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今夏的一场暴风雨把其中一个土窑的顶子给掀了,大家心里那点不情不愿立马消失得一干二净,干活又变得积极起来。
一定要住上未来酋长说的砖瓦房,不会被大风刮掉顶子的那种!
考虑到砖头烧制的时间需要十数天之久,五个土窑都做的很大,一次性可以烧制将近100块砖。只是如此一来,五个土窑同时工作,对木柴的需求急剧上升。
每天伐木,砍柴,林子的发际线越来越高,方立安时常想,等人口繁衍的越来越多,对房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片林子被砍秃就成了迟早的事。
啧,没想到他方立安竟然成了破坏地球森林生态的第一人。
烧砖是个非常辛苦的过程,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外面热,土窑里更热。为了防止中暑,大家轮番上阵,采取六班倒的制度,四小时左右一换。
因为烧砖的过程中火不能停,所以夜里也得有人值班。
于是,每天傍晚,男人们都会用荆棘把洞口围起来,女人和老人带着孩子留在洞里过夜,他们去土窑值班。
一方面,他们人多,另一方面,他们有火,并不担心有野兽攻击。要是真有那不长眼的撞上来,下场也逃不过给他们加餐。
第一批砖头烧制好,即将出窑,方立安在红砖和青砖之间犹豫了很久。
出窑前,红砖是风冷,青砖是水冷。
毫无疑问,风冷的过程比水冷要简单的多,但水冷的青砖性能更优,硬度、强度都远远高于风冷的红砖。
结实,密度高,不易变形,抗冻性能好,抗氧化,防水泡,耐磨损,抗风雨剥蚀,千年不腐……
而且青砖透气性极强,吸水性好,能够保持室内空气湿度。
看后世那些从古代留存下来的房子就知道了,全是青砖。红砖风化的快,几十年后的墙面,有的用手都能抠动。
思来想去,再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方立安决定采用水冷的方式出青砖。
累一点就累一点吧,反正已经累了九十九步,最后多累两步也无妨。
方立安算了算,按照每10天出500块砖的速度,中间还要重复和炼、制坯、阴干的过程,不间断出砖,一个季度撑死了出4500块。空出10天,算4000块。
盖房子,一平方需要64块砖,4000块砖是62.5平,等到来年秋天,总共能攒下312.5平的砖头。
盖一个10米长、10米宽的房子,大概需要200多平砖,多出来的刚好可以围着墙垒一圈炕。
算上盖房子的时间,抓抓紧,说不定明年冬天就可以住进去。
一想到宽敞明亮、冬暖夏凉的大房子,方立安就激动的不行,浑身充满了干劲。
——
秋风送爽,狗尾粟被果实累弯了腰,族人们脸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无他,因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自从有了小米和花生,男人们从日复一日的狩猎中解放出来,女人们从日复一日的采集中解放出来。
现在,年纪稍大的孩子每天帮着老人一起照看幼儿、生火做饭、喂鸡喂羊,男人们成天烧砖,女人们成天制坯。
秋收这几天,土窑熄火,男人们来到田里收小米,收完小米继续收花生,然后送去山洞,和女人们一起处理,前前后后总共花了半个月。
这次收来的粮食,存了一小半放在山洞,其余的都堆在山洞外的茅草仓库。
方立安和阳在仓库外堆了一米高半米厚的砖头,再也不用担心野猪下山乱拱了。
妥善安置好粮食,很快又恢复了制砖的生产线。
女人制坯的速度远远超过男人烧砖的速度,因此,即便进入寒冷的冬天,女人不再和炼、制坯,男人们也不曾停止烧砖。
对于砖头,阳和部落里的其他男人都是无比服气的。又硬又方,坚不可摧。可以想象到,将来用砖头盖出来的房子会是怎样的坚固。
出于天生对武器的热爱和敏感,阳觉得坚硬的砖头可以制成非常棒的武器,比他的石矛还要厉害。
方立安听了,觉得自家阿爸不愧是拥有最强武器的男人,随便给他一个灵感都能想到用来提升武器装备。
只是根据他几百年来对武器的研究经验来看,把砖头制作成其他形式,并不如砖头本身好用。
方立安用自己总结的《街头打架之秘密武器篇》告诉自家阿爸,砖头可砸可打,可抛可丢,可攻可守,可近可远,还可以当成暗器使用。
他拿起一块砖头,放在手里掂了掂,将一些要点动作演示给阳看。
阳看了,用心记下,往后天天拿着砖头练,连带着其他换班休息的人也丢啊丢啊丢、抛啊抛啊抛……
对于族人们来说,这可能是他们有史以来度过的最暖和的冬天。炉火不断,土窑里的温度很高,直逼春夏。
是的,今年大幅度降温以后,感受到土窑的温暖,阳和方立安商量了一下,把所有的族人都迁了过来。
部落里虽然还没生出家庭观,但男女配对、父母子女的观念早就有了,于是,阳就按照这种想法把所有人分到了五个土窑中。吃饭什么的无需凑到一起,反正各自都有火。
为了安全起见,依旧要围上荆棘,防止野兽侵袭。
因为去年出了野猪糟蹋粮食的事,所以之前用剩下来的荆棘并没有丢,今年又新砍了许多,足够把土窑围起来。
至于山洞那边,羊圈里留了足够多的草料,阳他们隔三差五组队去看看,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整个冬天过的温暖又舒适,等开了春,族人们表示,真心不想回那个冰冷的山洞。
不回就不回吧。
阳对此并不反对,按照儿子的说法,今秋就能把房子建好,以后大家就要长期居住在这边。这样一来,早一点晚一点其实无所谓。
迁居的过程非常顺利,只是羊的数量有点多,十来只,他们跑了两趟才给扛到这边新建的羊圈里。
山洞里面的存的粮食运过来播种,山洞外面仓库存的粮食先挪到山洞里放着,洞口用荆棘挡起来,不怕被偷吃。土窑的顶子到底没有山洞来的稳妥,至少不用担心被风掀飞。
生活就这么有序地进行着,人们辛勤劳作,春耕春播,其他时间全部投放到了制砖上。
房子的地址,方立安早在建造土窑的时候就选好了。因为担心河流会清淘土层,造成地质塌陷,影响房子的稳定性,所以跟土窑一起定在耕地的北边。
他用捡来的石头,圈了个大致范围,让大家有空没空就去挖坑。挖到他理想中的深度后,便开始一步一步打地基。夯土什么的,全靠两只手,超级辛苦。
因为没有水泥,只能用烫好的泥来代替。取材就是黏土,只是在和炼的过程中不断加入扎成小段的草。如此烫好的泥可以用于砖石间的填充和粘合,强度虽然比不上水泥,但是就地取材,十分方便。他们最初建造土窑的土便是这么来的。
一边烧砖,一边打地基、夯土、砌墙……
慢慢的,墙越垒越高,不到秋天,就围起来了。
接下来,土窑不烧砖了,开始烧瓦,方立安雕了模具后就撒手不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房梁上。
盖房子,房梁和地基同样重要。房子倒了不好,但是房顶被掀了或者塌了也不好。
因为没有铁钉木胶之类的东西,只能用古代建筑常用的榫卯结构来衔接固定房梁。
他以前虽然有研究,但并没有具体实践过,所以在此之前,还得搞点木头试手。
然而,因为缺少趁手的工具,试验进行的并不顺利。方立安连连受挫下,开始怀念锯子……
第326章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方立安心道,木头可比铁杵难磨多了。
榫卯结构的精髓在于凹凸勾嵌,因此,关节处必须整齐平滑,尺寸和角度更是不能有一分一毫的差错。
总而言之,木工这类细致活儿从头到尾只能由他亲自操刀,阿爸他们最多帮忙砍树去皮。
10米长,10米宽的房子,按照方立安最初的设计,上玄、下玄加支撑,足足需要十棵大树。
他挑的杉木。
杉木耐用,树干长且直,用来做房梁非常合适。
方立安确定好房梁各个细节的尺寸后,便开始埋头干活,每天吭哧吭哧地拿石刀一点一点地削刻。木头嘛,长了可以削短,短了可就长不回去了。返工什么的,最好还是别了。
等他从木头堆中抬起头来,已经又是一年秋来到,阿爸带着大家去地里收粮食去了。方立安没有参加,他的全部心神都投注在房子上。
房梁做好并不是立刻就能用了,还要刷一遍桐油,不然木材容易受潮腐烂,或者被虫蛀。
桐油是桐树果实压榨出来的植物油,一般在秋天结果。方立安早有准备,从前年就开始收集桐果,冬天里,闲来无事磨点油,如今已经存下两大罐。
他用狼毛做了个简易毛刷子,刷好桐油,只等晾干,就可以上梁了。
趁着大家在田里忙碌,方立安狠狠地补了一觉,醒来之后,帮着把粮食整理好,放入粮罐。
在他雕梁的过程中,阿爸他们不仅超额完成了烧制瓦片的任务,还用剩下的黏土制作了五十几个陶罐。这批陶罐是原有陶罐的升级版,容量更大,罐体更结实也更坚固,像后世的米缸。
连续忙了小半个月,大家伙儿一点要休息的意思都没有,催着未来酋长带他们上梁筑顶。
方立安理解众人的心情,他平静的面容下又何尝不是激动万分?
这间只有一百平米的砖瓦房,从最初的设计,到后来的一砖一瓦,处处凝结着他的心血。毫不夸张的说,即便是前几世参与的重大科研项目,都不曾让他这么累过,有种呕心沥血、熬心熬肝的感觉。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方立安选了个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的天气,带着大家把房梁上好,然后铺设瓦片。
屋成。
看着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方立安心中是前所未有的满足。
十年磨一剑,三年盖一房。
这绝非一间普普通通的砖瓦房,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
虽然他是意外产生的作弊器,但这三年的时间里,族人们实打实地学会了春耕秋收,学会了建造土窑,学会了烧砖制瓦,学会了砌墙上梁。
往后,他们还会学到更多的东西,然后用勤劳的双手建造出属于他们的世界,用有力的双脚丈量出属于他们的天下。
……
房子封顶当天,部落里的男女老少急吼吼地搬了进去。
大人们这里看看,那里瞧瞧,两只眼睛亮晶晶的。明明是他们一砖一瓦砌起来的,这时候竟然一脸“舍不得摸,舍不得碰”的表情。
当年集体怀孕,集体生产的十二个奶娃娃,如今已经两岁多了,一群小崽子,围着柱子满屋子撒欢。
这三年,最初,女人刚生产完,身体需要恢复。后来房子的事情被提上日程,男人忙着烧砖,女人忙着制坯。男人在土窑,女人在山洞,大家分开忙碌着,几乎没有时间繁衍后代。
所以三年中,整个部落总共只迎来了两个新生儿。
如今,建房大业终于告一段落,方立安有预感,也许不到一年,他们又将迎来一波生育高峰。
如此,要不了几年,这间房子就住不下了。方立安觉得他们部落即将陷入生孩子、盖房子的死循环中,不可自拔。
不过现在的环境与资源完全负担得起更多的人口,方立安对于人口的增加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当初为了省砖头,也为了更早地把房子建好,这间10米长、10米宽的房子,除了四根杉木柱,没有任何隔断。
一间房就真的只是一间房。
砌墙的时候,方立安贴着墙围了一圈炕,实打实的青砖炕,结实耐用。
虽然四面都是青砖,但因为有门有窗,采光效果并不差,比之前住的山洞不知道亮堂多少倍。
不过,考虑到周围时不时会有野兽出没,窗户做的并不大,用砖头隔成了九宫格,每个格子大约半块砖长。
冬天,不拘用砖头,还是兽皮、茅草,堵上就不怕漏风了。方便是方便,就是样式太那什么,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铁窗泪》。
新房子里是没有家具的,因为暂时还没人发明。
方立安觉得,既然已经拾起了木匠活,不如等到今年猫冬的时候,一起教给大家,用榫卯结构做椅子、桌子、凳子、杌子……等空了再搞个织布机的。
生活上想来会方便许多。
大家对新房子非常爱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每个人都变得爱干净了。即便天气渐冷,水温微凉,男人们去浅滩抬水的时候也会顺便抄一把澡。女人们嫌水凉,就烧上一盆,用絮巾擦身体。
说到絮巾,这东西还是方立安发明的。
春天,林子里有飘絮,方立安跟着飘絮找到了产絮的树。这种树,他以前没见过,瘦长的叶子蜷成一团,裹着絮。秋天结出的果实口感似蜜,方立安给果子起名蜜香果,树就叫蜜香树。
蜜香树春天产絮,秋天结果,方立安摘了絮后,简单粗暴地压在敦实的陶罐下,不消几天就结成一块了。只是这种法子做的絮巾并不结实,泡水的次数多了,就容易散开。
部落里的孩子们对“干净”只有一个朦胧的意识,但大人们说了,洗干净了睡炕,不洗干净睡地上。
虽然炕上地上孩子们无所谓,甚至都挺乐意睡,但随着气温降低,暖暖的炕便变得诱人起来。为了睡炕,泥猴子们齐齐退了土性,每天用热水擦的干干净净。
看着娃娃们雪白干净的脸庞,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方立安心里又起了新的念头。
或许,他可以教孩子们识字明理,从娃娃们抓起,从人类的起源抓起……
这个想法在方立安的脑海中滚了又滚,终究还是被他按捺下来。
识字明理虽然有助于长期的思想教化,但短期内对大家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万一大家接受不了,还容易引起抵触和逆反心理。说来说去,还是要根据族人们现阶段的需求,选择性地教导。
虽然房子建成了,但五个土窑并没有被大家就此抛弃。
阳和方立安商量了一下,决定今年冬天暂且搁置,等到来年春暖花开,天气升温,再继续烧砖。
部落里的人口越来越多,一间房是远远不够的,等孩子们长大了,他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房子。
只是孩子们如今还小,暂且不急罢了。不用像前两年那样,一年到头没个休息,不停地赶工期。但也不能太慢,五个土窑,前前后后花费三年,才完成一间房。孩子们见风长,下一间房得在五年之内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