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太傅家千金——青云上
时间:2020-07-19 09:22:57

  李太后点头,“好。”
  母子两个的对话比较简单,李太后叫了琼枝姑姑,让她吩咐人摆饭。
  母子两个的份例太多了,桌子摆不下。
  李太后对景仁帝说道,“皇儿,我一个人吃不了多少,以后让宫里把份例减一减吧。一粥一饭来的不容易,我如今不事生产,白用这么多东西,增添百姓负担。”李太后私下和儿子在一起,自称并不是那么严格不变。
  景仁帝摇头,“母后,儿臣虽说富有四海,也没能以天下供养母后,若连这几个菜都减了,儿臣如何能安心。”
  李太后也不勉强,“皇儿孝顺,母后很高兴。”
  景仁帝往李太后碗里夹了一筷子菜,“母后整日在宫中,不免无聊,明儿让二位皇姐进宫陪母后说话。”
  李太后笑嗔,“胡说,你姐姐们孩子一大群,天这么冷,进宫规矩又多,让她们在家吧。快过年了,到时候宫里就热闹起来了。”
  母子两个一边吃饭,一边偶尔说几句话。
  等吃过了饭,景仁帝就要走,李太后又叫住了他,从卧房里取出一身外衣,交给了张内侍,“这是我闲来无事做的衣裳,皇儿拿去家常穿。”
  景仁帝谢过李太后,带着张内侍走了。李太后站在门口,目送儿子出了二门。
  景仁帝到了二门的时候,回头一看,见母后还站在那里,对着她微微一笑,然后走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景仁帝手起刀落,砍了几个传谣言的脑袋,宫里顿时肃静了,宫外也安静了。
  俞大人有了皇帝命令,放开胆子查,最后查到了寿康宫里。
  景仁帝接到消息后,一个人在书房坐了许久。他转动着手里的茶盏,慢慢思索问题。
  这些日子,他已经知道母后和先生定过亲事又被莫家横插一杠子的事情。母后小时候的遭遇他也知道,得亏那妓子死的早,不然景仁帝早把她碎尸万段了。至于文家人,景仁帝和李太后一样,不闻不问。
  这样的生父,不如没有。比起文老太爷,景仁帝更愿意认承恩公做外公。承恩公忠厚正直,是景仁帝最喜欢的长辈类型。
  父皇活着的时候,母后从不争宠,是因为惧怕庞皇后和平贵妃?还是母后不想争宠。后来母后做了皇后,对父皇还是淡淡的,是因为先生吗。
  景仁帝最不愿意相信李太后对杨太傅余情未了。
  景仁帝低头,看到了桌上的奏折,打头一封,就是杨太傅写的。杨太傅把今年吏治情况写了个总结呈上来了,景仁帝还没看。
  他知道,先生办差,尽心尽责,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景仁帝原来奇怪,先生酒色财气一样不沾,整个人就跟和尚似的,他到底图什么呢?听说如今他家里妻妾都不宠爱,一个人独居外院。
  景仁帝手里的茶盏越转越快。为什么查到了寿康宫?是谁在搅浑水?后妃?先生的政敌?
  罢了,先过年吧。
  年前,宫里一切照旧。
  日子呼啦一下就到了大年三十。
  这一天,宝娘起得很早。今天宫里要赐宴,景仁帝要带着诸位高官重臣一起庆贺。
  杨太傅一大早就去了宫里,等下午就会回来。
  他不在家里,陈氏带着孩子们一起。
  宝娘一大早就起来了,雪已经停了好几天了,也化完了,地面虽还不是太干,好歹能走了。
  要过年了,到处都热热闹闹的,栖月阁里自然不例外。
  宝娘让人剪了许多红窗花,院子里到处贴的都是。早上起来的时候,杨太傅亲自放了一挂鞭炮才去了宫里。
  宝娘早上分别去陈氏和莫氏那里坐了坐,陈氏叮嘱她吃了饭就过去,莫氏什么都没说,打发她们走了。
  宝娘带着丫头们一起吃早饭,今儿的早饭和往常略微有些区别,一人只有一碗肉丝面。这是陈氏照着以前的规矩准备的,杨家发迹不久,没到逢年过节,仍旧照着以前普通人家的日子准备一餐,意在告诫家中子女,不要贪图享受。
  宝娘看到那一碗肉丝面,顿时开始流口水。
  那面细细的,一点都没坨。用清亮的骨头汤下的,里头有许多肉丝,混着几片小青菜,上头撒了一些葱花,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除了面,还有几碟子咸菜,萝卜干、腌辣椒、腌白菜,自己添加。
  宝娘喝了一口汤,感觉浑身都暖和了,再吃一筷子面,幸福感满满。
  喜鹊把自己碗里的肉丝挑出来给宝娘吃,宝娘笑话她,“自己腰细细的,就想把我喂成个胖子。”
  刘嬷嬷笑了,“喜鹊,你自己吃,知道你好意。”
  喜鹊继续飞快地挑肉丝,“二娘子近来瘦了,趁着过年,多长些肉。不然等天暖和了,棉袄一脱,浑身都是骨头,那多难看。”
  宝娘笑,“你也吃,晚上肉多着呢,不怕我没吃的。”
  喜鹊这才停下了筷子,“二娘子快些吃,别冷了。”
  一行人一起吃面,也没有外人,宝娘也不客气,吃的吸溜直响。吃面没声音,要么是太难吃,要么是臭讲究。
  等吃了饭,姐妹三个都去了陈氏的院子里,杨玉昆兄弟也来了。
  陈氏笑眯眯的吩咐她们,“你们三个,今儿一起看着厨房。年夜饭就交给你们了,晌午不拘弄点什么随意吃两口就行。你们兄弟二人,去把夜里要用的纸钱准备好。昆哥儿不小了,这些都该学了。”
  给列祖列宗烧纸烧香,陈氏一贯坚持让家里儿孙们自己动手,显得心诚。
  孩子们得了吩咐,各自去忙碌。杨玉昆带着弟弟去了前院,宝娘带着两个妹妹回了栖月阁。
  姐妹三个拿出年夜饭的菜单子,一起去了厨房。
  宝娘照着单子,一样样检查准备的材料,又问了吴妈妈菜的做法,心中大概有了数。
  杨默娘问宝娘,“二姐姐,晌午阿爹不在家,咱们吃什么呢。”
  宝娘想了想,吩咐吴妈妈,“随意弄些简单的,和早上一样,一个院子里略微送一点就行,有一两个菜就够了。”
  说完,她又看向杨默娘,“三妹妹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
  杨默娘摇头,“二姐姐说的很好。”
  杨淑娘还小,就是跟着看一看,心里有个谱。姐妹三个又回了栖月阁,开始说明儿要穿的衣裳。
  大年初一,百官和命妇们要进宫拜年。
  杨淑娘摸了摸宝娘的裙子,“二姐姐明儿又要进宫了呀?”
  宝娘摸了摸她的头,“要是娘娘们给赏赐,我带回来给你吃。”
  杨默娘笑着开口,“阿爹时常不是带了宫里的东西回来,怎么还这么嘴馋没见过世面似的。”
  杨淑娘笑,“东西是从宫里出来的,听着就不一样。”
  时间过的很快,等天快黑的时候,杨太傅从宫里回来了,带回了许多赏赐。
  年夜饭都准备好了,他烧过纸敬过祖宗之后,直接上桌。一大家子都在,连莫氏也来了。【公/众/号:xnttaa】
  杨太傅先开口,“这一年又过去了,阿娘辛苦了。”
  陈氏客气,“我不过是操心一日三餐,你在外头更辛苦。”
  杨太傅笑,“儿子就不和阿娘客气了,来,咱们一起喝一杯。”
  所有人都端起了酒杯。
  喝过了酒,杨太傅又分别按照大小顺序,和每个孩子们说了话。桌子上热闹的很,只有莫氏一个人安安静静,偶尔给杨玉昆夹菜。
  夜里,一家人一起守夜,杨太傅想着明儿还要进宫,中途打发宝娘和老太太去歇息,让两个儿子看着香火,他自己也去了前院。
  第二天早上,宝娘起的更早了。她换上了全套红色新衣裙,略微吃了两口东西,就跟着陈氏一起进宫了。
  等到了宫里才发现,今儿来的大部分都是命妇,如宝娘这样的未婚小娘子极少,只有宗室嫡女和重臣家的女儿。
  她悄悄和嘉和打了招呼,亦步亦趋地跟在陈氏身后,给严皇后磕头行礼,听严皇后说话。今日是年初一朝贺,皇后是一国之母,她才是主角。
  等按照流程走完了规矩上的事情,严皇后又带着内外命妇们一起去给李太后拜年。
  寿康宫里早就准备好了茶果点心,所有人一起先磕头拜年,李太后受礼,然后众人起身,各自落座。
  大过年的,自然都是满口吉祥话。
  许多人发现了宝娘,那些消息灵通的,年前已经听到了流言,悄悄看了看宝娘和李太后。
  噫惹,果然有些像,难不成是真的。
  但谁也没敢说,依旧热热闹闹。
  刘贵嫔发现了宝娘,她隐隐约约听说,皇后想充实内宫。这杨太傅嫡次女若是进宫,怕是就有高位,岂不是劲敌。
  刘贵嫔拉着宝娘的手一通夸赞,“小娘子长的真排场,听说又读书识字,可把我比下去了。”
  谢贤妃打趣,“你可别吓着人家,以为人家都跟你似的脸皮厚。”
  刘贵嫔开玩笑,“我见到这样好的小娘子,多说两句怎么了。娘娘难道不喜欢?”
  谢贤妃眼神闪了闪,“你既然喜欢,多赐些好东西才是正理。”
  刘贵嫔放开宝娘的手,“娘娘也太抬举我了,我能有什么好东西。我的东西都是圣上给的,我自己可是个穷鬼。”
  众人都笑了起来。
  严皇后对宝娘招手,宝娘走了过去,仔细问了问她,几岁了,读了什么书,平日在家里都做什么。
  宝娘认真回答,眼帘一直垂着。
  等严皇后问完了,她把宝娘拉倒李太后身边,“母后看看,杨二娘子多体面。”
  宝娘微微抬起了眼帘,给李太后行礼。李太后也温和地问了宝娘几句话,又打发她到一边去了。
  想看热闹的人都偃旗息鼓了。
  拜过了年,众人都该走了。临行前,宝娘偷偷往上看了一眼,正好和李太后四目相对。李太后对着她微微一笑,宝娘也笑,还微微屈膝行礼。
  等众人都走了,李太后坐在那里喝茶。
  “琼枝,那孩子怕是知道了。”
  琼枝姑姑点头,“看着像,倒是个懂事的好好子,没有露馅。”
  李太后抚摸着茶盏,“是个可怜的孩子。”
  琼枝问她,“娘娘,后面要怎么办?”
  李太后继续摸茶盏,“该急的也不是我们。”
  确实,景仁帝查到了寿康宫之后,收了手。他掉转头去查宫里的后妃,头一个,就是严皇后,然后是谢贤妃和张淑妃。
  严家知道的内幕多,又有皇长子,景仁帝第一个起疑心。
  这些日子,他有些冷落严皇后。除了初一十五,从来不去皇后宫中,谢贤妃和张淑妃那里他去的也少了。刘贵嫔虽然得宠,但一向不识大体。
  景仁帝时常招几个低等嫔妃去侍寝,高位嫔妃们集体失宠。
  除了这,年前,景仁帝发落了一批官员,多少都和几个后妃有关系。他明晃晃地告诉众人,他对后妃们的不满意。特别是严皇后,宫里流言那么厉害,她是后宫之主,一个失职之罪跑不了。
  严皇后有些急了,她只是有些怀疑,还没来得及动手脚呢,谁晓得谣言就满天飞了。她甚至怀疑是宫里哪个妃子知道了什么,先她一步动手脚,栽赃到她头上。
  如今太子未立,圣上厌弃了她,可要怎么办才好。
  严皇后更急了,她做了十几年皇后,心里清楚的很,历来做皇后的,没有几个能平安熬到头。就算熬到死是皇后,那肯定也是英年早逝。
  严皇后稳住了阵脚,立刻往娘家传信。承恩候给了一个建议,请奏,立杨氏女为贵妃。
  承恩候也吃不准杨二娘子到底是不是太后所生,若是,杨镇第一个就坐不住了,若不是,不管杨氏女能不能做贵妃,只要杨镇和太后都同意,可见并非太后所生,谣言自然不公而破。
  不得不说,承恩候不愧是先帝心腹,老谋深算。
  宫里多年未进新人,贵妃之位空悬。与其让生了皇子的谢张刘三人上位,不如让乳臭未干的杨家小娘子来填坑。
  如今漫天谣言,要是杨二娘子做了宫妃,自然就不可能是太后所生。
  严皇后有些不大满意这个意见,她原本的打算是把杨二娘子当作大皇子妃的备选。她最看重的晋国公世子的嫡长女赵燕娘,她通过姐姐承恩公世子夫人多次抛出橄榄枝,可赵家根本不搭理她。
  大皇子马上就要选妃了,赵家人无意,严皇后也不敢勉强,别说他了,景仁帝日常都不会随意勉强赵家做什么事情。
  没有赵家,严皇后还想着杨家呢。可承恩候这主意,瞬间就把杨家变成了自己的劲敌。杨氏女进宫,起点就是贵妃,等三两年生了儿子,分分钟就能威胁到皇后。
  可严皇后也没有办法了,破当前的局最重要。
  大皇子听说后也觉得有些可惜,那日在御花园,他可是看到了杨氏女,长的真美,杨太傅宝爱她,若是能做他的正妃,他又是嫡长子,不说皇位的事,一个太子是跑不掉的。
  如今听外公这样一说,大皇子也觉得只能这样了,他还主动安慰皇后,“母后,杨家女不能做儿臣的正妃,弟弟们也一样没了指望。就算进宫了,父皇也不一定会宠爱她。就算受宠了,有了儿子,那么小,能不能长成还不一定。她若真有了儿子,父皇就不一定会像现在一样信任太傅大人了。”
  严皇后想想也是,“是母后想左了,倒让皇儿来劝慰母后。”
  大皇子笑,“母后为了儿臣操劳,都是儿臣该做的。”
  一家子拿定了主意,严皇后就决定年后奏请景仁帝,宫里添人。
  故而,今儿严皇后拉着宝娘的手说个不停,就是想表露一些意思,看李太后是什么反映,谁知李太后依旧不吭不哈。
  宝娘回家后就把两个妹妹都叫了过来,姐妹三个一起在栖月阁玩耍。杨家亲朋少,宗族离得远,都在外城,杨太傅打发两个儿子回去拜年,女眷们都没去。
  过年聚在一起无非就是吃吃喝喝,姐妹三个才说了没几句话,陈氏那边打发人来叫,二房人来拜年来了。
  宝娘又带着两个妹妹一起去了陈氏的院子里。
  二老太太汪氏带着两个儿媳妇、四个孙媳妇和一群孙女一起来了,众人一起给陈氏拜过年,汪氏正和儿媳妇孙媳妇们一起奉承陈氏。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