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这个你们没看错,就是没学费, 因为这个时候所谓的开放式的学堂还没成规模, 更没有什么系统, 一般来说,知识是被垄断的, 就在各个世家手里捏着, 这些人家开学堂要收费吗?学里都是自家子弟,收个毛啊。
就是有外来求学的, 不是关系户,就是天分特别好的。即使是天分特别好的, 那基本能识字的多半几代往上肯定也是士族中的一员,人脉,名声, 都值得投资的,那你说,还收啥钱?能过节过年的送点礼就不错了。这也是为啥,古代的师生关系那么铁的缘由之一,这里头的投资,不是一点两点,不感情亲密些,都还不上这份人情啊。
话题有些扯远了啊,反过来说阿玉的学堂,这个学堂收的孩子,除了那个顾三的儿子,其他几个,其实也多是附近小士族人家的孩子,家里没有族学,只能靠着父传子,母传女这么一点点的,言传身教的教导,若是没有阿玉开学堂,或许他们也就一直这么下去了,甚至在战乱,跌宕,波折中,或是沦为寻常百姓庶民,或是彻底消失。因为传承,也是有风险的,一代代的,若是没有惊才绝艳的任务人物,一个小世家中零散的几本书籍,实在是犹如烛火一般的缥缈。只要丢失那么一本半本的,那这……这个时代,知识太宝贵,书籍太难得了。
可如今呢?阿玉的名声在这附近已经是相当的响亮,接连有名士上门,即使阿玉自己不说,那些依附于他的农人佃户等,也会在外头宣传,为自己长脸,显摆一下自家的底气。
而能让名士拜访,阿玉的学问且不去说,有一点却已经可以让这些小世家的人肯定了,那就是阿玉这里书籍肯定是不缺的。
我们学过很多勤学的典故,比如那什么凿壁借光,程门立雪之类的,由此可见,求学,借书读真的很艰难,如此情况之下,当他们知道这个他们认为有很多书籍的秦家郎君居然想开一个学堂,那真是欣喜若狂有没有?虽然他们对于阿玉的年级依然保持了一定的怀疑,对阿玉的学识也没有亲眼所见,可在同一时间,他们就做出了最迅速的决定,那就是将家中的长子送来,哪怕是听错了消息,哪怕这阿玉只是个沽名钓誉之辈,好歹借着这几个孩子的年级,能背下一二本书回去,让自家的书房多一些能读的书。
是的,理由就是这么的简单,简单的阿玉一眼就看了出来。谁家送到他这样一个没有教导学生经验的新学堂的学子,是送十来岁的孩子的?一看就知道基础已经很齐备了,摆明就是来看书的嘛,他又不是没经历过,他这个原身,早年也不是没去别人家蹭过课。
只是他能拒绝嘛?不能啊,一来他本身的目的就不是给孩童开蒙,二来这些人代表的是周围和他们家以前类似的,小世家的圈子,即使他已经大踏步的往上走了,也不能不讲究些旧日的乡里情分吧。还有第三,这些人既然来了,阿玉觉得,怎么也不可能就来几日,只要有时间,他就不信,不能将他们教导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即使再不济,理念再不通,好歹他的那些书籍,总能流传出去,多几个人家传承,就多几分扩散的希望对吧。
所以喽,阿玉直接就来了一个来者不拒的架势。只要你来,他就收,不单如此,还将自家做的,如今已经在上层有些名声的纸张免费提供给他们,由着他们抄写书架上,阿玉整理出来的,足足有近三十本的各类书籍。
这可不是以往的竹简?也不是什么书帛卷轴,而是正正经经的,一本本缝制出来的书册,一本都能有往日十来卷竹简的知识量了。而且里头不但有这个时代的书籍,也有他整理后一些有关杂学的书,甚至连着史书,像是史记之类的,都已经靠着他的脑子,默写出来了好些。虽然这依然不够全,毕竟阿玉默写什么的,也需要时间渡边,可就是这样的东西,如今即使在一些大世家都未必齐全,这么一算这里吸引力有多大?知识量有多广?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很多时候都是相互的,阿玉这样的大方,这样的体贴,即使本是抱着这些书来,只想着抄书的大孩子们也感觉有些不好意思了。觉得自己是不是占便宜占的有些太过分了点?想想以往他们去求书读的艰难,对着阿玉那真是一万个感激。
那不好意思了,心存感激了,这事儿该怎么办?自然是上课的时候多用点心,多听话些些。当然这里也有他们自己的小心思,和对阿玉的认同。他们以前不知道,如今来了才发现,这先生真心不一般,别的不说,这琴棋书画什么的,就十分的厉害,往日他们在自家只能知道些基础的东西,在这里,得到阿玉系统的教导之后,他们的水平那真是蹭蹭的往上涨啊,想想以后自己出门和人交友什么的,也有了点可以装/逼,装高雅的技能,一个个高兴的都快傻了。
而学了这些副科,装备自然也不能拉下,于是连跟着阿玉学怎么自己制作琴箫什么的,都十分的积极。因为这个能省钱啊,这年头,这些东西可不便宜,属于高档次,高消费的艺术品,一般人家看都未必看到,买都买不起。如今能自己制作,省了多少花销。还有几个实在的,脑子活的甚至想着,以后学好了,指不定还能当礼物送人,节省大发了。
至于那些圣贤书籍?作为一个后世科举都考了无数次的牛掰人物,阿玉的解说,分析,讲解,那真的,直接能甩这个时代的所谓学子好几条马路,每一句话都能说出四五个可能来,很多还是他们从未想过的角度,甚至还能用实际情况作为分析案例,这样的教学能不吸引人?
阿玉可是能教导出举人的大拿,即使他的教学方式,和这个时代的人比起来,似乎死板了些,套路了些,可同样的也系统了些,透彻了些,如此一来,这些人不过是学了不到一个月就感觉到了自己学识的增长。
若是在加上阿玉还总是能从一些圣人言论中延伸的借鉴到各种兵书,史册中,极大的开阔着学生的见识,结合当今的实事又能分析各种政策的利弊等等,当这些学子一个月满,休假回家的时候,各家就发现了,自家的这些孩子,从精气神上就已经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还再不住的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年头求学有多难,那真是谁学谁知道,如今他们发现,这本不过是想抄书的那么一个地方,居然真的有名师?还明显很可能是天才一般的名师(看年纪就能看出来的对吧,这么个年纪就这么厉害,这要是在多几年呢?那又该是什么样的名声?)那还有什么可说的?赶紧的,将自家其他孩子也往那边送啊!不逮着机会,赶紧的送进去,等着那秦郎君名声传出去了,求学的人多了,他们可未必挤得过那些大家族。
有些有远见的甚至还暗暗的吩咐自家的孩子,赶紧的,抱紧了秦郎君的大腿,关系处的一定要亲近。为啥呢?你想啊,这样的名师,以后不可能不收其他弟子,大家族的人也不可能错过这样的人,如此一来,将来这秦郎君的人脉该是如何的广泛?这弟子又该是什么样的身份?若是能和这老师关系好,和未来的同窗关系好,那以后想做官岂不是容易很多?若是能出一个官,那自家这小世家……指不定哪天就能翻身了。
这世道再怎么战乱频繁,再怎么纷争不断,也总是不缺这样的实用主义者,更不缺那些有眼光的投机者,老话不是说了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所以啊,到了这一年夏天的时候,阿玉的学堂里已经有了不下十五个学子,还是大小不一,课业不同的学子。让阿玉以往的大课计划彻底泡汤,重新开始分班教课,一瞬间,阿玉感觉,自己好像一下子回到了早年在白米山当夫子时候的模样。
这样也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这也算是为文明传承出力了对吧。阿玉自我感觉相当的不错,觉得自己十分的高尚,没人的时候,自我调笑时还忍不住臭屁了一把。哈哈,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他等了好久的好消息,终于也来了。
“郎君,郎君,夫人,夫人,有喜了。”
吧唧,阿玉手里的书拿不住了,直接落在了书桌上,而阿玉的脸上也在听到的瞬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来了两年了,终于,等到了这个让他心口石头落地的喜讯。
“好,好啊。”
是好啊,他从一过来,就已经有了媳妇,可这生孩子的速度却没能赶上,这是为啥?一来是因为初糟劫难,一时顾不上,二来也因为妻子年纪小了些,身体还因为逃难有了几许寒症,需要调理。这些在别家不算什么大事儿的情况,在阿玉这只有三十年可以浪费的情况下,真的是很让他叹息。好在到底他也算是个名医,好歹他还有不错的耐心,所以今天,他终于获得了收获。有了子息,哪怕不能一举得男,对他来说,也算是让老秦家,在这个时代,生根发芽了。这样一个差点在战乱中破败的小世家,在这新生中必然迎来新的光芒。
“告诉枝嬷嬷,不对,让春嬷嬷去,好生的照顾,该怎么做,她最清楚。哦,对了,家里的事儿,让微娘也学起来,也是个打孩子了,正好分担一二。”
“唉,唉,这些有老奴呢,倒是郎君,赶紧的,去给祖宗上香啊,让祖宗保佑,保佑夫人生育顺利,保佑秦家延绵不绝,子孙繁茂。”
“对对对,这个一定要的,我一会儿就去。对了,奶公的那个什么兄弟,不是说已经没了,只剩下个侄子了吗?上次说是要接来的,送来没?”
“快了,托的是顾家的人,听顾三说是咱们消息一去,那边就帮着收拾了,早就出发了跟着他们家送货的船一并过来,估计就这几日就该到了。”
“好啊,看来老话果然不错,积德积善,果有福报,咱们为奶公辛苦一场,让他家不至于……如今秦家也得了益了,这福报,这福报来的真是贴心的很哦。”
即使高兴,到底不是第一次当爹,高兴也就是那么一瞬,随即阿玉还有心情顺着喜讯,为自己刷一把善名。你别说啊,这说法如今还真是有市场,比如福寿叔就相当的吃这一套,狠狠的点着头,咧着嘴说到:
“可不是,郎君做的都是善事,自然该有如此福报的。上苍都看着呢。”
劝人向善,无论是哪一个时代,似乎永远都不会落伍。只不知这话传出去,阿玉又该制造出多少涟漪来。嗯,最起码这学堂的学子们是一定会受到影响的,看,已经在窃窃私语了有没有。
作为阿玉的弟子,阿玉家是不是兴盛,人丁是不是旺盛,对于他们,其实也有一定的利益关系。若是阿玉这侯爵能代代相传,作为侯爵弟子……这好处不用说似乎也能想到的对吧。做官肯定比其他人容易不说,将来早朝堂也能有权贵庇佑,如此一想,或许他们是除了秦家老人之外,最为阿玉高兴的一群人了。
“恭喜先生。”
“先生大喜啊。”
“哈哈,同喜,同喜……”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执迷不悟的明明 10瓶;纤维喷雾 4瓶;古典的彩蝶 2瓶;
第204章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57
阿玉的喜事似乎就是一个开端, 在这之后,连续的让阿玉听到了更多的喜讯。比如说曹魏那边,魏明帝在阿玉喜当爹之后, 突然也对外宣布, 又有了一个儿子, 不但如此, 宫中还有三个后妃有了身孕。
哎呦喂,这可真是……大新闻有没有?更要紧的是,根据阿玉目前得到的某些消息,加上后世的一些人物对照之后发现,这一次魏明帝这事儿办的那是相当的漂亮,因为这生儿子的也好, 怀孕的也罢, 细究下来就会发现, 这后妃居然全都是曹魏阵营中实权大人物家的亲戚。
这下司马懿该变脸了吧,有了这么一个名正言顺的, 拥有自家血脉的皇子在那里摆着, 你说,这些实权勋贵还用捧人司马懿的臭脚?就是老曹家其他人家也有点傻眼, 因为他们那原本因为秘密建储的策略已经萎缩的支持力量,在有了这个消息之后, 这些支持者又一次大规模的退团了。
“所谓翻云覆雨,不外乎如是,虽然说后妃娘家势大, 将来免不得还有外戚夺权的危机,可就目前来说,好歹也算是度过了一次危机,不然那些着急扶着自家主子从龙的,只怕不会让他活的太久。”
阿玉对整个天下的分析,从不瞒着自家弟弟,可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学生,却从不多嘴,虽然说如今这师生关系很讲究,可在讲究,总有亲疏远近之分。他能帮着他们多多分析历史,引导他们自己弄脑子想,而不是人云亦云,已经很有师德了。至于政局现状?这个也是要讲究天分的对吧。
再说了,密这个字,知道不难,做到才难,阿玉对这些大半还是娃娃的学生的嘴可不怎么信得过,还是小心为上啊。
有了阿玉,秦润如今也早不是当初的模样,听到自家哥哥分析各国情况,也能跟的上,说几句了。翻看一下书桌上那一张张的消息分类,伸手往第一张上一点,一脸严肃的说到:
“这是蜀汉的消息?这皇帝亲耕多只在皇城里做个表率,不想他倒是亲自去了,这……莫不是为了民心?”
能看出这是为了民心,阿玉很满意,到底才十来岁,能有这样的见识,即使他有什么意外,老秦家也算是有了后继之人。
“这消息还是来的晚了点,如今都夏日了,才送来春日的消息,由此可见,那蜀汉蔽塞成什么样,不过反过来你再看这里,不但是蜀汉,今年三国各处春耕有近半的士族大户都用了咱们家的法子,到了秋日,粮食必定比往年大增,想来饿死的也能少些了。”
“如此,伯兄,你也算是能安心了,不枉你忙了这么一场。”
人口理论秦润是听得最多最早的,又有阿玉时不时的指点,所以对于阿玉恢复汉家元气的主张也十分的支持,听到这样的好消息,他是真替自家伯兄高兴。甚至难得恢复了几分少年的淘气,说起俏皮话来。
“要这么算,我那侄儿果然是天生带福的。”
“又浑说。这话可不敢让外人知道,不然以讹传讹的,还不知道会传承什么样呢。”
“伯兄就是太小心了,不过是福气大而已,能有什么?”
“你忘了斩白蛇了?忘了黄天将死的箴言了?若是无事自然是怎么说都成,可若是有心人想要干点什么,这可就成了最好的借口。祸从口出,小心些从不会错的。”
几世高官坐下来,后遗症就是说话十分的小心,半点可能都不给人留。这样的谨慎,阿玉一并也传给了秦润,虽然那脸色说不上严肃,口气也不算苛责,可熟悉自家伯兄的秦润一听,就知道自家大哥是认真地,忙不跌得点头。
“知道了,伯兄,百言不如一默嘛,你都说了好多次了,如今我也就是在你这里说说而已,外头嘴巴紧着呢。”
听到自家弟弟这么说,阿玉笑了笑,撇过了这个话题。就是因为知道他嘴巴紧,所以阿玉才没呵斥。这一点两兄弟心里都清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