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仔细想想,肯定道“没有,怎么了?”
“那就算了,可能这里没有。”史瑶道,“是一种雄鹰。”
太子“我从未听说过。”
“那就当妾身没说。”史瑶站起来,冲太子伸出手,“大郎他们那边没什么吃的,妾身去庖厨挑些菜和肉送过去,他们晚一点饿了也有的吃,殿下去吗?”
太子把手递给史瑶,拽着史瑶站起来,“给他们挑些鱼虾,易消化。”
“鱼虾放到现在不新鲜,应该也没了。”夫妻二人到庖厨里,只看到鱼头和鱼尾以及一些个头比较小的虾。史瑶看向太子,“挑一些蔬菜送过去?”
“大郎和三郎喜欢吃肉。”太子道。
准备刷锅洗碗的小厨子忙说“殿下,还有些鹿肉在冰上放着。”
“把鹿肉和这些青菜送过去。”史瑶指着长几上的菜,“见到大郎宫里的厨子,记得提醒他大郎、二郎和三郎喜欢吃烤肉和烤青菜。咦?还有蒸馍啊。”
小厨子“晌午做的,殿下和太子妃没吃完。”蒸馍是白面做的,没有史瑶吩咐厨子也不敢擅自吃掉。小厨子先前听几个大厨子议论,打算明日再问杜琴蒸馍该如何处置。
“把这些也送过去,切成块放木炭上烤。”史瑶道,“不能直接放煤炭上面烤。”
小厨子“奴婢谨记。”随即又喊两个小厨子和他一起把肉、菜和蒸馍给大郎送去。
现在天黑的晚,皇后也是酉时用饭,也就说三胞胎刚下课她就吃饭了。亥时左右,大郎把四郎哄睡着,还不困的兄弟三人坐在正殿内聊天,主要是大郎和三郎说,二郎一边雕送给四郎的小猪,一边竖着耳朵听他俩说。没过多久,晚饭用得比较早的兄弟三人就饿了。
西边送东西过来的时候大郎有听到,就吩咐内侍去置办些吃的。两刻后大郎看到烤馒头片简直惊了,忙不迭问“这个是谁做的?”
“厨子说是太子妃吩咐的。”端着一盘烤藕片进来的宦者道,“这个也是。”
二郎喜欢吃藕片,夹起一片发现不对,“怎么只有六片?”
“大概是太子妃吩咐的。”宦者道,“以前三位皇孙住在永寿殿时,太子妃时常提醒皇孙,快睡觉的时候少吃一点,否则不舒服。太子妃可能交代过厨子,厨子才不敢烤太多。奴婢看到庖厨里还有很多藕。”
三郎抬抬手道“知道了,退下吧。”
“母亲偶尔不管咱们也挺好的。”二郎想到两日在椒房殿想吃什么吃什么,忍不住说“对吧?阿弟。”
三郎“是挺好,不出一个月你就会把脾胃吃坏。”
二郎差点被藕片呛着,忙不迭咽下去,“阿弟,你没小时候乖了。”
“他就没乖过。”大郎道,“不过是以前见你小,不好欺负你。”
二郎张嘴想说什么,看到宫女进来,闭上嘴等宫女放下盘子出去,瞪一眼大郎,“那也比你好。”
“吃东西。”三郎看到烤青菜上面的面酱,“这个也不错。”
大郎“这个青菜应该不是烤的吧?”
“是放油里炸的。”三郎吃一口说道,“那边的蘑菇是烤的。论吃还是母亲会吃。”
大郎“你不会吃?”
“我以前小的时候厨子做什么吃什么,后来懂得多,知道养生了,就很少吃油炸的东西。”三郎道,“时常吃烤的东西,也没吃过烤藕片和烤馒头片。”
大郎夹一块馒头片,边吃边说“你说祖父能同意咱们入虎贲军吗?”
“祖父生病的时候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了,才会不甘心,不想放权,平时不会防着父亲。”三郎道,“有人在他面前说东宫等不及了,祖父不信,还会认为说这话的人心怀叵测,希望他们父子反目。”
二郎听懂了,“我们要挑个祖父高兴的时候去和祖父说。”
“你也去?”大郎问道。
二郎弱弱道“我不想去。可是你俩都去,我也不能不去吧?”
“阿兄还是和我们一起去吧。”三郎道,“以后我和大兄不在宫里,遇到点什么事,你也能保护好自己。”
二郎想到史瑶说虎贲军很辛苦,又有些担心“我会不会拖后腿?”
“怕拖后腿就咬牙坚持到我们随舅公上战场。”大郎道,“你敢中途反悔,我天天揍你。”
二郎打个寒颤,忙说“你放心,不会的。”
“先吃东西,快凉了。”三郎冲大郎使个眼色,别吓唬他。
大郎瞥一眼二郎,二郎往三郎身边移一下。大郎皱眉,二郎瞬间不敢动了。
三郎抿嘴笑笑,又喊门外的侍从再去烤点馒头片。
汉军大败,刘彻心情不好,大郎和三郎又把他气得不轻,第二天兄弟三人就没敢去宣室。直到八月最后一天,休沐日,大郎才让二郎抱着他新做未央宫正殿模型去宣室,打听刘彻今日心情如何。
那日大郎和三郎回去后,刘彻不信邪,宣在殿外候着的东方朔进来把朝中武将全部列举出来。东方朔写满一张纸,刘彻很高兴,拿起来看一下笑不出来了,不是太年轻就是年龄过大,年龄正好的还不如生死不明的赵破奴。
刘彻心情一直不好,看到二郎拿来的小房子,脸上才算露出笑。二郎和刘彻聊一会儿,就找个理由回去了。
下午,三兄弟到宣室。
刘彻抬起头看着三个大孙子,发现二郎眼神闪烁,不敢正眼看他。刘彻想问二郎怎么了。眼睛余光瞥到案几上的小房子,福至心灵,心下好笑,佯装生气道,“二郎,朕对你很失望。”
“祖父,孙儿不是有意的。”二郎慌忙解释,“祖父,对不起。”
刘彻看到二郎很急,哼一声,不理他,改问大郎和三郎,“又找朕何事?如果还是卫青的事,就不要说了。”
“不是。”大郎说明来意,三郎补充,二郎最后说,“孙儿也想加入虎贲军,不是为了去打仗,孙儿就,就是想陪大兄和阿弟。”
刘彻上上下下打量一番三个孙子,犹豫片刻,“不怕苦不怕累?”
大郎认真道“孙儿只怕匈奴铁骑打到长安城下。”
刘彻沉吟片刻,正当大郎以为他不同意的时候,听到一声“好”!
大郎下意识看三郎,我没听错吧?
三郎摇摇头,随即又点点头,“祖父,孙儿何时可以加入虎贲军?”
“明天就可以。”刘彻道,“成为虎贲军一员,你们早上辰时必须到,晚上戌时才能回到宫中。”
三郎“孙儿不怕。”
“孙儿也不怕。”大郎说。
二郎怯怯地说“孙儿现在可以反悔吗?”
“你说什么?”大郎瞪着他,从牙缝里挤出一句,“再说一遍!”
二郎“我说,我说,我什么也没讲。”
“谅你也不敢再说一遍。”大郎道,“烦请祖父使人告诉虎贲校尉一声。”
刘彻望着大郎“你怎么对此事如此积极?”
“大兄很想上阵杀敌。”二郎道,“大兄很小的时候就想去,母亲都说他上辈子是个大将军。”
刘彻“吾也是这么认为。”话锋一转,“三郎上辈子是不是谋士?”
“孙儿是张良。”三郎一本正经道。
刘彻乐了,“大郎,别告诉吾你上辈子是韩信?”
“是的。”大郎道。
二郎好奇道“那我岂不是萧何?”
刘彻喷了“萧何?二郎,萧何在天有灵,半夜里会去找你的。”
“那我还是当我自己好了。”二郎说着忍不住往四周看看。
大郎无语,“你还能再傻一点吗?萧何有灵,高祖皇帝也有灵,你是高祖皇帝的后人,萧何敢来吓唬你啊?”
“不敢。”二郎说出来,瞪一眼刘彻,“祖父跟大兄学坏了。”
刘彻指着自己,不敢置信“吾学他?他学吾还差不多。”
“是的。”三郎道,“和祖父一样好武。”
作者有话要说 吃了药总是犯困,睡了睡了,大家也早点歇息吧
第118章 寻找海东青
刘彻噎得说不出话来, 使劲运气, 好一会儿才说“三郎,不要认为朕疼你,就不会揍你。”
“孙儿错了。”三郎道, “祖父不好武,也不好战,只是喜欢开疆辟土。”
刘彻拿起手边的东西就砸,猛然想到不久前太子轰然倒在他面前, 砰一声, 把东西放案几上, “刘,刘三郎!”
“祖父是不是忘了三郎叫什么?”二郎问道。
刘彻顿时觉得五脏六腑一块痛,无奈地喊“二郎……”
“不是吗?”二郎有一点点失望,“孙儿就经常忘记三郎叫什么。”
刘彻深吸气,“你以为朕像你一样笨?”
二郎噎住了。看到案几上的小房子,跑过去抱起来,“不给你了。”
“放下!”刘彻道,“否则吾不准你加入虎贲军。”
二郎心说, 我也不想加入。注意到站在他旁边的是大郎,二郎瘪瘪嘴, 把小房子放回去,哼哼两声,站到三郎身边,“祖父答应了, 我们回去吧。”
三郎看向刘彻,等着他开口。刘彻还得宣虎贲校尉,便令他们退下。三人从宣室出来直奔长秋殿,告诉史瑶从明天开始他仨和虎贲军一起训练。
虎贲军训练地就在长安城内,未央宫西边,也就是刘彻要起建章宫的地方,骑马只需一刻。
史瑶已有心理准备,当她看到三个儿子稚嫩的小孩还是舍不得,“明天过去先试试,撑不下去别硬撑,你们是运筹帷幄的将军,到战场上要考虑的是如何带兵,而不是如何杀人。”
“母亲,孩儿还没去呢。”三郎提醒她。
史瑶“所以我先和你们说,半途而废也别担心我和你父亲责怪你们。”
“母亲,带兵打仗讲究的是全力以赴,给自己留条后路很难打胜仗。”大郎道,“还没出发就想到撤退,母亲就不怕孩儿到战场上投降吗?”
史瑶“你们不会的。”
“是吗?二郎。”大郎扭头看向身边人。
二郎不自在地眨一下眼,“我又不上战场,你看我做甚?”
“对,二郎不上战场。”史瑶笑道,“太官令今日送来许多莲子,你们想怎么吃?”
二郎“煮粥。厨子去年煮的腊八粥可好喝了,孩儿想喝。”
“今天不是腊八。”大郎道。
史瑶“不是腊八也可以喝。二郎想喝现在就去找厨子,莲子得提前泡,把莲心剔出来。”
“母亲说到莲心,孩儿想到了茶叶。”三郎道,“母亲有一次说想喝茶,有没有让东南那边的百姓采茶?”
史瑶“你父亲说明年夏天就能送来。”
“现在的茶不也挺好的吗?”大郎奇怪,“为何还要茶农采茶?”
三郎往四周看了看,见除了他们只有四郎在屋里睡觉,“现在的茶是茶汤,我和母亲说的茶是清茶,就是滚烫的水直接冲茶叶。”
“那样岂不是没什么味?”大郎道。
三郎“我、母亲和阿兄喝惯了那种茶,现在的茶汤喝不惯。你何时见我们喝过超过半碗?”
大郎仔细回想一番,每次煮茶好像都是他和太子喝,史瑶、二郎和三郎抿一口,天冷的时候会多喝一点,也没曾续杯。
“先不说茶。”史瑶道,“三郎,海东青传信是不是比信鸽、大雁要快?”
三郎想也没想“当然。等等,母亲有海东青?”
“我没有。”史瑶道,“你要去战场让我想到海东青,听说那种鹰飞的速度很快,你会训鹰吗?”
大郎“海东青是鹰?”
“是呀。”三郎道,“数量极少,据说十万只才能出一只海东青。《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李白也曾写过,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史瑶笑道“我和二郎没听说过这句。我知道海东青还是因为你上辈子很喜欢,据说海东青还能捕猎?”
“既能传信,还能捕猎,这种鹰挺好。”大郎道,“我们到战场上,兵分两路也不怕走丢。三郎在信上写时辰,海东青飞到孩儿那里,孩儿算一下时辰就知道三郎离孩儿多远。”
三郎“大兄,海东青十分难寻。”
“难寻不假,不过,我认为现在很好找。”史瑶道,“二郎,你上辈子可曾见过老虎满山跑?没有吧。所以,三郎以前觉得海东青难寻,现在有可能很好找。”
三郎点点头“母亲说得对。”忽然想到一件事,“母亲,现在用海东青,再过一千年可能就灭绝了。”
“除了你谁会训鹰?”史瑶道,“没人会训,捉它何用?听说海东青吃生肉,不是大富之家也养不起。以后真有人捕杀,朝廷颁布一条猎海东青者处极刑,自会少许多。”
大郎“三郎,你担心的有些远。”
“三郎把鹰的习惯,如何捕捉,捕捉后如何喂养全写下来,我抄下来给你父亲。”史瑶道,“海东青虽然难巡,你们出征时能用到,你父亲一定会令辽东太守张贴告示,帮你寻海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