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这边开了口,其他人呢,自然是赶紧跟上,总之,这么一个限制爵位传承的律法,就这么在酒后玩笑一般地被制定了下来,而且看起来,大家居然都还挺用户的,这就有点像是个笑话了!
不过呢,刘邦最喜欢干的就是这种事情了,这边喝酒吃肉,那边呢,顺便就将一些事情解决了,就算是下面有什么反对意见,回头自己反悔的时候,也能说自己是酒喝多了。
老刘家耍无赖的本事从来就是这么一脉相承,对此呢,大家也算是习惯了。横竖刘邦来了这么一出,除了少部分本来就对刘邦心中不服的人之外,其他人呢,都是觉得挺不错的。还是那句话,人心思定,到了这个时候了,刘邦又不是有卸磨杀驴的意思,尤其这般摆明了车马,反而意味着这位之后不会随便翻旧账了!至于儿孙什么的,起码三代之内,以大家食邑的数量,是不用有什么担忧的,至于再往后嘛,儿孙自有儿孙福,真要是儿孙没出息,爵位太高,反而是招祸的由头。因此,大家都很看得开。
倒是那些食邑比较少的人心里头有些担心,真要是按照这个分法,儿子少的还行,儿子多的,两三代之后,那真的是要跌出彻侯的圈子,落到关内侯甚至是更低的爵位里头去了,但是,食邑少的那些人呢,要么原本就是项羽那边的降臣,要么呢,还是当初得罪过刘邦的,能有爵位,有食邑,已经算是刘邦宽和了,真要是在这种事情上头炸刺,他们如今没有兵马,没有其他的依仗,回头被扣个心怀怨望,意图谋反之类的罪名,那真的是啥也捞不着了!
总之,一切都比较顺利,然后呢,舒云就示意刘盈上书,表示如今天下安宁,除了要修生养息之外,也该存亡断续了,这个存亡断续,自然不是别的什么,而是学说上头的存亡断续。
之前呢,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秦宫之中的许多书籍也付诸一炬,如今新朝建立,之前的百家学说什么的,总该收集起来,然后想办法传承下去才好。
原本萧何就将能够收集起来的竹简什么的都收拢到了石渠阁里头,只是想要将这些解析出来,需要花费不少人力还有时间和物力,如今既然天下太平了,那么,就该征召各地的贤才学者,征集民间的藏书,直接刻印下来,以传承后世,以免当年诸子百家的传承断绝。
刘盈呢,就表示请立太学,征召天下贤才学者到太学担任博士,在太学传授学问,以继往圣之绝学。
刘邦听了,自然是一口答应了下来。他还觉得,自个可以顺便打一打儒家的脸。
刘邦原本就讨厌儒家,他还做出过在儒冠之中小便这种事情,之前那些年里头,在刘邦那里讨了一点好的就是一个郦食其,就这位呢,还是自称自己是高阳酒徒,才算是得了刘邦的召见,如今这一位已经死了,不过呢,刘邦惦记着郦食其的功劳,将他的儿子也封了个关内侯。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叔孙通,这一位呢,也不是什么食古不化的人,知道刘邦不喜欢儒生,所以去投奔刘邦的时候,干脆穿的就是楚人的衣冠,后来给刘邦推荐贤才,推荐的也不是什么儒生,以至于叔孙通的那些弟子都弃他而去。
而等到刘邦做了皇帝呢,叔孙通就想要帮着刘邦制定礼法,找刘邦说要召集一些儒生帮着制定礼仪,刘邦自然是答应下来了,但是呢,鲁儒那边赫然将叔孙通视为叛徒,压根不理会他,鲁儒还为项羽戴孝,公开指责刘邦,刘邦早就因此憋了一肚子的气。
如今听说刘盈想要立太学,一方面答应了下来,另一方面直接表示,鲁儒那边不是怀念项羽嘛,那么就让他们在鲁县那里继续给项羽披麻戴孝好了,我刘邦没什么德行,用不起你们这些鲁儒。
刘邦嘴上说的是鲁儒,实际上呢,对于大多数儒生都迁怒了,即便是那些儒家有名的贤才,刘邦也是懒得理会的。事实上,刘邦和如今这些开国功臣,其实都没有经历过比较正规的教育,他们大多数根本就是自学成才,因此,刘邦对于太学什么的并不是非常在意,不过就是打算让刘盈去练手的。
然后刘邦就琢磨着,既然那些对天下没什么功劳的贤才学者都能当官,还能在太学里头授课,没道理自个手底下这些大将不行,他们一个个几乎都是能出将入相的人物,哪个不比那些儒生强得多。叔孙通说什么要用那些儒生治国,刘邦对此嗤之以鼻。
儒家在这个时代,黑历史是真的很多,别的不说,光是说在始皇帝身上,儒家就将自己的两面三刀,反复无常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开始的时候,是儒家鼓动着始皇帝去泰山封禅的,要不然,始皇帝从哪儿弄得出一整套的封禅流程出来,结果封禅不顺,儒家暗地里头又开始叽叽歪歪,说什么老天爷都看不过去始皇帝了,始皇帝不配封禅什么的。
像是秦朝灭亡之前,一帮如今满口都是暴秦的儒生,一个个脚上跟长了风火轮一样,纷纷跑到咸阳去求官,等到秦朝灭亡了,骂起秦朝来,又属他们最厉害,在见识了这些儒生之后,刘邦对儒家就彻底没了好感。哪怕有叔孙通这样的贤才,也不能扭转刘邦对儒家的坏印象。
屁股决定脑袋,刘邦自己如今是皇帝了,他才不会喜欢一个想要做官的时候,对你奉承,你不能满足他了,就在外面诽谤的学派呢!
所以,等到叔孙通将一整套的礼仪搞出来之后,刘邦就翻脸不认人了,那些儒生不过是得了点赏赐,还有一点微末的官职,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刘邦想要让他那些心腹手下,也要在太学里头刷一刷存在感,让他们去讲课,将其他的那些学派,尤其是儒家压下去。
但是最后结果有些无奈,萧何呢,算是黄老一派的,事实上,刘邦手底下不少人,都算得上是黄老一派,他们习惯做的事情就是所谓的垂拱而治,那就是将专业的事情安排给专业的人,然后呢,等结果就可以了。
萧何还算是比较好的,做事还算是亲力亲为,萧何的继任者曹参,那就是典型的黄老派,他们不喜欢干涉下面,曹参能在自己的丞相府喝酒睡觉,然后呢天下照旧平稳运行。
黄老一派呢,观点就那么几个,他们的学说讲究悟性,而且比较被动,最重要的是,他们呢也没经过正统的黄老学教育,都是自学成才,如今想要让他们将自个的所学传授给别人,顿时一个个都有些抓瞎,在他们看来,这些东西,实际上是可以意会,不能言传,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讲嘛!
至于那些大将,自个用兵呢,那是头头是道,但是让他们去讲,那真的是脑壳痛,他们自个本来也没多少文化啊,让他们去讲课,这不是为难人嘛!
倒是韩信对此很有心得,但问题是,他如今是楚王了,已经跑自个封国那里去了,刘邦只得让他去写个一份兵法,回头好流传后世。
对于刘邦的这点子心思,舒云还是能够理解的,舒云很快给刘邦出了个主意,就是不要那些将军写什么兵法,就是写他们如何训练士卒,如何使用军阵,总之,理论什么的就算了,就写如何实际操作,比如说,各种兵种如何组合之类的。
而且呢,这些最好也别在太学讲,不如另外建一个武学,专门挑选之前战死的,残疾的,有军功的人家的子弟,还有就是军中的中低层军官到武学里头学习,让这些将军轮流去讲课,不知道怎么讲没关系,就直接对他们参与过的战事进行复盘,说自己那时候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好办了!
刘邦一听,顿时觉得,这的确是个好主意,别看刘邦已经让军队解散,各自回家耕种了,实际上呢,这些人随时都能够继续征召起来,何况,为了保护自己,起码未央宫和长乐宫,都是有卫队守护的,这也是后来南军北军的前身。
如今天下看似平定了,实际上呢,暗中依旧有暗流汹涌,可以预料的是,只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忍耐不住的人跳出来了。
另外,做皇帝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好大喜功,刘邦当年看到始皇帝巡幸的队伍,就表示大丈夫当如是,始皇帝当年征服南越,北拒匈奴,刘邦呢,就算自己做不到,也得为子孙后代做好准备才行。
刘邦年近五十才起事,跟着他的大多数是他的那些同龄人,可想而知,如今朝堂上重臣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如果不能及时有下一代人递补上来的话,那么,等到刘盈继位的时候,若是遇上什么战事,总不能叫一帮已经快要老掉牙的老将出马吧!
舒云哪怕知道这些开国功臣几乎个顶个地能活,不光熬死了太后,还熬死了惠帝,之后还有好几个熬死了孝文皇帝呢!不过呢,原本有个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就是一个国家应该具备的能力,如今既然可以推广教育了,那么,为什么不能让知识开始对下层进行开放普及呢?
在少府内部,舒云已经开始了职业化的教育,少府会从民间收养孤儿,然后呢,从小进行培养,先是进行启蒙教育,之后呢,就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深造。
舒云如今不过就是在少府作为试点,等到回头民间人口开始恢复之后,就可以在民间进行招生了。
舒云并不担心招不到学生,毕竟,诸子百家如今残留的那几家,即便是在当年,哪怕是以有教无类闻名的儒家,实际上在招收学生方面,也是比较谨慎的,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方面的才能,能够从那些短小精干的文字之中提炼出所谓的微言大义来,一句话,不同人的解读出不同的意思来几乎是非常理所当然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即便是学了这些学问,也不是旱涝保收的,就算是如今开了太学,这些学生的将来,还得看其他,比如说自己的师长又没有足够的实力,他们能不能得到举荐,家里有没有钱或者是相应的影响力……总之,一个老师收了十个徒弟,能有一个出头的,已经算是这个老师很厉害了。
但是,如果是搞职业教育,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起码少府对于这些人才那是来者不拒。而且呢,这个时代,技术官僚其实是很吃香的,军中需要,需要衙门都需要,哪怕起步不高,那又怎么样呢!总比毫无希望来得好!
大汉刚刚建立,并没有所谓的成法,所以,一开始的时候,舒云便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积极向上,更加开放有序的体系出来,好在有了前面几世的积累,这对舒云来说,总算不至于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
第107章 吕后
吕泽病了,除了舒云之外,吕泽算是吕家的定海神针了,吕家有如今的富贵,不仅是因为舒云是皇后,外甥刘盈是太子,还因为吕家兄弟几个的军功。
吕泽军功最盛,其他的呢,多半就是沾的光。吕泽年纪不小了,这么多年下来,虽说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但是呢,却也给他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之前一直在战场上的时候,他还能继续支撑下去,而如今天下勉强算是太平了,他不用再领兵打仗,不用再每日里殚精竭虑,结果,就像是有的人在精神紧绷的时候总是显得非常健康甚至亢奋一样,等到他们平静下来之后,曾经被压制的一切伤痛,就都冒出来造反了。
对于这个大舅兄,刘邦是感激的,当然,也是有些忌惮的,如今知道吕泽病重,刘邦一方面有些伤心,另一方面呢,也有些松了口气。
刘邦倒不是担心什么外戚专权的事情,实际上呢,比起厚道的吕泽来说,难道不是那些跟他毫无亲戚关系,原本也不是同乡朋友那样的臣属更让人不放心吗?
刘邦之所以心思复杂,完全是因为吕家某种意义上来说,见证了他最失败的时候,而且都是以一种近似于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刘邦当初冒名跑到吕太公那里赴宴,当时其实就是想着随便混一顿饭,还能混到点回礼,就算是被拆穿了,横竖他脸皮也厚,之前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发生过。刘邦在沛县当地那些地痞无赖那里颇有些威望,一般人是真的不好跟他多计较。他曾经因为偷了一个人家的鸡,被那家人找上门来骂了一顿,刘太公碍不下脸面,还打了他几下,他后来就跟几个市井混混,捉了两只黄鼠狼,就丢到了人家鸡窝里头,直接将他们家的鸡全给祸害了。
总之,那时候的刘邦,看起来威风,实际上呢,再很多人看起来,根本就是刺猬,或者说,纯粹就是恶心人。
年少的时候,刘邦觉得自己其实是颇有些游侠风范,什么不拘一格之类的,实际上如今年纪大了,性子稳重一些了,回想起曾经来,也明白,那时候的自己,那是真的不成器,没出息。
刘邦原本就是想要做个一锤子买卖,从吕太公家里弄点好处,然后呢,却意外得到了吕太公的赏识,不仅将他跟萧何他们一块撒的那个谎给圆了回来,而且呢,还对他另眼相看,将家中最出众的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
之后,刘邦能够做亭长,也是吕家从中出力,等到后来刘邦因为刑徒逃跑太多,不得不干脆带着人起事,准备跑回沛县,干脆将沛县拿下,那时候吕家也为此付出很多,后来几乎是破家跟随。
比起刘邦不通兵法,往往屡战屡败,好几次几乎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吕泽呢,不止一次收留了他,帮着刘邦招兵买马,攻城略地。
总之呢,刘邦的许多黑历史,在吕家这里,几乎是一览无余的,其他人也就算了,在刘邦那里应该算是共犯,而在吕家这里,刘邦难免有些底气不是那么足。
以前的时候,心中难免有些芥蒂,而如今呢,吕泽病重,按照太医的意思,俨然是不治了,接下来无非就是让他能够稍微舒服一点,不至于被伤痛折磨而已。
如此,刘邦顿时生出了感怀之心,曾经的芥蒂一扫而空,他亲自带着舒云还有刘盈刘媛就上门了。
吕泽原本年纪就不小了,他是吕家的长子,年纪呢,其实跟刘邦差不多大,如今也年近花甲。以前的时候,他总是一身戎装,看着颇为精神,如今呢,因为伤病的缘故,一身深衣穿在身上,竟是有些空荡荡的,头发也花白了大半。他已经好些日子吃不下饭,因此,看起来极为憔悴,比起一年前,俨然老了十岁甚至更多。
“大兄怎么竟是到了这般境地!”刘邦看着吕泽被家人搀扶起来,还一本正经地给自己行礼,赶紧抢上一步,将吕泽拉了起来,发现吕泽简直就只剩下了一把骨头,顿时有些惊恐起来。
吕泽勉强提起了几分精神:“让陛下见笑了,实在是命数到了!”
舒云之前知道吕泽病了,其实出宫看过,她粗通医术,但是看到吕泽的时候,就知道吕泽是熬不过去了,就像是一个花瓶,被反复摔打过好几次,甚至一些瓷片都已经严重受损了,生机从那些裂缝里头不停地外泄。就算是舒云想办法给他进补,也是无用,甚至会给他的身体造成更大的负担。
舒云知道,吕泽这个时候,其实需要的不是补药,而是能够缓解病痛的东西,舒云费了不少力气,用如今能够找出的药材,才算是配了个安神止痛的药方,只是刚开始的时候,效果还好,到了如今,效果也不足了。吕泽如今甚至难以安枕,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在叫嚣着疼痛,这些伤痛就这样将一个在战场上几乎战无不胜的铁血军人折磨成了如今这个样子。
事实上,现在对吕泽最有用的,其实是后世专门给癌症病人等人使用的那种必须要严格管理的镇痛药剂,但是很显然,一方面,这玩意并不是中原本土的物产,舒云也搞不清楚这玩意最初是什么人传到中原的,另一方面就是,就算是有这个,舒云也不愿意打开这个潘多拉的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