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治理
陆若华用过晚饭后,便和村正聊起天来, 询问着这周围村落的情况。
“咱这个村我看着并不小, 是叫什么名?”陆若华笑着问道。
“我们村大半数的人都姓柳,所以叫做柳家庄。”村正说道这, 脸上还有些怀念的神色:“您说我们村不小,这可是说的对极了,我们村便是在整个县那也是数一数二的大村,人口旺盛。只是这两边, 庄子里收成不好,很多青壮劳力都外出谋出路了,村子里就只剩下老弱病残和妇孺。”
说完后,村正叹了一口气, 任谁看着自己的村庄一点一点变得落魄, 心里都不好受。
“村子里收成不好, 是旱涝的缘故吗?”陆若华想了想南方的情况问道:“我是北方人, 在来南方之前就曾听人提起,南方的耕作技术要比北方先进,特别是吴州和湖州。都说这‘吴湖熟, 天下足’,怎么这两年吴州的收成不好吗?”
“您说的这话却是一点不假,照理来说,吴州的粮食收成确实好,以前每年都是丰收的。”村正听到陆若华的话,一点一点地道:“可是您说的那是以前的吴州和现在吴州城承礼门以外的地方, 我们这早就不行了。”
“是因为河道淤积造成的吗?”陆若华皱眉问道。
“不错,就是因为河道淤积,每次降得雨水都排不出去,这排不出去,就只能溢在我们百姓的田地里,这样让庄稼怎么活吗?”村正讲到这,满是伤心和无奈。若不是这样,他们这个地方怎么会过得如此贫苦。要知道以前他们村可是县里数一数二的富村,那是人人羡慕得紧呢。
“那为什么不清理河道?”陆若华皱眉问道:“每年朝廷都会给吴州拨下大笔的清理河道的银子,我记得这两年也没有落下啊。”
“这老夫就不知道了。姑娘,我就只是个村正。”虽然诧异一个姑娘家都知道朝廷的事,但村正还是解惑道:“这事我之前和旁边几个村的村正里正也去县里问过青天老爷,但是县老爷说朝廷没有下拨这银子,没钱清理河道。我们实在是无法,就只能这样受着了。”
朝廷播下河道银两,而没有发放用到河道治理上,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被贪污了。是谁贪的,结果也显而易见,刚上任三年就被御史参倒的原吴州知府肯定是那个带头羊。
“都这个样子了,那就没人去上面告状吗?”陆若华问道。
“就算是收成不好,但还算是能吃上饭,没有饿死人,所以大家也都不想惹事。”村正摇了摇头道。
陆若华明白这些百姓是怎么想的,只要还能活着,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也是很多朝廷官员希望看到的。
“那我明天能到你们耕作的农田上看看你们的劳作吗?”陆若华笑着道。
“说实话,老夫看姑娘应该是大家闺秀,您怎么会对我们这耕作之事敢兴趣呢?”村正问出了自己自见到陆若华一行人的疑惑,“我看姑娘一行人是以姑娘为首,旁边的护卫也不似凡人,比县衙里的捕快都要厉害上许多。您来我们这,似乎也不只是为了借宿。”
“您老眼光好。”陆若华赞了村正一句,只是笑着道:“我曾拜师一位大儒,师父认为我应该在农事上多加了解,所以将我赶出了家,让我到吴地来学习学习。”
“我是北方人,久闻南方耕作方式比北方好上很多,虽然您这里收成不好,但那都是河道泛滥的结果,和您与村民的种植本事无关。”陆若华看着村正摆摆手谦虚的神色,笑着道:“您不必自谦,我是真的虚心好学,想要求教一二,恳请您和村民教上一教。”
“很少有富贵人家的公子小姐喜欢耕田种地的事。”村正看着陆若华一脸诚恳的样子,最终点头道:“姑娘想要看,我也没有意见,只是这农耕之事又脏又累,姑娘可要有个心里准备。”在他看来,这位姑娘富贵人家出身,在田地里也呆不了多长时间,到时候那太阳晒着,肯定会知难而退的。
令村正诧异的是,第二天,陆若华在田地里站了一天也没有退下,甚至还亲自试了他们的翻车。
陆若华看着面前的翻车,很明显,在吴州翻车已经趋向于成熟,是通过人踏动连接在转轴上的踏脚,带动转轴呈顺时针方向转动,连接在转轴上的大链轮同时转动,与大链轮卡接的木制链条被带动前行。
不过,这些翻车,都是通过人力来实现的,通过牛,驴等畜力来提供动力的水车还没有出现。
仔细研究了一下通过脚踏和手摇两种方式的翻车,陆若华回忆了一下上世关于翻车的记忆。她若是记得没错,畜力的翻车是在这两种翻车的基础上改良而来。看样,她回去需要好好研究了。
离开柳家庄后,陆若华又带着人考察了整个平江山的情况和周围的河道,还去了流经吴州的运河一趟,耽误了好几天,才回到吴州城。
“县主这两天都消瘦了许多。”春风一边给陆若华更衣,一边心疼道。这些天她跟着县主,看着县主白天考察,夜里画图思索,一天忙到晚,原本在京城穿着还合适的衣服,如今已经有些宽大了。
“那你这些天就看看吴州城有什么好吃的,给我补补不就好了。”陆若华笑着道。
“奴婢一定给县主好好补补。”春风听到陆若华的话,赶紧打起精神来,心里盘算着什么吃食最滋补。
陆若华看着春风去想别的事情去了,心中舒了一口气,说实话,她还挺怕春风念叨她的。
更好衣后,便有外面的侍女回禀晋王来了。
陆若华让人将晋王带去旁边的花厅,收拾好自己便带上自己这些日子对河道和翻车的设想去了花厅。
晋王看着明显消瘦了,但是精气神却没有半点影响,反而兴致高昂的陆若华,虽然心疼,但还是笑着道:“看阿华的样子,这些日子收获颇丰啊。”
“我这些日子去平江山了。”陆若华言简意赅,直奔主题。
“我和左大人原本也是要去平江山的,但是被吴州城积压的事务弄得没有脱开身,倒是被阿华先行一步。”上任吴州知府确实是个混账,吴州城内的政务很久都没有处理,吴州城又没有心上人的知府,所以这些事情只能压在他和左温身上,导致来到吴州城半个多月了,他们都没有时间去情况最严重的平江山旁去了解情况。
“阿华有什么想法?”晋王看着陆若华亮晶晶的双眼,笑着问道。
“我觉得在平江山环山开河建路,并着手开凿一条河,使承孝门与运河相连。当然清理河道是首先的任务。”陆若华将自己这几天的写在纸上的设想递给晋王,然后道:“这样就可以解决洪涝之忧,而且会大大便利这一带的灌溉和交通。”
晋王看完陆若华的提议,又查看了从承孝门到平江山一带的地图,沉吟道:“这条河要开凿多远的路?”
“应该在六里多不到七里路左右的样子。”陆若华答道。这个距离比起人工开凿的京杭大运河来说只能算是九牛一毛,但是就以整个吴州城的人力来说也不算近了。
“此事我还要请工部水部的人过来考察,也要和左大人商议,一时之间给不了你答复。”晋王思索良久道。
“这是应该的,这些只是我一个人的看法,不够专业,晋王表哥确实应该请水部的人过来考察再下决定,这毕竟是关乎吴州百姓的大事。”陆若华点头道。更何况,她也只是能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对于具体的实施她一窍不通,这些都要仰仗水部的人。当然,如若水部能有更好的方法解决平江山一带地区的困难,也是一件美事。
说完此事后,陆若华又想到另一件事,对着晋王道:“还要请晋王表哥替我找一个木匠,我想要做一些东西。”
“没有问题。”这些小事,晋王答应的十分爽快。
第二日,晋王就将木匠送了过来。
“您会做翻车吗?”陆若华看着下面年岁已经不小的老者问道。听晋王说这是吴州城最好的木匠。
“当然会,吴州城的很多大翻车都是我做得。”本来还有些紧张的老者,听到陆若华提到自己的拿手活而,立时骄傲地道。
显然,手艺人都有着自己的骄傲。
陆若华看着老人家可爱的样子,笑着将手中的图纸递给了老者,“您看看这样的翻车您能不能做?”
“您这个翻车和平常的翻车不太一样。”老者看着陆若华递给自己的图纸,指出图纸上不一样的地方,“您这翻车是在原来翻车的上端加一个竖齿轮,旁边立以跟大立轴,立轴中部再装一个齿轮,虽然稍微复杂了些,但也不难。”
“那此物就拜托您了。”陆若华高兴道。
“您出钱,我做事,都是应该的,您客气了。”老者拱手道。
第75章 皇后
京城, 大皇子府书房。
大皇子看着手中的文书, 气愤道:“我们这些日子为了吴州知府的位置费心心思, 却是最终让晋王的一纸奏章给截了胡,父皇这未免太偏心了。”
吴州是大燕数一数二的赋税重地, 所以吴州知府的位置历来是各方势力争抢的对象。吴州知府空缺至今已经有一两个月了,这一两个月中他和自己的下属为了吴州知府的位置日夜谋划, 却没有想到昨日父皇突然公布了吴州知府的人选, 这人选不是别人, 正是原本的吴州通判秦舟。
吴州通判只是个正六品的官位,却一跃成为正四品的知府, 这全都是晋王的举荐。他没有想到这样跨越四级的举荐, 他父皇真的会同意。
“我举荐的那些人, 哪个不必秦舟阅历丰富, 官位高, 父皇若不是偏心晋王, 怎么会同意这个秦舟为吴州知府。”大皇子一提起晋王脸色就带着嫉恨。他是他父皇的长子, 却比不得晋王这个宗室子弟。从小到大,晋王就比他更讨父皇的喜爱,他父皇时长夸赞晋王,甚至有时候还带在身边亲自教导。这些都是他在他父皇身边没有的待遇。
“殿下息怒。”李善到底在官场浸淫数十载,想得比大皇子长远些,“陛下这些日子迟迟不决断,未必就有想要京官或者是别处的官员认主吴州的想法,恐怕陛下一早就想在吴州本地选定吴州知府。”
“您看我们举荐的人陛下没有采纳, 沈思那边举荐的人陛下不也是同样没有任用吗?”说到这李善觉得他们虽然没有得到这吴州知府的位置,但是太子那边也没有,如此也算是打了个平手,没有什么损失。
“这倒也是,偏心晋王总比偏心太子好。”说到这,大皇子心里有了诡异的平衡。比起晋王,还是太子对他的威胁更大。
李善看着大皇子听进了自己的话,满意地点了点头,大皇子虽然脾气不好,谋略也不好,但是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听进去人的话。
“殿下最近进宫要劝贤妃娘娘小心些。”李善对着大皇子说道:“自打晋王呈上关于宦官在吴州作乱的事情,陛下震怒,下令严查内廷十二局,贤妃娘娘在内廷布得人手 ,让他们最近都收敛一些,不要撞到枪口上。”
说起这事,大皇子心情变得美好起来,“你说晋王怎么想得,皇后把他含辛茹苦的抚养长大,晋王居然首先在吴州拿宦官开刀,他不知道宫务一直由皇后把持吗?这内监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皇后一个监管不严的罪名可少不了。”
“我就说晋王是个狼崽子,根本养不熟的。”大皇子幸灾乐祸道。
“话也不能这么说。”看着大皇子高兴的样子,李善却是摇了摇头,“皇后只是掌管宫务,内廷十二局还有很多地方不归皇后管理,直接归属于陛下的。”
“不过,如此一来陛下也会对皇后掌管宫务的能力不满,有这个开端,我们日后也好图谋。”晋王捅的这个窟窿,于他们而言到底是个好事。李善捋了捋脸上的胡须,露出了笑容。
“不过,殿下还是要提醒贤妃娘娘,这段时间一定要小心,且不可生出懈怠来。”李善还是提醒大皇子道:“殿下别忘了,贤妃娘娘也是四妃之一,有替皇后娘娘协理后宫的职务,到时候牵连到贤妃娘娘身上,此事可就不美了。”
“母妃聪慧,外祖父放心便是。”大皇子想着自家母妃的稳妥,并没有将李善的嘱咐放在心上。
宫中,甘泉宫。
徐嬷嬷看着刚从勤政殿回来的皇后,赶紧迎了过去,轻声问道:“娘娘,陛下那里怎么说?”
“到底是多年的夫妻,本宫掌管宫务又从未出过差错,陛下虽然震怒,但还是信任本宫的。”皇后的脸色轻轻拍了拍徐嬷嬷的手,以示安慰。
“陛下相信娘娘就好。”徐嬷嬷听了皇后的话,也是松了一口气,赶紧将皇后扶到一旁的椅子上。
“幸亏此事是阿承捅出来的,不然陛下心中可能真的会对本宫生出芥蒂来。”皇后坐好后,抿了口徐嬷嬷早就准备好的茶,脸色也缓和了不少,慢慢诉说着这其中的门道。
“这话怎么说?”徐嬷嬷有些疑惑。说实话,出了这件事,她心里起初对晋王是有些埋怨的,不是怨别的,只是怨晋王殿下没有事先跟皇后娘娘打个招呼,让娘娘事先有个准备,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让娘娘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就是因为晋王是本宫一手抚养长大的,由他跟陛下禀报,陛下才不会觉得晋王和本宫因为这抚养之恩,连国事会隐瞒不报。”她抚养的孩子她自然清楚晋王的性子,皇后笑着道:“若是晋王隐瞒不报,这必然会成为晋王和本宫的把柄,到时候这个消息由别人告知了陛下,陛下会怎么想?”
徐嬷嬷听着皇后的分析,大惊道:“到时候陛下就会认为晋王站在了您和太子这边。”
“对。”皇后点头,分析道:“在旁人眼中,晋王是由本宫抚养长大的,可是你也知道,晋王有一半的时间其实是跟在陛下身边的。在外人眼中,大家会认为晋王早已站在本宫和太子这边,但是在陛下心中,阿承是他亲近的侄子,是只忠于他的。”
别人怎么想是他们的事情,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龙椅上的天正帝怎么想。若是晋王对天正帝来说是不站队的纯臣,就是和她与太子亲近一些也无妨。在关键的时刻,纯臣要比站过队的臣子要更能被天子所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