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交易(快穿)——午后半夏
时间:2020-10-06 08:27:21

  在王氏看来,家里的一切都是她儿子的。
  如今孟二爷爷借走这一两银子,还是可能没音儿还的那种,她心里能高兴才怪。
  其实不止是王氏,就是张氏还有小儿媳田氏,也都不赞同的,但她们不像是王氏一般有底气,是长嫂不说,还生了家里唯一的男丁,敢直接开口和婆婆这么说话。
  孟奶奶哪能不知道呢,此时,她也正心疼借给孟二爷爷的那一两银子,不过心里清楚归清楚,如今被儿媳妇这般说,她心里就不乐意起来,刚要张嘴说话,眼睛的余光一撇,却看到了不远处的阿瑶,便把已经到嘴边的训斥话给压了下去。
  虽说没说话,不过脸却拉着,瞪了王氏一眼,自顾自的走进了屋子里。
  王氏虽然不觉得自己刚才说错了,不过被孟奶奶瞪了一眼,她一个儿媳妇开口责备婆婆,到底还是有些气短,神情有些不自在的对两个弟媳说:“时辰差不多,我去喂猪了。”说着也不等张氏和田氏接话,便转身去了后院。
  阿瑶因距离的有点远,对她们说的话,听得不大真切,但听到的几个零星的词汇,也足够他推敲出所有的事情。
  其实,不管是孟奶奶还是他的便宜娘,考量的都不算错。
  孟爷爷虽然已经过世,但和孟二爷爷到底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在讲究血脉相连的古代,这份血缘,若无大事的话,是很难割舍掉的。如今孟二爷爷来借钱,若是孟奶奶真的没有的话,倒也罢了,但明眼人都知道,孟家大房的日子过得宽裕舒坦。
  若是不借的话,依照孟二爷爷的性情,必定是要和村里其他人嘀咕的,到时候孟家大房少不得要落个薄情的名头,更何况孟二爷爷师出有名,结婚生子可是一辈子的大事。
  孟奶奶这才忍痛舍出一两银子,算是全了孟爷爷和孟二爷爷之间的兄弟之情。
  而王氏想的也不算错。
  就孟二爷爷家里的条件,孩子还多,孟大牛最大的弟弟,也已经十五,其实也到了说亲的年纪,这一两银子,恩……说是借,但实则就是给的。
  至于孟奶奶和便宜娘因此而有些小分歧,阿瑶摆手表示,自己还只是个七岁的小孩子,不掺和大人之间的事。
  虽说不管是孟奶奶还是王氏,她们都是地道的农家妇人,性格上是有不少的缺点,但也有不少的优点,其中有一点尤其值得称赞,那就是直爽,一般来说,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绝对不藏着掖着。
  所以,
  阿瑶是一点都不担心孟奶奶和便宜娘的事,她们会自我调节的。
  她想的一点也不错,中午吃饭的时候,孟奶奶和王氏之间还有点小不自在,但等到晚上,却已经彻底恢复过来。
  ……
  又过了两日,阿瑶已经开始了每日按时上学的生活。
  李秀才的私塾才开了没几年,教导孩子也不是为了名声,想着要把学生往科举路上带,不过是为了讨生活,毕竟为了供应他去考乡试,家里一度是掏空了家底,还借了不少的外债,也就是这几年来,李秀才年岁大了,熄了往上考的心思。
  因此,他收学生,并不看什么资质性格,只要给得起束脩,他都是收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秀才的私塾虽才开了没几年,但却已经把家里的外债给还清楚,甚至还计划着要盖新房。
  现如今,李秀才的私塾里有九个学生,年岁都和阿瑶差不多,六、七岁的孩子,性格都比较皮,能坐得住的基本上是没有的,上课也不是很专心,多半也都是想着什么时候下课能出去玩儿?
  而李秀才对他们在上课走神,也不是很在意,只要不调皮捣蛋,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影响课堂纪律,他都不大管的。
  相对于这些坐不住的孩子,阿瑶就比较惹眼了。
  从不和那些学生一起调皮捣蛋,乖巧懂事不说,即便是课下,多半时候也都是呆在自己的座位上,温习功课,很是刻苦。
  即便是李秀才对学生不大上心,看到阿瑶如此认真努力的学生,也不免偏爱了一些。
  其实,阿瑶之所以会这般,努力上进是一方面,不过更多是因为和那些小屁孩不大合得来。
  说是拿着书在温习功课,但更多时候是在发呆。
  ……
  时间一天天的走过。
  转眼间,已经过去六年的时间。
  阿瑶已经十三了。
  早在四年前,阿瑶就不在李秀才那里念书了,实在是因为李秀才已经教不了他什么了。孟大梁三兄弟自阿瑶开始念书后,到县城里做短工,也会留意县里比较好的私塾,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宋秀才开办的私塾了。
  他和李秀才虽然都是秀才,但他和李秀才完全不同,他不缺钱,开办私塾就是为了名声,因而他收学生是要看资质的,太过愚钝的他可是不收。
  宋秀才虽然性情是迂腐一些,但也确实有真才实学,教学生也比李秀才尽心尽力太多,他开办的私塾年岁也久远一些,至今已经二十年,教导的学生有六个中了秀才,其中一个秀才,还中了举。
  因而,宋秀才开办的私塾很是受到欢迎。
  阿瑶如今就在这里念书,吃喝住行都在这里,每个月有两日的沐休时间。
  今日,又到了休息日。
  “柳大叔,劳烦您在这里等我了。”
  阿瑶从私塾里走出来,一眼就看到了停在不远处小巷子门口的一辆牛车,脚下的步伐快了两分,等到了牛车边,对着驾车的一个约三十多岁的男子,拱手执礼,开口说道。
  眼前的男子是阿瑶同村的柳大叔,农闲的时候,他每隔几天的时间,他便会把自家种的菜或是攒下的鸡蛋,拿到县城来卖,补贴一下家用。若是有人要去县城的话,也愿意拉人,每个人是五文钱,不过农家人都节省,村里有人要去县城,宁愿早起,多花时间走着去,也很少花钱坐车去。
  从县城到大柳村,距离不算近,若是用脚走的话,要将近两个时辰。
  孟奶奶可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孙子自己走回来,太辛苦,每次到阿瑶回家时,便会提前和柳大叔打招呼,让他回来的时候,来这里接一下阿瑶。
  柳大叔第一次被阿瑶这般行礼的时候,他还有些手忙脚乱的,不过这几年下来,他也已经习惯了,不过心里却还觉得,读书人就是和一般的小子不同,很是有礼貌,憨憨的一笑,道:“我也没等多长时间,孟小子,先上车。”
  阿瑶先把手里的包袱放到车上,而后自己也坐上了牛车。
  一个时辰后,
  阿瑶和柳大叔赶在天黑前,到了大柳村。
  这才一进村,便看到五姐孟招和六姐孟盼,已经在村口等着了,一看到牛车,立刻就快走而来,“小弟你回来了。”
  “五姐,六姐。”阿瑶喊道。
  其实他并不赞成她们到村口等自己,因为每次自己回来,多半都是接近傍晚的时候,虽说是在自己村,但还是有些不安全,虽说大柳村民风淳朴,但林大了什么鸟都有,人多了,总会出那么两个歪瓜裂枣,心性不睦的。
  孟招和孟盼都是女孩儿,如今年岁也渐大,一个十四一个十五,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不过阿瑶说了几次,她们嘴上都答应的好好的,转头却还是如此。
  路上没等孟招和孟盼开口询问,阿瑶便已经按照惯常,说了一些自己在县学的生活日常。
  姐弟三人,说笑着回到家里。
  晚上,
  因阿瑶的回家,不止是菜色比以往丰富了,有鱼有肉的,咋一看,就和过年一样,就是气氛也比以往更热闹了。
  而这个气氛,在知道阿瑶今年即将下场的时候,到达了一个最**。
  “什么?你今年就要下场考试?”孟奶奶听到阿瑶这话,顿时有些吃惊,虽说孙子这几年来读书却是不错,每次考试,都是甲上的成绩,夫子也不止一次的称赞他有前途,但若说要去考科举的话,会不会太早了一些?
  孙子才十三岁。
  太小了一些吧。
  阿瑶点点头:“恩,夫子说,我可以下场一试,即便是不中,也是一次难得的经验。”
  “倒也是。”
  孟奶奶很容易就被说服了。
  至于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孟冬,孟招和孟盼三姐妹,尤其有些兴奋,若是小弟能中的话,那她们就是秀才的姐姐了,说亲的人家也能更上一层。
  她们能想到的,孟奶奶更能想到,当即便给三个儿媳叮嘱说:“我知道你们正在给冬儿,招儿还有盼盼寻摸人家,如今小宝既是要下场,你们都且停一停,万一我们小宝侥幸得中的话,她们便是秀才的姐姐,便也能往更好的人家去寻。”
  “知道了娘。”张氏和田氏是一口答应下来。
  倒是王氏却有些担忧:“娘,话是不错,但小宝这般小,也不知能不能成?招儿和盼盼尚且还能等,但冬儿都已经十六了,若……”
  “只是几个月而已,我们冬儿耽搁的起。”孟奶奶一口打断了王氏的话,十六,虽然是不小了,但几个月,还是耽搁的起的。
  王氏听到这话,也不再坚持,虽然她是更重视儿子,但闺女也是她身上掉下的肉,她也是疼的,况且就像是婆婆说的那样,若是小宝能侥幸得中的话,女儿的亲事就能再往上提一提。
  其实即便是孟奶奶不提,阿瑶也是要说的。
  他自己是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只是这话不能说出来,不然一旦传出去,少不得要落个轻狂的名头,况且凡是也都有万一……
  所以有的时候,话还是不要说太满。
  毕竟谦虚也是一种美德。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
 
 
第237章 独苗
  因为阿瑶在家宣布了自己要参加童生试的消息, 他自己倒没什么?按部就班的读书学习。
  但孟家人却不这么想。
  他们比阿瑶这个当事人还要紧张一些, 孟奶奶更是强行的规定, 在家不许大吵大闹, 就是做活计, 也都给她轻手轻脚一些,若是有人因此影响了阿瑶念书, 她第一个饶不了她。
  孟奶奶这话虽然说的霸道了一些, 但众人都没觉得有任何不妥, 也一一的点头答应下来。
  他们不觉得有什么,阿瑶却有些不自在。
  尤其是他们对待自己的态度,那叫一个细心周到,让他觉得有些不自在, 所幸他沐休的时间,也就只有两日,第三天一大早, 就要赶回县城。
  童生试是每年都有的,不是六月就是七月, 而今年的童生试则定到了七月开始考试,这让不少准备参加今年考试的考生,现下就有些叫苦连天, 只觉得自己的运气不好, 先前几年都是六月考,今年竟然定在了七月。
  七月可是最热的时候,参加考试, 要吃苦头不说,注意的事项也更多一些,尤其是易热体质,若是不小心把汗水滴到试卷上,不管你答得有多好,你的成绩也是无效的。
  不过就这一点来说,阿瑶是一点都不担心的。
  她早在来的第一时间,就已经把归元诀练了起来,他这次身体的资质虽然一般,但年纪却刚刚好,如今也算是小有所成。
  有内力护体,冬暖夏凉,绝对是你外出旅行必备的技能。
  ……
  大宁朝的科举考试,和阿瑶先前曾经经历过的大同小异,不过却更为严格一些,像是童生试,它是分四轮来考,在一个月内考完。
  只有过了第一轮,你才有参加第二轮的资格,一旦不合格,那你就只能明年从头再来了。
  童生试考的相对简单,前三轮多半都是基础知识,考卷内容多半也都是从帖经、经义、墨义中出,当然,你不要以为,只要把这些相关的书籍被背书,考试就能过,你还要理解。
  这也是不少人虽能熟读这些,但每每考试就是不过,原因就在,他们还不够理解。
  真正看个人水平的,决定你能不能中秀才,则要看最后一轮的策问和杂文。
  以上阿瑶都不觉得自己有问题,不过他也有一个短板,就是诗词歌赋,让他背诗还行,自己作,就真的是没那个天赋了。
  倒也不是做不出来,但用夫子的话来说,没有一点灵气,匠气十足。
  对此,阿瑶兵不大在意,他又不打算做名垂千古的诗人,做出的诗词,能应对科举就成了,其他的就不要求太多。
  伴随着天气一日热过一日,今年的童生试也开始了。
  本来孟奶奶是要孟大梁过来陪考的,若是有事的话,也好有个照应,不过阿瑶却不愿意,他是住在私塾里的宿舍里,大通铺,七八个学生挤在一起,压根就没有孟大梁住的地方。
  若是孟大梁过来陪考的话,他是绝对舍不得住在县城里,那样太花钱了,多半是一早就过来,城门关闭前再回去。
  如此来回跑,阿瑶不习惯,也觉得孟大梁会太辛苦。
  想要劝说一下,但平日里都是以他的意愿为主的孟奶奶等人,这次无论他怎么劝,都不肯答应。
  还说若是怕孟大梁辛苦,那就让他二叔,三叔,轮着过去,废了好些口舌,阿瑶也没能打消孟奶奶这个念头,最后也只能接受了。
  开考这一天,
  夏季,天亮的早。
  不过还是有人在天才蒙蒙亮的时候,就到县衙门前等候了,叫阿瑶来说,有这个时间倒不如好好休息,只要不耽搁进去的时间就行。
  孟大梁也是一大早就过来了。
  还带来了三个姐姐,一早就起床蒸的包子,还有磨的香浓的豆浆,用竹筒装过来的。
  “我路上用油纸包着,裹得很是严实,现下还热着呢。”孟大梁看着这个让他感到骄傲的儿子,心下很是有些感叹。
  阿瑶拿起一个,咬了一口,是她喜欢酱肉包,就是先把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卤好,再包成包子。
  也递给孟大梁一个,“爹,你也一起吃。”
  “这是专门给你做的,我不吃,在家我已经吃过了。”孟大梁想也没想的就摇头拒绝。
  阿瑶是知道孟大梁的性格,不再说话,而是直接把包子塞入他的嘴里。
  孟大梁说自己吃过,这一点阿瑶是相信的,只是他吃的未必是包子。
  吃了三个包子,豆浆只喝了一小半,是不敢多喝的,毕竟等会开始考试,就是两个时辰,四个小时,不准离开自己的座位。
  水喝太多,可不是什么好事。
  ‘咚咚’的锣鼓声响起。
  宣告着今年的童生试,正式开始。
  众人听到了锣鼓声,立刻都停下了手里的动作,考生们也开始自觉的排队,阿瑶来的晚,也不是很着急,叮嘱了孟大梁几句,不要顶着大太阳在等,寻个阴凉的地方,看着时间差不多,再回来,也不迟。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