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跪在前头的管事一开始同赵元邑打了一个照面,有幸看了一眼太子殿下的尊容。
当真是没见过比太子殿下更出众的人了,那通身的矜贵,真叫人不敢再看第二眼。他们这西北也是有不少好男儿,如今跟太子殿下一比,反正都成了乡野村夫了。
赵元邑只略打量了一眼,便知道这侯府的家风已经很是不错了。
没多久,叶夫人带着儿媳孙子迎过来了。
双方互看了一眼,叶夫人看到自家姑娘平安回来,一颗心便落到了肚子里头,立马带给人行礼。
赵元邑可没让他们跪下去,上前扶了扶:“侯夫人不必多礼,都是自家人。”
叶程氏心里更是觉得妥帖,太子殿下把他们看作自家人,那便说明殿下是满意他们家姑娘的!
叶程氏一边将他们往里头引,一边给赵元邑引见。她们镇北侯人口并不多,她跟侯爷膝下也不过一子一女,儿子年纪大些,早已经及冠了,取了字叫戍安,前些年成亲如今已经有了儿子了。
“殿下造访,本不该我们几个妇道人家迎接的,只是不巧,前些日子边境又有动乱,我们侯爷带着戍安前去领兵,并不在府上。”
“夫人不必致歉,侯爷一心为战事奔波,劳苦功高,乃是西北百姓之福。”
叶程氏与赵元邑又絮叨了几句,见对方眼神清明,谈吐亦是不凡,对这门亲事更是满意到了十分。
虽然他们家长期驻守在西北,并不在去京城,可是京城里头的事情他们却也听说了一些,知道这位殿下自小聪慧过人,独得圣上跟皇后娘娘的疼宠,被封为太子也是理所应当之事。只是……与他们家结亲,却是叫他们从来都没想过。
本来的消息传过来的时候,叶程氏还担心了好几日,怕自家女儿的性子与宫闱不合,涂惹宫中的几位娘娘不喜,又怕女儿或者殿下有谁不满意这门婚事。哪怕他们侯爷私底下劝了她,让她不要如此担心,可是没有看到人叶程氏又哪里真能放心呢?
如今才终于将一颗心放回了肚子里。
毕竟叶侯爷不在,赵元邑与几个女眷也没有太多的话能说,给叶家小侄儿送见面礼之后,赵元邑便下去歇息了。
赵元邑一走,叶程氏赶紧拉着自己女儿坐下。
这一晃都好几个月没见面了,叶程氏不知道攒下了多少话想要跟女儿说:“这一路上太子殿下对你可好?”
叶钟灵笑了笑:“太子殿下对女儿很是照顾。”
叶程氏双手合十,隔空拜了拜:“真是佛祖保佑,你们俩能处得好真是再好不过了。”
叶钟灵却觉得,只要太子殿下愿意,他跟谁都能处得好。可若是他不想,那看起来便是冷冷的一副谁也不能接近的样子。
至于她,应该算是殿下愿意接近的那个吧,叶钟灵想着。
叶家嫂子见婆婆终于放心了,这才追问京城里头的事情。这段时间来,家里跟小姑子虽说也有同通信,可是那信上写的终究还是简短了些,许多事情都是一笔略过了,他们可攒了许多话要问。就比如……这门亲事到底是怎么定下来的?
叶钟灵将自己的寿宴上的经历都说了一遍。
叶程氏敏锐地察觉到了一点:“你二婶没将你带在身边?”
叶钟灵叶没瞒着,她觉得这种事情根本没什么必要瞒着父母:“二婶一心惦记着给慧娘找一个好人家,自然就顾不得我了。”
叶程氏冷冷一笑:“我原以为她改好了,没想到还是这么一副德行。”
说罢,她又问女儿:“你订下定了亲之后呢,她还为难你没有?”
“倒是有一回,让我在太后娘娘跟前多提几句惠娘。”
“糊涂!”叶程氏皱眉,怎么说叶家也是京城里头的官宦人家,她那弟妹隔三差五地也要与各家夫人交际,磨练了这么多年也该磨练出一点聪慧的劲儿了吧,怎么反而更蠢了呢,“你二叔呢,他这一点儿都不知道这些事情?”
叶钟灵道:“起先不知道,等后来知道了狠狠地训了二婶两顿。这两顿下来,二婶才终于消停了,不敢再怠慢我。”
叶程氏仍然不住地摇头:“这往后还不知道要生出多少事呢。”
在她看来,一个糊涂的主母就是败家之始,哪怕他们不在京城,可两家毕竟都是一家人,二老爷跟他们家侯爷可是亲兄弟,若是往后二老爷家出了麻烦事,他们侯爷少不得也要为此奔波。
“你二叔是个明白人,往后你回了京城一切大小事情都由你二叔处理吧,至于你二婶,权当是没有她这么一个人好了。”叶程氏说完,又问了一句,“那慧娘是什么性子?”
叶钟灵失笑:“同二婶有些像。”
得了,叶程氏拍板:“这个也等嫁了人,不必多走动了。”
叶钟灵失笑。
她跟母亲的想法是一样的。
赵元邑也不过就在镇北侯府里头歇了一夜,等到第二日一早用过了早饭之后,他便去跟叶程氏请辞了。
叶程氏昨日也从她女儿这里听说了一些事,知道太子殿下这番前来并非只是为了送人的,所以听他要走也没有多拦着,只让他回来的时候再来府里过一过。
赵元邑自然应下。
如此,一行人才出了侯府。
赵元邑上了马,同后面的人挥了挥手。
叶钟灵尚且有些犹豫:“殿下,那猫……”
“你先养着吧。”赵元邑如今可是去战场,怎么带着系统一道过去呢?若是旁人看他上战场还要带猫,指不定会在背后怎么说他呢,“它很好养,每天让它吃饱喝足就够了。”
叶钟灵想到还在睡睡的狸奴,也好点头。
交代完了之后,赵元邑便驾马离开了。
叶程氏在后头驻足看了看。她倒是不担心这位女婿的安危,毕竟有那么多人护着,怎么着也不可能出事。相比起来,她更好奇这回他们带过来的火炮。
叶程氏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东西,不禁纳闷,这火炮到底能有多大的用处。
三日后,镇北侯看着运过来的百余架火炮,也在沉思这个问题。
第112章 神兵相助
镇北侯自打三十来岁时继承了侯爵之后便驻扎在了西北, 这么多年来每年都得同胡人厮杀几次。
他也有心歼灭敌军,无奈敌人实在是太过狡猾,见他们兵力不足时便集结军队杀烧抢掠, 见他们兵力足够便立马往回撤。
他们这些人也不是不想彻底把胡人赶回去,事实上,每年大魏这边的军队都将胡人彻底赶回去了, 对方也是一副落荒而逃的模样,可是等到第二年却又死灰复燃了,继续在边境反复试探。
这狡猾难缠的性子,这是叫人气愤不已。
镇北侯之前也听说朝廷在研制火炮,只是一直未曾见过,如今哪怕是见了没有见到他真正的威力,镇北侯也都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哪怕这火炮是他未见面的女婿做出来的。
他有心想让魏侍郎试一番, 结果魏侍郎却道,等太子殿下过来再试也不迟。
镇北侯问:“太子殿下会来前线?”
魏侍郎点了点头:“这是太子殿下自己求来的。”
镇北侯心里就有数了。
他们西北这边的士兵们对太子殿下都抱有好感,无他,太子六岁的时候弄出了那个马蹄铁就足够让他们心存感激了。就是这回的火炮也是太子殿下亲自弄出来的,不管有用没用,他们总得是要捧个场的。
镇北侯原本就觉得太子护送她女儿回西北这件事情有些奇怪,如今听魏侍郎解了惑,方才清楚了许多。
等几天也是能等的, 镇北侯原以为赵元邑还要过几天才能过来, 却不想他在镇北侯府只休息了一天。魏侍郎前脚刚到了军营, 赵元邑第二天就赶到了。
赵元邑来的时候正是大早上,军队才操练完归营。
守营人便看到一行二十几人骑着马,浩浩荡荡地往他们军营这边赶了,立马明白了这肯定是太医过来了。再看为首那人一身玄衣, 虽面容稚嫩,却说不出的贵气,便心想这肯定是太子殿下了,当下赶紧让人去支会镇北侯与魏侍郎。
不多时,军营里头排得上号的人都出来了。
待赵元邑下马,便看到一群人已经跪在军营了。
军营里头的将军估计都来了,这么一看,约莫有三十之众。有年轻的也有年纪稍微大一些的,大多都是赵元邑从来没有见过的新面孔。
赵元邑看了几眼,便将前面站在魏侍郎与邓将军之间的那位扶了起来。那人瞧着四十多岁,比他父皇稍微年轻一些,却比他父皇还要高上不少,实在英武过人。赵元邑猜测,这位应当就是镇北侯了。
果不其然,邓将军等赵元邑将人扶了起来之后,笑道:“殿下真是好眼力,一眼就看出了谁是侯爷了。”
不过是寻常的恭维,赵元邑也没当是一回事。
镇北侯趁机与赵元邑说上了话:“殿下这一路可还顺利?”
“顺利得很,前头一直有魏侍郎与邓将军相护,只在路过镇北侯府的时候停下歇息了一日将大姑娘送入府中,与府上侯夫人也见过了。”
镇北侯心里不住地点头。
太子殿下年纪虽不大,可谈吐却很是老成,不像是他这个年纪的孩子。可后来又一想,宫里头的人跟外头的本来就是不一样的,太子殿下比旁人成熟一些也不足为奇。
赵元邑与镇北侯说了两句之后,只托邓将军帮忙相互引见。
除了镇北侯,这军营里头还有好几位将军,只是虽是将军,各自品阶却也是不同的,其中就包括赵元邑的大舅子。
他大舅子也是一个小将,原本在后面站着,只是因为他与赵元邑的关系不同所以被叫了过来见了见。
这么多的人,叶戍安却偏偏被叫了出来,父子两个人也都知道了是因为什么,心中对这门亲事又放心了不少。他们叶家虽然比不得京城里头的那些累世大族,可是在西北这边也算是首屈一指,他们怕的就是殿下觉得他们家在京城没有势力,不能搞帮扶其事业。
不过眼下看看,太子殿下并没有这样的意思。如此,就再好不过了。
在营外稍微耽搁了一些时间之后,众人才进了军营,去了营帐里头细谈。
叶戍安这等小将,是注定不能进去的,只能在外头守着。同他一道受在外头的还有不少人,他旁边一人便一直在与叶戍安窃窃私语。
“这么多小将军,殿下独独叫了你过去,果然不愧是舅兄。”说完,他还小声地喊了一句,“国舅爷。”
叶戍安杵了他一下:“别胡说,都还没有成亲呢,要是被殿下听到了,会觉得咱们家无礼的。”
“殿下已经十四五了吧,也快了。”
叶戍安却不想那么快,他妹妹还小呢,多等几年也是等得的。再加上他们一家人都扎根在这里,往后若是无诏也不得回京,妹妹一人在京城里头多孤单啊。
正悠哉悠哉地说些闲话,冷不丁的,外头忽然来了急报。
叶戍安立马回了神,问清楚了消息之后,便迅速掀开帘子走了进去。
帐内的几人如今正在商议应敌之策,见叶戍安进来了一时停下了话。
叶戍安道:“殿下,前方有急报,说是胡人又进犯边境。”
赵元邑问:“来了多少人?”
“不多,只一千余人。”
镇北侯脸上划过一丝嫌恶,一千人是不多,不过却也够恶心人的。
赵元邑当即道:“那就拿这一千人试试手吧。”
邓将军也瞬间来了精神,他早就想用那火炮了,耐着心思才多等了一天。
余下的众位将士也开始期待了起来,他们昨天晚上就看过那些火炮了,与他们从前见识到的那些兵器竟完全不同,听说那火炮还分好几种,有的射程稍近不过威力巨大,有的射程稍远一些威力却弱一点,还有的最是精准,能指哪儿打哪儿。
反正那几种火炮都各不相同,端看他们怎么用。军营里头的将士看着这一排排的火炮都也有些期待,任凭旁人说得再厉害他们也没有亲眼见识过过,所以就心痒痒的,更想试试了。
不多时,便有人用战车架着三架火炮,一路开到前线了。
后头军营里的士兵也踊跃上前,准备去会一会那胡人。其实打胡人还是其次,他们主要就是想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些火炮。
从京城里头来的人便同他们道:“待会儿上了战场,务必要把耳朵捂起来。”
有人不信:“有这么大的声儿吗?”
“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说得神神秘秘的,倒是有让人好奇了几分。
赵元邑本来也想过去看看,只是魏侍郎说什么也不让他过去。魏侍郎在离京之前得了圣上的吩咐,圣上让他务必看好太子殿下,不准太子殿下身入前线,只能让他在后方待着。
魏侍郎本就是皇上的人,如今自然要替皇上好好看着太子。
赵元邑试探了两次,见魏侍郎态度硬得很,也就放弃了。
他知道父皇肯定私下里偷偷吩咐了魏侍郎他们。不去就不去,站在城楼上看着也是不错的。
后头刚好有一座城楼,离这军营不过半里之地。赵元邑跟着几位将领一道登上了城楼。
此城楼后方乃是一座重城,这城楼年年加固,皆是因为此处便是西北的关口,胡人在这城门前如何肆略,总不会惹出什么大的乱子,一旦破了这道城门,那事儿可就大了。这城门后头可是一座富庶的城镇,且城镇之后一片平坦,并没有什么天然的屏障能够御敌。
众人登上了城门,不知不觉地就把中间的位置让了出来。
赵元邑年纪虽不大,可他的身份就是最高的,虽然他今儿还是同一天到,可军营里的人也都隐隐有些讨好他的意思。
这位可是储君,若无意外往后就是新君了,看太子的态度似乎对武将还不错,他们还指望着殿下往后继位后能善待他们武将呢。
待赵元邑站到中间之后,便有人开始问起了那火炮的事情。
邓将军是见识过那火炮的威力的,听到他们一个个地挤上来问,便故意卖了个关子:“着急什么,等会儿不就知道了?”
“你一个看过的当然不着急。”有人觉得邓将军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