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名著同人]小奥斯汀小姐——米迦乐
时间:2019-08-13 07:36:56

  “憋着!”
  “我是男人,我憋不了。”
  “那你自己来吧。”
  “别说话了,吻我,然后,闭上眼睛。”
  *
  爱丽丝很快回了伦敦。
  《伦敦及英格兰盗卖尸体与绑架杀
  人之现状的调查报告》
  的刊登让她非常吃惊:报道里揭露了若干罪行,从盗取尸体到贩卖尸体的盗、运、贩一条龙服务,买家大客户是医学院学生;由此衍生的为了“新鲜的尸体”而进行的更耸人听闻的犯罪行为:绑架、杀人,贩售。受害人往往是街头流浪儿、流浪汉、妓女、男妓、同性恋,还有少量被诱拐的良家孩子,伦敦每年失踪的孩子有上千人,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多少家庭为此痛苦,多少夫妻因此反目,多少孩子还没有走上人生路就死于非命。孩子的痛苦就是国家的痛苦,孩子没有未来,国家也没有未来;
  接着痛斥了医学生们明明知道这些尸体全都来历不明——因为政府禁止出售尸体——却仍然愿意花上8镑到10镑买一具尸体,一个盗尸贼一个月能卖30具尸体甚至更多,而仅仅伦敦地区就有几十名盗尸贼,政府对整个市场和整条盗贩链根本一无所知,更可怕的是,有人知道,但受贿而对罪犯放纵。
  调查报告写得清晰有力,条理清楚,写了一些盗尸贼的真名实姓,疑似杀人凶手的真名实姓,看起来是实地卧底了的。
  但也极其危险,因为你知道一个亡命徒会用什么手段来报复。
  她留意了作者,这次不是当初她一时中二起的“真理之眼”,而是一个陌生的男性名字:布莱克·怀特。
  一看就是假名嘛,谁会给孩子起名叫“黑白”?
  这是几年前她向卫斯理提交的调查报告选题策划中的一个,卫斯理认为这个选题太冒险,否决了。
  所以,到底是谁去卧底了?
  *
  卫斯理说:“我不能告诉你,这件事情知情人越少越好,这是为了保护你。”
  “你就不害怕这些亡命之徒的报复吗?”
  “怕,怎么不怕?你看我们多了一些职员,这是我雇佣的保镖。”
  “我真怕你哪一天也变成报纸上的新闻。你当时不让我做这个选题,现在怎么愿意做了?”
  “这个选题对你来说是很危险,但对布莱克·怀特来说不一定危险,我们一起做了万无一失的准备,花了很长时间。”
  “这位怀特先生现在安全吗?”
  “据我所知,很安全。”
  “他在伦敦吗?”
  “不在。”
  “那就好。不过还是要小心,我可不愿意见到你英年早逝。”
  卫斯理笑了,“我会很小心的。好了,别总讨论工作了,说说你吧,你离开了两年多,觉得国外怎么样?”
  “很好玩,不过因为在打仗,我们有很多国家都没有去。地中海美极了,希腊特别美,海水蓝得惊心动魄。可我没有在埃及游玩过,我去了里斯本看望奥利弗,奥利弗受伤了。”
  “我听说了,他受伤不算严重,为此升职了,现在是少校。”
  “对!他很年轻,又长得漂亮,穿少校制服一定很英俊。”
  “你们……嗯,那后来呢?你在意大利玩的高兴吗?”
  “意大利玩的地方不太多,那不勒斯和西西里、马耳他都没有去。我跟你说过的,我在罗马学油画,我现在可以画很不错的人物像了。”
  “你有没有遇到向你献殷勤的罗马人?”
  “有啊,不过我又不能跟他们有什么来往,我听不懂意大利语。”
  “你该学一点意大利语,意大利语很好听。”他随即说了几句意大利语。
  “你学过?”
  “是啊,我和威廉在意大利遇到一对很可爱的姐妹。”
  “是吗?”爱丽丝来了兴趣,“可
  威廉从来没有提过。”
  “那是因为,那对姐妹只是跟他调情,她们都订婚了,我们直到跟她们分开的时候才发现。”
  “那你呢?你在欧洲和美洲没有遇到什么可爱的小姐吗?”
  “有,不过可爱的女孩太多了,没人能像简那样。”
  “你早该忘了她。又不是说你一生只能爱一次。”
  “那太难了,至少,得有一个值得爱的女孩。”
  “英格兰有这么多好女孩,就没有另一个值得你爱吗?”
  “或许有,但她的眼睛里没有我。”
  爱丽丝怀疑:“真有这么一个女孩吗?”
  他没再回答这个问题。
  *
  8月末,拜伦到了伦敦。
  爱丽丝从自己的房产里挑了一处公寓给他住,他带了贴身男仆休、一个外出办事的男仆弗莱彻、女仆露西、女仆安妮,小蒙克也跟着母亲一块儿来了。还有一个厨娘、一个洗衣妇。一个少爷不能没有足够的仆人,再穷不能跌面子。
  没有找爱丽丝借钱,但手里还算有钱,够维持生活的,应该是凯瑟琳夫人这些年来的积蓄,就是房子不大,他不能呼朋唤友。
  爱丽丝有时候白天过来,跟拜伦腻歪半天,偶尔留下来吃过正餐才回家。她看到露西和小蒙克,想着他把私生子带来了,倒也不算不负责任,不过就是对她来说有点古古怪怪的感觉。
  拜伦不一定还对露西有什么“兴趣”,但这家伙没什么节操,也很难说,毕竟露西相貌姝丽,性情又很温顺,男人不是都喜欢这样的女人吗?
  *
  9月中的一天,卫斯理在海德公园的别墅举办舞会,邀请了爱丽丝。
  安娜表姐带着养女克莱尔,陪着爱丽丝去了舞会。
  跳了两支舞后,主人卫斯理邀请她跳了一支舞。
  舞曲结束,休息的时候,他带她悄悄上楼。
  “有人要见你。”他低声说。
  “谁?”爱丽丝觉得挺奇怪的。
  到了一间客房门前,她还记得,这是她年幼的时候住过的房间。
  卫斯理十分小心的敲了3下门。
  房里的人开了门。
  “伊沃?”她惊讶不已。
  卫斯理轻轻推了一下她,“快进去。”
  *
  她进了房间,伊沃一把抱住她。
  “伊沃?”
  门轻轻关上。
  “我得见见你。”
  “你可以去我家里见我。”她真觉得有点奇怪。
  “我不能。爱丽丝,我马上就要走了,我……我惹上了不好惹的人,不能直接去找你。”
  爱丽丝起先还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没用多久就想明白了,“布莱克·怀特是你!”
  震惊!我前男友是了不起的调查记者!
 
 
第100章 致爱丽丝
  伊沃微笑, “你真聪明。”
  “你要去哪儿?”
  “我不能告诉你,这是为了保护你。”他双手握住她双手,吻她手背。“别担心,卫斯理已经为我安排好了。我躲开一阵子, 或许一年,或许半年。我不能给你写信, 但我会记着你, 想念你,爱着你。我现在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了,你别总觉得我还是个男孩,我会长大的。你……你会等我吗?”
  “我会等你回来。你要好好保护自己,别英年早逝了。”
  他放松了一些, 欣慰的笑了,“等着我, 这是我对你的唯一的要求。”
  爱丽丝垂下眼帘, 笑了一下, 又抬眼看他,“伊沃, 不管你要去哪里,记得回来,好好的回来。”她凑近他,轻轻的吻在他唇上。
  伊沃还是不太会接吻, 吻的很小心又青涩。
  他没法掩藏笑意, “我得走了, 趁着人多。”他温柔的吻了一下她额头。
  *
  爱丽丝回到楼下,有些心神不定。
  她担心伊沃的安全,他不告诉她要去哪儿是对的,她知道的越少越好。
  他居然成了调查记者!
  这可让她惊讶极了。
  他一直就是个百事不愁的受宠的宝宝,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有阴暗面的,当初小托马斯失踪的事情让他大为受惊,她提过要做调查的事情,应该将这种耸人听闻的罪行公之于众,但也提到这事太过危险,必须要伪装,并且做好万全的准备,包括找好退路,躲避犯罪分子的报复。
  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下定决心去做卧底,但看起来,甚至可能在返回英国的船上就开始准备了,他体重突然大减,很可能是为了让自己的相貌大改,断食减重;还可能蓄了胡须,毕竟一副眼镜可能不能改变你的相貌,但一副大胡子可就会让你判若两人了。
  她还从来没有想过,他会这么有毅力!
  对,还有之前他拼命想从父母的监禁中逃跑,甚至到了爱尔兰都能逃回来,那时她就该知道的,他要是想做一件事情,就一定会努力做到。
  他是个很有毅力的男人。
  她不想他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死掉。
  她得相信卫斯理会安排好一切,卫斯理跟奥利弗差不多,不够机敏,但做事稳重,一切都会考虑清楚。她不能问卫斯理他去哪儿了,不能跟他联系。他会想着她,她也同样想念他。
  跟盗尸贼和杀人犯打交道可不容易,他们出生底层,受教育程度不高,粗俗,只认钱,其他什么都不认,必须十分小心。之前伊沃还能跟父母姐姐去纽斯特德庄园,调查报告刊登之后,他就得出去避避风头,以免哪天横死街头,也不能连累父母姐姐,和他喜欢的女孩。
  她觉得心里慌慌的,总不太安稳。
  *
  舞会结束回家的路上,下雨了。
  爱丽丝望着拍打在车窗玻璃上的雨水。
  安娜表姐问:“你怎么了?今晚你好像不太高兴。”
  “没有不高兴,只是心里有事。”
  “在想什么?”
  “想——将来,未来。”
  “说说看。”
  “个人的将来,世界的未来。100年以后,英国是什么样子?世界是什么样子?200年以后呢?会有人记得我吗?我想让别人记住我,200年以后,说不定会有学生上课学到我的小说,然后会怒骂:鬼知道这本书有什么中心思想批判了什么社会现象!”
  安娜表姐微笑,“你的愿望会实现的。”
  “可我不会知道,那时候我早就死了,变成了棺材里的一副骨头。”
  “人总归有一死的,这不可怕。”
  爱丽丝沉默了一会儿,“妈妈说,我应该结婚、生孩子,这样,我的生命就在孩子身上延续下去了。可我觉得不需要,我的小说就像我的孩子,要是100年后、200年后,还有人会看到我的小说,这就是我存在的价值了。”
  *
  《以父之名》在9月底正式发售。
  奥斯汀与费列罗出版社的铺货渠道这几年做的很好,英国本土4个地区、几乎所有海外殖民地、飞地,全都铺到了。因为运输的问题,英国本土最先上市,其后是欧洲几个海外领地、亚洲殖民地,百慕大群岛、上加拿大等。
  《以父之名》十分巧妙的将宗教、神秘主义、秘密社团、逻辑与演绎推理、复仇和爱情结合起来,元素看似多而不乱,故事紧张刺激,情节十分曲折,引人入胜。
  人们之前从来没有看过这种故事性极强元素丰富的小说,尤其是带有宗教元素,人们成长在圣经故事中,生活在宗教环境下,对有关宗教的故事很感兴趣,尤其写的这么惊心动魄,让人只想在拿到书后里连夜看完。
  爱丽丝给安娜表姐和克莱尔念书,就连安娜表姐这种对什么事情都不太感兴趣的人,都想赶紧知道故事的后续,还很认真的跟爱丽丝和克莱尔分析剧情和人物。
  她认为玛利亚娜太聪明了一点,在男人面前也过于聪明。这可能会让男人觉得她有点——不太温柔?或者说,太“另类”。
  “可为什么女孩就必须要‘温柔’呢?而且,聪明与温柔并不是对立的,男人要是害怕女人会太聪明,岂不是说明他们知道自己没法那么聪明?”
  逻辑没毛病。
  “可这样她会很吃亏,男人们宁肯去娶一位温顺听话的小姐。快告诉我,那位韦斯顿先生是不是爱上了玛利亚娜?”
  “不行,你得等我慢慢念,我不能这么快就告诉你。”
  “我喜欢韦斯顿先生,他看起来是个好人,还是个聪明人,他能帮助玛利亚娜。”
  克莱尔忙说:“我也喜欢韦斯顿先生,他真的很好。”
  克莱尔15岁了,也到了憧憬爱情的年纪。她是个乖巧的孩子,也是在贝克尔夫人那儿接受的淑女教育,养母安娜对她跟亲生女儿并没有分别,她自己也知道。爱丽丝就觉得克莱尔是那种母亲都想要的完美的女儿,懂事又听话,学什么都很努力,她唯一庆幸的就是奥斯汀太太见安娜表姐的机会不对,不然准会用克莱尔来数落她,气恼她不够听话顺从。
  等到小说上市后,一些评论杂志和报纸上的书评都开始讨论这本信息量很大的小说。一些书评认为这是自哥特小说之后兴起的另一个流派,但对作者要求很高,作者必须要有丰富的宗教知识、秘密社团知识——虽然这个没人知道真伪、还要有流畅的剧情安排能力,小说本身所使用的写作技巧已经臻于完美,是目前为止Alice Leigh最好的一部作品。
  另一些书评认为小说中对共济会的描写太荒唐而匪夷所思,共济会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社团,很多知名人士都是共济会成员,包括已故的牛顿爵士、哥白尼、欧洲各国的一些王室成员等;罗马天主教廷拒绝承认共济会是一个宗教派别,斥之为“非正统”。但作者处理的很巧妙,没有否定共济会,也没有赞美共济会,基本保持中立,于是共济会成员没有人激烈的反对这本小说。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