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家——林木儿
时间:2019-07-31 08:34:25

  “还是穿棉布的?”香荽问道。
  “嗯!”五娘点点头,“简单利索的就好,首饰什么的,统统都收起来。以后这东西不能戴了。”
  香荽知道五娘的性子,所以,压根儿就不劝。
  收拾好了,五娘带着海石春韭她们出门,香荽她们守在府里。
  “走着去吗?”春韭问道。
  “叫人赶着马车慢慢的赶着咱们,咱们走着去。”五娘看着天空飘着细碎的雪花,冻得打了个哆嗦。
  到了外院,常河正等着她。
  “河叔怎么起这么早?您老回去歇着,大冷天的。”五娘将手缩进袖笼里,道。
  常河缩着身子,“王妃这是要去哪啊?王爷不在,您出门,老奴不能放心啊。”
  五娘走过来,扶着常河先进了大厅才道:“我寻思着,这大过年的,将士都不能回家。我带着年货,给辽东军这些记录在册的将士家去拜年去。军营里上到将军,下到伙长。有一个算一个。之前我都叫人打听了,谁家什么情况这心里大概也有个谱。咱们这年礼,也不分什么等级,按着需求给吧。有那家里有病人的,咱就送药材。有那人口多,劳力少的,咱们多送点米粮。哪怕是粗粮呢。顶用就成。这年货也都是实在的东西。条件好的,咱就送点海鲜干货,也是拿得出手的。”
  常河一下子就愣住了,就这大厅里的灯光才看清五娘的装扮,身上是最普通的红披风,里面也是棉布的衣裙,头上只有一朵绒花,半点首饰都没有。素净的厉害。他眼里就有了泪,对着五娘就要下跪,“老奴替太|宗和端慧太子谢谢您了。”
  甭管这么做是出于什么原因,但是能替王爷收拢人心,尤其在这个时候,大乱将至的时候,收拢人心对于王爷来说,是多重要的一件事。
  王爷在军营跟将士同甘共苦。王妃在后面安抚家眷。
  如果这样都不能得到民心,那么怎样才能得到民心呢?
  五娘赶紧伸手拦着,“河叔,您老这是干什么?”她扶着常河坐了,“王爷不在,我这也要出门,府里还得您操持。要是有那上门的拜年的,劳烦您出面应酬。”
  “王妃放心,有老奴呢。”常河干瘪的脸上透出红光来。主子还用得着,就是奴才的福气。
  ………………………………………………
  胡田是辽王麾下第一大将,他的家也离王府最近。是一座占地不小的五进宅子。
  家里不光是父母健在,就是祖父祖母也健在。
  以前一大家子,就是盛城边上的庄户人家。是十多年前,胡田掉进冰窟窿里,被路过的辽王一行人给救了。从此就跟在了辽王身边。那时候,还都是年纪不大的孩子。
  胡家也都是本分人,这宅子是不小。但大部分的地方都开垦成了田地。老人家最常做的,也就是在园子里干活,侍弄庄稼。
  这么大的宅子,没有雇佣一个下人,都是自己的家事自己做。听说,胡田发迹以后,不少人送闺女上门给他做小,都被他推辞了。他媳妇就是庄户人家出身的姑娘。憨厚,壮实。两口子过的还不错,如今都有两个小子了。
  大年初一,胡田的老娘带着媳妇在厨房忙活一大家子的年饭,饭刚上桌,就听见外面有说话声。
  “大门开着吗?”胡田的爹问道。
  “可不咋地?”胡田娘应了一声,“大过年的,肯定一早起来就把门打开了。还能让拜年的在门外等着啊。”
  胡家的老太爷就打发胡田的弟弟胡地,“去瞧瞧,谁这么早。赶紧的将人请进来,外面可是冷的邪乎。”
  胡田官大,年年都有人早早的上门拜年。
  胡地应了一声出去,然后就跟被狗撵了一样,又蹿了回来。
  “爷,奶……不好了……”胡地指着外面,一时结巴的说不出话来了。
  大过年的,什么就不好了?
  “你倒是赶紧说啊。”老爷子坐在炕上,看着胡地的德行能急死。
  胡田的娘瞪了一眼小儿子,转身就往外走,刚撩开帘子,就见一个小媳妇打扮的女子,带着人笑眯眯的往家里来。
  “过年好啊!”五娘笑着问好。
  胡地的娘‘啊啊’的应了两声,心里寻思着这是谁家的新媳妇,嘴上却道:“外面怪冷的,里面坐吧。”反正进门就是客。
  看样子是不认识自己。五娘就笑了一声,“大娘不认识我吧?”
  胡地的娘笑了两声,“如今年纪大了,脑子就不好使了。”
  春韭就道:“大娘,这是我们王妃。来给您拜年了。”
  “谁?”胡地的年看向春韭,“闺女,你说这是谁?”
  “王妃。是辽王妃。”春韭又解释了一句。
  “哎呦!”胡地的娘拍了大腿一下,看着五娘就伸出手,到了跟前,又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王妃……赶紧里面请。炕上热乎,上炕坐着去。”
  五娘一看,就知道这是个本分的庄稼人,她伸手拉了她的手,“好!进去坐坐。”
  胡地的娘被五娘一拉,顿时就眯着眼笑,这王妃的小手,真是细滑。怪不得王爷谁家的闺女都看不上呢,原来是等着娶这个天仙似得姑娘。不光是长得好,还和气的很。
  “爹,娘,你们瞧瞧,是谁来了?”说着,就拉着五娘进了里间。
  “谁家的闺女,长得真俊。”胡家的老太太就坐在炕上笑着朝五娘招手。
  “这是王妃娘娘……”胡田的娘看着婆婆,解释了一句。
  老家的老太爷看了五娘一眼,赶紧下炕,对着五娘就要下跪,这些娘们什么都不懂。这王妃是多尊贵的人啊,你们当这是上门跟你们拉家常的小媳妇呢?
  没见识啊!
 
 
第168章 
  五娘一把将人扶起来,“老太爷身体还好?”她说着,就扶着胡家的老太爷上炕去坐了,自己也坐在炕沿上,“都坐着吧。不用多礼了。”说着看着一屋子被这老爷子给吓住的一家人。连老太太都从炕上下来,站在下面手足无措。
  胡家的老太爷大概也是见过世面的,并不敢真的就坐了,只能战战兢兢的道,“回王妃娘娘的话,都好。家里上上下下都好。还叫王妃记挂着,怎么当得起?不敢当!实在不敢当。”
  五娘就一笑,也不勉强。对待下面的人,不光得是亲民和善,还得有威严。
  这官越大,对待下面的人就越是和气。可要把这当做是真和气,那就错了。
  她要是真的非得拉着人家闲谈,只怕人家更不自在。
  “王爷走的时候留了话了,叫我一定上门给您老拜个年。”五娘将所有的功劳往宋承明身上一贴,这事自己冒头没什么意思。这些人对宋承明的感官比对自己这个空降来的王妃要不一样的多。
  这话一出口,这一家子还是一样的恭敬,可是明显更欢喜了起来。
  五娘心想,这些人对自己是从京城来的这一点,还有一定的戒心吧。
  她没有多坐,显然人家正准备吃早饭,也不好剁打搅。于是就又说了几句闲话,五娘就起身告辞。
  胡家挽留了几句,被五娘推辞了。叫丫头们将年礼留下,就从胡家出来了。
  胡家的人看着半炕的年货,有些愣神。
  顾不上吃饭,就一一查看了。有给两位老人家治疗老寒腿的药方和药材。有海鲜干货,有给胡田媳妇的精致首饰,一家老小的衣服料子。还有两个孩子的零嘴。连胡田弟弟胡地念书用的笔墨纸砚都准备了一份。当真是用了心了。
  “你这老东西,人家王妃上门,瞧你那样,叫人家还怎么坐得住。”老太太不乐意了,“就算是王爷叮嘱人家上门,这东西该不是王爷准备的吧。一看东西,就知道人家王妃是用了大心思的,这份心意难得你瞧瞧你刚才那德行……。”
  “你知道个屁!”老太爷骂了老太太一句,“人家是高门的千金小姐,就是下面的伺候的人,出身都比咱们贵重。”一家子泥腿子,还想往人家身边凑,也不瞧瞧自己,配不配。
  胡田的老娘就给老两口打圆场,“可不是怎么地。那身边跟着的丫头,瞧着都比大户人家的小姐气派。那不穿金不戴银的,可打眼一看,就是不一样。比那些金银恨不能挂一身的姑娘家,都体面。”
  “明儿,你们把咱们家里的干菜,冻着的果子,装上一车,给王府送去。”老太爷拿起旱烟袋,叮嘱了一声。
  “就送这个?”老太太觉得寒酸,拿不出手。
  老太医又火了,她们知道个屁。这位王妃的底细,他也听孙子提过两句,听说不光是国公府的姑娘,还是东海王的后人。那这身家有多少,不用想都知道。光是放在明面上的嫁妆,都能换半个盛城,人家能缺什么?什么都不缺。就是把自己的家底搭上,都不一定能入人家的眼。“就送这个,以后,常走动就是了。跟亲戚里道的串门子一样,有什么送什么。你送的贵了,王妃还得还了更贵的回来。时间长了,就不招人待见了。”
  理是这么个理!
  婆媳俩对视一眼,就都不言语了。
  五娘从胡家出来,感觉到了几个丫头的情绪,“怎么?不高兴了?”
  春韭往身后的胡家看了一眼,“总感觉这些人对主子,心存戒心。”
  “正常的。”五娘倒是不怎么在意,“王爷跟京城的关系一直特殊,可以说这种对立情绪,从上到下,都有。我又是赐婚来的。还没有跟王爷圆房,算不得正经的女主子。就算是女主子,他们也一样会有这样的戒心。会想着,是不是我想通过拉拢他们为京城那边谋划什么。但出发点,他们都把他们当做王府的人,将王爷当成了主子。要不然不会冒着得罪王妃的风险,如此行事了。”五娘说着,就长叹一声,是她自己,将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不过,及时发现这个问题,改正过来还是来得及的。
  “春韭,你拿着名册,带着人挨家挨户的去替我拜年吧。”五娘站住脚,扭头看向海石,“你们跟着我,去那些阵亡的将士家去瞧瞧。”
  本来阵亡的将士家里,她打算过了年就安排人再做安排,如今倒是要提前了。
  如果大家都对自己没有什么信任,而是怀着怀疑的心态,那又何必过去叫人家难做呢。这些阵亡的将士家里,总没有什么值得人图谋的吧。
  几个丫头知道五娘的意思,虽然替主子委屈,但这也是让王妃在辽东迅速立足的办法。
  再说了,王妃亲自给阵亡的将士家先拜年,而忽视了如今那些正在高位上的。谁还能挑出错来。死者为大,活着的人给死了人让路,是理所当然的。
  尤其是对于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活下来的将士来说,王府能记得这些人,也算是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五娘原本以为见到的应该是很多孤儿寡妇,等真的走访了一边,才知道自己又想当然了。
  这里守节的观念很淡泊,男人战死了,女人再嫁的情况比比皆是。
  “不是咱们不愿意为那些死鬼守着,是留下咱们这些孤儿寡妇总得想办法活下去吧。”一个妇人这么跟林雨桐道。
  家里有老人要赡养,有孩子要抚养,活着,就比什么都强。
  有时候,死比活着容易多了。
  更有些寡妇嫁人,就事先说好,嫁了人也要管先头丈夫留下来的公公婆婆的。这样的女人不仅不会被夫家瞧不起,还会更多的受人尊敬。有情有义的媳妇,娶回家里是一种保障。
  这些事情,给了五娘很深的感触。她觉得自己接触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辽东。
  而下面的普通百姓有这样的想法,却是在宋承明这些年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形成的。如今,更是成了一种社会风气。
  她觉得,自己不仅重新认识了辽东,更加重新认识了宋承明。
  他在治理地方上下的功夫,一点都不比治军小。
  在五娘眼里,这已经不是鼓励寡妇改嫁这一点点的改变,更是影响着人们的是非观,和道德观。
  晚上,她一个人坐在灯下,才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大概还真有些想当然了。
  这不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自己还是太急切了些。
  “想什么呢?”宋承明回来,就看见五娘坐在灯下发呆。心里还咯噔了一下。
  今儿五娘其实是给了他一个惊喜。这些事都是他一直想做,但抽不出身做的一件事。五娘不用自己提点,处处都想到了,他其实是松了一口气。
  他一直害怕五娘融不进辽东,如今这心,才算真的是放下了。
  猛地有人说话,五娘还吓了一跳,知道是宋承明,就起身去解他身上的大氅,“回来了?先去梳洗。我还当你今晚赶不回来了。”
  宋承明看她神色,小声道:“怎么?不高兴了?”
  五娘笑了一下,“赶紧去。出来咱们再说话。”
  宋承明一把将人圈在怀里,“过了年你可都十四了,十四岁不算小吧。”很多姑娘十四就嫁人了。怎么算都不算小。
  五娘推他,“别闹,叫我娘知道了,可没你的好果子吃。赶紧去,身上一股子酒味。”
  宋承明低头闻了闻,“就喝了三杯,你还闻出来了。”
  “这什么酒,味道这么冲。”五娘在他身上又闻了闻。
  宋承明笑道:“你还当是什么好酒不成?都是自家酿的土酒,浑得很。火辣辣的烧心。天太冷了,驱寒的。”
  说着,就松开五娘,“给我弄点吃的。路上一颠,肚子又饿了。”
  这才转身去洗漱。
  饭菜是早就准备好的,一直在锅里热着呢。
  宋承明出来,饭已经摆上了。几样素菜,一碗粥,一碟子象眼馒头。
  “还是你了解我,正想吃点清淡的。”宋承明坐到炕上,“吃了一天的烤羊,都上火了。”
  “猜出来了。”五娘笑着道。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