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零之我想好好吃顿饭——舟舟沐
时间:2019-06-29 10:18:42

  孙婶子眼尖瞧见了张茉莉,她拉住了张茉莉:“茉莉你瞅瞅你后妈,哎呦,真是难为你们几个孩子了,跟着她过了这几年……”
  不论自己家怎么样,总是要一致对外的,张茉莉抽回了手:“孙婶子,你这不是挑拨离间吗?”孙婶子面上一晒,冷哼一声回了家。
  郭槐花收回了张扬跋扈的神态,掸掸藏蓝色劳动布上衣,语气冷淡:“回来了?江家不少你吃不少你穿,回来做啥?”
  鉴于郭槐花一直是这种语气,张茉莉也没当回事,往里面探探头:“我爹呢?”
  “屋里喝酒呢。”
  现在没什么好酒喝,张全柱最爱喝红粮大曲,碧绿色的瓶身,大红的商标纸,喝上一口辣到嗓子眼,上次喝还是女婿送的。
  桌上摆的是供销社打回来的散酒,喝下一口就知道掺了水,张茉莉进屋挨着炕沿坐,张全柱微红着脸说:“我喊你回来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问问,文恒啥时候回来?”
  张茉莉摇摇头,江文恒走了之后除了开始的那封信,现在一点消息也没有,张全柱又说:“你啊,别老和文恒吵架,家和万事兴。”
  说起这点张茉莉就觉得惭愧,重生以前的她,没少和江文恒吵架,明明是一件小事,两个人就争的不可开交,每次都是她挑起战火,不依不饶……
  张茉莉嗯了一声:“爹我知道了,对了,我后妈又怎么了?”
  “还能为啥?还不是开垦荒山的事儿,槐花琢磨着咱们家使使劲,占个开荒山的名额,你孙婶子听见了隔着院子喊,说富农就是享福的命,和她们劳动阶级比不了,槐花生气就出去和她吵了起来。”
  女人吵架男人没办法掺和,孙全柱心里堵得慌,索性喝起了酒,瞧见女儿,他皱皱眉:“你也想开垦荒山?不行不行,你一个女人凑合啥。”
  “女人能顶半边天!”张茉莉不服。
  其实张茉莉也有另外的打算,都说荒山荒凉,不长野果,可谁也没往深处去过,趁着这次大伙开山的机会,张茉莉也想瞧瞧,更关键的,听说开垦荒山的队员,家里能分一棵树苗呢,可别小瞧这树苗,过些年长成树了,可以打家具,现在家具票根本弄不到,有了这个票,最少能填三个柜子。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开始恢复更新
 
 
第4章 捞鱼
  孙婶子的丈夫是现在的大队队长蒋明富,张茉莉想着,能不能从隔壁探听点消息出来。
  蒋明富刚好从大队上回来,张茉莉赶忙跑出去,笑呵呵的问:“蒋叔,我听说大队要开垦荒山,名额咋分配?”
  蒋明富轻咳一声:“大队还没研究好,到时候名额肯定是公平的分,你先等等。”
  “那我们家这种情况……”
  “你是说你婆家?成分上没问题,按理说不会有影响,不过你娘家……”
  张茉莉表示理解,虽然张家脱了富农的帽子,可在大队里排的话,到底比不过人家根红苗正的人家。
  蒋明富又说道:“你孙婶子就那脾气,别和她一般见识。”
  张茉莉没在娘家住,一个村住着,回来也方便,再者说了,她不来正好免得碍了后妈的眼。
  张茉莉从娘家回来后,下了三天的暴雨,这场雨下的人心慌。
  暴雨一下,冲垮了农田,好在都是新栽的秧子,赶明再从农业站买点秧苗重新栽,如果快秋收的时候下暴雨,损失也太大了。
  柴凤芹坐在门槛上感慨:“今年可真是邪了门了。”
  下了暴雨也不是一点益处都没有,大雨一下,人们都忙着去捞鱼呢。
  鲫鱼、鲶鱼等叫的上来叫不上来名字的鱼往外蹦,有渔网的拿渔网一罩,没有的直接下河里捞,运气好的话,能捞上来十多斤呢。
  像这种河沟里的鱼虾不算是公共财产,大队不管谁捞鱼,只要手疾眼快抢的及时,谁捞上来就是谁的。
  大队里的人拿着桶就往外冲。张茉莉在大门口站了一会儿,决定回家去。
  捞鱼得用尼龙布细网做渔网子,可张茉莉哪有这个?正好江家的杂物间里有一张半旧的蚊帐,张茉莉找铁丝弯了一个圆环,做成捞鱼网的样子,二嫂苗红红瞧见她在忙活,眼皮一耷拉:“那么多人去捞鱼,咱们家都谁去?我可不想下河,挺脏的。”
  大嫂吴敏说道:“婆婆岁数大了,不能让她跟着操心,咱们仨去,我和茉莉下河。”
  捞到几条小鱼,也能改善改善伙食呢,更何况是过鱼这样的大场面!每天吃粗粮吃点菜叶子,嘴巴淡的要命,她背好塑料桶,和柴凤芹打了一声招呼,自己一个人先跑了出去。
  每家的成年男劳力都在地里,半大男孩和女人拎着桶去捞鱼,张茉莉到池塘边,看见乌压压的人群都往河里钻,场面十分壮观,连个往里挤的缝都没有。
  张茉莉站在河边,看看脚下,有一些还在蹦跶的翘嘴白,,也被队员们疯抢着,为了一条大鱼,两家人拌嘴也不奇怪,小鱼多,肥美的大鱼少。
  平时捞鱼,夏天捞更容易些,池塘边,沟渠角上,捉上点小鱼小虾改善伙食,平时这个水塘鱼很少,要不是这次暴雨,大家也不往这里赶。
  河边都蔓延着鱼腥味,张茉莉吸吸鼻子,拿着捞网下了河,这时她听见大嫂喊她的名字:“茉莉,你在哪?我帮你一起捞。”
  暴雨下完鱼多,张茉莉站在河边的豁口处,拿网子往下一撒,过一会儿就捞上来了七八条,鱼不大,也就是巴掌大小,吴敏从家里拿来了水瓢,看见鱼直接舀,没过多久就装满了塑料桶。
  苗红红在岸上守着,手里抓了一把瓜子清闲自在:“咱妈说了,让我看着东西正合适,要不然鱼都得丢了。”
  化肥袋子又拿来了两个,哪怕是天气不冷,可河水依然刺骨,张茉莉咬咬牙,无鱼不成河,尤其是到了过鱼的时候,简直随手一抓就是一把。
  这个机会千万不能错过!能抓多少抓多少,他们大队池塘、河边多,离大河近,再往前几十里地的大队,可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
  浮梢鱼逆流游过来,密密麻麻的鱼可都便宜了她们这些人,最后三个人捞了一整袋化肥袋子外加一个塑料桶,满载而归。
  这还不算晚,等到了晚上没人的时候,张茉莉到了河口处,用网又捞了十多斤上来,都是肥肥的大鲫鱼!
  男人们从田里回来又去捞了一波,江家又捞上来杂鱼七八斤,这些鱼吃不完,柴凤芹打算用盐腌上,竹片一穿,风干后的鱼随时吃都行。
  这几天大暴雨下着,捞到这么多鱼心里也是美滋滋的,连走路都轻盈了许多。
  张茉莉也不用惦记娘家,她捞鱼的时候瞅见郭槐花了,比谁下手都快,恐怕也没少捞。
  鱼也不怕多,越多越好,到了后面鱼虽然少了,但耐心一点也能捞到几条,张茉莉从地里回来,有时间就往池塘边上凑,小鱼又捡回来半桶。
  她咂摸咂摸嘴,吃了两天的鱼,下地干活更有劲了。
  柴凤芹心巧,有了鱼变着花样做,今天做鱼汤,明天炖鱼,要不然就是在院子里架上架子烤鱼吃,柴凤芹一边给鱼抹盐一边嘟囔:“食材丰富了啥做不了?还不是平时吃食少,就那么几种,可愁死我了。”
  一家人吃的开心,盐罐子里的盐往下掉的也快,等做完了腌鱼,盐罐子彻底空了,柴凤芹支使张茉莉去村里的供销社买点盐巴回来。
  大队的供销社是一排砖瓦房,门头上写着红字:“为人民服务”,平时吃的副食、日常用的百货这里都卖,小到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大到鞋帽服饰。
  张茉莉念了念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标语,还保障供给呢,买啥都计划,一年连穿一身新衣服都难。
  一进门,最左边的广告牌上写着新上了线衣,张茉莉看了一眼,大红的线衣格外惹眼,齐肩的辫子一扎,绝对好看!
  张茉莉买不起,也只能看看而已。
  供销社的售货员正在聊天,看见有人进来也不招呼,有句顺口溜说的好:“听诊器方向盘,人事干部售货员。”现在这个年代,售货员可是让人羡慕的工作!每个月能拿到二十四块钱的工资,每天卖卖东西多轻省?可比下地干活强多了。
  张茉莉清清嗓子,大声说道:“同志,我买盐!”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章 的时间我改了,从秋天改成了夏天~
 
 
第5章 面条
  “买盐?”梳着学生头的售货员抬起头:“盐没了,明天再来吧。”
  张茉莉:“……”
  供销社的东西经常会断货,张茉莉习以为常,再说最近家家户户都腌鱼,盐卖的就更快了,她拿着盐罐子回了家,家里没盐吃也不行,柴凤芹让她去对面借一点,等以后买了盐再还。
  现在左邻右舍的关系好,从你家借两个鸡蛋,从我家借点醋是常有的事儿。张茉莉端着盐罐子借盐回来,对门李大妈眼睛盯着她:“我说茉莉呀,你也结婚一年多了,咋还没怀上?你看我儿媳妇,这才结婚仨月,就怀了孕了。”
  张茉莉脸上一红,这种话题摆出来说,到底是年轻,羞的她不知道说什么,柴凤芹刚巧出来抱柴火,她皱皱眉,这个李大妈哪儿都好,就是爱显摆,不就是儿媳妇怀了孕?至于嚷嚷的谁都知道。
  柴凤芹往前两步:“怀个孕跟怀个金疙瘩似的,我们小媳妇面皮薄,你这么大岁数了可不能欺负她。
  李大妈笑了笑:“你瞅瞅你这话,我不是关心茉莉吗?”
  柴凤芹知道李大妈没坏心眼,随口说道:“儿媳妇怀了孕,还不得好吃好喝供着?还有闲心出来闲聊。”
  说到吃,李大妈叹口气,这年月,怀孕的女人也吃不到什么好东西,孕妇喝鸡汤补身子,但每家的鸡都是有数的,还指望母鸡下蛋呢,肉鸡倒是有两只,等着过年杀了过个安乐年,能给儿媳妇吃的,也就是这些鱼了。
  鱼肉是好吃,滑滑嫩嫩的,但大豆油不敢多放,清淡寡水的炖鱼,别说孕妇了,她们瞧着也没胃口,再美味的菜肴,也架不住天天吃,吃了几天的鱼,家里人叫苦不迭,还嫌弃她做的不好吃。”
  李大妈越想越难过,话匣子一开,苦水往外倒,张茉莉倚着大柳树,接道:“没油鲫鱼也能做的好吃,给孕妇做山楂鲫鱼鸡蛋汤呗,鲫鱼肉片成一片片的,用蛋清抓匀,清水煮开,在放山楂片,大爷喝酒吧?往里面滴几滴白酒,去腥的,锅开后鸡蛋黄搅合到汤里,加盐调味就行,补身子。”
  柴凤芹诧异的问:“你咋知道这些?”
  张茉莉呵呵两声:“我妈以前老提,说是怀我那会儿最爱喝这道汤了。”
  李大妈也反应过来:“可不是吗?咱们咋把这个忘了?茉莉她娘的祖上可是宫里当过御厨的,说不准有一些做菜的秘方留下来。”
  秘方?张茉莉半片纸都没瞧见过,再者说了,现在这吃不饱的年月,宫里的膳单捂在手里,一道也做不出来吧。
  现在做饭,不讲究味道手艺,能省粮食的,就是好主妇,为了让大家吃饱点,柴凤芹没少□□思,玉米面馒头和玉米面的贴饼子,馒头更软乎,玉米面剌嗓子,吃起来馒头的口感更好,但馒头不能老蒸,不为别的,酵母吃不起呀!馒头得发面,发面咋少的了酵母这个好帮手……农村日子缺东少西的,食品酵母得拿票买,根本不够用。
  就说分粮食吧,五斤地瓜顶一斤粮食,大家都爱要地瓜,这中间可差了好些斤呢,每人一年的口粮,一年大概是三百来斤,这还是丰收的年份,多分地瓜就能多填饱一些肚子。
  时间进入了七十年代,按理说,日子不像闹饥荒那两年那么紧巴,但他们这儿也倒霉,连着两三年收成不好,除去上缴的,每家分到的粮食不多,日子过得苦哈哈的,只能从每日的口粮上想办法。
  柴凤芹翻翻面袋子:“今天吃荞麦面条,再煎几条小鱼。”
  张茉莉眼里闪着光:“真的?”
  苗红红一听也高兴:“妈做的荞麦面条感情好吃,我一想就馋了。”
  张茉莉认为,柴凤芹最拿手的,就是荞麦面条了,出锅的面条滴两滴香油,撒上小葱碎,哪怕是没有一点大豆油,吃起来也觉得胃口大开。
  香油是村里的磨房磨出来的,轻易不开,只要一磨香油,那味道飘得附近全是,张茉莉每到这个时候,都带着妹妹去磨房周围转悠,吃不到油,闻闻味道也解馋了。
  张茉莉帮着柴凤芹揉面,要说这荞麦面条,做完最多一人分上多半碗,指望用面条吃饱不太可能,一家十来口人,这么多张嘴多少荞麦面也不够。
  吴敏大锅蒸上了红薯,这东西才顶饿,张茉莉刮刮手上的荞麦面粉,小心翼翼的拂在面板上,柴凤芹擀面很利落,不一会儿,切成了细长条的手擀面。
  苗红红叹口气:“要是在以前,老三在城里上班,每个月有票补助,咱们还能喝点红糖水,吃点城里的糕点糖球,现在呀,想都不要想。”
  苗红红一提,张茉莉也想了起来,要说以前,江文恒上班的单位是铁饭碗,这在大队里的年轻人里可是独一份,不知道多少人羡慕。
  那时候两个人还没结婚,因为从小一起长大,江文恒对她倒也“照顾”,知道她吃得多,还给她带过两次挂面吃呢,不敢在家里煮,张茉莉带上自己家双耳的小铁锅出来,江文恒从厨房拿了一点盐,两个人跑到荒山上面煮面条吃。
  荒山上没有人去,再安全不过了,不过在张茉莉看来,江文恒才没那么好心呢,他有小时候的把柄在她手里,为了讨好她才给她面条吃。
  挂面是最好的一等粉做成的,富强粉的挂面,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面条了,也就是江文恒这种吃公家饭的能买的上。
  挂面还剩下一绺,江文恒说给家里的侄子侄女吃了,这些是他留起来的。
  那回吃完挂面,张茉莉晚上都没吃饭,她后妈还挺高兴,说省粮食了。江文恒抱着铁饭碗的时候,江家人没少受益,两个孩子吃上了三叔买的麦乳精,农村同龄的孩子可没见过这些。
  一想这些张茉莉就觉得世事无常,现在江家可没了过去的优渥条件。
  以前每家的院子后面都有一小片菜地,可最近这些年不让种了,养鸡养鸭也有限制,只能养三只,要是卖的话只能卖去指定的收购站,私下交易被抓到后果很严重。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