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的1/2婚姻——千峰一鹤
时间:2020-05-17 09:25:34

  众所周知,摄政王命硬,一出生母亲便过世,紧接着不久,父亲也过世,说他命硬,都是轻的。
  那么多年无嗣,自然也与他的命格有关,所以他才借别人的身份,在外头娶妻生子,这才有了那活泼健康的小郎君。
  所以根本没有通奸和夺妻一说,从始至终,那都是摄政王本人。
  光是谣言岂会有人相信?
  平郡王和平郡王妃适时出来发声:“对,这件事我们宗室都知晓。”
  众人立刻想起那场轰动一时的流水宴,事情到此似乎真相大白。
  其他宗室:“???”
  但为了证明他们不是什么边边角角无关紧要的人,他们也都纷纷发声:“对,这件事我们宗室都知晓。”
  他们知晓个屁。
  但是宗室对于赵允承有没有子嗣,远不如朝臣那般在意,对他们来说,谁当皇帝都一样,反正也轮不到他们头上。
  老九真篡位了也没什么不好的,至少这样朝堂不会把握在那群大臣的手里。
  要知道在那群大臣的眼中,他们就是一群蛆……
  继宗室陆续发声,寿安宫那边亦传来了太皇太后的一段话:“秦三女郎,是哀家为摄政王千挑万选的媳妇,哀家见不得有人诋毁哀家的孙媳和曾孙,还请大家慎言。”
  太皇太后的一段话,斩断了大家的猜测纷纭,确定了一件事,那两岁的小郎君,的确是摄政王的子嗣。
  那为何之前却有人传言摄政王不举?
  若说摄政王性情暴虐,手段残忍倒也算了,那是事实,但泼这种有损男人尊严的脏水,就太过了些罢?
  再仔细想想,摄政王不举无嗣,对谁有好处?
  害怕他篡位的朝臣。
  那么谁泼的脏水,不言而喻。
  有些人猜测,摄政王怕不是顾忌臣子,才偷偷躲起来生子,此举叫他看起来竟然有些可怜……
  泼脏水的朝臣们:“???”
  还未从摄政王有子嗣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就被扣上了泼脏水的罪名,离谱。
  他们即便心中有此想法,也不敢这样做好吗?
  这消息对前王妃安氏的打击,不可谓不大,她是因为赵允承不举才哭着和离的,眼下却听闻表哥三年前就在外头娶妻了,还与那名不经传的商户女,育有一子!
  她整个人浑浑噩噩,分外不想接受这个事实。
  前头那些年一直苦苦守在王府后院,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还有母凭子贵的机会,但没想到,赵允承恨她至此,宁愿在外头养女人生子,也不愿意碰她半分。
  那商户女何德何能?凭什么?
  “阿娘,她怎么能当王妃,她凭什么当王妃!”安氏咬牙切齿,绞着手中的帕子不停质问,脸上布满不甘心和嫉恨,她还是喜欢表哥的:“我不能叫她顶替了我去。”
  小李氏心惊胆战,连忙敲打女儿:“你可莫要做傻事,你半分都不能去招惹她。”她赶紧说道:“等那摄政王大婚过后,阿娘便给你相看人家。”
  安氏哭喊:“我嫁给谁,嫁给谁都比不得王妃尊贵,往后见了她我还得给她行礼。”
  可明明对方只是捡了她不要的郎君。
 
 
第100章 
  她却不知,那摄政王将她遣回安郡公府,并非因为不再怨恨于心,只不过是多事之秋,根本没空管她罢了。
  自敲定婚期,摄政王一边忙于政务,一边跟进大婚进程,间或还要注意坊间舆论,可谓是忙得像个陀螺。
  但是,看见坊间再无人敢非议即将与他成婚的小娘子,再苦再累,郎君亦觉得值。
  女人家家最是注重名声,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秦三娘背负着骂名嫁给他。
  不过,光是肃清骂名还不够,摄政王还想要替自家未来娘子攒一波好名声。
  赵允承回到王府,命高远:“高远,你从我私库调银子,从明日起,以小娘子的名义在城外布施……”但这似乎还远远不够,他又吩咐道:“城内的积善堂也修葺修葺,捐些银钱和米面。”
  高远一边惊讶一边点头:“喏,老奴定仔细去办。”看来王爷是铁了心要给未来王妃娘娘造势,搞起搞起。
  “慢。”赵允承喊回要走的高远:“周边的城池,也给本王如法炮制,去罢。”
  高远倒吸一口凉气,什么?周边的城池也要这般散财的话,那可要花不少银钱!
  不过高远咬了咬牙,心想,成亲乃人生大事,这些年王爷省吃俭用,一件衣裳穿半年,省下一库房的银钱,不就是为了风光一回么?
  “喏。”他这就去办。
  首先派人准备明日在东京城外的布施,然后再派人到周边城池,比如洛阳,荆州等地,这些都城虽然并不贫穷,但也不乏吃不上饭的穷人。
  摄政王的布施只能解救他们一时,却不能解救一世,说到底还是要治国强国。
  做好事怎能不留名?
  这边高远派人去布施,那厢摄政王以公谋私,吩咐皇城司一众属下,去散散消息,好叫全东京城百姓知晓,他家小娘子菩萨心肠,在城外布施。
  布施的第一日上午,来领大米和小麦的百姓并不多,但到了下午,消息在城郊各个村寨传开以后,来领米面的人便多了起来。
  生活在东京城内的百姓日子过得去,便没有免费领取米面的资格,但不妨碍他们在街头巷尾谈论此事。
  秦员外在南门大街开酒楼,自然第一时间就知晓此事。向来低调的秦员外,并未大肆宣传,自己乃是王爷老泰山。
  他听闻之后,回家告知女儿。
  秦嫀近来足不出户,闻此消息很是诧异,半天回不过来声,那郎君,竟为她考虑到如此细微,连别人说她一丝不好都听不得。
  明明,那郎君自己被万人唾骂的时候,都未曾这般在意,而今只不过是有一些不友好的声音,议论她的来历,他却听不得。
  秦嫀久久之后,长舒了一口气,对自己的阿爹笑道:“既然郎君这般为我,以我之名义布施,那我这个正主儿在这里闲着也不是个事,明日一早,女儿到城外帮忙。”
  秦员外想了想,也觉得正该如此,很是支持道:“可。”但未免人多发生推搡,秦员外仔细挑选几人,命他们护住三娘子。
  去城外参加布施一事,自然要告知未婚夫。
  秦嫀修书一封,遣人送去摄政王府,询问郎君的意见。
  今日逢三,赵允承还在衙内劳作呢,好不容易下了衙,回到王府听闻,秦三娘有信给他,顿时心中心忧参半。
  此前累得秦三娘风评被害,他是极为心虚的。
  打开信一看,对方来意是为布施一事,不是为风评之事,赵允承大大松了口气,继而心中得意,看来此举颇讨秦三娘欢心。
  竟然要亲自去城外布施,真是便宜了那些百姓。
  赵允承想亲自跑一趟,告知那秦三娘,甚好,他明日不必上朝,可陪她一起布施。
  不过转念一想,这样巴巴地跑去回话,显得他掉价。
  思量恁久,赵允承乖乖写信:可,既然你想亲自去的话,明日我亦随行。方显得诚意。
  秦府,秦嫀一边看信,一边哄两岁的小郎君睡觉:“言言,这是你阿爹的信,明日阿娘要和阿爹一起出城,你呢,就乖乖待在家,要听外祖母的话哦?”
  言言窝在阿娘怀里,抬起脚抓住脚丫子,笑嘻嘻地做了个要啃脚的假动作,秦嫀立刻抬起巴掌,他便老实放下。
  “……”秦嫀就十分不解了,自己小时候也不是这副德行,他阿爹出身皇室家教更为严谨,为何二人结合会生出这么皮的孩子。
  “阿娘。”言言抱住阿娘的手臂,乖乖地垂着眼睑,这么一看便是一副文静美好的模样,长大后铁定会迷倒万千少女。
  “小混球。”秦嫀亲了一下他,心下不无遗憾,要是有相机就好了,把熊孩子的丑态录下来,叫长大后的他自己看看。
  第二日清晨,秦嫀起了个早,起来梳妆打扮,因着是去布施,宜穿得庄重些。
  天气这般热,届时忙起来定然是汗流浃背,因此选了透气轻薄,款式庄重的留仙裙,不施粉黛,只佩戴几支素色珠钗。
  既是去做善事,也不宜戴帷帽,便就如此露面。
  方才准备好出来,抬头便看见郎君打马而来,那郎君当真钟爱黑色,即便沐休也不穿旁的颜色。
  只能说人长得帅穿什么颜色都好看,那郎君一身黑坐在高大骏马身上,往这里一瞧,再漫不经心地一笑,那股子睥睨天下的气势拿捏得死死的。
  秦嫀对他心跳加快了两分,倒不是因为她来者不拒,长得帅就可以,再怎么说,二人整整在一起生活了三年,说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
  她遥遥对他笑着福身,然后上了马车。
  赵允承见状,立刻调转马首在前边开路,好不春风得意马蹄疾。
  这时候城外的棚子里,已经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
  王府的侍卫长被高远抓壮丁,负责此次布施秩序:“不要挤不要挤,排好队,米面还有很多!都有份——不要挤——”
  在马车内的秦嫀,听到了忙碌的动静。
  马车一停下,一只修长的手,掀开门帘,探进一张俊脸来,将她好生瞧了瞧,哼,他后悔了:“你要这样出去吗?”
  秦嫀眨了眨眼,瞧瞧自己身上,好似并无不妥,便点点头:“是的,怎么了?”
  身上当然无不妥,这是赵允承见秦三娘穿过最规矩的一套衣裳,但是,他瞧着秦三娘的脸,这般走出去他的媳妇儿岂非叫人看了去?
  “外面好似异常忙碌。”秦嫀笑道,将自己的手掌交给他:“墨羽,我们快些下去帮忙好不好?”
  冷不丁被人喊了一声独一无二的字,赵允承感到双颊火辣辣,很快就不去想什么抛头露面了,他立刻握住秦嫀的手,将对方小心扶下来:“照我说,在这里布施这般辛苦,你就不该来。”
  秦嫀笑看他,说:“可是你这么用心替我积福,我若是不响应,如何对得起你的用心?”
  被她凝望着,赵允承的心突突跳,越发握紧掌中的滑腻小手,但周围一众王府侍卫,一脸蠢相地看着他们。
  赵允承第一次在众多人面前和人拉拉扯扯,顿时就不干了,松开秦三娘的手,摆出威仪模样。
  大庭广众之下,他要庄重些,好叫秦三娘知晓,不是只有白衣才会端庄矜持,成天摆正统范儿。
  秦嫀和赵允承过来棚内一看,现场果然很忙,一众侍卫们要搬运米面,要派发,要登记,以免百姓重复领取。
  王府侍卫长看到赵允承,一愣,连忙过来躬身行礼:“王爷。”
  赵允承颔首,侧身让出身后的秦嫀,与他介绍:“这位便是秦三女郎,不日要与本王大婚。”
  作为王府的未来女主人,侍卫长必须要见过。
  侍卫长先是一阵惊愕,原来这边是近日传遍东京城的秦三女郎,他们王爷未来的王妃。
  “属下见过秦三女郎。”侍卫长未敢多看,只低头行礼。
  “这是王府的萧侍卫长。”
  秦嫀一笑:“萧侍卫长多礼了。”
  赵允承却是很满意侍卫长的惊愕和恭敬,待他与秦嫀行过礼,赵允承道:“今日我二人亲自来布施,你且安排一处缺,然后便自去忙活。”
  萧侍卫长:“喏。”
  因着秦嫀是女郎,赵允承安排道:“那你便负责登记,为夫负责派发米粮。”他说罢,飞快地背着秦嫀转身去抱米粮,除了一个后脑勺,便只能瞧见绯红的两只耳朵。
  “……”秦嫀执起笔,抿唇微笑:“咳。”她抬起看着衣衫褴褛的老婆婆,柔声问道:“这位老婆婆,您是哪个村寨哪家的?”
  老婆婆性情胆怯,本来极是害怕那些官差,没想到与自己问话的却是一位貌美声甜的小娘子,她顿时就不紧张了,连忙回答:“回小娘子,我是水边村刘武家的。”
  秦嫀微笑记上:“家中有几口人?”
  老婆婆这次又大胆了些:“两口,就我和我的小孙子。”
  秦嫀闻言,往她身边一看,果然跟着一个半大的小伙子,她心中叹息,连忙记上,然后朝郎君道:“墨羽,这位老婆婆家两口人,你与她派发二十斤大米,二十斤面粉……”她转头问:“您拿得动吗?”
  老婆婆连连点头,看向自己的孙子,表示拿得动。
  秦嫀可怜他们,便踢了踢郎君的小腿,朝他飞了一个媚眼,好叫他多拿一点。
  “……”摄政王的小腿被女郎用足尖蹭了一下,他浑身一阵轻颤,嗔怪地抬头望去,岂知又收获一枚媚眼,啧啧,大白天地,正在做事呢!
  郎君心怦怦跳,手忙脚乱中忘了自己究竟拿了几斤,不管了,再添一点,颠颠这重量,少说也有五六十斤。
  “给。”
 
 
第101章 
  那对祖孙得了米粮,千恩万谢地离开,并不知晓亲自给他们派发米粮,竟然是摄政王和未来摄政王妃本人。
  只知晓摄政王妃心善,竟拿出许多米粮布施给百姓。
  周围的侍卫,一开始只以为王爷和准王妃只是来做做样子,但见他们一人登记,一人派发,竟跟着忙碌了一天,不由心生佩服。
  他二人亲自在城外布施一事,经亲眼所见的百姓口口相传,也传遍了东京城。
  甭管摄政王以前的行径如何,但人家这次的确是实打实地做好事,无可指摘。
  一百姓道:“不过是贪图好名声罢了。”也不瞧瞧,这阵子那摄政王的后院私事闹成什么样?
  “嘿,那你怎不捐赠这么多米粮去博个好名声?”另一人反驳道。
  也有那明事理的人做和事老道:“咱们多说无益,总之那得了米粮的人能过上一年好日子,难道他们不该感激摄政王?”
  此事不胫而走,传入宫中,太皇太后颇感欣慰,自赵允承当政以来,名声一向不好,她虽嘴上不说,但急在心中。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