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文豪——三春景
时间:2019-05-16 05:52:01

  连翘是一个男频作者,与此同时她看书很杂,男频女频都有涉猎。至于科举文,直接说吧,她的第一篇小说就是一篇科举文。
  人只能写自己认可的东西,而不是生拉硬拽写一些自己都不知所云的存在。历史上抗战胜利之后有很多文人旅居到香港,因为生活的拮据只能收美元写一些人家指定用来宣传的文字。
  结果当然不用说了,那些作品几乎都是垃圾,也成为了这些作者人生中污点一样的存在。
  连翘当时因为男频更有前景的关系选择了男频,但是不代表她就能去写男频最主流的那种小说了。作为一个女孩子,有些情节是突破她价值观的,无法接受的情况下怎么都写不出来。
  她当时能写的只能是自己比较喜欢的几个题材,其中之一就是科举文。
  仔细想想科举文真是属于比较好写,写出来也容易得到好效果的文了。
  首先,科举文虽然是历史小说的一个分支,可是从划分上面来说他也算是一种‘专业文’。就是那种通篇讲一种职业、一种产业,具有科普意义的‘专业文’。
  这种文只要没有写的晦涩无趣,一般来说都是有人喜欢的。电视里那么多的科普类的节目,从动物世界到探索发现,这利用了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那些能够获得成功,‘专业文’有一些固定粉丝自然也有道理。
  实际上,哪怕是为了涨涨见识来看看也好哇!
  其次说,这是一篇‘打怪升级文’。
  连翘不知道这种类型的文什么时候开始流行,但是从她看网络小说起,这种套路就频繁且露骨地出现在了西方奇幻和玄幻小说里了。
  说它露骨是因为这类奇幻和玄幻作品都是一个样子,凡是修炼水平都会划分出层级来。然后主人公就是修炼神速,升级如喝水,总在紧要关头越级打怪,最终突破自身极限的那一个。
  这种写法的好处非常明显,基本上不用去想故事主线了,反正就是打怪、升级、再打怪、再升级。不同的就是中间填补内容、塑造人物,而写手的好坏也是在这种细节描写出看出来的。
  这种写法在如此简单的同时对读者也非常友好,因为升级的逻辑是如此的简单粗暴,反馈给读者也就清晰无比。其中只要努力就会有明确的升级,这对于读者来说显然是一种正面的刺激——这种刺激其实就是网文中常常强调的‘爽点’。
  而科举文无疑就是一篇实实在在的打怪升级文!
  不需要怀疑,看看科举的层级构架吧。从一开始的一个小小蒙童,可以在同窗中间过五关斩六将,成为神童。
  然后正式进入科举模式,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其中院试还有县考、府考、院考三场。
  这些不同的考试对应的是不同的荣誉,院试三场如果能够通过,那就是秀才!而秀才中分出三等,廪生、增生、附生,对应的待遇也完全不一样。
  秀才的待遇已经很不错了,能够免除自身的徭役,能够见官不跪,如果村里有什么事要和官府打交道,向来都是请他们出面。
  但是科举这条路上秀才只不过是一个开始,是科举之路的资格证明!当获得秀才身份之后才能参加乡试,这就好比后世的省级公务员考试,考中者就是举人了。
  举人非常了不得。
  秀才还多得是一文不名之人,穷酸秀才就是这么来的。可是举人不同,先不说他们获得了做官资格——做官空缺是很紧俏的,轮进士还轮不完,一般二般哪轮的上举人。要真有举人什么事儿,要么是家里有钱有势的,要么就是运气好到要上天了!
  关键是举人能够免除名下田亩的赋税。因为这一点,不少父老乡亲都会将田地投靠在其名下,用来‘避税’,简而言之就是挖国家的墙角。而这种事都是有好处拿的,穷秀才富举人,俗话从来不错。
  如果举人成就也拿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就可以去参加由礼部举行的会试,考中者称之为贡士。贡士本身不算什么,关键是凡是考中贡士的都能去参加殿试。只要在殿试中没有做什么不该做的,最终都会成为进士!
  进士才是重点,这是古代读书人的最高追求。特别是在明朝时期,这种崇拜到达巅峰。官员即使做到了位极人臣,只要不是进士出身,依旧会在同僚中抬不起头来——而且实际上在明朝中后期官场形成了很多惯例,一些要紧的位置也不允许非进士出身的人涉足。
  这样看来,科举考试的过程是一条多么完美的升级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装逼打脸,可以扬名天下!最重要的是这个升级之路这样的安全,根本不像一些升级文,写到中间就会崩溃掉。至于写到最后拿到最高成就怎么办?
  换地图啊!
  科举文天然自带换地图功能,任你是文曲星下凡的状元郎,对于整个官场来说都是新丁一枚。科举完毕就是朝堂官场,星辰大海还等着征服呢——这样说起来,科举文后半部分就是争霸文和官场文的混合体,也是大热题材了。
  科举文好写,对于读者来说阅读体验也好,但这不是连翘最终决定写它的原因。有这样特点的题材又不只这一个,真正让连翘一锤定音的另有所在。
  主流文学艺术永远要贴近大众审美,这是必然的选择,看看古代文艺作品体裁的变迁就能得出这一点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随着市民文化越来越强势,主流文学也就越来越市井通俗了。
  这个时代是小说的时代,即使现在那些主流文坛的大佬还看不起小说。
  而小说界内部,描述普通市井生活的小说最受欢迎,只能说人民的取向已经非常明显了。
  也就是说,好的题材是贴近大众生活的。而贴近大众生活,除了写一个商人或者工匠做男主角外,现在的作者好像就想不到其他了。但是这对于连翘来说不成问题,她首先就想到了科举文,男主角是一个专攻科举的读书人!
  ——当然啦,肯定是要有金手指的,不然现实的科举文恐怕很难写出爽感。
  表面上看起来科举文写的是读书人的事情,有一点儿阳春白雪,根本说不上贴近大众生活。实际上这个想法大错特错,科举文甚至比商人主角的小说更加贴近百姓日常,引起大家的共鸣。
  家里有读书子弟的人家就不要说了,这种题材对于他们来说当然足够贴近。而家里没有读书子弟的就远离这个题材了,却也不见得。
  华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科举考试是做官的渠道,所以但凡是有希望的,谁不想自家子弟能够走科举的道路呢。只不过或限于自家的经济条件,或因为子弟本身的天资有限,绝大多数人没有走上这条路而已。
  但是他们没有走上这条路不代表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不关心这件事。实际上,大而化之来看,包括乡下种地的老农,都是关心这件事的!
  非要说的话,他们不是科举的现在用户,却都是科举的‘潜在用户’。
  当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读者都对一个话题感兴趣的时候,写这个题材会不会火?这个答案的肯定的。相比在现代,在古代写科举文甚至更有前途!
  而现在的作者显然还没有注意到这个超级大金矿,他们偶尔也有涉及到科举的内容,但是这种涉及是浅尝辄止的——大概可以参考连翘上辈子古代的小说,书生主人公参加科举很常见,但也从来没有出过一篇‘科举文’。
  这个世界就不会有这个空白了,因为连翘的第二部小说已经确定,正是‘科举文’!
 
 
第26章
  定下第二部小说的题材之后,连翘首先要做的就是收集素材和资料。因为有过写科举文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件难办的事情。唯一要注意的是这个世界和上辈子的古代有不同之处,或许会体现在科举的一些细节上。
  为此连翘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一个内行的人去打听。
  这并不难,混的不好的读书人比比皆是,城隍庙前卖字画的、代写家书的不知道多少,里头寻一寻,不要说童生了,就是秀才也不难得!
  读书是一件很花钱的事情,就算这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好一些,生产力水平高一些,也只是将读书考科举的成本降低了一些而已。实际上要专供一个子弟完全脱产,一心一意考科举,其中需要的花费依旧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的。
  不是每个书生都出生于富贵之家,可以吃喝不愁地做学问。很多人的家境只能说是一般,完全就是一家人勒紧了裤腰带供出一个读书人。除开一些自命清高之辈,大多数的读书人都会想办法补贴一二。
  也是因为此,连翘没费什么心思,就在嘉定城中心,最热闹的法华塔前找到了一个专门替人代写家书的秀才。又因为他姓陆,人都叫他陆秀才。
  陆秀才今年已经上六十岁了,据连翘所知,他能考上秀才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完全是学政大人见他年老体衰,然功名一道上一事无成,实在太过可怜可叹,这才舍了一个秀才功名,勉强放他院考过关。
  连翘之所以找他,一个事因为他年纪大,经历的科举次数多,知道事情自然也多。另一个就是活到这个年纪,科举上面却从来不顺,想来态度会比较好。想想那些少年得意的小秀才,他们会怎么搭理连翘!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吗?
  连翘对外的说法是收集一些素材,作为登报的小文章——这种类似科普的小文章挺多的,她这么说也不显得奇怪。只是作为被采访者,报酬很普通,想来那些‘才子’们是看不上了。
  当然了,她一个小姑娘和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大爷搭腔总比和十几二十岁的男子走的过近要好一点。这可不是现代,一个女孩子多少还是注意一点。在这方面,连翘向来注意保护自己。
  生活会磨平一个人的傲气,每天在法华寺前给人代写几文钱一封的家书显然让陆秀才早就变得实在起来了。有钱拿,只要坐着说说科举上的事情就好,这实在是没有拒绝的理由啊。
  连翘选择了在茶楼里面说话,茶楼里茶点、茶水的消费算她的。另外每天问答大概两个时辰,按次算钱,一次给钱一钱银子。
  这是一个不算多也不算少的数字了,但至少比陆秀才给人代写家书来的挣钱。再加上事情舒服,管着吃喝,对方是满口答应下来。
  “小姑娘要是问起别的,我这辈子是一概不知,可要说起科举,再没有什么人比我更清楚了。”大概科举是他罕见十分了解的事情之一,说到这里的时候陆秀才很是得意。
  只不过这一句之后又道:“这了解是了解,但也只是了解院试和乡试而已,至于会试和殿试,只是道听途说而已,可做不得准!”
  这么说也没错,陆秀才只不过是个秀才而已,秀才的话可不是只参加过院试和乡试。至于会试,那是取得举人资格之后才能去的,哪轮得着他!
  “没事儿,您说吧...我现在也找不着举人老爷来说这种事啊。您姑且说着,我就姑且听着。”连翘倒也不挑。
  举人和秀才表面上只差着一层,然而就是这一层,那就是天和地的区别!
  考上秀才其实就是名声上面好听而已,硬要说有什么实际上的收获,那其实是没有的。但是举人就不同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家里只要出了一个举人,那就发达啦!
  这些举人往往都是本地的名流仕绅,有钱有势有地位。连翘找他们问这些事?不是说不能够。嘉定城到底是个县城,比不得苏州城那种大地方,嘉定第一报馆也不是完全没有路子,七弯八绕的也能联系上。但是到底太过于麻烦了,暂时连翘还不想做到那一步。
  现在的话一个秀才就已经够用了。
  陆秀才沉吟了一会儿,喝了一口茶,点点头:“那姑娘就问吧,但凡有我知道的,一定详详细细地说来。”
  连翘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册子、小墨盒、小毛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东西当然要捡要紧的记下来!
  “您先说说读书的各种开销吧!”连翘的记忆中只有自己读书的开销,可没有一个男子为了科举读书而产生的开销清单。
  想也知道,一个女孩子读书,只有书本费、文具费、学费而已。而以科举为业的男子必然是不同的,开销上面不可同日而语。
  之所以这么在乎读书的开销,这也很简单。连翘当然不会写一个出生于大富大贵之家的书生是如何考取功名的,首先这不属于读者中最广大的群众,无法引起深刻的共鸣。其次,这也会降低戏剧冲突,对小说本身有利无害。
  当然了,本意如果是前期穿插大家族宅斗博弈的,那就当没说,尽可以设定大家族出身。
  根据开销的压力可以写出很多东西来呢!
  所谓一切问题最终追根究底都是经济问题,一个贫家子读书考功名,关于钱的问题大可以衍生出好几场戏剧冲突。
  虽然不明白连翘为什么别的问题不关注,首先就抓了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显然是问到了陆秀才的心坎上,关于读书的开支,他实在是有太多的话要说了。
  “读书的开销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只能说穷有穷的念法,富有富的不同。我自然是穷的,也只能给姑娘你说说穷的法子。”陆秀才说话很慢,连翘也没有催促他,他说的速度正方便她记下来。
  陆秀才所说并没有出乎连翘的预料,这就像是后世家长给孩子准备教育基金一样,无数的人都说养不起养不起。实际上是真的养不起么?只不管吃穿住行和基本的教育,都二十一世纪了,养不起那真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
  这里所谓的养不起,指的其实是支付不起‘有质量’的教育费用。
  放眼望去,离家最近的小区幼儿园是什么价位,老师细心专业、设施齐备精良的幼儿园又是什么价位?这种差距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更不要说之后。如果按照比较好的标准来,孩子确实很难养的起。
  这古代读书也一样,朝廷甚至在乡村花钱办社学,读书贵不到哪里去。但是如果目标是科举的话,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是科举的话,那么在学完三百千,认识字之后,那就要想办法找个好点的老师了。不指望什么宿世大儒,至少是要有真材实料的吧。而这种老师的束修可不是社学里的老师可比,负担一下重了起来。
  然后还有书本、笔墨纸砚等等,一应开销都会急剧增加——更重要的是,科举是要专心致志的,需要读书子弟完全脱产!
  在家读社学的时候可以上午读书,下午去放牛做活,正经要科举的人恨不得不睡觉读书,根本不可能有时间管生计的事情。
  陆秀才甚至给连翘举了一个例子,说是有一个家中殷实的同窗,被家里人关在家中二楼三年!饭食什么的都是让他用吊篮提上去的。只等专心致志三年之后考科举,一朝成名天下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