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与长生——五十九夜
时间:2020-07-21 09:36:08

  学院凋零,让他们很是惭愧。
  眼看着羲和干脆挪了一石头坐在院门前,如今的李院长和张楚对视一眼,顿时想起了这些前情来。
  李院长当即喊人来帮忙打扫院子,张楚则从伙房里端出一只烧鸡。
  王院长说的,院长就喜欢吃,有吃的才有心情听他们说。
  张楚跑的极快,又几下挤进了人群中,声音雄厚有力喊着,“让开让开!”
  “你挤什么?”有先生不明皱眉。
  张楚没理他,忙笑着将烧鸡奉上。
  李院长在旁恭恭敬敬的作揖,“学生见过院长,王院长临走前嘱托学生定要好好开蒙传道授业,但学生有负重托啊!”
  说着他就软了一样蹲在羲和身边,一边洒泪一边告状。
  作者有话要说:  《风礼》,这本大概在后来出现的科举制后,会让考生痛并快乐着……
  这个时间是罗马共和国的后期,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
  就是满大街的小老大小老头那种,干什么都要乒乒乓乓开会的。
 
 
第174章 丝绸之路(十一)
  文人相轻,许多时候无端的就会看不惯, 更不要说确实受到了胁迫的。
  羲和本来听得好好的, 忽然之间变成听苦水。那酸唧唧的, 愤恨不满的等等,人不高兴的时候其实没有高低文武之分,只不过他到底是混成了院长的人,学识也许比不上转学的先生们,但他人际交往上极有一套, 说话更有王诩的门派,又带着他自己的风格。
  哪怕羲和不是听之就信的人, 也忍不住看他一眼。
  只是一眼,并不带上任何言语。
  李院长感觉到了些许,但没有真正的开口说什么便不妨碍他,甚至觉得有了极大的安慰。尤其是身后的先生们, 在他蹲下哭诉的片刻就明白了缘故。于是一个人说,变成了十数人齐声附和, 偶尔还要七嘴八舌的添上。
  总而言之,汉国国君上梁不正下梁歪, 虚情假意过河拆桥等等。反正能说的不能说的, 都要一一吐干净说痛快。
  羲和坐着没动,里间由着人打扫完了, 自己又在院门接连吃了几碗肉食,下课钟铃响了。
  闻风而来的先生络绎不绝,随之还有一些学生们也赶了过来。一个个就像看猴子似的蜂拥而至, 羲和恍惚间有种要被唯独绞杀的错觉。要知道她扬名之后,世人见到她虽然疯狂,背地里也尖叫像个傻子,但是碍于名声和敬重,真站到她跟前了反而斯文有礼甚至言语很少。
  于是,羲和就把自己的粉丝设定为高冷。
  偶像跟不上粉丝的节奏,也是很无奈。
  好在院长李正终于说尽了,忙将学生驱赶离去。羲和见此拍拍手,“到饭点了?”
  “额?到,到了。”
  张楚提着食盒点头,神情满是钦佩,院长果然如原来的吩咐一般食量惊人。想来路途上一路奔波遥远,定然吃了许多苦头。
  伙房里早就准备了饭食。
  羲和在众星捧月下再次得到了万千注目,她淡定的用饭。因为礼仪的问题,先生和学生哪怕好奇也只是用目光去看,不再去打扰。
  可能是环境所致,羲和觉得自己仿佛是回到家一样自在,以至于她有点要敞开肚子吃的冲动。好在那些诧异的目光提醒着,羲和吃了几分饱,还特意站在分食的伙房下手钱聊天。百年也不过三四代的差距,得知名字,顺着姓氏问去便知道谁是谁。
  羲和问了几人的名字,这才得知有的后人做了先生,有的则入学有成后出门推举为官。就算说不上大有出息,但是日子和美过得去,那便是最好的。
  用饭之后再回到小院里,摆设依旧,但不知是否心理作用,似乎觉得不再那么阴风穿透的感觉。甚至连后面的马厩也打扫的干干净净,只可惜那里就放了一辆自动车。王诩的笔记中没有吉量的身影在,羲和想着翻看赵政留下的帛书。
  第一封,是她走后留下的。里面细细碎碎既担忧又自责,末尾却是提到了吉量。
  赵政跟在身边长大,他做不到通马语,但知道吉量很有灵性听得懂人话。所以说了羲和的情况后,便点头答应留在宫里,默默等待羲和的回来。
  之后再无提起,直到扶苏的许多封帛书道,吉量不见了。
  推算时间,正好七八年过去,彼时扶苏刚刚备好自封太上皇的准备。
  扶苏要走,留下一匹有灵的宝马,吉量不跑才怪。
  羲和很理解,只是从此后的消息便彻底断了。漫漫长夜无事可做,羲和干脆就在夜色里翻看这些帛书,赵政一开始碎碎叨叨到最后总会问她何时归矣,直到后来觉得身子不爽利后便决定推出《外传》和《风礼》。说是他等不到她的回来,好歹留点东西证明心意。至于当年羲和给他的丹药,他知道其中效果,都好好收着留给了扶苏。
  所谓长生还是别的灵药,他从来没有信过。自然更不信有捷径的事情,若是真的随便一吃就能成真,世上早就乱了,先生也不必说练神功才可的拙劣借口。
  说不定早就给他一颗了。
  赵政满腹牢骚,越到后来为了威严气势,人前说的话少偏偏帛书上的就越发多。羲和看着看着,越看越慢,面上笑意不止。
  说是自己养大的孩子,但她没有看到他出生,更看不到他的死。至于找棺材去聊天,羲和想想还是算了。
  羲和看得再慢,帛书也只有这么些,很快便是扶苏的。
  扶苏在羲和走后不久就成婚了,婚后带着夫人孩子走马上任去了边境走贸易,美其名曰要走入百姓家,感受欧罗巴人的生活才能做好真正的国际交易。不论真假,反正他是这么说的,也从此在外过得很好。
  和赵政的碎碎叨叨不同,他的帛书充满了日常与文化的交流,不似是家书更像是人在秦朝外的周游笔记。师承羲和的他也非高高在上的观望,更喜欢摇着折扇做风流小哥游荡街头,兴致来了也会带着妻儿换上布衣踏遍四方。
  同时,扶苏还遇到了罗马共和国的人,甚至和一位长老院的人认识。
  罗马共和国,扶苏竟然跑了那么远。
  羲和有种吉量跟着去了的错觉。
  不得不说,扶苏的帛书更加有趣。直到秦朝来人召回,扶苏继承皇位。当时蒙恬等人回来贺喜时,扶苏将其中一颗丹药分别给了蒙恬蒙毅,剩余两颗在临走前留给了儿子。
  登基之后,帛书的内容就变得和赵政一般无二,不同的是总会对国都外的世界充满怀念与期待。扶苏没有怨言,只是忍不住的回忆起最初自在的日子。
  于是,扶苏看天下风调雨顺也无战乱,干脆就自封太上皇退位给了儿子。
  在众人劝不得也来不及的时候,扶苏一溜烟的跑远了。哪怕后来敌军靠近边境,扶苏最后一封帛书都不曾后悔。
  唯一的遗憾,是她没有亲完了看到他的儿子。
  但秦三世留下了帛书,并且这人和行事作风一般,字迹随意寥寥。帛书写的像羲和的随笔日记一样,连哪个宫女胖了门前的花儿死了全都说。
  总而言之满是废话。
  羲和自觉的躺到床上,结果帛书一卷皆一卷的看下去,发现秦三世是极有意思的人。他幼年是赵政教的,太孙之位更是赵政亲点,但是后来他跟着扶苏跑了,看尽了天下之大后,反而觉得秦朝国土辽阔但不过是天下一隅。所以他立志自己当一个守成的皇帝,反正江山在此不埋没祖宗就好。
  战乱和小国夹击出乎他的意料,养尊处优的他想了两天,掰点心玩的时候盯着掉下的碎末笑了笑。
  对比匈奴等和小国的实力,再想当年所闻所见,秦三世大手一摆,搬家!
  搬到下面气候温和的好地方去,宫中有用的东西全都收拾起来一毛不拔就跑。
  一空殿,谁会搭理?
  后来横空出世一个项羽烧了宫殿,秦三世十分不屑,觉得他脑子不好使,还特意在帛书上巴拉巴拉的说不停。
  秦三世的舍得和不封建,当时得到了许多的讥讽怒骂,但事实不过几年,天下百姓能跑的都跑到了秦国国土上。所谓汉国,也只是上面的北方一块罢了。
  为此,帛书又是得意的洋洋洒洒。
  羲和看的津津有味,一一看来。这毕竟是别人亲笔所书,所以看的不算潦草,以至于还有小半时天色已经亮了。
  随意的伸个懒腰,抽看最底下的帛书,发现尤其的新。
  羲和有点不明白赵政和扶苏怎么交代的后人,一个个威严慎言的皇帝没有丝毫包袱和遮掩,国家大事宫中小事都要说。最奇葩的是秦国第二位皇帝,竟然是个邹忌一流的男人,整日里顾影自怜,还腹诽嫌弃自家皇后贵妃都不好看。
  更甚者有些写着写着,夹杂上才入学的字迹,并表明自己是秦始皇的第六代嫡孙赵光。因他生来聪慧又身形魁梧,所以很早被封为太子。而他成为第二个以太子身份且年纪最小的写帛书者的原因,是因为他不太爱读书写字,所以这封帛书是父皇逼的。
  羲和打开下一封,便见赵光展信道,先生,孤又被逼着来了……
  童言无忌,看得羲和忍俊不禁,直到张楚提着饭来这才起身去。还没用午饭时,羲和就把该看得都看了。将床头的一袋秦半两等钱拿出来,又将所需的包在包袱里,羲和将自己留在了藏书三楼呆了几天,走得最后一天参加了每月大会。
  场上也一度的惊叫连连,羲和笑着说了几句,便和李正道明今日就会动身出门。
  李正对此不意外,“先生若是去了秦国,皇上一定会扫榻相迎。”
  羲和会心一笑,末了从包袱里拿出钱来,“这个钱在秦国还能用吧?”
  李正摆手,“这钱早在迁都南下就不能了,皇上为了纪念,又特意打了新的。”
  “……”
  羲和脸色平静,默然上车走了。
  “先生的车不一般,帛书快些送去吧。”
 
 
第175章 丝绸之路(十二)
  羲和按照原计划始终往东面去,途中路经过汉国的国都, 但她没有停下。
  一路赶到海边城市。
  基于钱少一分是一分, 顺便再勘察情形, 羲和选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虽是王诩曾言,汉国的航海贸易相比秦国来说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因为自身技术,二则是秦国有心控制。走在海边,羲和看到和想象中相差无几的,只是比原来印象中多了几条帆船和海边渔民。
  羲和站在边上, 左看看风景,右看看村落, 再观望天象近来无风无雨,想到自己住不久,就近劈柴伐木搭了个小屋子似乎也不错。
  于是她很欣喜的点头,又站在最边上看还能就地晾晒做咸鱼等, 越想越美滋滋,遂叉着腰准备干活去。
  “女子且慢!”
  “日子还长!万不可轻生啊!”
  有一老人家并着一小子跑来, 羲和站在较高的石上俯视两人,满脸茫然。
  老人家跑得慢, 还是小子最先过来, 扯着嗓子喊道,“小姐姐不要跳, 有事好商量啊!”
  羲和差点被这两人逗笑了,再看老人家哼哧哼哧的跑来,“我不是投海自尽。”
  “对对, 不是。不是就快下来,这海水闲的很,喝一口都呛。”
  “对啊,投海里不就是尸首不存吗?我还不至于这么和自己过不去。”羲和点头,径直在原地盘腿而坐,“我就是过来看风景的。”
  两人勉强信了,老人家忍不住念念叨叨,大抵让她小心,不要留在边上太过危险,一个女子孤身在外还是早些回家好等等。
  老人家说话啰嗦言语重复了不少,羲和只是点点头应着,好在小子看不过眼,忙拉着老人家走开。
  两人路上嘀嘀咕咕的说着,竟然是嫡亲的爷孙两。
  羲和只坐了一会儿,等到两人走走停停,确认她无事离远后这才起身进林子里。挑出最顺眼的树,用石矛一刀嚯开,再重新走到方才寻好的风水宝地扎根。
  按着石上面积大小,比较所需后就知道自己到底要多大的房屋了。
  旁人看来,这是一件大工程,尤其是海边还要讲究风吹雨打的问题。不过羲和敲敲打打惯了,这种事情驾轻就熟,再加上心中有数所需多少木头大抵多长,几乎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大约是羲和的地方较高,人又是生面孔引得旁人观望。
  小屋子不讲究院子一等,只要有个屋子顺便遮盖日光就好。很快弄得七七八八,羲和正忙着折腾床板时,有人过来了。
  “小姐姐,你可用饭了?”
  羲和看了两眼,“是你啊,你送鱼给我?”
  小子点头,看着十岁上下一身布衣。因为海边帮着忙碌打渔,身量不高却养出精壮身形,古铜色的面上几乎看不到羞涩的红晕。
  只是说话结巴了些,“是啊,小姐姐是要住下来?”
  “嗯,我方才是看此地不错,暂时住些日子。”言下之意不必大惊小怪,也不用生怕她要跳海脏了这片地方,还特意走来。
  不过小子没懂那么多,闻言张大眼,“小姐姐,你真的要一个人住下?”
  “嗯。”
  “可这里不安生,还有趁我们不在偷东西的。小姐姐一人在这里,还长得这么好看,可能今晚就有人要来。”
  小子说的都急了,本来想说敲门盗窃,但是看着这门都没有的木屋便忍了没说。
  羲和蹲在地上,刚把床脚都打上去,闻言抬头,“你说真的?”
  “自然。”小子忙点头,“要是小姐姐不嫌弃,不如今夜就在我们村里住吧。”
  “不不不,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让人扑空白跑一趟?”
  “啊?”
  羲和肯定并催赶道,“谢谢你的鱼,不过我这屋子已经差不多好了。我这里没事,你也快点回去,晚了走不安生。”
  说着怕这小子还要罗里吧嗦,索性将背上分离的马槊抽出落在石面上。
  小子自然不知道两根黑棍子是什么,只是平常打渔便耳目敏锐的发现,抽出时候的动作举重若轻,空气中武着一阵空响声,下一瞬黑棍落下,石面上皲裂如蛛丝。
  顾及着自己要住,实际上羲和将力度都控制住的无声彰显。若是真的丢下去,那就是个显眼的盘丝洞,便是走兽野猪等都要扎破身子倒下。
  小子咽了咽口水,将鱼挂在屋前的支杆上,“那我先回去了,明儿再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