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哪有。”季小冬说:“我才为这个家付出多少啊,主要还是你跟我妈。最关键的是,你跟我妈心里有数,人情往来上的大方向都把得住。”
季小冬心想,不是我吹,就我爷爷奶奶那个基因,要是有了点钱把不住方向,不知道自己老几了,咱家绝对十八台大戏都不够唱的。
被夸奖的季海明笑得露出一口大白牙。
今天后备箱里估计是装的高帽子有点儿多,他们爷俩都成了帽子批发商,一不留神儿就容易商业互吹。
第77章
颜颂到了学校才知道, 季小冬,在这个顶尖学府里,也是个风云人物。
“哈哈哈哈,冬神。”
颜颂抱着季小冬, 开心的像抱着一根金灿灿的大腿。
“冬神, 以后我就是你的腿毛。”
季小冬:……不, 不要这样。
季小冬觉得自己跟医学生对世界的描述和认知上已经产生了重大的偏差。
但颜颂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医学生, 每天学习学的很痛苦。
几乎每个期末都会崩心态。
季小冬从没在学习上体会过如此痛苦, 在颜颂大一的时候真心实意的劝她, 真不行咱就换专业。
“我不换。”
没想到颜颂崩溃完擦干眼泪又滚回去去背书了。
“季小冬。啊啊啊啊啊。”
听声音就知道, 颜颂又开始了“期末痛苦轮回”。
季小冬现在已经是一个莫得感情的树洞了, 就像经典的渣贱故事。
第一次听到, 会感同身受义愤填膺。但是当发现这是一对渣贱组合之后……
“专业虐你千百遍, 你待专业如初恋。”季小冬跟颜颂说:“你们已经绑在一起今生今世无法分离了。”
“季小冬啊。”颜颂给季小冬说:“虽然你这么绝情,我还是要给你个善良的忠告。”
“哦, 是什么。”
季小冬是个敷衍的捧哏。
“将来千万别以为我在医院里就找我这个熟人看病。”
颜颂把脑袋一头砸在桌子上的书本上,没想到教科书太厚, 砸上去根本没有一点儿动静。
扎心了, 姐妹儿。
“季小冬,你说我是不是傻。”
这个……
这次的问题有点儿新意啊。
季小冬抬起头,认真的想了想,跟颜颂说:“这得看哪方面。”
“人嘛,总得有点坚持,这点坚持在别人看来,难免是冒傻气。”
她季小冬在别人眼里,何尝不是浑身上下都冒傻气。
季小冬读的生物,这四年里最大的研究成果, 是用水稻基因组,提出设计了一套DNA序列组装程序,极大减少了以“鸟枪法”为基础的基因测序的工作量。
“鸟枪法”又叫“霰弹法”,说白了就是像在森林里□□或者打□□一样,没有某一个明确的目标,一梭子子弹打出去,所有差不多的都基本上被命中。
只不过鸟枪打鸟,“鸟枪法”打的是基因。
通过水解酶或者超声波,把切下来的目标基因——省略中间一系列操作步骤——插到受体作物的基因序列里,让受体作物表达出插进去的基因控制的性状——这就是季小冬没有穿书前的世界里,网络上一直在打口水仗恨不得人头打出狗脑子的“转基因技术”。
这种半个世纪之后说不定都掰扯不明白的问题,在当下更是前沿中的前沿。
在前沿领域里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所以“Xiaodong Ji”这个名字,已经被国际上视作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季小冬的导师更是对她寄予厚望,公费留学的申请一早就给她提交了上去。
然而,一通电话打乱了所有的计划。
那天是圣诞节,这种尚没有沦为商业狂欢的洋节,在如今的校园里掀不起一丝波澜。
因为第二天还有课,所以当天晚上季小冬早早睡了。
大概半夜时候,宿舍里的电话突然响了。
她们宿舍里是老式的壁挂电话,挂在一个舍友的床头。
电话铃在深夜,听起来格外的响亮急促。
同样被铃声惊醒的季小冬,听到舍友低声骂了一句拿起电话,接着睡眼惺忪的说:“季小冬,漂亮国来的,找你的。”
艹
季小冬也想骂人。
这是谁大半夜的,有病吧,哪个大学的实验室这么不讲究。
“喂?”
结果她接过来之后,不知道是信号原因还是对方恶作剧,对面根本没有人说话,只听得见滋滋啦啦的电流声。
季小冬睡得混混沌沌的脑子忽然被电流声刺得一激灵。
“季小冬!”“啪!”
几乎是在对面声音的瞬间,快速挂了电话。
“谁啊?”
舍友被挂电话的声音吓了一跳,迷迷糊糊的问道。
“不知道。”季小冬随口敷衍:“骚扰电话。”
她抬手压住胸口,躺到床上甚至觉得床板都被自己的心跳震得蹦蹦响。
她听到了对面说的“季小冬”三个字,所以她也听出来了,那是林朝阳。
原来林朝阳还活着。季小冬并不知道后来林朝阳的“丰功伟绩”。几年信心全无,在她印象里,林朝阳尚停留在愤世嫉俗、恃才傲物想改天换地的学生形象。
那件事结束后,她也在心里猜测,林朝阳到底是跑了,还是死了。
这通电话打来,证明他还活着。季小冬心里有一丝释然,继而被怒火浇灭。
因为她清醒的认识到,在林朝阳眼里,所有人都已经成了可以利用的工具。
季小冬虽然挂了他的电话,但林朝阳什么尿性,她已经猜出来他接下来要说什么了。
系统告诉她,今天“老大哥”给大洋彼岸送了一份大礼,毕竟死了的大哥才是好大哥。
林朝阳不会不知道,在现在的形势下他打的这通电话对季小冬有什么影响,但他仍然这么做了。
时光无情,同窗们选了不一样的道路,最终渐行渐远,成为针锋相对的敌人。
季小冬的猜测和担忧一点儿都没错,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被辅导员叫了过去。
林朝阳作为重点分子,和国内的联系一直被有关部门实时掌握。
——你知道昨天晚上给你打电话的是谁吗?
——不确定,听着像林朝阳。
——他为什么给你打电话?
——不知道。
——你们有联系?
——没有。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给我打电话?
——你们怎么认识的?
——高中同学。
——他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跟他不熟。
——有人在校园里见过他来找你?
——对,我骂了他,很多人都可以证明。
……
季小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被不同人“提审”多次,在她导师出面力保,和辅导员、同学们的证明之下,总算勉强洗清“污点”。
但是她公费留学的名额被砍了,
她的导师义愤填膺,去在有关部门吵了不止一架。
反倒是季小冬看得开,劝她导师消气。
“最前沿的东西,你比别人晚一个月,以后说不定十年都赶不上!”
季小冬的导师剁了林朝阳的心都有。
“那我就不做了。”
季小冬从事发以来,一直在想,上辈子本身就是个农科大佬,这辈子再回去“种地”也挺好的。并且这个世界不知道是基础设定原因还是什么,一直没有类似袁大佬的那种人物出现。
季小冬跟她老师说:“如果没有条件敲基因,我想去做杂交。”
“不行!”
季小冬导师基于时代的局限,认为杂交一点儿技术含量都没有。就是选不同亲本繁衍子代而已,连古人都会。
他坚决不能接受自己的得意门生和最前沿的东西失之交臂,去做这些没有未来(?)的东西。
季小冬从技术理论方面跟她导师讲不通,只好从情怀方面入手。
“我不是灰心,也不是一时冲动。”季小冬说:“我是农村出来的,知道粮食对爹娘乡亲的重要。我想再回去做农业,让所有人都吃饱饭。”
“所有人都拼了命想跳出农门,你偏偏要回去。你是不是傻。”
季小冬说:“总得有一些傻子。”
-------------------------------
季小冬毕业后,在导师的含泪目送中收拾收拾,去了农业方面的高校。
“我还会回来的,真的。”
“不要回来。”她的导师对自己的得意弟子说:“你看我到现在还被外行指导,在自己学生去留上都没有话语权。”
季小冬安慰的话还没说出口,她导师又接着道:"你要混到最顶尖的位置,把所有人都踩在脚下!管他什么内行外行!"
……
季小冬抽抽嘴角,带着导师沉甸甸的跑偏了的期望,开始了人生新阶(搞)段(事)。
首先,也是季小冬一直心心念念要做的,就是推出“三系法”的概念。
现在的水稻育种,一直以来都是“两系法”,一个父本一个母本。
而三系法,则是两个父本一个母本,能够更好的获得“杂种优势”。
既然种水稻,季小冬更多的时间待在最南方或者湖广。
毕竟种粮食最大的成本是时间成本,你在北方一年熟一次,等三年才能得到人家南边一年熟三次的成果。
有了正确的方向,成果出的很快。
季小冬的名字越来越响亮,她导师特意给她打电话。
季小冬以为是祝贺她出成果呢,没想到接起来竟然是催她参加活动?
“季小冬,你忘了我给你说过的话了吗?你不要只给内行讲课,你要跨界!做到顶尖,把所有的人都踩在脚底下。”
季小冬:……
您对学生跑偏的期望还没有回到正轨吗?
不知道是她的成果震住了大家,还是她的导师强行给她喂资源,季小冬的报告、讲座,各类活动肉眼可见的增加。
作者有话要说: 卡文卡到哭,心态崩,擦干泪继续写
快要完结了
第78章
参加的活动多了, 季小冬终于明白,为什么她的导师会有如此跑偏的希望。
因为外行领导内行,让内行吐血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
有一次季小冬要在一个高端会议上做报告, 她提前把讲稿交给主办方。
主办方给他反馈的修改意见里, 用硕大的红笔把“稻水象甲”圈出来划掉, 给她改成了“水稻象甲”。
季小冬吐槽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吐, 只好又把“水稻象甲”划掉, 改回“稻水象甲”。
没想到她改过来之后又被改了。
这特么是哪位领导这么执着?
如此反馈拉锯好几次, 最后主办方崩溃, 给季小冬打电话:\"这不是我们主办方改的, 是交上去给大领导审, 大领导那边给的意见。咱能不这么拧, 按照领导的意见来吗?\"
季小冬跟主办方说:“不是我拧,是人家就叫这个名。象甲是一个大类, 水象甲是生活在水里的象甲,前面加个稻, 是代表危害稻米的水象甲。领导, 咱能不能按照科学的意见来?”
这还不是最离谱的,毕竟病虫害的名称还是挺专业的。
行业里的行政领导不知道,也情有可原。
真的,没对比就没有伤害。
你要是跟行业无关也就罢了,季小冬遇见的最离谱的,是知道她在做杂交育种之后,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哦,知道知道,是不是就是转基因。”说完还神神秘秘的问她:“是不是对人体有害?”
听听, 这话要是让她导师听见,得气得一蹦三尺高。
要是一样的话,老头儿还能这么多年为自己的得意弟子去做杂交意难平吗。
且不说转基因到底有没有害——这个且有的吵——假如说,季小冬为了给他讲明白绞尽脑汁:“你可以把染色体当成铁链子,基因就是铁链子上的一个个铁环。转基因就是把上面的某一个铁环取下来,换成不锈钢环或者铜环。杂交就是不拆铁环,整链子整链子的拿起来配对。”
这样的人遇到的多了,季小冬觉得不行。
大家都不重视,不爱学习,这得到什么时候才能具备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啊!
全都是这种问题,上哪儿提高粮食产量,推广新品种去。
还是得吸引大家的目光,热度高了讨论度高了,基数变大,慢慢顶层的科学素养也就上去了。
怎么吸引目光和关注度?
哎呀,季小冬这可太拿手了。
放大卫星啊!
于是季小冬憋了个大招。
在一次超超超级高端会议上,把中规中矩的稿子一扔,跟大家说:“水稻、小麦亩产千斤不是梦!”
吓得她导师会后赶紧给她打电话:“你可别再犯错误,搞狗肉汤浇地那一套!”
季小冬:……
老师,我可以理解为您老人家这是关心则乱么,难道我看起来有那么不靠谱?
跟季小冬导师一个想法的人不再少数。
毕竟他们这代人都是经历过“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的。
年轻人张口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