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李靖打仗时奇计百出,当初还想过一个特别损的法子,说是有种鸟喜欢立在别人茅檐底下歇息,他便往鸟腿上绑了带火星的东西让鸟飞出去找茅檐,呼啦啦地把人家的房子烧了一大片!这可真是太厉害了,弄得李元婴一度很想跟李靖出去打仗!
李元婴说得眉飞色舞,孙思邈都仔细听了,最后自然是答应去一趟卫国公府走一趟。
李元婴早不把自己当外人,与李德謇那边说好时间,隔天便屁颠屁颠跟着孙思邈一块去卫国公府。
李靖这几年得了足疾,经常闭门不出,也不爱接待客人,做事谨慎得很。他与妻子红拂感情甚笃,开春红拂生病之后他更是告病回家,边编写兵书边守在妻子身边。
听人说李元婴和孙思邈到了,李靖亲自出来相迎,引李元婴两人入内。
换成别的勋贵府上规矩可能很多,李靖却没那么多讲究,他心里惦念着妻子的病情,寒暄过后便提出让孙思邈去给红拂诊诊脉。
红拂今年已是六十耳顺之年,这个年纪最生不得病,哪怕染个风寒都比别人好得慢。
孙思邈替红拂把完脉,又问了她近来的进食情况,发现情况不太理想。他思量片刻,给红拂开了几个适合的方子,叫李靖循序渐进地用,好好地把身体调理调理,绝不能用虎狼之药。
李靖坐到塌边紧握着红拂的手,另一只手轻轻拍拍红拂的手背,对红拂说:“怕是要你多受些苦,多陪我几年。”
红拂朝他一笑,哪怕面色憔悴、气息虚弱,她的笑容依稀还是能看出当年的美丽。
李元婴在一旁懵懵懂懂地看着,夫妻的事、感情的事,李元婴还不太懂。
他母亲生下他时不到二十岁,他父皇已经六十出头了,他母亲在他父皇面前恭顺得很,连句话都不敢多说,怎么都不像夫妻,仅是主从而已。后来看到皇兄和皇嫂的相处方式,他便认为寻常夫妻应当是那种相互帮扶、相敬如宾的模样。
可现在看李靖和红拂这样相处,他又觉得像这样好像更好,没那么多要顾忌、没那么多要讲究的,亲亲密密地相伴到老!
李元婴随孙思邈在李靖家中用了顿饭,饭后还不愿意走,溜达去看李靖在家中养的鸟儿和兽类。
李靖早年就是驯养鸟兽的高手,老来不爱出门更是养了不少,见李元婴感兴趣,李靖便亲自引着他去看,逐一给他介绍了一番。
溜达到李靖府中驯养鸟兽的园子里,李元婴才发现李靖竟还养着头大象,据说他去岭南安抚山民时南边的人送给他的。
大象体格大,长着对蒲扇那么大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有些地方会训练大象驮运东西,甚至会搞“象军”来打仗!
李元婴想象着几千头大象齐齐驮着士卒出战,感觉那踏步声可能会和天降惊雷一样大,地上还会掀起滚滚尘浪!
李元婴两眼发亮,也不害怕眼前那庞然大物,很不怕死地问李靖:“我可以骑大象吗?”
李靖早知道李元婴胆子大,只是没想到居然这么大。他最喜欢这样的小孩,竟也不拦着李元婴,点点头招来平日里负责照料那头大象的仆从,命那仆从小心地把李元婴送到象背上。
李元婴兴奋得不得了,在仆从的帮助下顺利爬到了象背上。他年纪小,个头和大大的大象一对比还不及人家一条腿粗,但他一点都不害怕,还叫那仆从指挥大象东走走西走走。
随行的内侍瞧见李元婴稳稳当当坐在象背上朝李靖和孙思邈招手,吓得腿都软了,恨不得上前去把李元婴拉下来。若是李元婴摔伤了,他们也讨不了好!
李元婴无所畏惧,骑在象背上玩了个够本,很快对大象失去兴趣,高高兴兴地跟着孙思邈和李靖道别。
回宫之后,李元婴又去找小伙伴们玩耍,和小伙伴们吹嘘大象骑起来多好玩。
那大象腿粗耳大鼻子长,背上老宽老宽的,和马背完全不一样,稳当得很!他还现学现卖,把从李靖那边听来的象军给小伙伴们讲了。反正,特别好玩特别刺激就是了!
兕子她们还好,她们不爱刺激的,听着只觉得好玩。高阳不一样,高阳从小爱玩爱闹,早早学会了骑马,马球打得老好,她那些个皇兄们都爱带她一起玩。
高阳听李元婴说完便想去李靖府上玩,偏李二陛下下过令、不许李元婴再带她们出宫,李元婴没法带她去。
对小孩子来说越是不能做的她就越想做,高阳越想越心痒,最后寻了个时机跑去找李二陛下撒了一通娇,表示幺叔去卫国公府骑大象了,自己也要去骑大象!
李二陛下一听,这还得了?这混账小子自己玩刺激就算了,竟还教唆高阳一块去玩!
就他俩的小身板,不够大象踩一脚的!
李二陛下马上叫人去把李元婴找来臭骂一顿,勒令他继续把上次没抄完的《诗经》重抄一遍,一个字都不能少!高阳也得和他一起抄,不抄完谁都不许出门,他会让人寸步不离地盯着他们!
罚完两个小的,李二陛下还是气不顺,又叫人去卫国公府走了一趟,叫李靖以后不许让李元婴登门,他再上门就把他轰出去。
李元婴和高阳一起被押送回去抄书。
李元婴对高阳干的好事埋怨不已:“你是不是傻的,直接去叫你父皇让你骑,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他不会许你去的好不好?还白白把我捅出去!”
高阳才觉得自己冤枉:“谁叫你说得那么好玩!我又没骑成又要跟你一起抄书,不比你更惨?!”
两个人唉声叹气地回到平日里读书的地方,不情不愿地分坐两边动手抄书。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猪队友!
小高阳:才不是!
注:李靖的生平参考央视百家讲坛的《贞观之治》和百度百科之类的,这个《贞观之治》的老师讲起事情来总是一脸八卦,十分引人入胜(不)
第42章
好歹是《诗三百》,足足三百多首诗,一天两天是抄不完的,何况李元婴不可能安安分分一口气抄完,他和高阳写写停停,变相禁足了好些天。
李元婴抄完《诗经》交差那天,董小乙赶巧回宫一趟,告诉李元婴葵园那边来了不少人,本来只有骊山山脚下遇到的那一批,谁想到沿途有人听说能去滕王手底下谋生后纷纷跟上,寻到葵园时前前后后加在一起竟来了三百余人,翻了足足十倍!
这是三百个人,不是三百个鸡鸭鹅,不能等闲对待,董小乙叫人带他们在几处田庄上堪堪安顿下来,赶紧入宫寻李元婴禀报此事。
李元婴早料到人会挺多,听说是三百多人不仅不惊讶,竟还觉得挺少。他自觉已经和李二陛下通过气,和董小乙了解了那三百人的具体情况便去寻大侄子说话。
正是三月初,东宫花木处处含香吐蕊,李元婴溜达过去时太子妃正带着李象在庭院中玩耍。
远远见到李元婴,皇孙李象乌溜溜的眼睛倏地一亮,迈开小短腿跑过去,跑过去奶声奶气地喊人:“幺幺!”
李象还小,记不住太复杂的关系,因着李元婴和李治他们年纪差不多,李治他们又喊李元婴“幺叔”,李象就化繁为简喊李元婴“幺幺”。
至于李元婴从辈分上来说得算他叔爷爷这种事,李象是压根理解不了的,他只知道李元婴总给他带好吃的好玩的!
李元婴见李象颠儿颠儿地朝自己跑来,半蹲下张手把人抱起来掂了掂,夸道:“重了!”
李象高兴地咯咯笑。
李元婴摸出一小布包的爆米花,给李象解馋。
太子妃知道李元婴和李承乾关系不错,来找李承乾兴许是有事,便给李元婴指了方向,说李承乾在前堂听于志宁讲学。
李元婴一听,马上表示自己先不去了,再陪李象玩玩。
这于志宁在李元婴这里是上了黑名单的人,当然了,于志宁看他也是横看竖看看不顺眼的!
前些天他们从骊山行宫回来,于志宁就干了件事儿:他把规劝李承乾的话写成厚厚二十卷书,名为《谏苑》,趁着李二陛下回来的机会直接呈给李二陛下!
那可是整整二十卷,大到李承乾游猎废学,小到李承乾一根头发丝乱了,全都给写成劝谏的文章整理成书!
这真是太可怕了,平时骂骂还不够,还要写文章来骂,骂完了还要送到家长手里。家长能怎么办,当然是表示老师您辛苦了,然后回头揍儿子啊!
李元婴越琢磨,越觉得他大侄子真是太惨了,太子真是不好当啊。李元婴叫人去盯着讲学之处,等于志宁走了他再过去,接着便兴致勃勃地带皇孙玩耍。
过了半晌,派出去的人跑回来说讲学结束了,李元婴才把玩得满头汗珠子、脸蛋红扑扑的皇孙还给太子妃,自个儿跑去找他大侄子!
李元婴明摆着想避开于志宁,偏就不凑巧得很,于志宁刚好从他选的那条路迎面走来。
这老头儿就是那种一根头发丝都不允许自己弄乱的人,连脸上的皱纹都是算着来长的,齐齐整整,纹丝不乱。
李元婴一看到他就想躲,转头溜到一半又觉得自己做啥要躲,于志宁又骂不到自己头上!这样一想,李元婴不躲了,大大方方迎着人走上去。
于志宁前段时间献了本《谏苑》,李二陛下特意任命他兼任太子詹事,李元婴赶巧记住了他的新官职,大摇大摆地迎上去喊人:“于詹事给承乾讲完学了?”
于志宁对李元婴这大名鼎鼎的混世小魔王很有印象,尤其是他那些“光辉事迹”。
相逢不如偶遇,于志宁捋着须叹息一声,开始对李元婴进行劝诫:“古语有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殿下乃千金之躯,怎么能学那蛮人骑上象背,若是出了意外如何是好?”
接着于志宁针对这一事件开始对李元婴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
首先是如果你受伤了,你的亲朋好友全都会为你伤心,他们对你如此关心、如此爱重,你怎么能让他们为你担心?
然后于志宁又全面地阐述李元婴这样干的社会影响,如果人人都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田地谁去耕作,器物谁去锻造,敌人当前谁去拼杀?身为皇室宗亲,你理应以身作则,绝不为玩乐嬉闹让自己身处险境!
李元婴听得瞠目结舌。
这老头儿年过半百,说话却中气十足,不疾不徐地劝谏一通,竟连气都不用喘!
听到最后,李元婴都头皮发麻了,忙不迭地应声:“我都知道啦,您给承乾讲学也累了,还是先去歇息吧!”
于志宁满意颔首,翩然离去。
李元婴去寻到他大侄子,一屁股坐下,把左右端上来的水一口气喝到底,惊魂未定地和李承乾说:“承乾啊,你真是太辛苦了。”
李承乾只在李元婴从骊山回来后见过他一回,知晓孙思邈已经给李二陛下看过了,结果却谁都不知道。接着李元婴就去李靖府上骑大象,被李二陛下罚了。
李承乾见他一脸的心有余悸,不由问道:“怎么了?”
李元婴把自己撞上于志宁的事和李承乾说了,同情无比地望着自家大侄子:“真不知道你平时过得都是什么日子啊!”一个于志宁就是这种功力,再加上孔颖达和张玄素,那真是想想就可怕。
李承乾最近惦记着李二陛下的身体情况,消停了不少,被骂的次数倒是少了,顶多只是被李二陛下兜头扔来二十卷《谏苑》让他有点受不了。李承乾问:“卫国公家里的大象比宫里的还大吗?”
宫中也饲养了一些珍禽异兽供李二陛下赏玩,他们想看的话也能去瞧瞧,只是没谁会胆大包天地爬到象背上去。
一聊到自己骑大象的事,李元婴又来了精神,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地给李承乾说了一通。他对只能耳闻不能亲睹的象军十分向往,和李承乾感慨:“我觉得南边的事情好玩,北边的事情也好玩;东边的事情好玩,西边的事情也好玩!可惜都太远了,我根本去不了!”
李承乾本只觉得李元婴说得活灵活现、非常有趣,听李元婴这么一提,也觉得很遗憾。他说道:“这也容易,改天我寻些人来陪你玩便是。”
李承乾又给李元婴分享自己的玩乐经验,他喜欢和突厥人一起玩,觉得他们性情豪迈,做什么都很自在,与他们一起游猎让他有种置身大草原的感觉。有时他觉得东宫太过寂寞,便叫他们来陪着玩,篝火升腾,载歌载舞,想多热闹就多热闹。
李承乾说:“若是你当真感兴趣,我回头叫人去弄一批大象过来,让骑象的南人和骑马的突厥人演练一番。只不过这么大的动静不好在东宫弄,得去外头!”
李元婴一听就来了劲头,眼睛亮得不得了:“真的吗?”
李承乾道:“当然。”他说完才想起李元婴上回随口把他卖掉的事,免不了叮嘱李元婴,“你嘴巴严实一点,不能在父皇面前走漏风声,要不然就玩不成了。”
听到可能玩不成,李元婴立刻保证:“我绝对不会告诉皇兄的!”
李承乾这才问起李元婴来找他做什么。
李元婴把自己收留流民的事和李承乾说了。上回李元婴已经和李承乾提过此事,李承乾也答应若是李元婴那几个庄子容不下那么多人可以由他找地方安顿。
听说一次来了三百人,李承乾有些吃惊。别看三百人不算多,搁在底下也能成个有近百户人家的村子了。
李承乾道:“没想到近在京畿竟也有这么多无家可归之人。”
李元婴道:“现在他们有家可归了,我的几个田庄还能安置过来。”他把基本情况和李承乾说了,“正当青壮年的劳力和女子到哪能活,大多不至于流落他乡。我叫董小乙一一统计过,他们这些人老的老,小的小,能干的活不多。我本来也不太缺干苦活的人,所以老人家的话意思意思让他们做做饭之类的就好,至于那些小孩,我倒有个新想法。”
李承乾问:“什么想法?”
李元婴说:“我到封地后要弄个大书院,那不得要很多识字的人吗?便是整理一下各种书卷,不识字也不行的。这三百人里有一小半都是十岁以下的小孩,我先给他们弄个小学堂给他们开蒙,学个一两年应当把识字和算数都学完了,有能耐的可以继续往下学,没能耐的往后便在我手底下打打下手,他们有手有脚,将来又有屋有田,日子总不至于过得太差。”
李承乾道:“这想法很不错。”
李元婴一脸腼腆地说:“问题就是,我又不认得几个读书人,我去请人给这些小孩开蒙他们怕是会把我轰出门。我想着承乾你可是太子,肯定认识很多读书人,你和他们说道说道,他们一定会答应推荐些适合的人过来!”他紧紧拉着李承乾的手,语气殷切,“皇兄说这事该我们一起干的,承乾你可不能不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