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还真是乌泱泱的人啊,沈家那小院子塞不下,大多数人都在外头,还有好几辆乌油油的马车,甚至还有官兵。
沈原牵着沈大郎的手挤进人群,人们一看是这姐俩,就分开让他们进去,门口的官兵居然拦住了他们。
有人道:“这是大寿的二女儿和小儿子,你们拦他们干嘛?”
两个兵对视一眼,让这两个孩子进去。
沈原进去一看,院子里也是人,看着像是衙役和官兵,来到堂屋,里面坐着沈大寿和两个陌生人,看看堂屋和里屋的帘子在轻轻抖动,李氏和大妮应该在里面。
沈原叫了一声爹,沈大寿看到二女儿,好像松了口气,对面前的人道:“这是我二女儿和小儿子。”
那个穿着官服,有胡子的就道:“原来是令千金和令郎,端的好风姿。”
沈原盯了他两眼,这人不是眼瞎,就是在胡扯,沈大郎风里跑了一通,现下还拖着鼻涕呢,自己一灰头土脸的黄毛丫头能好看到哪里去。
沈大寿虽然是坐着,可浑身不舒服,像是屁股上长针,不停的轻微挪动着,他结结巴巴的对沈原道:“这个,这位老爷,是县太爷。”
沈原心里暗惊,又看看那个一脸笑眯眯没有胡须的男人。
沈大寿顺着女儿的目光又解释了一句:“这位是胡公公。”
沈原猛然惊醒,公公?宫里的人?那个从小进了宫当了宫女的姑姑现在是什么身份?
沈原让大郎进了里屋,转身出来,站在沈大寿身边,李氏以为女儿和儿子都会进来,没想到二女儿又回去了,她差点急死,那堂屋里坐着的两个,李氏都不敢正眼看,更不要说讲话了。
沈原握了握沈大寿的手,然后道:“见过本县父母官,小女有礼了。”
然后她看着胡公公,请问胡公公,我们家的姑奶奶如今可好?”
沈大寿惊愕的看着女儿,他也是才知道妹妹成了老皇帝的小老婆,余下的还不知道呢,怎么女儿一下子就猜到了?
那个县太爷和胡公公也是一愣,乡下没见过世面的人,看到他们惶恐畏缩是很正常的,没料到沈家这个二女儿倒是人不可貌相,别看干干瘦瘦其貌不扬,倒是气度沉稳,心思敏捷。
胡公公站起来回道:“太后娘娘一切都好,就是想起娘家亲人,日夜不得安眠,陛下又是孝顺的,所以命咱家过来请老爷还有夫人移驾,以慰太后娘娘思念之苦。”
沈大寿:“……”我啥都听不懂,你能说人话吗?
沈原眉头一皱,太后?老皇帝死了?宫女成了太后?“公公请坐,咱们这里消息闭塞,连当今陛下何时登基都不知道,还望公公解惑!”
这个县太爷说了,陛下是三年前登基的。”
沈原谢了又问道:“公公说太后娘娘,咱们家的姑奶奶有太后的诰封?””
太后可不是谁都能当的,皇后升级可以是太后,嫔妃升级只能说太妃,哪怕是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当了皇帝,想当太后也得皇帝加封,阁臣百官同意。
那从未见面的姑姑,年纪比自己的爹还小,想来就是成了皇帝的女人,也不可能是皇后,生下的那个便宜皇帝表哥还是表弟?现在肯定也还小,小皇帝有能力干些啥?
假如真的有能力会现在才想起他们?这个小皇帝登基都三年了,现在才想起老娘的亲人?还是现在才夺得权利?
也不像啊,要是权利大,为何接沈家人的就一个太监,陪同保护的人呢?
林黛玉去贾府,第一次那也是贾雨村陪同,以后还是贾琏负责接送,没有单叫一个奴才护送主子的道理。
胡公公这下是真惊讶了,更加不敢坐,态度恭顺起来:“回小姐的话,太后娘娘是宫里唯一的女主子,陛下又是娘娘唯一的孩子,这理所应当……”
沈原挥手:“公公不必说了,以后还请公公切莫说太后娘娘四个字,称呼一声太妃娘娘足以!”
那县太爷都惊奇的看着沈原。
胡公公鬓角微汗,微微弯腰,谨遵吩咐。”
沈原道:“那如今就是接我们进京的?”
胡公公赶紧点头。
沈原道笑道:“那容我小心问一句,咱们家姑奶奶是希望我们一直在京城待着,还是见了一面就回来的?”
假如一直在京城待着是一个打算,还要回来也是一个打算。
胡公公笑道:“娘娘就舅老爷一个亲人了,自然是希望舅老爷一家一直住在京城,也好时时亲香。”
沈原点头:“好的,我们明白了,多谢大人和公公特意过来告之,还请让我们一家人商量一下。”
胡公公赶紧道:“请便,请便。”
沈原又道:“实在是抱歉,乡居贫寒,家里也无甚招待,我们家也不虚客气,只能拿那鸡窝里的鸡,猪圈里的猪待客,还请自便,这么多人呢,我们家也无法招待。”
胡公公又赶紧弯腰:“不劳小姐费心,咱家会弄妥的。”
沈原拉着云里雾里的沈大寿去里屋,家里人现在都还在梦里呢。
这父女俩一走,县太爷和胡公公拱了供手,他原本只是没办法才赶过来的,治下出了太妃娘娘的兄弟,那就是外戚,他不能毫不理会,要不然将来就是一个怠慢的罪,打听到沈家一直务农,作为农民淳朴一些没事,可要是知道自家妹子成了太妃,淳朴农人眨眼变成势利蛮横之人也是可能的。
这位县太爷是个务实的官,自然知道农人秉性,吃饱穿暖无事的时候他们是乖乖的羔羊,可要是一朝得势,转身变成吃人的饿狼也不罕见,县太爷也见过治下有学子赶考有了出息,然后官还未封,家中就开始耀武扬威欺凌乡民的。
所以寒门难出贵子,一来是因为家贫,二来就是因长期贫穷养成的下等性情,就是当了官,想的也是先把自己喂肥了。
沈家更是一步登天,这就等于天下掉下了一个馅饼山,沈大寿的反应在县太爷的想象当中,这很正常,没想到的是沈家的二姑娘却不类旁人,简直让县太爷刮目相看。
那二姑娘言辞如此犀利,直接就否了太后的尊号,只认太妃,这可不是一般人的敏锐啊,就是县太爷也没想过这个问题,先帝的皇后早就没了,皇帝唯一的母亲,不是太后是什么?
胡公公让人去外面安置,带来这么多人自然要吃喝,花银子问村里人购买是行的,可不敢动沈家的鸡和猪。
沈原看着家里三张梦幻的脸,沈大郎还小,有些懵懂,正在一边啃手指,沈原拍拍手道:“都醒醒!爹,姑姑让我们进京定居,你有意见吗?”
沈大寿,啊?啥意见?”
沈原叹气,现在可不是装傻的时候,她道:“我把好处坏处都说说,你赶紧拿主意,人家外头等着呢,好处就是,您如今成了当今皇帝的舅舅啦!去了京城咱们一家以后吃喝不愁,大郎能念书,我们能使唤丫头,姐姐能嫁给当官的,以后咱们家再不用担心吃和穿,像县太爷这种官见了您也得客客气气!”
李氏吸吸鼻子,越听越高兴,手都在微微发抖。
沈原话风一转:“可姑奶奶不是先帝的皇后,如今虽然是姑姑的儿子当了皇帝,那姑奶奶也还是个妾,而我们那个皇帝表哥还是表弟,情况也不见得好,我们进了京,假如姑姑好好的,我们也就好好的,假如姑姑不好了,我们一家也就死死的。”
李氏打了个一个哆嗦:“要死人的?”认个姑奶奶为什么会死人啊?
沈原耐心解释:“打个比方啊,那陈员外据说有老婆还有小妾,他老婆假如没孩子,小妾有孩子,家产给小妾的儿子继承了,你说那大老婆的家人会对那小妾好吗?”
虽然不贴切,大体就是这个意思。
李氏想了想,诚恳道:“那不能!”何况妾室等同买卖,明媒正娶的大妇的娘家人怎么会认一个妾。
沈原嘴角一翘:“那个小妾的娘家人就更不要说了,我们如今就是小妾的娘家人。”不过我们上头没大老婆,却有一帮比大老婆家人更厉害的百官!
李氏惶恐了,看着沈大寿:“当家的?这可咋整?”
沈大寿不停的搓手,最后看着二女儿:“你有啥法子让我们一家过去了不会死?”
小女儿今天的表现很出格,可如今是沈家面临的大转折,外头那些人,沈大寿连和他们说话都不利索,有些还听不懂呐,可二妮却能和人家说的头头是道,火烧眉毛了,当然只能是拉着个能用的就用,沈原就是能用的,所以沈大寿就果断的问了女儿。
沈原看了大家一眼,有!你们听好了,从今以后,一切都听我的,我说不行,就不能干,我说行的,才没事,如果你们不听我的,看到了花花世界,忍不住听了几句奉承,就把什么都忘了,那我们全家离死也就不远了!”
李氏刚要说话,沈大寿道:“行!以后咱们家一切听二妮的,婆娘,你也别不服气,有能耐你和外头的大老爷和那个胡公公说话心里不发颤,腿不抖,那就听你的!”
李氏抱着儿子一缩:“……还是听二妮的吧。”
沈原笑了:“那就收拾吧,记住了,只要细软,其他一概不要,锅碗瓢盆都不要!”
李氏觉得心疼,还想争取一下,沈原似笑非笑:“我就这么一说,娘你听不听无所谓。”
李氏撇撇嘴,那今儿的饭呢?”
沈原道:“放心,胡公公会送来的!”
第98章 外戚七
沈原猜测的十分正确,果然,到了饭点,胡公公亲自张罗了一桌的饭菜摆上来,沈原道了谢,问道:“外头当值的兄弟们都吃到了?咱们县老爷也有了饭?”
胡公公道:“都有了,小姐放心用。”
沈原道:“辛苦公公,我有一事不明,这来接我们的就公公一个人?”
胡公公心里又是一个咯噔,接太妃娘娘的哥哥,自然不会只他一个奴才,还有个何侯府的小公子,可是人家原本就不情愿,到了县城就说水土不服,躺下了,还大大咧咧道:“一帮泥腿子,他们懂什么,胡公公跑一趟得了。”
要是沈家确实是一帮啥都不懂的土包子,胡公公不会去得罪何少爷,含糊着也就罢了,如今不是啊,沈家鸡窝里躲着一只金凤凰,人家居然门清,那胡公公就得掂量自己端谁的碗。
何少爷可以看不起沈家一门土包子外戚,胡公公是绝对不敢的。
胡公公就低声道:“还有何侯府 的小公子,名叫何少堂,一同过来护送舅老爷全家,可是何公子刚进了城就说不舒服,他告诉老奴,说是水土不服,所以并未前来。”
告诉胡公公身体不舒服?此次随行肯定有大夫,哪怕不是御医,也是好大夫,身体不适不是大夫说的,反倒是自己说的?
沈原笑嘻嘻的,人家大少爷身娇肉贵,这也难免。侯府?这侯府是因何封侯的啊,家里还有些什么人,当得什么官?”
这就跟问人家里几亩地,地里几头牛一样。
胡公公越发觉得沈原厉害,这一下子就问到了点子上,于是更加细细的说了,沈原笑道:“多谢公公,如今家徒四壁,实在没什么好打赏的,记下了,进了京,一并补给公公。”
胡公公笑的团团的:“小姐说哪里话,您不嫌弃老奴粗陋就是极好的了。”
说是人多忙乱,还真没什么好忙的,就是整理的时候李氏啥也不舍得扔,都想带走。
沈原也知道她的心情,这些东西都是自家辛辛苦苦置办的,哪能说不要就不要了?看着这也有用,那也有用,舍不得扔的。
于是沈原让胡公公弄了几口大箱子,给李氏尽情装东西,反正沈家真没多少东西,除了笨重家什不能带,连家里的存粮都算上,也没装满三个大箱子,李氏还偷偷把沈原说不要的锅碗瓢盆锄头等物都装了进去。
沈原去问胡公公借一千两银子,胡公公弓着背,拿了银票出来告罪,是老奴糊涂,临走太妃娘娘说了给舅老爷银子,老奴这脑子见了舅老爷高兴,一下子就给忘了,该死该死!”
沈原抿着嘴微笑,姑奶奶肯定没想到要给哥哥一家预备银子,都派人来接了,自然一应花销由胡公公负责,进了京见了面就有赏赐,没想到给家里备银子是正常的,倒是胡公公,自己掏了钱还得给太妃娘娘脸上贴金。
当然,这钱哪怕回去能报销,也是人家胡公公做人圆滑。
沈原道了谢,拿了五百两给沈大寿:“爹,你交给族长,就说是我们家给族里买的田地,请族长用这田地里的产出建一个私塾,请个先生,以后让村里的孩子能认识几个字也好,再有多余的就奉养族中的孤寡老人。”
沈大寿连连点头,二话没说,拿了银票去了。
李氏一个劲咽唾沫,偷偷问沈原:“你哪来这么多银子?”
沈原面不改色,问胡公公借的。”
李氏面孔一白:“借了不得还?你这死丫头,咱们家哪里还得起……”全家都买了也不值一千两啊!
沈原道:“娘,说了听我的!横竖不要你还,爹都没说什么!”
李氏不吭声了。沈原又拿了三百两银票:“这个,你给姥姥姥爷送去,这是你当女儿的孝心。外头有车,你坐车去,旁的话不要说,给了银子就回来。”
李氏咽口唾沫:“真给啊?”有点心疼。
一千两眨眼就没了八百两啊!
沈原道:“快去!”
李氏赶紧踹上银票,沈原吩咐了一下,胡公公就派了一辆车,有车来回也就半个多小时,李氏还真没敢多说话,就告诉老娘:“家里的姑奶奶是太妃娘娘,叫咱们家去京城呢!”
李家听的一愣愣的,等李氏走了,李氏的哥哥嫂子还在眨巴眼,老太太把银票把银票翻箱倒柜的藏好,顿时觉得腰杆也直了,在堂屋坐的端端正正的,等着村人前来打听消息,自己好炫耀。
沈原这一通吩咐,县太爷和胡公公都暗自点头,沈家就是一毛不拔转身就走,别人也不敢挑理,可是你看人家办的事,先给族里买下当束脩的田地,这一步看似简单,却把沈家的好名声宣扬了出去,是为仁义。
然后让李氏拿银子去奉养父母,这是孝道。仁义孝道都尽了,将来就是京中有人想要拿沈家人做筏子,一时半刻也找不出可挑的理来,这个沈家二姑娘可不简单啊。