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穿]百味人生——邈邈一黍
时间:2019-06-29 10:26:14

  事实上,林泽已经打听过了,确认过王秀才的人品,也了解了王秀才的性格,这才有了今天这么一出,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冒冒失失的有人在帮他作保。
  林泽再三谢过王秀才,“要不是有您帮忙,我怕是就参加不了今年的县试了,甭管能不能考中,您都是我恩人。”
  说实在的,给考生作保也是承担了一定的风险,他跟王秀才无亲无故,在此之前甚至都没有往来,人家能帮他这个忙,真的是够可以的了。
  林泽当天回去是这么跟家里人说的,“城北柳巷的王秀才觉得我可以去参加县试,而且愿意出面给我作保,我这段时间也没少在书肆里头看书、抄书,学到不少东西,既然有这个机会,我觉得还是去试一试。”
  林石没什么反应,连发表意见都不曾,对他来说,分家之前,听他爹的,分家之后,听儿子的。
  听话就可以了,心里也是踏实的,其他的事情也用不着他想。
  李氏和黄氏婆媳俩面面相觑,儿子夫君要去参加县试,这也太突然了点儿,哪怕在书肆里头干活,但是说到底也只是在幼年上了三年的学堂而已,冷不丁的要去参加县试,无疑是 平地一声雷,炸响了。
  一家子搬到城里来没多久,而且是住在城西,上哪知道城北柳巷的王秀才去,不过婆媳俩也没觉得林泽是在撒谎。
  秀才这个名头有时候还是很好用的,两个人之所以心里头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就是因为连秀才都觉得林泽可以去县试考考了,这万一要是过了,耽误几个月的功夫也没什么,花几两钱也没什么。
  但这万一要是没过,这些时间和银钱可就全打水漂了。
  李氏咬了咬牙,她从来都没有觉得自家儿子比不上二房的孩子,有人开窍早,有人开窍晚,她儿子小时候贪玩,没有二房的孩子能坐得住,但是那三年在学堂里头也都是中上,考得好的时候,甚至能排到前三名。
  如果老爷子当年能一直让他儿子在学堂读下去,现在可能也是位秀才公了。
  这事儿一直都是李氏心里头的一个痛点,也让她恨毒了老爷子,如今孩子既然想要去考,那就去吧,反正家里头还有30亩地呢,在县城过不下去了,大不了就回老家种地去。
  “那咱们就试一试,这段时间你在家里头好好准备准备,问问东家那边,能不能同意让你在家里多呆一段时间。”
  黄氏也跟着表态,“我最近刚好接了一个大件儿的绣活儿,绣出来之后,能拿好几两银子的工钱呢,去县试考一考吧,也给咱们儿子打个头阵。”
  林泽是知道自己情况的,就算是闭着眼睛去参加县试,也肯定能过,离考试还有好几个月呢,总不能这几个月全都只在家里头备考。
  家里头的条件好也就算了,事实并不是,老家的地租出去了,但是得要等到明年秋收之后才能收租子,家里头的银钱总共不超过50两。
  他在书肆领的工钱是家里收入的大头,若是骤然没了,他爹向来心大,肯定不会考虑这些,儿子年纪小,对这些事儿还不懂呢,但他娘和他媳妇那边,免不了要跟着操劳,七想八想的,容易有负担。
  “书肆那边书多,一整天的客人却不多,而且还比较清静,若是遇上问题了,还能问问过来买书的人,比在家里头读书方便多了,所以没必要一定回家来备考,在书肆那边也一样可以。”林泽道。
  现在还不到回家清闲享福的时候,等哪天考中进士以后再说吧。
  儿子自己有打算,李氏也没多说什么,而且说实在的,她不觉得自家儿子笨,也不觉得自家儿子没有读书的天分,但毕竟是只上了三年的学堂,中间又间隔了这么多年,不知道那三年的东西还能记得住多少,所以对儿子这次县试,李氏也没抱太多的信心。
  能不耽误在书肆的活儿,那是最好的了,毕竟这么合适又不用出苦力的活儿,实在是不好找,儿子万一要是县试没考中,那也可以继续在书肆干活,比以前在老家的时候轻松多了。
  当娘的都同意了,当媳妇的自然不会不同意,婆媳俩虽然性格上大相径庭,但是很多想法还是挺一致的,不管是之前分家,但是现在参加县试这事儿。
  其他人家最头痛的婆媳矛盾,在这儿根本就不存在。
  要说跟家里人格格不入的,那就是林石了,除了年纪尚小的孙子以外,家里人或多或少都对他有些怨恨,再加上他本人的性格又是这么的……一言难尽,干活的时候够听话,其他的时候就完全把自己当成是一个隐形人。
  存在感确实不强,除了在上房的事情上。
  离过年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林石就开始惦记着回老家的事儿了,好不容易回去一趟,不光得多住一段时间,还得给爹娘多买点东西。
  当然了,林石是手里头一个铜板都没有,不管买什么都得跟儿子说,儿子同意了,媳妇也就直接拿钱去买了。
  可以说,分家之后的大房,食物链由高 到低跟之前完全不一样。
  林泽是真不想惯他爹这个脾气,更不想惯着上房。
  “咱们老家那几间房子几乎都已经空了,要什么没什么,总不能要把东西都搬回去,等过完年再搬回来吧,而且爹你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搬到县城来之后,什么都得花钱,烧的柴火得花钱买,瓜果蔬菜也都得到市集上去买,没有咱们这处房子的房租,每个月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银钱上紧巴巴的,上哪儿去给爷爷买上好的烟叶和茶叶,我知道爹孝顺,但咱们也得量力而为才行啊……”
  别说是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就算真的是胖子,也没必要流血给上房。
  按照林泽的意思,过年肯定是要回老家的,毕竟就在县城住着,又不是隔了有多远,赶不回家,但住个一两天就可以了,大年三十儿是一天,大年初一是一天。
  给上房买礼物也是理所应当的,但真没必要买太多,意思意思,面子上能过得去就行了,也就他爹还想着子孝孙贤,实际上,不管是分家前,还是分家后,大房跟上房早就已经不是一条心了。
 
 
第74章 科举文男主的堂兄(11)
  林石还真不知道家里头的银钱这么紧张,毕竟一家人不管老少, 每天都能吃到一个鸡蛋, 隔三差五的还有肉吃, 读书也是件花银子的事儿,但不管是儿子,还是孙子, 也从来都没缺少过练字的纸笔,他还以为……
  哪有这么过日子的,林石有心想说几句, 但是一想到家里现在的情况, 到底是没再说什么。
  在这个家里头,现在赚钱最多的是儿子,花钱最多的也是儿子, 其次是儿媳妇黄氏, 一手针线活, 哪怕是在家里头呆着,也比他在包子铺赚的要多。
  他媳妇也不是个能闲得住的人,虽然没有地种,人家院子里又不让养鸡鸭,干脆接了私活, 在家给人做鞋底,这一天下来的收入也不比他少。
  要不是家里人都不同意, 在包子铺干活又能时不时的带点包子回来, 林石是真不想在那边干, 工钱太少了,人家女的都不稀罕去,他一个大老爷们,就应该干些体力活才对。
  也就不用像现在这样了,说话都没有多少底气。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话无论是放在哪个年代都是可以说得通的。
  所以林石只能退而求其次,先不说败不败家的问题,给老人家买礼物的钱总得先攒攒。
  “离过年还有一个月呢,这段时间咱们可以吃得差点,不需要隔三差五的买肉吃,我每天下午都在包子铺吃饭,早上也不用吃鸡蛋,都省下来,离开家这么久了,不能在身边照顾老爷子,总不能过年的时候还两手空空的回家。”
  攒钱就攒钱呗,林泽想都没想就应下了,“既然如此,咱们就多在县里头待几天,等大年三十儿中午再回去吧,多呆一天就能多攒一天的钱,爹你说是吧。”
  同样的道理,多在老家呆一天,年后就少赚一天的钱,越早回来越好,大年三十回去,大年初一回来,没必要再接着住下去了,反正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两天都在老家呆着。
  林石还不知道,今年过年只能陪父母呆两天,不过最后的这一个月里,他确实有在认认真真的省钱,不光是在吃食上省,日常用度也省。
  比如家里头用的柴火,一般都是花两文钱买的,为了省这两文钱,寒冬腊月里,林石天蒙蒙亮就要出城,去城外的山上砍柴,还得尽快赶到包子铺去上班。
  每天一个来回,不光把自家用的柴火给背回来了,还能额外背回来一份,卖给旁人赚取两文钱。
  这人,李氏都服气了,对媳妇和孩子,当家的可从来都没有这份心,当年她生儿子的时候,当家的都不闻不问,别说是从嘴里省下来一个鸡蛋给她了,就是帮忙干活都没有。
  哪里像对老爷子这样诚心实意,恨不得把自个儿身上的肉割下来,去孝敬老爷子。
  林石确实是个大孝子,他兄弟林木也不例外,在府城陪儿子读书的这几个月里,林木可以说是拼了命的干活,就是想着能多赚点银子,以后不需要向老爷子伸手要钱,还能多孝顺点儿,毕竟为了供儿子到府城来读书,他可是把家里的地都给卖了不少。
  林木跟自家儿子不同,他小的时候,家里头根本就没置办下来那么多地,也就没有余钱供他去学堂读书,所以至今大字不识一个,想要在府城赚银钱,只能是卖苦力。
  给人家搬运货物,什么粮食、家具、石料……这样的活儿根本就不固定,今天可能干两份,明天可能在外边转一天也找不着活儿,而且抢活干的人还特别多。
  林木以前也羡慕过人家城里人,过的轻松,不比他们在乡下还要种地,但是真到了这府城之后才知道,这些搬上搬下的活可比下地累多了,而且被人呼来喝去,一点儿都不如在老家的时候自在。
  尽管已经拼了命的去干活做工了,但是林木父子俩在府城的生活却一点儿也不 宽裕,读书是一件相当耗费银子的事情,不光是笔墨纸砚的问题,读书人穿衣要体面,吃饭也不能太过简陋,尤其是跟同窗一起吃饭的时候,人际交往同样也是一大笔支出。
  尽管已经是尽量节省了,但是花出去的钱还是比赚进来的钱多,这小半年的功夫过去,从老家拿来的那些银子已经没剩下多少了,而且照这样下去,很快父子俩手里头的钱就要花光了。
  所以,过年是不得不回家的,哪怕心疼路费,也必须得回家拿银子才行。
  林木自觉不孝,以前没分家的时候还不觉得怎么样,但是分了家之后,好几亩地卖出去了,他才真觉得儿子读书这事儿太拖累家里头了。
  在打定主意回老家拿银子之后,林木喝口水都觉得嘴里头发苦,晚上大半宿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
  心里头是又愁又苦。
  “要不你还是回去读书吧,咱们县里头又不是没有举人,你要是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问咱们县里头的举人就是了,大不了,隔三差五的,咱给人送点东西,这府学虽然好,但是花费实在是太大了,这才半年的功夫,八亩地卖出的银钱就已经花的差不多了。”
  要知道乡试三年举行一次,这才哪儿到哪儿,若是三年全都在府学读书,非得把家里头的地全都卖了不可,那可是他爹辛辛苦苦攒下来的。
  林木实在是愧疚难安,儿子的学业虽然重要,但是也不能不顾及父母。
  林溪都不敢相信这是他爹说出来的话,他一直都觉得大伯那是愚孝,是被爷爷教傻了,自家爹爹虽然也孝顺,但脑子应该还是清楚的,哪里想得到,被爷爷洗了脑的不光是大伯,还有他亲爹。
  且不说一整个县里头才有几个举人,才学如何,这非亲非故的,他怎么好意思拿着三瓜俩枣的上门去请教学问。
  而且在府学他已经尽量节省了,身上穿的衣服只求干净,没有补丁,从来都没去扯什么好布料做衣服,每顿饭也不是大鱼大肉的吃,但是总得有个菜吧,一天一个鸡蛋的营养是不能缺少的,一周吃一次肉,这个要求已经很低了。
  上辈子他都不稀罕吃这些东西,这辈子学习比上辈子用功多了,反而吃穿用度都比不上上辈子。
  在府学里的同窗,哪一个不比他穿的好,哪一个又不比他吃的好,就这样,还要让他回老家读书呢,真不太像是亲爹能说出来的话。
  “爷爷可是一直都希望我能够中举,能够给咱们老林家光宗耀祖的,我这要是回去了,爷爷不知道会有多失望,肯定不会乐意的。”林溪劝道。
  老爷子会不会乐意他不敢确定,但是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先别让他爹打退堂鼓。
  林溪现在也是心乱如麻,好像自从分家之后,所有的事情都不顺了,不过想想大伯那个性子,应该会比他爹更向着老爷子,大房虽然分出去了,但是应该也在老爷子的控制范围之内。
  换句话说,哪怕是分家了,老爷子也仍旧是一家之主。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林溪是既庆幸,又觉得荒谬,如果他没有上辈子的记忆,大概也会成为老爷子手里头的木偶人,老爷子养孩子的手段就跟训狗一样,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老实听话。
  林木父子俩在腊月二十就已经启程回老家了,不过路途遥远,中间又遇到了下雪天,等赶回老家的时候,已经是大年三十了,跟大房一前一后,刚好在村口碰到。
  大房一家雇了辆马车,虽然是最简单的青蓬马车,但是可比用双脚赶路强多了。
  没有几步路了,双方又是这样亲近的关系,林泽不等自个儿爹爹开口,便主动邀请二房的父子俩一块儿坐马车。
  半年未见,两房的人变化都很大,大房这边儿,从老的到少的,从男的到女的,都比之前白了,也比之 前胖了。
  尤其是林石,包子铺的工作对他来说简直不要太轻松了,哪怕这一个月他时常出去砍柴火,但也都是早上出去,太阳还没升很高的时候,就已经赶到包子铺干活去了,所以压根就晒不着。
  干活轻松,又基本上不在太阳底下暴晒,人自然比之前白胖了,气色也比之前好了,哪怕还穿着往年的旧衣服,但是瞧着就不一样。
  与相反的是林木,干了半年的体力活,省吃省喝,又赶了这么长时间的路,人不光是比之前更黑更瘦了,而且看上去简直是蓬头垢面,如今的兄弟两个坐在一块,压根儿就不像是一家人。
  林溪看上去模样比他爹好多了,虽然狼狈了些,但起码没那么黑,更没那么瘦,就是没精神了些,不像之前,信心满满,斗志昂扬,什么都不看在眼里。
  现在的林溪多了几分沉稳,也多了几分阴郁,尤其是在跟林泽坐到一块的时候,对比简直不要太明显了。
  两个当事人倒是没怎么在意,在意的是李氏,不光是心里偷着乐,脸上也挂着笑,明明刚从县城出来的时候,心情还不怎么样呢,这会儿简直快笑成一朵花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