式。
 
  世间毕竟紧张,很多菜不可能一一做出实物来仿造,叶佳妤决定只做会在剧中给特写的那些,损失有时间,就再做其他的。
 
  商量停当,已经是下午的六点,金乌西坠,叶佳妤和沈砚行在道具组各位同事的邀请下和他们一道去吃晚饭。
 
  刘标和方莫远远的跟着,像是两个观光的游客,不知道是不是知道有他们跟着,沈砚行走着走着就隐隐觉得有人在看他们。
 
  他试了几次回头去找,可是找来找去都没有发现,他皱皱眉,只好认为是自己的错觉。
 
  “怎么了,发什么呆呢?”叶佳妤凑过来低声问了句。
 
  顿了顿她又哦了一声,问道:“我知道了,是不是还不习惯后面有人跟着?”
 
  “你以前就是这么过来的?”沈砚行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忽然想到叶佳妤以前可能就是过着这样的日子,不然她不会这么习惯,当做没那俩人似的。
 
  叶佳妤果然点点头,耸耸肩道:“直到上大学,我听我妈说以前我差点被拐子拐走过。”
 
  沈砚行哦了一声,拉着她的手又紧了紧,然后往前紧走了两步跟上大部队。
 
69.第六十九章
沈砚行和叶佳妤在剧组的工作很快就进入正轨, 他们各自负责的工作并不相同, 和他们配合的工作人员也不相同,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局面,明明在同一屋檐下, 见面却并不多。
 
  为了方便工作, 叶佳妤向夏明远申请了一笔资金,买回来锅碗瓢盆还有煤气和电磁炉,工作间就设在另一个暂时闲置的小房间里。
 
  因为剧本已经基本定了下来, 剧情并不需要他们道具组来操心,要做的,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精益求精罢了。
 
  按照剧本, 故事的起始年代设定在1032年左右,也就是宋仁宗当政时期,大约是在明道元年前后,这是很多史学家公认的北宋的最好时光。
 
  这个时候的北宋,正是“八荒争凑, 万国咸通”的景象, 国泰民安、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仁宗在位的四十二年, 是整个宋朝最好的时候, 此时北宋的工商业蒸蒸日上, 市民阶级日益壮大, 市民文化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 勾栏瓦肆就随之应运而生。”
 
  这也是沈砚行最初向郑耘建议把时代背景落脚在仁宗朝的原因, 能够更好的向观众展示宋朝的雅致生活,但又因为作品本身是架空,所为的仁宗朝也只是影射,所以仁宗之后才出现的社会生活也能够容纳进来,能够成为一部充分提现宋朝生活方方面面的作品。
 
  这天被郑耘叫来的编剧也已经进组,加入了沈砚行他们的工作中,随时调整剧本的细节,主要是台词。
 
  但沈砚行最主要的,还是跟道具师一起商量什么怎么做,该注意什么。
 
  比如他现在说的勾栏瓦肆,在宋代勾栏是代指所有表演场所的,“门口要贴有纸榜,上面写着当天演什么戏和名角姓名……”
 
  他正低头指着电脑屏幕上的照片给大家讲着,就听见一阵不大不小的喧闹,他顿了顿,抬起头匆匆看了一眼,就见叶佳妤拎了满手东西从门外走过。
 
  其他人也看见了,但没当回事,只打趣道:“沈老师,有叶老师这么会做饭的女朋友,你是怎么保持身材的?”
 
  “靠忍住嘴。”沈砚行笑笑,也调侃似的应了句,又继续去看电脑屏幕,鼠标一滑就切到了另一张照片。
 
  图片里是一把曲颈、 梨型身、短腹,榫卯结构,面板拱形突出周边,膛内有拱状音樑的四弦琵琶,“宋琵琶为四弦,四相十二品,弹的时候是竖抱,用手指弹,跟现代接近。”
 
  说着他又点出一张琵琶的照片出来,“你们看,这是唐代的五弦琵琶,弹的时候是横抱的,别搞错了,道具上得小心点,古装剧里要是一把全须全尾的琵琶二十来个品会让人笑话。”
 
  此时有人在背后叹了句,“这把唐代琵琶可真好看。”
 
  通体施螺钿装饰,腹面镶嵌一骑驼人抚琵琶的画面,的确很漂亮,沈砚行听了这话就笑了笑,“可这是奈良正仓院藏的传世唐代五弦琵琶,并没有在国内。”
 
  很多的文物都在连年的战争时代远渡重洋,去到邻国甚至更远,终他们这一代的一生,也许都无法见到它们有望能回归的时候。
 
  刚才还赞叹的同事又发出了一声遗憾的叹息,沈砚行又低下头去,指着剧本一处被他圈起来的地方问一旁的编剧,“这里是不是写错字了?”
 
  他指着的是一处男女主角讨论皇帝过寿送什么礼的情节,里头有一句“眼见万寿节就要到了”,“万寿节”三个字被他用红笔圈了起来,一旁备注了一句,“仁宗朝谓乾元节。”
 
  编剧凑过来看了眼,这一集的剧本不是这位编剧写的,不由得也惊讶了一下,因为用万寿节指代皇帝生日已经是明清时候的事了,而在宋朝时,几乎每个皇帝在位都有一个生日的代称,仁宗朝是乾元节,而英宗朝则称寿圣节。
 
  她忙应了声,在自己的电脑文档里做了个批注,留待一会儿和其他的地方一起修改。
 
  他们这边正忙得如火如荼,另一边临时厨房里的叶佳妤也忙得不可开交。
 
  当一个场景需要大量食物又不需要特写时,可以给专业的道具制作公司下订单,批量制作道具,比如路边买早点的小贩蒸笼里的炊饼,还有酒店里用来展示的酒坛子。
 
  但剧本里描写宴请的场景片段有不少,但具体描写的食物也不少,总会有些道具是无法让工厂批量制作的,这时就需要道具师自己出马了。
 
  叶佳妤所要做的就是给道具师提供一个真实的样本,以供她们参考,而她的参考,则是来几本记载了宋代民俗的书籍,包括《吴氏中馈录》等食谱。
 
  在《东京梦华录》中,作者孟元老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汴京的美食,那个时候还没有南渡,饮食和现在的开封有很大的不同,反而有些像江浙一带,据统计,全书共提到了三百种左右的美食。
 
  根据记载,宋朝时的饮食比唐朝更加丰富多样,肉、蛋、禽、豆、内脏、野味、河鲜、海鲜都已经入菜,那些以“假”字开头的菜,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把素菜做出荤菜的味道口感来,烹饪手法也丰富了起来,熘炒煎糟都已经出现,基本和现在没什么两样。
 
  叶佳妤今天上午要整理的主题是宫廷菜,专供皇室宴请,以羊肉为主。
 
  “炙子骨头大概就像烤羊排,炕羊类似新疆烤全羊,鼎煮羊羔应该是炖菜,胡椒醋羊头可能是用白煮的熟羊头肉,蘸胡椒和醋来吃……”叶佳妤一道菜一道菜的和同伴商量。
 
  搭档的道具师是专门给剧组做食物道具的,本身就很有烹饪经验,叶佳妤只要一提,她就能很快想起对应的食物是什么样的,叶佳妤问她:“如果需要拍人物吃的时候,你们都是怎么办的?”
 
  “提前去买,买不到就让演员假吃。”道具师笑着给她解释,“而且经常一条不过,要反复的拍,到最后演员吃不下了的都有。”
 
  看来拍戏还是个很难的活计,叶佳妤点点头,开始按照食谱做剧本中出现的炙子骨头。
 
  炙子骨头是北宋时期极负盛名的宫廷烧烤菜肴,曾是徽宗生日宴和南宋末年度宗为太后祝寿时的第二道下酒菜,元明时期通过食谱流传出宫廷,在中原地区长盛不衰。
 
  烤制这道炙子骨头,用的是肉质肥嫩肋骨细小的羊肋骨,取骨头要从腰窝处开始,每扇肋骨只取六到八根,肋骨上要带肥瘦肉两厘米,将每根肋骨从中截开,每节都是十到十二厘米长,还要把每一端的骨膜刮开,使骨骼翘起。
 
  然后将葱白段、姜块、精盐、花椒、料酒、白糖一起拌入羊肋排,腌制一个小时,古代是不是用这些□□不大清楚,但剧本也没有安排角色将这些说明白,只用调料二字一带而过,叶佳妤也就不在意了。
 
  趁着这个时候,叶佳妤把煤炭炉搬到了门外,没错,她为了更好的还原食谱中做法,还特地去买了个烧烤用的煤炭炉。
 
  烧烤叶佳妤吃过不少,可从来都没用过煤炭炉,更别提生炉子,她又不像木子期那样拍田园居式视频,生炉子这事儿还真是头一遭。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